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硬核外衣」有大用途,可用來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2021-01-11 DeepTech深科技

麻辣小龍蝦因其麻辣鮮香的口味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但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罩在蝦肉外面的硬硬的殼,能做的遠不只保護小龍蝦鮮嫩美味的肉體那麼簡單。

小龍蝦殼中提取出的甲殼素和殼聚糖,能夠廣泛用於化工領域。如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可用於食品、化工、醫藥、農業、紡織等領域,殼聚糖可用在化妝品、絮凝劑、飼料、吸附劑等產品的製備上。

除此之外,不久前有研究人員發現,小龍蝦殼還可用於電極材料的製備。

圖 | 小龍蝦(來源:IC photo)

2020 年 11 月 27 日發表在 Carbon 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小龍蝦殼(Crayfish Shell,CS)在製作高性能電極材料中大有用途,可以用 CS 和重質生物油(heavy fraction of bio-oil)合成 3D 互連的多層分孔碳(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s),進而製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論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教授朱錫鋒及其課題組成員以題為 Synthesis of 3D-interconnec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om heavy fraction of bio-oil using crayfish shell as the biological templat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以小龍蝦殼為生物模板與重質生物油合成分層互聯多孔碳,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高性能電極)的文章發布。

圖 | CS 和 HB 製備多層分孔碳用作超級電容器電極示意圖(來源:論文)

用小龍蝦殼輔助作電極材料

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以電為驅動的裝備迅猛增長,更高性能的儲能設施已經成為緊迫的需求。超級電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高充放電循環壽命以及更大的儲能容量被視為潛力巨大的儲電佳選。

對此,朱錫鋒團隊提出了低成本的環保方案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製備。他們將農林廢棄物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小龍蝦殼進行巧妙結合,製備了可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分層多孔碳。

實驗材料易獲得但處理過程較為複雜,首先要對小龍蝦殼進行淨化處理,以還原殼體本來面目,釋放更多的孔結構。

朱錫鋒團隊採取的方法是,先將 CS 放到 105 °C 烤箱中充分烘烤 24 小時至乾燥,取出研磨成粉末,經過 NaClO 溶液脫色、蒸餾水洗滌、NaOH 溶液脫蛋白處理,將樣品洗滌後重複前述乾燥步驟,可以得到在 FESEM 圖像中呈現豐富孔結構的樣品 ——CS 生物模板。

接下來讓 HB 進入到 CS 模板的孔洞中形成帶有 CS 模板的碳質材料,然後用鹽酸除去材料表面模板,讓 NaOH 能夠再度活化上一步得到的材料形成更多孔洞。

最終得到的產物根據活化溫度的不同(700、800、900 °C)分別命名為 CSB-700 、 CSB-800 、 CSB-900 。為了對比小龍蝦殼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朱錫鋒團隊將使用小龍蝦殼模板進行輔助製成的 CSB-n 與未使用 CS 模板製備而成的 HB-800 進行比較。

圖 | HB-800 和 CSB-n 結構對比(來源:論文)

對比 HB-800 與 CSB-n 的結構可見,使用 CS 模板碳化 HB 得到的 CSB-n(n = 700、800 或 900)具有明顯的分層孔結構。CSB-n 能夠呈現明顯的分層孔結構是因為在活化階段,有豐富孔結構的碳材料與活化劑充分接觸,NaOH 得以對材料進行更加充分的蝕刻。這表明,小龍蝦殼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朱錫鋒團隊得出的各項實驗數據顯示,CSB-800 在製作電極材料上具有巨大潛力。

CS輔助下的高性能HPC

朱錫鋒團隊實驗數據顯示,CSB-800 具有優異的儲電能力。

對比 HB-800 和 CSB-n 的 XRD 光譜圖,四種材料均具有典型的 002 和 100 兩個衍射峰值。相比之下,CSB-800 的 002 衍射波動較小,這體現了 CSB-800 具有相對優異的電荷存儲能力。

圖 | XRD 圖譜(來源:論文)

