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類文明伊始 |《二分心智》第六章 2018年11月

2021-02-18 悟讀書館

根據現行美國版權法,此譯作內容版權歸屬Julian Jaynes,屬於合理使用範疇內(附註一)。

本次音樂來自舒伯特的《降E大調夜曲三重奏》。

預先閱讀

| 重溫建議   由於本文講到了史前人類簡史和二分心智者,故建議閱讀本文前重溫《世界格局在史前就被決定了嗎 |〈槍炮,病菌與鋼鐵〉首章》和《二分心智者的行為研究 |〈二分心智〉第四章》,後臺回復「102」和「007」可獲取文章)。有意思的是傑恩斯提出的農業社會發展假說和《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觀點相悖了。

 

本文概要

| 總結說在前面   本文闡述了人類從僅僅採用肢體信號、視覺信號來溝通的群居生活到用完善的語言系統進行群體作業的演變過程。在擁有完善的語言系統後,二分心智體系幫助人類創造了第一個神,幫助農耕文明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群居生活的原理

       哺乳動物展現出非常廣泛的居住習慣,有終身獨居的捕食動物,也有緊密群居的動物群體。後者常常比較脆弱,為了應對捕食者,群居是它們適者生存的演化結果。牲畜和靈長類動物的群居結構非常簡單,群居是為了保護群體生存。

       在茂密的森林裡,群體可以小至僅由六隻動物組成,例如長臂猿,但也有多至80隻個體群居的情況,例如豚尾狒狒(附註二)。有些特殊情況下,群體規模甚至會更大,這個時候群體就開始進化了。當群體主宰者給出信號時,群體就會四散逃竄。生物不以個體的方式回應生理需求,但卻以群體的形式回應。例如狒狒渴了並不會離開群體擅自去河邊飲水,他們會成群結隊地飲水,生理反應和需求都是以群體的方式被感知。

       這種以群體的形式滿足個體生理需求的社會結構必須通過交流來實現。靈長類動物因此進化出了非常多樣的交流信號;觸覺信號如梳理,磨鼻子,擁抱,用指;聲音信號如各種咕嚕聲,吠叫聲,尖叫聲;行為信號如磨牙,拍手;面部表情等視覺信號,如威脅,對視等;姿勢信號如前撲,甩頭。採用這些複雜的信號是群居的必要條件,利於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繁殖,對年輕一代關愛。他們只關心群體事務,尚未進化到處理環境信息。

為同伴清潔和梳理

黑猩猩磨鼻子

露出牙齒打哈欠

     交流系統是群體規模大小的決定性因素。狒狒群體的規模大是因為他們在遷徙時遵守嚴格的地理結構,有著嚴明的支配等級制度(附註三)。但一般來說靈長類的群體規模不超過30或40。例如,在大猩猩中,群體支配者及所有雌性和幼體佔據群體的中央,其他雄性處在外圍。 由於茂密的森林環境中視線範圍較小,群體的直徑很少超過6米。 當群體支配者以特定姿勢面向某個方向時,群體會向那個方向移動。傑恩斯相信,兩百萬年前的最早期的人屬(附註四)正是使用的這種群體行為模式。

語言交流突破群體規模的限制

      探究群體生活規模的擴大要從語言的突破開始尋找,而探秘語言的進化要從兩百萬年前人屬的誕生講起。這是被眾多語言學家接受的觀點,而傑恩斯持相左意見。他認為這兩百萬年間沒有找到任何文字符號就是這兩百萬間並沒有語言進化的證據。公元四萬年前也只是有一些糙石被發現,石頭上卻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那麼那時候的人類是如何交流的呢?傑恩斯認為和他們其他靈長類沒有區別。語言學家聲稱如果沒有語言,在更新世(附註五)運用石器工具的使用經驗無法傳給下一代。但傑恩斯認為那時的人類是通過複製前輩的行為進行學習。因為用語言是很難形容耕犁的動作的,但通過行動卻很容易傳達,可以類比現代人學單車。那麼語言的突破發展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傑恩斯認為在公元前7萬年至公元前8千年由於冰期的影響氣候惡化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歐大陸,之後去到美洲和澳洲。地中海東岸人口大幅增長,將生物和文化都從熱帶帶到了中緯度地區。他們採皮毛、生火、穴居以保證他們可以隨時遷徙。這些人被稱作尼安德特人(附註六)。傑恩斯認為尼安德特人迫於冰期的來臨不斷遷徙,這種進化壓力促進了語言的發展。

