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2020-12-12 新華網安徽頻道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上。

    據悉,朱錫鋒團隊的這項成果基於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

    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並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研究顯示,與現有電極材料性能相比,他們所製備的分層多孔碳在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中,表現出寬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的明顯優勢,可用於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諸多應用領域。

    朱錫鋒表示,這項成果為從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等廢棄生物質資源中獲取高附加值產品,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通訊員 桂運安 記者 汪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教授朱錫鋒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
  • 小龍蝦殼變身高性能電極材料
    作者:百川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11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 小龍蝦「硬核外衣」有大用途,可用來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除此之外,不久前有研究人員發現,小龍蝦殼還可用於電極材料的製備。圖 | 小龍蝦(來源:IC photo)2020 年 11 月 27 日發表在 Carbon 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小龍蝦殼(Crayfish Shell,CS)在製作高性能電極材料中大有用途,可以用 CS 和重質生物油(heavy fraction of bio-oil)合成 3D 互連的多層分孔碳(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進而製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Evelyn Zhang • 2020-12-08 13:54:36 來源:前瞻網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IT之家 12 月 19 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科大:龍蝦殼制電極材料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小龍蝦殼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據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06 14:12:15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希望找尋一種可循環再生的綠色能源。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綜述了近幾年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性能特點,對於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的闡述。
  • 幹法工藝製備NCM111電極
    近日,美國肯塔基大學的Mohanad Al-Shroofy(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對幹法工藝製備NCM111電極進行了研究。從下圖a和b可以看到NMC顆粒再幹法塗布前後形貌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從下圖c可以看到幹法工藝製備的電極再碾壓後,電極的變得更為緻密,同時顆粒出現了一定的破損,溼法工藝的電極(下圖d)在碾壓後的破損現象稍微輕一些。
  • 利用泡沫銅輔助的PECVD技術直接可控制備柔性石墨烯玻璃
    本文進一步揭示了所製備的柔性石墨烯玻璃材料作為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透明導電層、以及作為非貴金屬電解水析氫催化反應的活性電極的潛在應用。這對於柔性電子及儲能器件的構築具有顯著意義。 近日,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能源與材料創新研究院的孫靖宇教授、劉忠範院士以及北京大學納米化學研究中心的張豔鋒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採用泡沫銅輔助的PECVD策略,利用柔性及超薄玻璃作為生長基底,成功實現大面積製備柔性石墨烯玻璃這種新型複合材料。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魏南、李秋珵博士和叢珊博士。合作者包括蘇州大學能源學院的鄒貴付教授等。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近些年來,高度有序碳納米管陣列的研究再次引起關注,這種在集流體上直接生長的碳納米管陣列不僅減小了活性物質與集流體間的接觸電阻,而且還簡化了電極的製備工序。  活性炭  製備活性炭的原料來源非常豐富,煤、木材、堅果殼、樹脂等都可用來製備活性炭粉。原料經調製後進行活化,活化方法有化學活化和物理活化兩種。化學活化是在500~700℃的溫度下,採用磷酸、氫氧化鉀、氫氧化鈉和氯化鋅等作為活化劑;物理活化通常是指在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空氣等氧化性氣氛中,在800~1200℃高溫下,對碳材料原料進行處理。
  • 固體所在MoS2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然而,MoS2作為LIBs負極材料時存在如因材料導電性不好引起的倍率性能不佳、循環過程中因體積變化大引起穩定性能差等不足。為解決上述問題,課題組對MoS2電極材料開展了改性研究,獲得了具有較優越電化學性能的MoS2電極材料。圖1. MoS2/Co複合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圖2. V4C3-MXene/MoS2/C複合材料的結構示意圖和倍率性能。
  • 從電極製備過程開始分析-NMC811缺陷和裂痕的的源頭
    【成果簡介】電極材料晶體學、材料宏觀結構及材料電化學性能三者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跨越由微觀到宏觀多個尺度。【圖文導讀】1.材料製備過程造成的缺陷圖1.定量分析新制NMC811電極材料中的顆粒缺陷數量(a) 3D斷層掃描灰度圖;(b) 本文對7種不同缺陷的定義;(c)
  • 中國科學家分析有機電極材料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陳軍團隊受《自然綜述—化學》編委會邀請,發表題為《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電池中的實際應用前景分析》的綜述論文,對有機電極材料的結構特徵
  • 科學家利用大型海藻製成生物油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張士成副教授和陳建民教授課題組將海洋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海上「綠潮」大型海藻滸苔成功轉化製成生物油,從而有望使滸苔這一汙染「元兇」成為製造新能源的原材料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成果簡介 作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一類電極材料,碳點(CD)能夠擴大比表面積,製造分層的孔和接枝贗電容基團,獲得額外的容量和出色的能量密度。經過一步煅燒活化處理後,CD融合到最終的碳結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官能團的多孔碳材料。包括氧摻雜,氮摻雜以及氧,氮共摻雜在內的各種CD被用來製備這種碳材料並進行了測試。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均勻的孔徑分布、高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當在EDLC中組裝為電極時,表現出卓越的性能。
  • 雕刻師「燒腦設計」 小龍蝦殼做工藝品
    湖南婁底的「吃貨」袁強華,因為將小龍蝦殼製作成「工藝品」而走紅網絡。昨天,袁強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用小龍蝦殼做工藝品,是一次宵夜後的「突發奇想」。他說,一個龍蝦殼工藝品的「出爐」,製作可能只需要半小時,但構思可能要耗費十多個小時,很「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