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的讀書方法,讓你做到知行合一

2020-12-11 天行之翊

經常聽身邊的同事朋友說,讀書太慢了,一本書每次都是翻開前面幾頁就沒下文了,或者看完一本書後基本都不記得前面的內容。

確實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很多人都焦慮地被動接受了很多看似非常契合自己的書籍。

而當我們一擁而上翻開書本後,卻被各種理由藉口一再拖延擱置,或者勉強從頭到尾讀完仍然不知所云。

看著家中滿滿的書櫃藏書心生愧疚但無力改變,自己也停留在買書囤書的怪圈,最後書本蒙塵,我們依然原地打轉。

《這樣讀書就夠了》正是這樣一本幫你如何高效閱讀拆解致用類讀書並且反饋到解決實際問題上的利器。

它將教授你不再是隔靴搔癢的方法,書本將不僅僅只是老師,它還是醫生,幫你解決遇到種種實際問題。

首先有個重要的概念叫成年人教育模式

區別於以往的學院式教育中以知識為中心,成年人教育是以自己為核心。

以此理論為基礎,閱讀一本書主要是從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不必從頭到尾通讀,而是應當摘取有用的片段進行精讀並且融會貫通,即所謂的"拆書法"。

試想如果我們帶著問題去嘗試閱讀和拆解一本書,個人主觀能動性將極大發揮出來,當我們在書本構築的世界裡擷取希望的果實時,這份喜悅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理論闡述

成年人自我教育採用的有效的讀書方法,主要有個人的IAA便籤拆書法和集體組織學習的RIA拆書理論。這裡只介紹個人拆書的便籤法。

顧名思義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可以反覆粘貼的掌心大小的便籤紙,分別用來做三類筆記。

I拆解: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書中片段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儘量邏輯清楚,文字精練,如果能將原文知識點總結加工成具體的操作方法或者建議步驟就最好不過了;

A1拆解: 聯繫I描述自己相關經驗,這裡力求是自己親身經歷的認知,敘事要素基本完整,起因和結果清晰,且對事件的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進行反思,這樣會加深對自身經驗和原文信息的理解和認知深化;

A2拆解: 如何去應用,制定可行的目標和計劃,通常採用SMART法則。即所謂的Specific(明確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Result-based(結果導向的)和Time-based(明確的截止期限)。這是非常有效的應用書本知識的方式,而不是流於泛泛的要達到什麼目標。

實際應用和操作

我們可以參考"拆書家"圈媽的實際應用案例來進行落地講解,原文是採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的片段。

"在用Photoshop繪圖的過程中,可以把一幅畫分成多個圖層,每個圖層在繪製時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繪製者在同一個時間只要專注於"某一層"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同時顧及太多的其他要素,這樣減少了任務切換的複雜性也節約了切換成本,而作品最終表現出來的仍舊是多個圖層疊加在一起的整體效果。所以我把這種多線程工作的方法稱為圖層工作法。"

那麼我們可以想到我們在處理word或者ppt時,由於兩者都有文字部分,圖片圖示部分以及排版部分這樣的三種同質組合成分,我們就可以用"圖層工作法"高效完成了。

通過以上的I拆解我們對原文裡的方法有了直觀的認識。

接下來便是A1部分的拆解,圈媽嘗試回顧了兩個月前準備的一系列課程。

傳統做法是一節一節課的準備,先是文字提綱,ppt,呈現的圖片,然後再去找相應的道具和列印材料。

全部完成後再去設計第二節課,這樣到第八節課時已基本忘記了第一節課的所有內容,必須要點開第一節課的內容去進行回顧。

甚至為了協調課程間的邏輯關係而必須點開前面的很多課程進行整理,這樣一來精力和注意力在不斷切換,做了很多重複性勞動和無用功導致效率很低。

在學習到上文中的"圖層工作法"後,圈媽結合反思後想到新的方式,可以將所有課時的備課任務分成三部分即文字大綱,ppt展示和教具材料部分。

這樣即可按圖索驥,比如事先想好課程主題,分為多少課節,每節課講哪些內容確定下來;接下來根據大綱來確定需要的ppt內容和風格以及圖片;

