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文化,這些風土人情,你知道嗎?

2020-12-14 有文化的小浩

淺談日本文化,這些風土人情,你知道嗎?

日本的專門學校與各類注重理論教育的大學不同,更加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所學專業也與相關行業向關聯,需要學生不僅具備從事具體行業的理論知識,更注重在動手操作方面對學生加重培養。日本專門學校學制兩年,可獲得「專門士」資格,按照日本學制,專業學校學制兩年,畢業後可獲得由日本文部科學省相頒發的「專門士」資格,即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具有一定專業技術。

而學習四年以上畢業的專門學生可以獲得「高度專門士」。此外,日本政府還鼓勵專門士接收繼續再教育,兩年以上的學科畢業生可以插班進入相當於中國本科教育的大學學習,四年以上的學科畢業生可以進入相當於中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大學院學習。專門士就業前景廣闊,在日本,與其大學畢業後不能直接為社會所用,還不如進專門學校學習實用技能以提高自身競爭力。 對於遠道而來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即便學習成績稍有不足,也可以在專業技術方面有所補充,而且與其他中國留學生同樣擁有繼續進入大學、研究生院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

不過,一直以來,中國留學生均把獲得日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作為目標,即便考試成績稍差,寧願退而求其次進入一般的大學,也不願「屈尊降貴」前往專門學校就讀。他們認為專門學校不僅學歷文憑含金量低,而且留學幾年下來,也沒有什麼專門技術令用人單位刮目,在日本不好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回國謀出路,難保不落得個「海歸」變「海待」的結果。形成這一局面一方面與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們看重學歷、看重出國「鍍金」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日本此前留學政策的不完善有關。

為此,2011年7月1日,日本法務省正式修改對外國人就職資格的學歷要求,放寬了專門學校外國留學生在日本就職的條件,關於學歷要求中追加了「專門士」。此政策一方面用來完善專門學校畢業的留學生在日本就職時比大學畢業的留學生困難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實際上為各種層次的在日中國留學生拓寬了走進日本社會的道路。

從日本社會教育體制角度看,日本為外國留學生打開「專門士」可進入企業就業的大門,對於來自於中國的留學生來說是一個利好。中國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中國的教育體制以文憑教育為主導,相對忽略技術教育,中國企業中理論型人才過剩,實操型人才缺乏,與其空有一肚子理論,不如在學會知識的同時練就一手有用的專業技術。這一點,也正是日本社會教育體制相對完善的表現。日本專門學校中針對不同的學科,設有專門的技術培訓操作教室,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有機會直接接觸到先進的操作經驗,不僅可以學到相關學科的理論,更可以練就過硬的手上操作技巧,不再僅僅是空談。

對於中國留學生,特別是來自於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留學生來說,能夠同時擁有理論和實際操作,畢業後還有機會在日本企業就業以鞏固所學,是一條非常實際的留學之路。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擁有實際技術的專業人員是社會所需。因此,走進日本專門學校學習技術,也不失是一條為自己打開就業大門的鑰匙。

3月11日、18日、19日,在九州長崎的豪斯登堡將舉行決定「世界第一煙花師」比賽的國內預賽,和夏季的花火大會不同,冬末初春的煙火大會也是別有風味。誰會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也很讓人期待呢!日本正式進入"花粉季"。圖中的對策是帽子、口罩、方巾(脖子用)、眼鏡(有必要的可買花粉症專用款)、束起頭髮、穿材質表面光滑的衣物。 總的來說兩點,一是儘可能避免裸露肌膚及黏膜與花粉的接觸,二是防止花粉附著在衣物上。 很多人來日本後才得的花粉症,一定要注意預防!*收衣服時要注意抖掉附著的花粉;*花粉紛飛量大的時候關緊門窗;*生活飲食要規律,增強自身抵抗力;*回家後必須將洗手漱口進行到底

雖說四月剛過半,日本人民卻開始期待五月的放風箏節。在中田島沙丘上空放飛100多隻大風箏,整個比賽暢快淋漓。節日時間:5月3日-4日 地點:靜岡縣濱松市,中田島。比賽在可望見遠州灘的日本三大沙丘之一的「中田島沙丘」進行,100多隻風箏飛翔在中田島沙丘的上空,其中還有許多3.5m×3.5m的大風箏。隨著一聲喇叭響,比賽開始了。5mm粗的麻線糾纏在一起,利用摩擦割斷對手繩線時的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是比賽的魅力所在。有的繩線被太陽曬得都能聞到焦糊味。在專線班車站旁邊的會場,可以體驗放風箏,請您務必親自體會一下風箏在天空飄舞的感覺。

相傳比賽起源於16世紀,人們放飛大風箏,祝賀濱松城的城主喜得貴子。在濱松,至今依然保留著男孩兒出生時放飛「第一支風箏」的傳統。此外,每年的5月5日是祝福男孩兒茁壯成長的日子,家有男孩兒的人家有懸掛「鯉魚旗」的習慣。因為據說鯉魚能跳過瀑布,如果男孩子也如此強健,那麼將來一定能飛黃騰達。濱松市的人家特別重視這一天,屋前都要立起10米高的圓木,專門懸掛「鯉魚旗」。

