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蘇科社攜手中科院,
重磅推出
中國植物科學畫壓卷之作
《嘉卉 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
該書上月獲評2019年度中國好書
這是一本高顏值的書,它的裝幀設計有一種樸雅之美。
書中600多幅植物科學畫讓人賞心悅目。這也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它匯聚了近百年來中國幾代植物科學畫工作者的畢生心血和貢獻。這本書將精美的植物科畫和知識性的文字結合,將科學的真和人文的善以及藝術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植物科學畫界的中國風範
植物科學畫是植物的物種肖像畫。百年滄桑,中國五代植物科學畫畫師以精細畫筆為中國植物繪製了數萬幅精細絕美的物種肖像。
欣賞華麗之畫作,閱讀豐贍之文字,即能獲得美的享受,又能獲益植物學及植物學史之知識。這在讀圖時代的圖畫類書籍中,並不多見。其書體例複雜精巧,只有一頁一頁翻閱,才能深切感知其雋永與珍貴。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春榮的白描技法纖微至細;張榮厚的墨線莊重大氣;曾孝濂的植物藝術畫更是融匯中西,開拓出一片新天地。他們在寂寞的堅守中,不斷嘗試,貫古今,通中西,最終形成流派紛呈又自帶「中國風」的中國植物科學畫美學風範。
中國原生植物的視覺譜系
本書的680餘幅畫作所涉及的植物共860餘種,涵蓋東西南北中全部地理大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原生植物,其科屬皆具代表性,反映了我國廣袤疆域的植物多樣性和獨特性。每幅畫作都輔以精要的物種名片,介紹了每種植物的形態特徵、分布情況、瀕危等級、與該種植物有關的科學研究或人文故事,均註明畫作中植物的種類及其隸屬的分類等級(含中文名和拉丁名)。通過這本書,不僅可以盡覽中國植物科學畫眾芳爭豔、百花齊放的藝術長卷,還能夠盡覽科學視野中地球植物億萬年演化的漫漫之路。
為了儘可能全面地展現和表述我國植物科學畫,本書採用二界生物系統的植物概念,依次分設了真菌、藻類、苔蘚植物、石松類和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6個部分。物種的分類群排列依據前沿的分類系統,遵循從原始到進化的原則,體現植物進化的脈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採用的基於分子生物學的APG Ⅳ系統(2016),是目前最為前沿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也是首次採用此系統的中文科普圖書。
馬平、楊建昆主編
江蘇鳳凰科學出版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