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天方夜譚》為何用「譚」

2021-02-19 漢典文化傳播

金按:本文在《咬文嚼字》1997年第6期發表時,編輯部特為寫了一段「編者按」,茲轉錄如下:

 

最近報上有兩篇關於「譚」和「談」的文章,引起了語文愛好者的關注。一篇見於《光明日報》(轉載,原出處未考),題為《〈天方夜譚〉為何不用「談」》;一篇見於《周末》,題為《「譚」與「談」通用始於何時》。前者認為唐武宗名李炎,「談」字右半邊為「炎」,唐人因避武宗諱,將「談」改寫成「譚」,以後相沿成習,「談」和「譚」就相通了。後者認為早在西晉時代,「譚」已經可通「談」,並非到唐武宗時代才通用的,由此可見和避諱無關,但作者只是摘引辭書中的書證,未說清譚、談相通的來龍去脈。為此,本刊特請編委金文明先生作了番考證,現將金先生的看法刊登於下,供讀者朋友參考。《光明日報》和《周末》兩文也摘要一併刊出。

 

「談」、「譚」二字,現有的甲骨文和金文研究著作均未見著錄。《說文》收有「談」字:「談,語也。」語,可作兩種理解,一為動詞,即:說,談說;一為名詞,即:言論,言辭。這兩種意義,都可以從先秦文獻中找到許多例證,茲不贅引。《說文》雖未收「譚」字,但《邑部》有「𨝸」:「𨝸,國也,齊桓公之所滅。」清段玉裁注認為:「𨝸」就是「譚」,「𨝸」和「譚」為古今字。按《詩經·碩人》云:「譚公維私。」陸德明釋文:「譚,國名。」孔穎達疏:「譚,子爵。《左傳·莊公十一年》:「冬,齊師滅譚。……譚子奔莒。」魯莊公十一年正是齊桓公三年,《左傳》說的「齊師滅譚」,同《說文》說的鄆國為「齊桓公之所滅」,實際上是一回事,因此,段玉裁論定「𨝸」和「譚」為古今字是有充分根據的。《萬姓統譜》卷六十六「譚」姓下說:」譚子之後,國在齊平陵縣,為齊所滅,後以為氏。」說明「譚」的本義是國名,後人以國為氏,又引申出姓氏義。

 

通過以上論證可知,「談」和「譚」本來是形、義截然有別的兩個字,它們各司其職,互不相干。但是到了戰國時代,情況便開始出現了變化。

 

「談」和「譚」聲符不同,其上古音也有差別,一屬談部,一屬侵部(李珍華、周長楫《漢字古今音表》擬音,「談」讀dam①,「譚」讀dəm①),但兩者聲紐和韻尾相同,讀音十分接近,具備了通假的條件。如《莊子·則陽》:「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成玄英疏:「譚,猶稱說也。」陸德明釋文:「譚,音談,本亦作『談』。」這是先秦文獻中「譚」通「談」的唯一的用例。純粹是音近通假,與避諱毫無關係。

 

到了西漢前期,出現了因避諱而改「談」為「譚」的例子。《史記》作者太史公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因此司馬遷在寫作時必須避開「談」字而改寫它字。據後人考證,他避改的字有兩個,其一是改「談」為「同」。如《戰國策·趙策》有張孟談,《史記·趙世家》作「張孟同」;漢武帝有宦官趙談(見《漢書·爰盎傳》),《史記·季布傳》作「趙同」,《漢書·司馬遷傳》引《報任少卿書》又作「同子」,顏師古注引蘇林曰:「趙談也,與遷父同諱,故曰同子。」其二是改「談」為「譚」。如《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新陽侯呂譚,清梁玉繩認為其人本作「呂談」,司馬遷因「避諱改書」才將「談」寫成「譚」的(見《史記志疑》卷二十一)。班固無需避諱,所以在《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又將「譚」回改成「談」。宋孔平仲《孔氏雜說》云:「太史公父名談,故《史記》無『談』字。」這一觀點無疑是可信的。但據《史記索引》統計,今本《史記》中還保留了18個「談」字,尤其是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兩次寫到其父名諱,竟然都直書為「談」,顯然有悖於情理。我認為這些「談」字應當是後世繕寫者以意回改的結果。