更新世前後編年表

語言發展的階段性突破

      傑恩斯認為語言發展大約有以下這幾個階段性突破(附註七)。

一、從視覺信號到聲音信號(公元前70,000年--公元前?年)

        人類約往北遷徙,環境光線就越來越少,視覺信號也越來越低效。這是最早發生的變化,傑恩斯預計在第四個冰期伊始第一個從看到聽的進化就發生了。傑恩斯在這裡提出一個學說——一個詞語在不同情況不同階段會有新的含義和對象,這種新的含義和對象又會產生新的文化,這些變化都反映在考古記錄中。例如,看到一隻靠近的老虎會發出'wahee!'的聲音,而看到一隻遙遠的老虎可能會發出一個較低的音調,如'wahoo'。尾音'hee'和'hoo'就可能衍生成「近」和「遠」。 

二、從限定詞到修飾詞(公元前40,000年--公元前25,000年)

       傑恩斯提出冠詞、數詞、物主代詞等限定詞的發明必是先於名詞的發明的。且他認為這一階段的時間跨度一定很長,因為限定詞的固定需要較長時間。傑恩斯認為,接下來是形容詞修飾詞的發明,因為在嚴寒條件下是傳達命令必須通過修飾詞。想像一個支配者認為他的下屬的工具不夠尖銳,那麼「更鋒利」這個命令就會被創造出來。傑恩斯提出,修飾詞的發明階段與人類精進生產工具的時間相吻合。

三、從限定詞、修飾詞到名詞(公元前25,000年--公元前15,000年)

       當用於指代的限定詞和用於命令的修飾詞被創造且固定後,名詞就慢慢形成固定用法了。同樣是老虎的例子,如果看到老虎靠近你會發出'wab ee!'的聲音,看到熊靠近會發出'wak ee!'的聲音,那麼'wab'和'wak'就可以指代'老虎'和'熊'。傑恩斯提出,動物名詞的發明階段與人類在壁畫上臨摹動物的時間相吻合;而物體名詞的發明與人類創造陶器、吊墜、刺矛的時間相吻合。化石證據證明了人類腦額葉(附註八)在同一時期飛速進化。

四、幻聽的產生(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10,000年)

       傑恩斯提出,幻聽的產生應該是語言進化的副作用,在自然選擇中這一性狀被留下的原因是幻聽有利於群體行為控制。想像一個人被首領要求在河流上遊建造魚堰,在他沒有自我意識的情況下,能將他留在上流長時間枯燥作業的原因正是幻聽。那時的人仍然沒有自我意識,也沒有意志力,能完成冗長作業的原因就是因為幻聽的聲音在不停地提醒他(如果讀者忘記了本段文字所表述的學說,建議重溫另一篇推送《二分心智者的行為研究 |〈二分心智〉第四章 2017年5月》,回復「007」可獲取文章)。

五、名字的產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8,000年)

       這個時期氣候回暖,人類不再需要不斷遷徙適應環境,人逐漸傾向定居,人口發展也慢慢穩定,自然就產生了指代不同的部落成員時所需要的名字。一個部落的成員一旦有了名字,他便可以被人所指。這個學說的證據是,發明姓名的時間和人類開始殯葬習俗的時間相吻合。名字的產生帶來的影響就是產生幻聽的時候那個聲音是來自一個特定的人,相較原來並沒有與特定的人產生聯繫的幻聽現象,現在的幻聽可以做到更大程度的社會控制。

六、開始農業發展(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9,000年)

       戴蒙教授認同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來自於近東地區發現的高效農作物與馴化的牲畜的協同作用。而傑恩斯則提出自己的假說,即那個時期人類開始對農作物和牲畜進行命名,命名使人類增加對農作物和牲畜的感知和關注,從而促進農業發展。

第一個神是誰?