夜晚,在濱松市中心區,可以看到100多臺「御殿花車」,那是載有三味線和笛子樂隊、飾有精美雕花的花車遊行隊伍。最初,花車遊行是為了迎接放風箏歸來的年輕人而舉行的。除了這些「濱松祭」的固定節目外,在濱松站前的多功能設施——「ACTCITY」等處,還有更多的有趣的娛樂項目在等著您。6月16日,在日本這一天也是【和菓子の日(和果子之日)】。和果子,即和式點心,是發展千年的日本食文化代表之一。和果子不僅種類繁多、外觀精美,更凝聚了日本的傳統文化與和果子匠人的手藝、個性。

在日本的時令和節日裡,也不乏和果子的身影,它們總能惟妙惟肖地體現著季節的更迭:春季有櫻花,夏季有紫陽花,秋季有紅葉、慄子,冬季有山茶花、雪兔。【日本海鮮廠推行自由上班制:自行決定工作時間和內容】日本一家海鮮廠推行自由上班制,上下班時間和工作內容都由員工自己決定。這家工廠非但沒有倒閉,生意反而蒸蒸日上。管理層表示,這樣能激發出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實現共贏。日本的三月不只是櫻花季,也是畢業的季節,很多人會選擇在中學最後的時光裡鼓起勇氣,於是就出現了很多這種畢業送花表白的戲碼,話說小哥哥很帥呢。