 

漢代以後,「談」和「譚」的分工基本上還是明確的。「譚」通假為「談」的情況雖較前略有增加,但算不上頻繁或常見。作為「談話」或「言辭」的意義,用「談」還是用「譚」帶有隨意性,主要取決於作者的習慣或好尚,並無規律可循,更與避諱無關。例如三國無名氏所作《管輅別傳》有句云:「此老生之常談。」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在引用時對「常談」二字完全照錄,但陳壽在寫《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時卻將「談」改成了「譚」。又如「美談」一詞,最早見於《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昭明文選》所載東漢、魏、晉、南北朝八位作家的文章,凡用此詞時都作「美談」,唯獨《三國志·吳志·孫鄰傳》寫成「美譚」。更有甚者,在《吳志·張溫傳》中,「譚」字竟先後出現了四次,如:「為之譚論」;「亢臧否之譚」;「玄默者非其譚」;「亦有燕譚之義也」。這四個「譚」字都是「言談」之義,寫作「談」也許意思更顯豁一些,但陳壽就是全部寫成了「譚」。看來他似乎對「譚」字情有獨鍾。然而就《三國志》全書來說,卻又並非一律排斥「談」字,如《魏志·郭嘉傳》:「[劉表]坐談客耳。《蜀志·秦宓傳》:「[王普]即宓第宴談。」這種「譚」、「談」隨意並用的現象,除了與資料來源及作者的用字習慣有關以外,是沒有多少道理好講的。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

 

《舊唐書·賀知章傳》:「性放曠,善談笑。」

《新唐書·賀知章傳》:「性曠夷,善譚笑。」

 

兩篇傳記,資料來源只有一個,而用詞卻作了變動。《舊唐書》為五代劉晌等所撰,《新唐書》則出自北宋文章大家歐陽修等的手筆。後者將「談」改為「譚」,作為宋人,總不至於要去避什麼唐武宗的諱吧?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無非前者用詞比較通俗,而後者修飾得稍為典雅一些而已。

 

最後說說書名用字。據我所知,書名中可以用「談」而不用卻特地選用「譚」字的著作,最早當數三國末年蜀人何隨的《譚言》。據《華陽國志·後賢志》載:「何隨,字季業,蜀郡郫人也……著《譚言》十篇,論道德仁讓。」後世凡筆記雜談之類的文言著作,書名中用「談」或用「譚」的都有,完全任作者自選而無所限制,大體是「談」多而「譚」少。從《中國叢書綜錄》所收書目來看,這類書約有150餘種,而書名中用「談」與用「譚」者之比約為7:1。前者如《談助》《閒談錄》《香天談藪》《夢溪筆談》《雲蕉館紀談》等;後者如《譚誤》《枕譚》《記小譚》《古今趣譚》《丞相魏公譚訓》等。有時同一部書經過不同書商的刻印,書名中還出現「談」「譚」兩種不同的字樣,這就更可說明其用字因人而異的隨意性,如宋吳子良撰有《荊溪林下偶談》(見《四庫全書》本),而宛委山堂本《說郛》收錄時題名為《林下偶譚》;明張鳳翼撰有《談輅》(見《叢書集成初編》本),而《五朝小說》本收錄時題名為《譚輅》。

 

由此可知,舊譯外國文學名著中的《天方夜譚》和《十日談》,一作「譚」,一作「談」,完全由譯者當初隨意而定,讀者諸君大可不必勞神費心去猜測其間是否有什麼深意在焉。

(原載1997-06)

 

連結一:《天方夜譚》為何不用「談」

 

