教孩子學會少兒英語,用什麼方法好呢。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學好英語,是為了應對學科。如果沒有基礎,就一直在基礎徘徊。就像河水在河床上流動,必然是先去充滿了縫隙,然後才能奔流不息,向前衝。學習英語也是這樣,如果要進步,必然要把學習中發現的不足,給填平了,基礎夯實了,那後面才走得穩當。學習不要為了表面,表面只能掩蓋一時,學會腳踏實地,這樣內心思維才是充實的。學習有勁頭,是對學習中的條件和環境充滿了熱情,對知識和技能充滿了渴望。
那如何對英語有熱情呢,其實呢,表面是英語,內在還是生活中的細節。所以在生活中去掌握細節,熱愛生活,是家長榜樣的力量。要知道,孩子去學,去複習,是拿什麼學,拿什麼複習。這個態度呢,是基於生活實踐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在於細節上的把握。表面上是聽老師話,去聽說讀寫。但是結果卻有所差異,是有的用思維了,有的只是模仿。思維用的地方不同,效果也不同。思維在模仿上,老師互動結束,模仿也就結束了。而思維在實踐體會上,結束了之後,要學會品味和感受。
在課堂上,為什麼老師總是喜歡,讓孩子相互溝通。比如情景模擬,遊戲互動,故事戲劇,角色扮演呢。就是要通過孩子模仿到的,去分享。為什麼分享這麼重要呢,如果孩子沒有體會和總結,沒有心得體會,怎麼能分享出來呢。在分享的時候,並不是背誦;而是結合具體情境,能夠有針對性的表達和互動,完成事物的溝通。而有所收穫的,看起來是各種物品,其實是藉助於物品的那份喜悅和成就。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在學習中效率不高,是在溝通中不夠透徹。有時候,家長責備孩子學習不好;表面上是學習不好,實際是溝通能力不強。為什麼溝通能力不強呢,是家長在事情認知上,沒有更透徹地教孩子怎麼去溝通。如果溝通能力強了,家長就不會責備孩子,而是才有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那學習上的問題,都是來源於生活實踐,怎麼就不能解決呢。
在少兒英語上遇到的問題,在生活中也會遇到;所以要想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問題,先從自身角度去解決。比如家長要反省自己,為什麼孩子沒有學好英語,缺乏的是什麼能力,而不是認真不認真的。如果孩子不認真,是什麼原因呢,是家長沒有培養認真的態度啊。課堂上是孩子在學習而懂得了思考;課後是孩子通過思考而懂得了學習。學習離不開思考,生活中,家長也會時常啟發孩子去思考。但是呢,思考要有結果,嘗試讓孩子去體會結果,這樣就有了思路了。如果引導孩子去思考吧,思考了,沒有了結果。家長也不去關注,那只是鍛鍊思維。但是遇到了問題,還是在思考。思考的源頭在於日常生活實踐,所以,啟蒙英語,更多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在活潑多樣的環境和條件下,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思考的終點,就是心得體會,通過分享表達和溝通,才能展示出來,形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