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混戰時期經常出現的混成旅,到底是個什麼編制

2020-12-23 不沉的經遠

所謂混成旅最早是清末編練新軍時,因為軍費不足的產物,其實就是加強了騎兵、炮兵的旅。

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意識到原有的清軍已經不堪大用,於是開始編練新軍。1901年,袁世凱以新建陸軍為基礎,開始籌建北洋常備軍。北洋常備軍的編制分鎮、協、標、營、隊、排、棚,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師、旅、團、營、連、排、班。

在具體編制上又以鎮為基本單位,下轄兩個步兵協、騎兵、炮兵各一標,工程兵、輜重兵各一營。步兵協下屬兩個步兵標,沒有騎兵、炮兵,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有需要時臨時從鎮所屬的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抽調部隊加強。此後清政府陸續組建了北洋六鎮,並把這一編制推廣到全國,打算在全國成立共計36個鎮。

然而此時由於財政緊張,因此各省在編練新軍時有時候沒有足夠的財力編練一個鎮,於是採用縮水的辦法,先編練一個協,等財力富裕再擴編成鎮。這樣協所需的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沒法從上一級單位獲得,只能在自己內部編入同樣縮小的戰術單位,因此稱之為混成協,就是多兵種混合編成的意思,以和原來鎮下屬的協有所區別。

比如直隸有直隸混成協,山東有暫編47混成協,湖南有陸軍25混成協等等。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成立,這鎮、協等稱呼也就改成了師、旅等,混成協就成了混成旅。此後混成旅就成了一個常見單位,像馮玉祥就擔任過第16混成旅旅長。