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在我國的舊譯名叫《天方夜譚》,即「夜談阿拉伯的故事」之意。「夜譚」是夜間說話、講故事的意思,其實就是夜談。那為什麼不直接寫「夜談」而寫「夜譚」呢?這就得說到我國古代的一種習慣——避諱。

 

在封建社會裡,說話寫文章時,如果遇到皇帝或尊親的名字或與他們相關連的字,都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必須用別的字來代替,這就叫避諱。例如說皇帝死,則稱「駕崩」。「談」字所以要避諱,是因為唐朝武宗的名字叫李炎。從他當皇帝那天起,人們說話和寫文章,凡遇有兩個火字相重的字,用其他字來代替。於是就出現了「譚」字代替「談」的怪現象,後來相沿成習,「談」和「譚」就相通了。——摘自《光明日報》1996414日。(黎靜音) 

 

連結二:「譚」與「談」通用始於何時?

 

《教育導報》刊出一篇小文,講了《天方夜譚》(此為舊譯名,今譯作《一千零一夜》,系阿拉伯文學作品)被譯成中文時「譚」字不用「談」,是因為避諱的緣故。

 

因為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從他當皇帝那天起,人們寫文章時,凡遇到「炎」字或含有「炎」字的字,都要避諱,而用其他字代替。於是就出現了以「譚」代「談」的怪現象。

 

其實此說謬矣!查閱一下《辭海》「譚」字詞條就可知道,早在西晉,「譚」與「談」就已經是同一個意思了,並不是到了唐武宗時代才開始通用的。1989年版《辭海》第459頁「譚」字條目下這樣寫道:「同『談』。《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三國志》系西晉人陳壽的名著。西晉之後,經歷了東晉、南北朝、隋朝,到唐朝,再到唐武宗時代,其間已相隔四五百年的時間。由此可見,上述「掌故」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摘自《周末》19961228日。(春蓀)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www.zdic.net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