        在農業社會中群體規模,且耕種作業耗時很長,那麼群體的管理是如何實現的呢?傑恩斯認為正是幻聽使人類能長時間作業,維持大群體的秩序。在農業社會中的幻聽不再是最原始的重複首領的命令,而演變為了模仿地方的「王」說話。因此不同生產領域的人的腦海裡會出現不同的「王」的聲音去引導他完成日復一日的任務。

       之前說過個體產生幻聽的原因是壓力,一個人目睹死亡的壓力一定會引起他的幻聽。公元前9,000年,艾因馬哈拉(附註九)的君王在死去時引起了他的子嗣和臣民的集體幻覺,第一個神的形象就這樣誕生了。他的聲音在他死後會繼續執導、命令他的子民;當他的子民看到關於他的物件,例如宮殿,墓穴時就會引發幻視、幻聽。隨著一代一代君王的逝去,他們的聲音都融在了同一個形象裡,埃吉王朝背後的奧西裡斯神(附註十)或許就從這裡開始了。

第一個神:在艾因馬哈拉(附註九)死去的地方君王,1959年被發掘

文明的誕生

        自第一個神祇誕生起,文明便產生了。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間,農業社會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黎凡特、格羅斯山脈(附註十一)完成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發展。公元前5,000年時,尼羅河流域已經出現了不少居住人數破萬的城鎮,埃吉王朝和烏爾王朝(附註十二)開始對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全球氣候及其溫暖溼潤,許多農耕文明成功引入歐洲和北非,近東農業更高產。證據表明,正是因為二分心智人類文明才能達到這一高度。

附註

附註一:根據現行美國版權法(17 USC)§ 107,此譯作僅可用於個人及同好學習、研究,不帶有任何營利性目的,所有讚賞收入留在公眾號中用於公眾號日常運營,屬於合理使用範疇。內容版權屬於Julian Jaynes,為方便進一步翻譯,本人已向Houghton Mifflin Company提交版權使用申請。「閱讀原文」為Amazon購買連結。

附註二:豚尾狒狒(Cape Baboon)來自與猿類最接近的猴科。它是所有猴子中體型最大的之一。 其主要位於非洲南部,具有多種社會行為,包括支配等級制度(附註三),集體覓食,女性收養幼崽以及友誼配對。這些行為構成了複雜的進化生態學的一部分。

附註三:支配等級制度(Dominance hierarchy)是社會等級的一種現象,具體指的是社會群體的成員互動時產生排名系統的現象。基於重複的相互作用,同一性別的成員之間建立相對等級,競爭獲取有限的資源和交配機會以此創建社會秩序。

附註四:人屬(Homo)是靈長目人科的一屬。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現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倖存的物種。下圖簡要回顧了人屬的消亡史,請注意下圖中僅有最左邊的Homo sapiens即智人存活到了現在。

人屬消亡史

附註五:更新世(Pleistocene Age)時間自公元2,588,000年前到公元11,700年前,為地質時代中新生代第四紀的早期。這一時期絕大多數動、植物屬種與現代相似。顯著特徵為氣候變冷、有冰期與間冰期的明顯交替。期間歐洲發生過七次冰期。

更新世與人類史

附註六: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群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史前人類,1856 年,其遺蹟首先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目前按照國際科學分類二名法歸類為人科人屬,至於是否為獨立物種還是智人的亞種則一直不確定,隨著2010年的研究發現部分現代人是其混血後代後,也可能被歸類於智人下的一個亞種。

附註七:傑恩斯提出的這個學說的更多證據參考Julian Jaynes,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280, 1976, in press.

附註八:額葉(Frontal lobe)是脊椎動物的腦的一部分,位於腦的前半部,在人類大腦中是最大的"葉",且有些動物的腦幾乎不存在額葉。這個結構和人類語語言的形成、語言表達、自主意識有關。

大腦四葉

附註九:艾因馬哈拉(Eynan)是一個建於公元前10,000--8,000年的納圖夫定居點,定居者完成了從覓食到農業過渡的關鍵步驟。 艾因馬哈拉發現了 最早已知的有關狗馴化的考古證據。該地地處丘陵,位於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海以北25公裡處,古湖Lake Huleh湖畔。

附註十:奧裡西斯神(Osiris)是埃及神話中的往生之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一位反覆重生的神,是掌管陰間的神,同時也是生育之神和農業之神。

附註十一: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黎凡特、格羅斯山脈在谷歌地球上的位置如下圖。

附註十二:烏爾王朝(Dynasties of Ur),是在蘇美爾城市烏爾建立的王朝的統稱。烏爾王朝由蘇美爾人建立,其第三王朝在公元前2112-2004年統治兩河流域。