時至今日,因為現在的旅大多本身就是兵種混合編成,所以不大再強調是混成旅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混成旅:是北洋時期的產物,隨著北洋軍閥的倒臺而消亡
    混成旅,是軍隊中的一種編制,最初,出現在民國時期,北洋軍閥中有所謂的「混成旅」,就是由若干個營或團的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甚至輜重兵等組成。袁世凱,在北洋編制了6個鎮,大概有7萬餘人,1個鎮也就是1萬餘人,相當於以後的1個師,也即「鎮」就是「師」,「協」相當於「旅」,「標」則是「團」了。
  • 解放軍中編制很少見的旅,和師、團有何區別?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我軍的編制一般是集團軍、軍、師、團、營、連、排和班,在這其中,卻很少有「旅級編制」的部隊。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旅就成為了中國軍隊中的一個重要編制,而旅的編制名稱源自於清朝末年清軍軍制中的「協」,而軍事主官就叫「協統」。
  •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隨意?雙方賣菜還討價還價,象徵性鳴炮後就撤退
    在現代人看來,民國初年的北洋政府時期是一段頗為黑暗動蕩的時代,自袁世凱死後,北洋各系軍閥擁兵自重,軍閥混戰之下哀嚎遍野,民不聊生。雖然世道殘酷,各路軍閥為爭奪地盤而互相攻伐,但好在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不至於像和倭寇那樣拼個你死我活,縱使死傷在所難免,但彼此之間還留有很多談判餘地,至於他們打仗的方式更是花樣百出。
  • 一個民國時期的「神棍頭子」是如何受到各路軍閥追捧的?
    清末明初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因為腐敗的封建制度剛剛被廢除,而新思想都是來自西方的外來文化。在這個傳統文化思想與外來的全新思想交互摻雜在一起的年代裡面,出現了很多令人感到離譜事情;比如說國學大師胡適建議大力推行西方醫學,棄用傳統中醫。
  • 民國時期,最為重視教育的五大軍閥你都知道嗎?
    在太平盛世年代重視和發展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方向,但在社會動蕩,軍閥混戰的年代還能做到不遺餘力發展教育就實屬難得。在民國時期,各大軍閥為了擴充實力,都在不斷發展軍備,各方之間連年混戰也對其財政和精力是嚴重的消耗。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眼光長遠的軍閥仍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今天筆者就來說說民國時期最為重視教育的五大軍閥。
  • 民國軍隊團營連等基層編制有副職嗎?軍史科普:1939年為變化節點
    民國時期的部隊編制經歷了多次改動和變化,作戰序列裡又分為嫡系和雜牌,編制更是不能統一而顯混亂,本文只能作大概說明。從1928年起由於跟蘇聯徹底翻臉,以及軍閥混戰的不斷進行,蔣軍以及各地方實力派軍隊的編制堪稱五花八門,根本沒有一定之規,所以也沒有討論的必要。直到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蔣軍用武力壓服各地方實力派以後,開始進行陸軍編制整理工作,此時已經從「師俄」開始向「師德」轉變,步兵師開始實行兩旅四團標準的「方塊師」,基層軍制也有所調整。
  • 一文讀懂民國軍閥混戰史
    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喚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革命後繼續留任,成為民國時期廣西軍閥。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
  • 威震民國的大軍閥 晚年懺悔自稱居士 被婦人打死與佛堂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小軍閥之間為了利益關係相互結盟形成一些大的軍閥派系。哪個時期雖然說是軍閥混戰,但也沒有聽說軍閥之間要死磕到底,致對方於死地的。兵敗後退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就行了。總統也是這樣子的,如果戰敗發表全國通電錶示下野,一般對方就不會對你下死手了。這在當時形成了一種潛規則,就是普通士兵戰敗投降,也不會出現殺俘虜的事情,戰後俘虜會被放回去。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終結都會出現軍閥或是軍閥割據,例如東漢滅亡後的三國爭霸,西晉滅亡後的五胡十六國,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還有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民國軍閥。今天開始,我們將通過民國軍閥時期發生的十場大戰,為大家梳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0年中原大戰這20年時間裡風雲激蕩的民國軍閥史。
  • 西北最惡毒的軍閥:讓百姓生不如死,後逃亡美國,晚年卻提出回國
    在近代的民國時期,確實是軍閥混戰,外國人在橫行的日子,這樣的歷史所幸的是被我們共產黨給終結了,但是歷史是不能被忘記的,它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 為什麼袁世凱一死,中國就開始了軍閥混戰?一切得從曾國藩說起
    "軍閥"一詞,據說是梁啓超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感覺一聽就不是什麼好詞。古代中國也有軍閥,不過那時候叫「藩鎮」,比如康熙滅的「三藩」就是所謂的「軍閥」。所以,軍閥勢力的存在,一般就意味著「動蕩」、「動亂」。不過實事求是地說,「三藩之亂」那時候的社會再動蕩,跟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 民國最生猛的軍閥,娶12個老婆生43個孩子,90歲還生下一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戰爭,然而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之前,中國內部還是軍閥林立、連年混戰、各自為政,但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民瞬間團結在一起共同打擊外敵,打破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當時民國最亂的四川,也先後出兵三百多萬,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 嶽麓故事 || 民國時期的湖南土匪患亂
    最後,只得請稱霸湘西近三十年的湘西王陳渠珍出面收拾殘局,委任陳為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司令官,收編各路土匪頭目所轄土匪3萬餘人,列入「國軍」編制,分任各市縣警備與保安司令。臨近解放,宋希濂受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之命,再次收編五個暫編師。楊永清,土匪大頭目,袍哥老大,化匪為兵,號稱湘鄂川黔綏靖總部,設於芷江。長沙和平解放,偽省府由長沙移駐芷江,官匪結合,負隅頑抗。
  • 民國往事:軍閥割據時期各系實力情況詳情
    民國軍閥是指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並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軍閥(又分為皖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和南方軍閥。後期則由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 民國軍閥混戰期,韓復榘曾佔據山東7年之久,到底有多少兵力?
    結束了多年的北洋軍閥執政時期,又進入到新一輪的軍閥混戰階段,在這個時期內無數兼併戰爭經常發生,一些小軍閥雖有安身之處,卻無時不在擔心自己將會被其他大軍閥吞併,即使一些勢力投靠其他軍閥,誰也不能保證就一定安全,畢竟相信自己才是硬道理。
  • 民國軍閥到底有多混亂?雙方賣菜都討價還價,象徵性的鳴槍就撤退
    民國軍閥到底有多混亂?雙方賣菜都討價還價,象徵性的鳴槍就撤退如今許多人看來,民國初期的北洋政府是黑暗動蕩的時代,自從袁世凱死後,各系軍閥開始混戰,百姓民不聊生,為了爭奪地盤開始互相攻伐,但也並不至於你死我活,彼此之間還是有著談判的餘地。
  •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而在民國期間,也出現了督軍這一官職,那它的權力究竟有多大,又擁有多少軍隊呢?你可能永遠不會信。辛亥革命時期,各省行政軍事長官被稱為都督,主要管理的是軍事。而袁世凱當上總統之後,為了更好地管理整個國家,他將行政與軍事進行了分離處理,掌管行政的被稱為省長,而掌管軍事的依舊是都督。直到1916年,袁世凱去世之後,督軍一詞才正式浮出水面。
  • 袁世凱為何能夠成為民國最大軍閥?這一因素不可忽視
    袁世凱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軍閥,他既是推翻清朝的民主之士,又是公然稱帝的竊國罪人。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袁世凱原本只是清朝的一名小小的武官,卻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成為晚清叱吒風雲的大名人。如果他當初沒有貿然稱帝,估計現在也是歷史書上的正面人物了。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沿襲北宋的路軍編制編制亂是國軍的軍制的一種常態,國軍編制亂到什麼程度了呢?在抗戰中居然在戰略單位中出現集團軍、路軍和軍團三種不同形態的編制。集團軍可以理解,那麼路軍和軍團到底是啥奇葩的編制?因為投靠的軍閥有小有大,所以路軍的編制參齊不齊,比如湖南軍閥唐生智和何健的第四路軍(湘軍)就下轄五個軍,十五個師,這個編制甚至差多等同於當時的中央軍了,而除了大的路軍之外,更多還是小的路軍,比如在一二八抗戰中,打出國人威風的第十九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