相關焦點

  • 《天方夜譚》為什麼用「譚」字而不用「談」字?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在古代,阿拉伯國家被稱為「大食」或「天方」,因此《一千零一夜》又有《天方夜譚》這個譯名,即「夜談阿拉伯的故事」之意。譚」是夜間說話、講故事的意思。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天方夜談》這個名稱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流行了兩千多年的避諱制度。
  • 譚老師說詞各種「講臺」用英語怎麼說
    相信大家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講臺」,以及8天後的奧運會,各國奧運健兒即將登上的領獎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是你們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所以,譚老師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各種"講臺,領獎臺"的英文表達方法: 01 Lectern【ˈlektən】 n.
  • 金庸與《天方夜譚》:讀過、喜歡、推崇
    2月8日起,連載於《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版面編輯就是新近去世的羅孚(柳蘇)先生。——這個版面如果不叫做「天方夜譚」,金庸也還是會寫他的小說,但這樣的巧合,也微妙地顯示出金庸與《天方夜譚》一書的精神血脈關聯。  金庸讀過《天方夜譚》,金庸喜歡《天方夜譚》,金庸推崇《天方夜譚》。
  • 譚老師說詞「小三」、「劈腿」英文怎麼說?
    那譚老師今天就給大家講講,一個社會家庭都不喜歡遇到這一現象的詞彙:"小三","劈腿":home wrecker, two-timer。但是用在兒女私情上就不是那個意思了。Two-timer指的是那種腳踩兩隻船的人。這個英語習慣用語已經流傳了七十五年了,對它的出典眾說不一。有人說two-timer來自two at a time,一次抓兩個;也有人說two-timer原來是 making time with two,跟兩個人混。
  • 餘師夷童話:《世界著名童話之四: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
    版本四餘師夷童話(94)《世界著名童話之四: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餘師夷>童話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實質上是阿拉伯民族的童話集。漁夫與魔瓶—————————————註:本文所用圖片源於網絡;如有權疑,請聯繫編者商處。
  • 朱立倫天方夜譚說 蔡英文:請好好解釋
    (蔡浩祥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2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22日出席「臺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工商界人士對話,於會前受訪時表示,她對於個人土地炒作的事情已對外解釋清楚,朱立倫的「天方夜譚」說,希望他們好好的解釋。
  • 譚老師
    我的語文老師譚老師個子高高的,不管站在多麼擁擠的人群中,我一眼便能尋找到她。一頭又短又卷的頭髮顯得特別幹練,圓圓的臉蛋,彎彎的新月下,炯炯有神的眼睛,總是閃爍著和藹而又慈愛的目光。她只要一笑,嘴角就會跳出兩個小酒窩。她最喜歡運動,操場上常常會看到她英姿颯爽的身影。  古人說:「嚴師出高徒。」譚老師對我們可嚴格了。
  • 溫州商人杜拜沙漠建農場 曾被說是天方夜譚
    他介紹這份「綠色事業」時說,希望當地的華僑華人能從他的菜裡吃出家鄉的味道。為讓華人吃上新鮮蔬菜,他在沙漠中建農場當初,許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2006年孫建省初來杜拜,從一家小超市做起,經過10年時間,小超市一步步發展為集超市、網上商城、茶業、綠色農場、食品進出口貿易於一體的溫州超市集團。
  • 關於譚秦東的身份,媒體為何堅持不懈地欺騙大眾?
    昨天(17日)晚上7點半左右,在譚秦東已經走出看守所後,新京報主辦、王志安主導的視頻節目「局面」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這一百天」,用了四張譚秦東的照片。第一張照片上,譚秦東意氣風發,文字說明羅列了他的若干身份,其中赫然有「廣州趣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和「廣州吉妮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譚軒轅追逐夢想不言棄 哪怕痴人《說夢》也堅守
    ­  ­  [摘要]相對於此前幾首新歌《態度》、《新的自己》和《態度》,追求的是搖滾的「經典」,《說夢》則顯得更現代,更時尚。­  騰訊娛樂訊 首張個人EP《搖滾軒言》發布在即,日前陸續發布的新歌《態度》、《新的自己》、《痛快》中,譚軒轅都高歌自己對搖滾的不懈追求,而《無所事事的美好》別樣清新也令大家耳目一新。今日,全新單曲《說夢》也強勢上線,譚軒轅繼續用搖滾訴說夢想的一路追逐。
  • 譚女士為兒子考上三本院校請客,聽到了風言風語,譚女士這樣說