相關焦點

  • 淺談中日文化的差異,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中國向日本傳播佛教文化的有力推動者是鑑真和尚,一個堅信佛教文化無國界,佛是普渡眾生的大師。赴日唐人鑑真是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六次東渡,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
  • 這就是日本,這些獨特的日本文化,你知道嗎?
    以上就是一些日本獨特的文化表現,不知道有沒有吸引到喜愛日語,喜歡日本文化的你們。▼ 仍然使用FAX機日本便利店的塑膠袋都是免費提供的,哪怕你只買一包糖也會給你塑膠袋,假設買了雪糕和熱飲,還會給你兩個塑膠袋。而且便利店店員的手速太快,在你說「不要塑膠袋」前已經把商品放入袋了。
  • 日本文化漫談:淺談日本的俳句
    原標題:淺談日本的俳句 熟悉中國傳統詩歌的讀者都知曉,在中國古代格律詩中,最短的是絕句,而其中五絕更是短制,五言(字)一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但人們恐怕不太知道,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五言絕句更短的格律詩,那就是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古詩——俳句。
  • 這些日本小說家你都知道嗎?
    這些日本小說家你都知道嗎?日本小說在國內有巨大的讀者群,日本許多大師級的作家的作品也是深受世人追捧,那麼你知道日本有哪些著名的小說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嗎?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位堪稱大師級的作家及其作品,村上春樹貝爾獎界「小李子」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
  • 學歷代表文化嗎?淺談到底什麼叫文化?
    俗話說:沒文化太可怕,那到底什麼是文化?是高學歷嗎?其實文化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概念去解釋「文化」。一百個學者有一百個文化定義,文化概括的範圍太廣了可文化卻在我們的人文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人文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藝術文化等等。有物質的,有非物質的,真是包羅萬象。
  • 透過寒暄語看日本人的風土人情
    日語的寒暄語體現著日本文化的獨特性,下面我們就來帶你一探究竟~!日語寒暄語表達體現了日本人強烈的集團主義歸屬心理集團主義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地理位置來看,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山地和火山佔國土面積的74%。
  • 這些是代表日本文化的6大符號,你知道嗎?
    日本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又因一些歷史因素,其文化與我國有相似共通之處。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日本文化的6大代表。後來為了給戰時的日本提供鋼鐵,人們只得拆除剩餘的塔體。這座曾經令大阪引以為傲的通天塔,至此淪了一段純而績緲的記憶。1956年,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第二代通天閣拔地而起,更是以其約132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103米的建築高度一舉超越了第一代通天閣,成為了大阪一座嶄新的地標性建築,並於2006年被收錄進日本登錄有形文化遺產的名錄當中。
  • 你知道嗎?原來這些日本文化都與佛教息息相關
    ▋與佛教息息相關的日本文化佛教在西元6世紀中葉時,經由中國和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陸陸續續受到了平安時代的天皇、鎌倉室町時代武士的推崇,對於日本政治、文化均有非常長足深遠的影響。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佛教已經深入了日本人的生活當中:①禪文化的興盛
  • 中日文化大不同!日本的面試很可怕?赴日工作前你應該了解這些
    日本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文化及生活習慣迥異,反映在商場上更是明顯,這次以「求職面試」為主題,徹底討論一下關於求職路上會面對到的文化衝擊。對企業來說,員工是公司珍貴的財產,為了尋找適合的人才,需透過面試過程看清每一個人,不過這個「看清的方式」在日本與其他國家卻有很不一樣的見解。日本人在面試時都不展現自己的個性?
  • 你知道日本人的「建前」文化嗎?
    日本人在交往時經常使用【本音(ほんね)】和【建前(たてまえ)】這兩個詞。今天草魚助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日本文化中的「建前」文化。 集團外部的交際 日本人在與集團外部的人交往時十分謹慎,很少直接吐露自己的心聲,而常常使用間接表達方式來代替。委婉的表達方式有時更能維護雙方的關係。比如: A:旅行(りょこう)にいかないですか? A:去旅行嗎?
  • 你真的會「打call」嗎?——日本應援文化淺談
    那麼你了解真正的「打call」嗎?真正的「打call」是什麼樣的呢?打call一詞來自於日本的應援文化中的「コール」,是日系應援的其中一種形式,主要是粉絲手拿螢光棒,隨著曲子有節奏有規律地進行揮動,喊口號對偶像進行鼓勵,一起打造熱烈的氣氛。打call一詞雖簡單,但背後卻是有著近半個世紀歷史的日系應援文化。
  • 藝伎的眼淚,淺談壽司刺身與日本的吉原文化
    內容無非是一些不入流的野史故事,這些或真或假的故事來自各國都市或鄉間,在那個年代的18線小縣城裡並不少見。隨意散落在地攤的雜誌,封面右邊印著大大的「女體盛」,配圖毫無美感,豔俗的紅配綠中有被遮蓋的白晃晃的身體,遠遠談不上藝術,只有獵奇感,再無知也知道這個東西上不了臺面。事實確實如此,日本從法律層面來說是不能公開搞女體盛活動的。
  • 靈魂深處的壓抑——淺談日本怨靈文化
    一次跟諸位日本學長去太宰府賞春,看到多是穿著各式校服的學生身影,為自己考試和學習祈福,頗有中國孔廟拜孔子的味道。 我就問一旁的學長,菅原道真算是日本的孔子了,那他是怎麼成為學問之神的?這位學長笑笑道:你不知道,菅原道真成為學問之神之前,可是平安時代著名的怨靈,也是日本三大怨靈之一。
  • 你知道嗎?其實動漫中的這些名場面都在內涵日本文化!
    那麼說到名場面,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些呢?是《名偵探柯南》裡萬年不變的經典破案手勢?還是《一拳超人》裡面的經典臺詞「我禿了,也變強了」亦或是《海賊王》裡面的名場面是索隆&山治「路飛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
  • ——讀《淺談文化》後感
  • 日本女人走路,都特別喜歡「內八」,原因竟是「特殊」文化所致!
    日本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旅遊國家。當我們遊客來到日本以後,我們就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日式文化,同時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相信很多去過日本的小夥伴在到達日本街頭以後都會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那就是日本的姑娘們走路很多都是的狀態,這也是讓我們非常的匪夷所思了。難道這樣走路不累嗎?其實女性走路內八是日本當地的一個很獨特的現象。
  • 日本盛行的拉麵文化起源於哪?一家日本人開的中華料理店
    這其中就有一波人不是為了看景去旅遊的,他們是為了各地的沒事去旅遊的,吃美食是第一位的,其他的看風景,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是其次。隨著出國旅遊在國內的興起,這群吃貨們也把目光轉向了國外。雖然說論美食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但是對於吃貨來說只要是自己以前沒吃過的,都值得去嘗試的。在眾多的國家中,日本是受到很多吃貨追捧的一個旅遊目的地。
  • 為何日本女生走路愛「內八」,難道不難受嗎?姑娘:都怪傳統文化
    為何日本女生走路愛「內八」,難道不難受嗎?姑娘:都怪傳統文化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很多人已經有能力去承擔一段旅行的費用了,而這些年國人也是對旅遊越來越熱愛,世界上各個地方都能看到我們國人的身影,旅遊是一件開心愉悅的事情,通過它我們不僅可以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還能擴寬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而國人在去外國旅遊時,因為日本和我國同屬亞洲,距離也並不遠,所以日本則是一個常常受到國人光顧的國家
  • 你知道有一個在唐朝當官的日本人嗎?
    日本人,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做阿倍仲麻呂,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大家知道盛唐時期中國在亞洲這一片兒那是老大,它的文化傳播到很多小的國家,日本特別喜歡學習中國文化,前前後後在這200年間派出了好多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就是跟著這些留學生一起來到的中國,這些留學生有個名字叫做遣唐使。
  • 到日本旅遊,日本人對你彎手指是啥意思?當地人:要當心了
    而到了國外,各種風土人情就和我們國家完全不同了,在選擇旅遊目的地之前,先了解清楚當地的風土人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日本是我們的近鄰,不少人都到過這個國家旅行,即使是沒有去過日本,大家對於日本也是比較了解的,畢竟日本是受中國文化影響非常深遠的國家,在現代的日本,仍然保留了很多我國古代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