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澄邁鳳梨飄香 疫後產銷態勢喜人
【解說】眼下正是澄邁鳳梨大量上市時節,澄邁鳳梨種植基地、包裝場所一派忙碌景象。正在地裡查看鳳梨採摘的海南卓越農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玉剛說,新冠肺炎疫情對該公司生產銷售影響較小,且政府在協調工人採摘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企業生產3月5日之後就已恢復正常。 【解說】苗玉剛透露,剛剛採摘的這批果是發往上海的,客商年前就預訂了,當天地頭收購價為2.8元每斤。
-
海南澄邁:疫後復工不誤農時 特色鳳梨產銷兩旺
圖為採摘工人在海南澄邁一鳳梨生產基地採摘鳳梨。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駱雲飛 攝(抗擊新冠肺炎)海南澄邁:疫後復工不誤農時 特色鳳梨產銷兩旺中新網海南澄邁3月26日電 (記者 尹海明)「每天接幾十個電話,都是求購高品質鳳梨的客商。」3月25日,海南省澄邁縣鳳梨產業協會會長黃華茂與記者交流時,手機一直響個不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青瓜暢銷內地
3月18日上午,澄邁宏林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裡非常熱鬧,農戶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有的正在藤蔓間摘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梵音綿綿永慶寺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 超 通訊員 鄭志宗 海南歷史上的永慶寺,一說始建於唐代,一說建於北宋熙寧中期(約1068-1077年),這在明代正德《瓊臺志》、清代康熙三十九年和嘉慶二十五年的《澄邁縣誌》中均有記載。
-
澄邁突出富硒特色,打造農產品品牌矩陣見成效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37.14億元!這是澄邁農產品在為期5天的2020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期間,線上線下的交易總金額。本屆冬交會上,澄邁現場籤下訂單18.94億元,收穫意向訂單18.18億元。
-
海南澄邁上半年橋頭地瓜種植面積達3萬畝(圖)
平均畝產3000斤,銷售價達每斤6元至8元……今天上午,站在海南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一片地瓜田裡,橋頭地瓜產銷協會秘書長楊英春高興地向記者介紹,目前,橋頭全鎮1.7萬畝地瓜大多已採收完畢,今年的畝產量、價格均十分穩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澄邁啃冰烤地瓜
> 本報金江5月8日電 (記者孫慧 特約記者陳超 通訊員王家專)今天上午,記者從澄邁縣旅遊委獲悉,澄邁第三屆橋頭富硒地瓜推介會暨鄉村旅遊推介會
-
海南圍棋聯賽 下月澄邁落子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6月24日訊(記者許亮)2019年海南省圍棋聯賽將於7月17—21日在澄邁老城藍海鈞華大飯店開賽,來自海南省市(縣)及大型企業圍棋代表隊12支、海南各地學校(圍棋培訓機構)少兒圍棋隊12支近200名圍棋好手參賽。 本屆比賽採取單循環賽制,共賽11輪,總獎金75000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果「嘗新記」
海南被譽為全國人民的「果盤子」。尤其在冬春季節,當省外水果還未大規模上市,海南的菠蘿、蓮霧、芒果、百香果、木瓜等水果已在各地的超市、市場上展露身影。然而,近幾年,隨著氣候變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熱帶地區更多農產品供應國內,海南水果的這種「先發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
海南澄邁「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大集市開市首日銷售額達309萬元
原標題:海南澄邁「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大集市開市首日銷售額達309萬元 12月28日上午,「愛心消費 助力扶貧」2018年海南澄邁「網際網路+消費」扶貧大集市在澄邁金江鎮南亞廣場舉行,集市上展銷的全縣各鄉鎮的農副產品深受廣大市民和遊客青睞,當日現場銷售額達309萬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奏響孩子成長和弦
、洋浦中學、文昌市華僑中學、澄邁中學、萬寧中學先後入列「省一級學校」,代表我省普通高中辦學第一梯隊的「省一級學校」由12所增加到18所…… 「十二五」期間,我省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全面發展,堅持做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活動活躍中小學校園。
-
海南日報數字報-「碗灶嶺」掩埋的古窯煙火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通訊員 蔡俐紅 受限於考古工作計劃和技術隊伍力量及發掘經費等方面原因,大部分古窯址都隱藏在山野之間,少為人所知。至今,僅有澄邁縣的福安古窯址進行了科學發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但是,一戴上頭盔、騎上「小電驢」,他又顯露出幾分海南「島民」的氣質。「我來海南兩年多了,很喜歡這裡的風景和佳餚,尤其喜歡美味的芒果腸粉。」塞繆爾笑著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在生活中,塞繆爾略顯靦腆,一旦走上講臺就變得嚴肅認真起來。「塞繆爾講課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實用性、針對性都很強,他的課堂沒有『水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高校推行「冬季小學期」
今天,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目前我省已經有高校通過設置「冬季小學期」的方式,邀請旅居海南的知名學者授課。這樣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的師生充分領略大師風採,另外「候鳥型」學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海南、融入海南。 曹獻坤說,每年冬季,數十萬計的候鳥老人來到海南,其中不乏高校、科研等領域的知名學者,在定安縣雷鳴鎮後埇小學義務擔任英語老師的曹玉堂老人,就是他們之中的優秀代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無籽蜜柚論個賣 一個賣到180元
位于澄邁金江鎮西邊的山口山區,日照充足,土壤富含硒元素,是發展種植業的理想之地。2001年,江蘇人耿大林看中了山口這片山林,承租下來開荒種植柚子樹。 耿大林引進了馬來西亞水晶青柚樹苗與海南本地的苦柚嫁接,經過種植改良後,柚子個大飽滿,青皮無籽,甜度適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知名農業品牌飽受「李鬼」困擾
本報金江9月25日電 (記者李佳飛 通訊員宋祥達 李唐旭)作為我省的農業大縣,澄邁縣打造的無核荔枝、福山咖啡、澄邁福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村民爭當香農 產業鏈延伸促增收
「我們通過讓遊客感受香道文化的薰陶,引導遊客品香、購香。」澄邁加樂雅尚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親信告訴記者,在澄邁縣委縣政府、加樂鎮委鎮政府的扶持推廣下,目前,加樂鎮共有7個主攻沉香種植加工的專業合作社,全鎮沉香種植面積超過7000畝,「農戶們種植沉香,每畝的年均收入可達5萬元。」 在效古村內,一片片沉香林依山傍水生長,放養的家禽在林下踱步,吸引遊人的目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盤活水塘養龍蝦 整合荒地種「金果」
今年2月底,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選派唐龍波擔任元門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到崗之初,他就多琢磨、勤走訪、積極與村「兩委」班子謀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產業。 唐龍波說,村集體擁有3個水塘共計15畝,原先租借給他人養殖淡水魚,但效益並不明顯,應考慮盤活這片水塘,發展高效產業。「白沙生態環境好,元門村也比較靠近白沙縣城,引流山泉水用來發展水產養殖無汙染,大家都覺得這項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