    湖南的譚女士在送兒子去一所三本院校上學之前,特意擺了幾桌,邀請親朋一起祝賀一下。雖然譚女士推掉了大家奉上的紅包,但還是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考上個三本院校,也值得這樣張揚嗎?為此,譚女士在席間說了這麼幾句話:首先,犬子這次高考成績不太理想,但是能考上一個本科院校實屬不易!要知道,三年前考入普高時已經打敗了一半的競爭對手。在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當中,全省能上本科的考生只有三成多點,這樣算起來,犬子超越了85%的同齡孩子,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 《破冰者》:譚痘痘4次花樣作死,羅晉依然似水溫柔,眼神秒殺!
    我起初和很多人一樣,並不理解這部電視劇為何會叫《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直接叫「破冰者」不是更乾脆利落嗎?為何要加上「真愛的謊言」這幾個俗氣的前綴呢?雖然電視劇中的橋段過於戲劇性,也有部分邏輯問題,但劇中所要呈現出來的就是譚痘痘對靳遠無盡的思念,這個思念可以深到為他去觸犯法律的底線,所以這個作死還是有情可原的。譚痘痘與靳遠初次重逢,便是無盡的拷問,再次見面就哭得歇斯底裡。然而劇中最吸引人的,仍然是羅晉對於譚痘痘的深情。雖然7年未見,但愛之深切,痕跡仍在,但這並沒有阻止譚痘痘的作死進程。
  • [譚說英文]幫你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語言方式: 通過運用語言技巧,如讀說寫來獲取有效信息譚老師德國不萊梅科技大學歐盟研究碩士言與譚-譚說欄目主持歐美亞語言培訓中心主講師後院花語英語學院主講師英語大拿學術派了解更多線下[留學英語][高考英語][成人英語口]課程請掃描上圖二維碼,詢問小歐隨身英語學習平臺有趣,有用,有態度關注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任何問題
  • 「重慶舊書」讀《天方夜譚》的遐思
    筆者所藏 天方夜談 的書影讀《天方夜譚》的遐思重慶 韓旭前幾日,我在孔夫子舊書網淘了一本民國6年9月出版的英文版 《原文天方夜譚 附漢文釋義》(STORIFS FROM THE ARABIAM NIGHTS WITH CHINESE NOTES)。
  • 瑪莎拉蒂撞人案9月份迎來新進展,譚明明稱不知道為何自己必須死
    但身體上的傷痛是金錢無法治癒 的,家屬對於譚明明藐視法律與生命的行為萬分痛 恨,已經表明只要對方償命不要賠償!哪知譚明明方面態度強硬表示不會付出任何賠償,理直氣壯的態度令人作嘔。如今受害者在受盡苦楚後情緒激烈,寧願讓其償命判死刑,也不願譚明明繼續逍遙法外。可見受害者多麼痛恨譚明明,令人無語的是譚明明至今不知道自己為何,看起來仍然不知悔改。可見其家庭教育有多麼畸形!
  • 譚秦東向鴻茅藥酒道歉:用詞不當考慮不周望諒解
    5月17日,因發文質疑鴻茅藥酒而被跨省抓捕的醫生譚秦東在其妻微博@lessaly0514 發文,向鴻茅國藥致歉。  譚秦東  以下為微博原文:  個人聲明  本人於2017年12月19日在「美篇」個人主頁上發表《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一文,2018年1月11日被內蒙古涼城縣公安局以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刑事拘留,1月25日經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目前已辦理取保候審。
  •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譚校長一千零一夜NO.143
    當然這裡不是說價值投資者不能止損,這裡是說價值投資者不能按照價格的跌幅來止損,不能用形態走壞了之類的標準來止損,那叫牛頭不對馬嘴。如果你是按價值方法買入的,那麼只有在這個公司基本面走壞,你的價值買入邏輯不存在的時候,你才應該止損。
  • 譚詠麟為何被稱為「譚校長」?在香港樂壇,許多事都得靠他出面
    作為香港樂壇極具影響力的歌手,譚詠麟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了,雖然現在的他已經幾乎沒有新的歌曲出現,但是對於一些70、80後的朋友來說,譚詠麟的歌曲可以說是陪伴了他們一代人的成長。譚詠麟從出道開始就發行過很多音樂單曲,並且幾乎首首經典,這也奠定了他在香港樂壇的地位。
  • 比玫瑰都漂亮,園藝界的新品種,名叫「天方夜譚」花大色豔
    比玫瑰都漂亮,園藝界的新品種,名叫「天方夜譚」花大色豔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園藝設計的,剛開始從學校出來的時候,對社會上的一切都很陌生,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怎麼去畫圖,但是實際的東西與你想的差別卻是非常大的,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園藝設計圖不同於其它的設計圖
  • 蘇州交響樂團《拉威爾的爵士和俄羅斯的天方夜譚》詩意演奏
    5月6日,2017樂季音樂會《拉威爾的爵士和俄羅斯的天方夜譚》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再次充滿詩意地展開。此次演出的曲目是來自於莫裡斯·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G大調鋼琴協奏曲,以及來自尼古拉·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整場音樂會色彩極為豐富,取材於神話和童話作品,仿佛英雄的旅程起航後第一個靠岸的陸地,融合了戲劇性和敘事性的表達,用多樣的音樂聲響將航海見聞刻畫在斑斕的旋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