相關焦點

  • 走進宗教起源 |《二分心智第二卷》第四章 2019年9月
    傑恩斯也探究了在二分心智系統崩塌後,人類的行為模式發生了什麼變化,並探討了自我意識形成前的過渡時期人類都經歷了哪些心智階段。文中傑恩斯提到,「歷史絕不會突然跳躍到新的章節,而是會以上一章為基礎進行選擇性地偏移。」
  • 中華文化引領人類全新文明,更多「大丈夫」突破自身「心智模式」
    中華文化必將引領人類未來文明。 因為在人類即將到來的全新文明中,人類對「完整世界」的基礎認識,將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而現在這種「心智模式」及「生存方式」,在未來文明中將會被逐步淘汰。 在即將到來的全新文明中,人類將對自身的「心智模式」有突破性的認識與應用。
  • HBO《西部世界》第一季:有趣的二分心智理論
    HBO《西部世界》第一季:有趣的二分心智理論最近不知道該聊什麼,突然就想到了《西部世界》。那麼接下來幾篇就聊聊《西部世界》第一季吧。這篇主要來簡單聊聊《西部世界》裡一個很有趣的理論:二分心智理論。二分心智理論源於書籍《二分心智的崩潰:人類意識的起源》,作者是朱利安.傑恩斯,這本書的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腦子分為兩個部分:左腦和右腦。右腦主要是負責講述,而左腦則負責去理論右腦的講述,從而進行接受與行動。人類的行動都是一側頭腦在聽從另一側頭腦的訴說去指引,而這種幻覺的聲音稱之為「心的獨白」。
  • 成長是「二分心智」的崩潰與內在敘事的覺醒
    在人類構建內在敘事能力之前,人的決斷與行為依賴於「二分心智」。簡單來說,就是本能與聲音的結合。
  • 《數學簡史》:數學,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新聞—科學網
    1953年,克萊因出版了《西方文化中的數學》(Mathematics in Western Culture),明確論證了數學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科學乃至文化藝術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與之類似的是,蔡天新在中國的山東大學接受了全部的數學教育,他曾出版《數學與人類文明》,亦是一部可以比肩《西方文化中的數學》的作品。
  • 走進 「意識」 《二分心智》首章 2017年2月
    首章   走進「意識」        很多人認為,我們對於「意識」的思考本身就是「意識」的體現,這其實是錯的。在對「意識」進行思考時,我們開始意識到「意識」的存在。 「意識」是思想、學習、判斷、追索的基礎,「意識」記錄了我們的所作所為,並引導我們反思,而且我們都認為這個「意識」是位於我們的大腦。
  • 「蒙特梭利走近孔子—蒙氏教育在家庭」 2018中國孔子幼教大會圓滿...
    2018年6月10日下午, 2018中國孔子幼教大會圓滿閉幕。大會歷時三天兩晚,匯集了來自中外各國、各地區的專家、學者和教育界同仁800餘人。大會現場精彩紛呈:26位教育大咖,五大專題模塊,穿越時空的東西方文明對話、睿智高瞻的高峰論壇、豐富多彩的教育大覽、深情互動的家庭教育分享、精彩感人的全英文舞臺劇、遠見卓越的和平共識。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蒙特梭利走近孔子—蒙氏教育在家庭」,由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團主辦。與會的專家學者帶著「普羅米修斯」人類和平教育的火種,點燃了21世紀教育的希望。
  • 隱形守護者第六章怎麼過 第六章失敗結局一覽
    隱形守護者第六章怎麼過?第六章的劇情還是比較精彩的,但是也有一些難點,下面就給大家帶來隱形守護者第六章失敗結局一覽,希望能對大家在遊戲過程中有所幫助。
  • 第六屆積極心理學大會:人類已進入第二次「軸心時代」
    2019年7月,第六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會議與展覽中心召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專家、教授參加了大會。他在發言中提到:在人類進化歷程中,有四次偉大的心智革命——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恰好順應了這第四次心智革命。
  • 2018年自考《基礎會計學》章節自測:第六章
    2018年自考《基礎會計學》章節自測:第六章第六章會計帳簿登記技術一、單項選擇1. 現金日記帳從外表形式上一般採用( )帳簿。A. 活頁式 B. 訂本式 C.卡片式帳簿11.企業結帳的時間應為( )。A. 每項經濟業務終了時 B. 一定時期終了時C. 每天工作完了時 D. 會計報表編制完成時二、多項選擇1.帳簿按用途分類,可分為( )A.訂本帳 B.備查帳 C.序時帳 D.分類帳 E.
  •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是什麼?
    >2020年11月,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和文明雜誌社聯合社會各界共同推出第一個「11·11文明美食日」暨新時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啟動中華文明禮——餐餐有禮、筷筷感恩:餐前捧筷思感恩同時,《文明》雜誌特別策劃《11·11文明美食日》特刊。呼籲大家推行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深度詮釋解讀習近平健康文明思想,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讓我們為擁有一個美好的「健康中國」而行動。導言:面對新冠大疫,我們需要反思「根本問題」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或根本出發點是什麼?
