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稱呼,是比較值得玩味的事情,說得對,自然就會受到領導的重視,說得不好,就會座領導的冷板凳。
利利在一家公司擔任運營助理,為人比較老實可靠,而領導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總是不斷跟身邊的人挑刺。
有次利利把公司的供貨商價目表直接遞給了領導,領導說了句:「謝謝」,老實人利利說了句:「沒事」。
結果領導就說:「這些價目表,你都看完了嗎?」
利利:「差不多都看完了」
領導:「那你應該知道,公司的採購成本需要增加多少,以後需要提價多少了吧」
利利:「我不知道啊」
領導:「你都不了解公司的業務,還直接給我價目表,你得把這些數據整理好,才交給我」
領導:「我招你,是為我分擔工作的,而不是讓我說謝謝的,快給我幹活去」
在這裡大家會覺得狐疑,明明利利都主動幹活了,還是被領導罵了。
其實,利利沒有分清楚交這份文件的目的,也沒有進行分析價目表,把繁雜的工作成果呈現給領導,這樣的工作是不專業。
並且,領導跟你說「謝謝」,下屬還說「沒事」,這簡直就是打領導的臉,本來你來公司上班就應該把工作做好了,不把工作做好就是失職,還想著邀功,那只能挨領導罵了。
1、員工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謝
在職場中,個人做好工作就是分內之事,更不需要領導的感謝。當領導向你說謝謝,這時候就得說:「這是我應該做的」,讓領導知道你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幫領導工作。
我剛畢業那會入職新公司,公司裡的老同事就很少讓領導喊該做什麼,而是他們自動自發去完成工作,當他們看到領導工作繁忙的時候,會主動上前分擔工作,根本就不需要領導使喚。
在工作中,就得明確自己的定位,就是主動分擔領導的工作。員工做得好,也不應該跟領導邀功,往往這樣的下屬很容易遭到領導的反感。
員工上班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他人的誇獎。
2、給領導呈現成果,需要是整理過的
當下屬把結果遞交給領導,不能把原資料都遞交給領導,這樣領導還得耗費時間去看,那領導招下屬還有什麼用,下屬就是在忙碌的時候,替領導節約時間的。
昊昊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助理,她給總監上傳銷售數據,都會做數據對比圖,用比較直觀的圖讓領導知道,這個月的業績到底提高了多少,降低了多少。
甚至她還會總結原因有幾點,直接節約了領導思考的時間,結果,昊昊不到三個月就轉正了,一年就升任銷售主管。
協助領導完成工作,自然離升職加薪不遠了。
對於提交總結,這裡有簡單的整理方式就是分析出優勢和劣勢,優勢就是幹這件事情能夠給公司帶來的好處,劣勢就是幹了這件事情,給公司帶來的風險。
員工需要書寫出來,把原資料和總結遞交給領導作為參考,讓領導知道你的能力。
3、員工幹活需要有洞察,隨時隨地幫助領導
有很多人都有一種誤解,那就是認為領導喊我幹活,我們才去幹活,顯然,這種方式是很被動的,極容易挨領導的罵。
我剛畢業那會就是啥都不會的小白,什麼事情都得等待別人的安排。有次,部門因為項目忙得不可開交,我卻傻傻呆在辦公室,不知道要幹什麼。領導看到我,立馬就大喊:「你都沒有眼力勁,都不知道我們這麼忙,主動分擔點工作」
下屬沒有洞察力,對於領導來說就是一種過錯。
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觀察,領導哪些流程需要幫忙,並不是領導主動喊你幹活,這種情況屬於領導忙得不可開交,員工這樣做工作是失敗的。
正確做法就是主動承擔工作,最好就是不要讓領導喊你工作。
在職場中,需要把工作做好,才能夠受到領導的賞識,老實人一根筋只是看到表面的活,而看不到領導的真正訴求。
恰恰是聰明人能夠觀察領導需要什麼,從而去主動承擔工作,這樣的員工,領導不愛才怪了。
你覺得什麼樣的員工,領導會很喜歡,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