第三個部分是核對每節課需要的教具和材料,確認後一次性列印出來。

可想而知,效率提升是非常顯著的,同時可以用一個指導性的Excel去記錄每個課節的大綱和邏輯關係記錄下來以備查,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方法更注重將書本中的知識吸收理解內化並且切實運用於實踐。

我們的知識體系在經歷了很多年學院派的學習後基本形成,但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去應試,卷子上的題目解答的駕輕就熟,但遇到實際工作生活中的難題就完全找不到方向。

思維和實際訓練,知行合一

個人理解是孤立了知識的獲取和知識的運用,而"拆書法"則橋接了了閱讀學習和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溝壑,知道後去指導實踐,實踐中去反饋而獲得新知,這也恰好與王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有類似之處。

人類的大腦趨向於懶惰,不願意過多思考去消耗精力,只有我們科學地有意識地去踐行才能有繼續的提高和改善。

想到之前聽該書作者孫周老師的演講時提到的一個故事:一個剛畢業的博士抱怨比自己連大學都沒讀過的髮小掙錢少,感嘆知識沒有價值。

仔細了解下來發小高中畢業後即參加工作,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但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應對解決,最後做到行業精英。

這個不正是運用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困難中進行試錯打磨的過程嗎,唯有如此知識才會立體鮮活,腦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對應著一個現實的問題,而遇到自己或者身邊類似的案例時,知識點串接的奏效方案自然呼之欲出,甚至嘗試去解決沒有遇到的問題,這種反覆實踐的經驗將會豐盈我們的知識體系和方案庫,這樣我們更會感到知識的世界和現實世界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和促進。

反觀博士的經歷,這些年象牙塔中的學習和科研工作相對單純,如果不是很好的將所學和現實世界的問題進行對接和交流,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我們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感受,工作後才真正覺得書本上的知識有用,客戶項目裡必須用到以前所學才能完成,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須恭行",古人也早已用樸素的詩句來傳承這樣的道理。

一旦我們形成了系統的拆書學習法,知識便能切實轉換成真正的價值,那麼讀書學習便真正成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隨波逐流。

這對於職場上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更加高效能的選擇,被工作擠壓後所剩無多的時間裡選擇針對性地讀書去解決更多的需要更高要求的問題。相信批判"太功利"的人也不會有太多意見了吧,因為效率提升後節約的時間裡我們當然可以去做更多隨心所欲的"無意義"的事情,而生活絕不是眼前的苟且,你一直都有詩和遠方。

END.

我是天行之翊,喜歡讀書分享,歡迎閱讀和交流,記得關注和點讚,謝謝!

