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學少兒英語,要激發英語興趣,從而產生主動想學習的意向。啟蒙教學過程,就是跟隨,模仿,重複,互動,對話,交流,拼寫,閱讀,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教會孩子學習少兒英語,就是教孩子學英語,培養學習能力,通過英語掌握實踐能力,比如動手,動腦能力。規範安全意識,配合孩子完成學習過程;就像先把流程走完,在逐步完善聽說讀寫,重視口語,其實就是在培養英語思維,增強語感。怎麼去鍛鍊口語呢?走路和吃飯,都是要循序漸進,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在具體學習中進步。很多時候,跟著老師學如果不及時複習,會忘記;但複習了如果不鞏固,就不能增加印象;增加了印象,如果不能理解,就不能掌握;掌握了不去思考和實踐,就不能舉一反三。思考了不能查漏補缺,就不能有長遠進步;實踐了不能提煉知識,就不能熟能生巧。
其實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都是通過具體的題目,句子,閱讀理解,填空,拼寫等來完成能力的鞏固和提升。就像家長從小跟孩子玩,陪孩子做遊戲,看動畫片,逛遊樂場等,都是在具體事例上教孩子如何表達,如何去做;如果孩子問了問題,家長可以積極正確的回答;因為孩子是認真的,家長也應該認真對待。知識和方法可以忘記,但學習習慣忘記不了。習慣就像白紙上的摺痕,學習能力就像書寫的筆,知識才是書寫的字。語言學習啟蒙階段,記憶和理解很重要,但記憶不是為了記憶,只有理解之後的記憶才更深刻。所以就在理解上下功夫,怎麼教,才更讓孩子專注,更便於掌握。就像教孩子玩遊戲,怎麼教,家長很清楚,老師更應該先了解孩子,再根據孩子習慣,性格,愛好,激發學習興趣,因材施教。
孩子積極參與學習氛圍,互動活動;老師更要投入精力和時間給予貼心的關懷,耐心教導。教導的過程在於耐心,因為孩子學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容納了孩子的錯誤,才能明白如何從錯誤引導到正確。容納了孩子學過容易忘記的情形,才能明白怎麼陪伴孩子及時消化和鞏固。在少兒英語口語訓練中,給孩子提問是創造語境和氛圍,回答孩子的問題是激發和鼓勵,讚美和支持。其實孩子更多時間在課後活動中,很多時候孩子不快樂是因為不了解,無所適從,孤助無依;與其是教,還不如是陪孩子玩,玩的方法和規則不同,所以興趣就是在新奇中找到樂趣;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因為有趣;而學的時候如果無趣,會感到無奈,精神也不振奮。可見學習少兒英語,除了興趣之外,還要能端正態度,態度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做到的;而是教的過程中能給孩子做好示範。
英語學習,要不要有要求呢?比如學過之後,老師會給家長說如何陪伴孩子複習,讓孩子怎麼鞏固。其實是在給家長安排學習任務,那家長要怎麼去維持孩子學習熱情和興趣呢?如何合理有效安排複習計劃呢?複習鞏固的過程並不是走於形式,如果家庭環境中,家長減少手機或電腦時間,時常拿著孩子教材來學,孩子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教材或讀物上。有時候孩子會獨自去看動畫片,或玩遊戲,而不顧學習;這個並不是孩子的錯,是孩子習慣於做感興趣的事情。這些都是家長引導孩子完成的,只是後來有了學習任務,才會感到遊戲或動畫片是多餘的。將孩子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並不是完全不讓孩子去玩;而是引導到英語領域,教會孩子學的規則和方法,遇到問題教孩子靈活解決的方法,道理和實踐相結合,更從具體教學環節中去掌握道理,就像孩子從英語知識培訓環節去掌握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