  • 從《西部世界》中的心智之辯談起
    《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作為《西部世界》中製造仿生人意識的核心基礎《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並不是一本得到廣泛承認的理論著作。「二分心智」理論認為直到公元前3000年前,人類都處於無意識狀態,日常行為動作來自於即興反應,大腦的中的一半會聽從另一半的指引,把這種指引視為「神的聲音」。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自省,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與選擇,從而二分心智坍塌,人們擁有了「自由意志」。
  •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2)續
    回顧人類圖的整體內容,共有四種類(決策),七種內在權威,即:1.生產者70%(等待回應)(包涵顯示生產者33%)2.投射者21%(等待被邀請)3.顯示者8%(告知)4.反映者1%(等待28天周期)五種定義:1.一分人2.二分人
  • 安徽銅陵:別樣「新課堂」讓文明文化融入新學期新生活
    詹俊、梅建廣/攝  9月4日,義安區流潭中心幼兒園老師在教孩子們辨識五穀雜糧。新學期伊始,義安區各幼兒園圍繞珍惜糧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聽故事、看視頻、辨識各類糧食等方式向幼兒介紹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
  • 人類圖1-3階課,人類圖通道解讀,人類圖測試,人類圖輪迴交叉解讀,人類圖一分人和二分人,人類圖生產者
    人類圖1-3階課,人類圖通道解讀,人類圖測試,人類圖輪迴交叉解讀,人類圖一分人和二分人,人類圖生產者【完結】[1階課]第1課(人類圖介紹 真我vs非自我VS設計).mp4第02課(個體迴路群).mp4第03課(社會迴路群).mp4第04課(家族迴路群).mp4第05課(一爻).mp4第06課(二爻 三爻).mp4第07課(四爻).mp4第08課(五爻).mp4第09課(六爻).mp4第10課(答疑課).mp4第11
  • 《六安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1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些行為將被處罰!
    》(以下簡稱《條例》)已於2020年7月24日經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並報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查批准,將於2020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全文共六章四十條,在治理隨地吐痰、不文明養犬、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戴口罩、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習慣均被納入《條例》,以法律「硬制度
  • 二分人的壓力點 五大定義學習有感 | 琉璃院人類圖作業精選 28
    具體的課程內容,我不想再去陳述了,這次學習最觸動我的地方有兩點:第一點是海心老師講到一分人,二分人,三分人,四分人區分的時候說,我們一分人,不僅要了解自己是幾分人,更要了解二分人,三分人,四分人做決定時候的糾結和掙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編第二分編第二十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第三編 合同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第二十五章 行紀合同第九百五十一條 行紀合同是行紀人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從事貿易活動,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 《宇宙中的N次文明》第一章 法艾東:文明的輪迴
    在地球之外還有沒有文明世界?有沒有創造文明的外星人類?根據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與文明程度,我們還無法探知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宇宙文明,也無能力探知銀河系中1000多億個恆星系的文明,但我們已有能力探知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文明。而這些地外文明又給地球人類帶來了一串長長的思索。
  • 2018年12月11日獨新時空
    2018年12月11日周二獨新時空!一切美好從心開始:1、[中國網]據上海鐵路局介紹,2019年1月5日0時起,長三角鐵路將實施新列車運行圖。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開行也將進一步擴容,開行範圍覆蓋長三角所有高鐵線,始發終到城市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廈門、昆明、福州、合肥、長沙、宜興、寧波、邵陽、六安、貴陽、南寧、麗水、義烏、衢州、蕪湖、安慶、常州、無錫、千島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