相關焦點

  • 《知道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努力做學習型媽媽
    《知道做到》這本書要求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道就要做到。可是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樣知道和做到之間明顯很深的距離。人們往往會用大量的時間去獲取新信息,而不是想辦法將自己新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這就提醒我不要過多地獲取新知識,而是要將已知的知識應用在日常親子關係中。
  • 如何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就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沒有解決好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技巧。一、要解決: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概念、新事物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它是個什麼性質的東西,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是什麼,它上下左右的關聯物是什麼。
  • 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應該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 推薦一本改變思維的書,兼談「學以致用」與「知行合一」
    特別多的俗人總覺得讀書就是要學以致用,認為這是讀書最大的功用。對這種人,我一般都是建議他們去讀菜譜的:讀菜譜,哪怕只讀幾頁,也能很快做出好吃的菜品,這特別「學以致用」。好像大家都認為讀完一本書,了解了一些新知識,或者熟悉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全都不算學以致用。這簡直大錯特錯——難道改變頭腦,改變思維,不算「用」?
  • 讀書如何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相信每個讀書的人都會遇到三個問題:看不下去,看了就忘,看了沒用。這三個痛點足可以波及一大波人群,有時候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喜歡看書?看到別人通過閱讀增長了見識,而自己卻是止步不前,還是方法出了問題。青白蘿常見的讀書方法分為四個步驟:首先是,問問自己讀之前,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 知行合一 學以致用
    中央和國家機關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學深悟透上走在前、作表率,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把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轉化為推動工作落實、促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
  • 曾萬明: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確保掛有所為掛有所獲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許丹婷 編輯:潘曉明 曾萬明在全區選派幹部赴中央單位和經濟發達地區掛職工作總結動員會上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 學問之道,在於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先秦儒家向來提倡學與用相結合,到了明代,心學大師王守仁把學用一體、學以致用的為學思想進一步提煉豐富,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概念。《論語.述而》 立志於弘道,心中依據於仁德,「遊於藝」就是用技藝才能來實現弘道的使命,這與知行合一的人格追求本是同根同源,是對生命的高度嚮往。一談起學以致用,有人會覺得驚訝,這不就是當代的實用主義嗎?這話只對了一半,用是實用,這沒錯,帶上「當下」就錯了去了。
  •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推動...
    顏偉在南岸區2020年秋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座談交流會上強調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顏偉在南岸區2020年秋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座談交流會上強調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讀書,貴在學以致用
    今天認真聆聽了《如何把書中的故事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我對讀書和寫作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都知道,讀書是寫作的重要輸入。一、如何在讀書中獲取素材1、多讀、泛讀。讀書一定要注意擴大閱讀面,涉獵面要廣,所讀書的種類要多,要習慣於看各種各樣的書,有句話叫多採花才能釀出好蜜。要做到泛讀,就必須做到讀書要快,快速閱讀相關書籍。2、熟讀、精思。對於經典作品,一定要熟讀和精思。
  • 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
    這篇文章發表之後,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這說明,不在於你運用的工具多先進,而在於你一定要去發現人家沒有發現的東西,這才是研究的價值。以上是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學以致用。 二、掌握三大分析方法:演繹法、歸納法、辯證法我雖然未曾學過邏輯學,但對它一直有興趣。
  • 不知道如何通過讀書提升自己?這套讀書方法幫你學以致用
    2、讀書方法不對我們上學的時候,拿出一本書就從頭到尾的讀。老師甚至還會要求朗讀。這種讀書方法並不適用於成年人。因為讀書效率太慢,而且不利於串聯知識。這樣一來,讀完了書也難深入理解,沒有理解當然也很難應用。
  • 活動| 5.30 建築學如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哥大教授為你揭開其中奧秘
    活動 | 5.30 建築學如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哥大全球中心 哥大全球中心活動簡介你是否對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院心懷嚮往又渴望了解?
  • 喜歡讀書,卻不知如何做筆記?兩種筆記方法,讓你學以致用
    那麼,接下來,我將會介紹兩種對我幫助比較大的讀書筆記方法,我相信,只要你能夠掌握好其中一種,對你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乃至對你未來的人生,都會有很重要的影響,屆時,或許才會明白, 讀書改變命運之說,絕不是空談。
  • 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2020-11-20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以致用,方為讀書之正道
    我們讀書,不是為了炫耀一年讀了多少本書,而是要通過讀書,從書中學到知識,明白道理,提升技能。我們要有意識地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才是讀書的正道。
  • 學以致用,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實用性閱讀指南》
    讀書的目的,說穿了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中,學以致用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不過書讀多了,不一定都有用。就像飯吃多了,也不一定都是營養,也可能是腰上的贅肉。如今生活富裕了,吃飯都講究吃得少,吃得精。讀書也是如此,也要少而精。上學時,讀書為了考試;工作時,讀書為了完成業績,說通俗點,就是謀生的手段。
  • 讀書方法
    導讀:此文為國醫大師方和謙讀書方法的總結,今錄之供大家學習參考!方老臨證重視中西結合,選擇中西匯通的代表著作學習,他認為此類醫籍對現代臨證頗多啟迪,如唐容川《血證論》、《醫經精義》,張錫純《衷中參西錄》等,皆是臨床重要的參考書籍。
  •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後感
    2009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知行合一」,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黨校網友發表署名程大中的《習近平治國思想中的「知行合一」》文章,「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核心思想,其含義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導學習與立志,又倡導學以致用,崇尚實踐。
  • 《知道做到》知行合一,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能力,需要做到這幾點
    為了徹底搞懂:為什麼人們在知與行之間會有那麼大的鴻溝,以及怎樣的方法才是切實有效的,他拜訪了諸多相關領域的大咖,然後寫了這本非常實用的書籍《知道做到》。這本書通過給讀者講述人們沒能學以致用的三個原因,對應著給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