另外,在長期循環穩定性測試中,CSB-800 // CSB-800 對稱超級電容器能夠保持高庫侖效率(92%)和重量比電容(64 F / g)在 1 A g 的電流密度下經過 5000 次循環。並且,CSB-800 // CSB-800 對稱超級電容器在 350 W / kg(0.5A / g)的功率密度下可以達到 20 W h kg-1 的出色質量能量密度,進一步證明了 CSB-800 用於電極材料的優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 XRD 圖譜中衍射峰值散射角自 CSB-700 的 20 增加到 CSB-800 的 25.8,可以說明石墨化的程度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提升的。這一趨勢也體現在拉曼光譜中,測試結果共呈現 3 個峰值,其中 D 波段與 G 波段的峰強度比(ID / IG)為 CSB-700﹥ CSB-800﹥ HB-800﹥ CSB-900,這同樣表明活化溫度最高的 CSB-900,石墨化程度也是最高的。

石墨化越高導電性就越強,而碳的無序性又可以增加電荷存儲和潤溼性,但導電性和儲電性對電極材料都是至關重要的。

圖 | 拉曼光譜(來源:論文)

上述種種數據表明,小龍蝦輔助重質生物油製成的分層多孔碳對超級電容器電極的性能有優化作用,為電極材料製備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該技術還處於初步階段,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如何在增強石墨化以提升導電性和增加碳的無序性來提高電荷存儲性能之間找到平衡點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Evelyn Zhang • 2020-12-08 13:54:36 來源:前瞻網
  • 小龍蝦殼變身高性能電極材料
    作者:百川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11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上。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IT之家 12 月 19 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教授朱錫鋒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
  • 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小龍蝦殼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據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科大:龍蝦殼制電極材料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綜述了近幾年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性能特點,對於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單的闡述。
  • 深圳先進院神經電極高性能納米修飾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中心研究員吳天準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高性能、可控制備的三維氧化銥/鉑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修飾神經微電極,取得了創紀錄的電學性能。
  • 石墨電極是什麼原料_石墨電極用途介紹
    石墨電極是指以石油焦、瀝青焦為骨料,煤瀝青為黏結劑,經過原料煅燒、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燒、浸漬、石墨化和機械加工而製成的一種耐高溫石墨質導電材料,稱為人造石墨電極(簡稱石墨電極),以區別於採用天然石墨為原料製備的天然石墨電極。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06 14:12:15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希望找尋一種可循環再生的綠色能源。
  • 幹法工藝製備NCM111電極
    近日,美國肯塔基大學的Mohanad Al-Shroofy(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對幹法工藝製備NCM111電極進行了研究。從下圖a和b可以看到NMC顆粒再幹法塗布前後形貌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從下圖c可以看到幹法工藝製備的電極再碾壓後,電極的變得更為緻密,同時顆粒出現了一定的破損,溼法工藝的電極(下圖d)在碾壓後的破損現象稍微輕一些。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經過一步煅燒活化處理後,CD融合到最終的碳結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官能團的多孔碳材料。包括氧摻雜,氮摻雜以及氧,氮共摻雜在內的各種CD被用來製備這種碳材料並進行了測試。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均勻的孔徑分布、高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當在EDLC中組裝為電極時,表現出卓越的性能。
  • 中國科學家分析有機電極材料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陳軍團隊受《自然綜述—化學》編委會邀請,發表題為《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電池中的實際應用前景分析》的綜述論文,對有機電極材料的結構特徵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經典材料,層狀二硫化鉬納米片(MoS2)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光伏、鋰電池、太陽能熱能收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關注。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多孔炭材料具有孔道結構可調控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一類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然而,傳統多孔炭材料比容量低,導致器件能量密度欠佳,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升材料比容量,但雜原子對於容量貢獻的影響機制仍不明晰。因此,如何基於雜原子本徵摻雜炭材料實現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超級電容器的構築,依然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關鍵核心問題。
  • 從電極製備過程開始分析-NMC811缺陷和裂痕的的源頭
    電極材料在製備、塗布、輥壓等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裂痕。圖1是通過X射線納米斷層分析技術獲得的電極材料1的截面灰度圖。如圖1b所示,根據各種缺陷的嚴重程度及裂痕狀況可分為無缺陷、細微裂痕、橫貫裂痕、多重叉狀裂痕、叉狀與粉碎裂痕、粉碎裂痕及中空缺陷7種。對其進行截面深度分析可知,在電極與隔膜交界處缺陷數量明顯增多,這可能是製備過程中與輥壓儀器的接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