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離開故鄉遠遊,寫下《峨眉山月歌》,表達了這樣的深厚感情

2020-12-25 歷史這邊讀好

李白在離開四川遊歷天下的時候,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這樣的一首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首詩很有意境,語言通俗易懂,語言清新明麗,很有韻味。讀起來讓人心情愉快,充滿了無限的希望。從中可以感受到大詩人李白當成離開家鄉時候對未來充滿的憧憬。詩人李白這次遠遊實在秋天的季節,這個時候秋高氣爽,月光明朗。月只有半輪,意境曼妙,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半輪月才是人生的常態。這首詩寫出了月映清江的魅力,描繪出來了秋夜行船的景象,空靈入微。

詩人李白趁著夜色從清溪驛出發進入了岷江,向三峽進發。李白充滿了萬丈豪情,「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青年時期的李白有著遠大的理想。剛剛離開家鄉的親人,但是此時已經有些想念了,這是人之常情。水中看到了月光,親人卻在遠方。明月是讓人想念家鄉的景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說的也是這個意境。這首詩情思連綿不絕,情誼濃厚。

峨眉山月的藝術形象是這首詩的主題,貫穿全詩。一切的情感都聚集到這一點上,韻味無窮。山月是尋常的景色,江山美如畫,各處都可以見到,但是親人卻只在家鄉,距離自己有千裡。

李白是一位具有著深厚感情的人,他快意恩仇,豪放不羈。這首詞充分表現出來了李白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令人感傷。在古代的詩人中,寫懷念家鄉的詩句有很多。比如說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這首詩的名字是《回鄉偶書》。

相關焦點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月亮與故鄉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繫,人一旦離開故鄉,便會感覺到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感傷,詩人往往借月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如果要在以月亮寄託憶故鄉的作品中挑出一首代表作的話,李白的《靜夜思》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千百年來為後世所傳誦。
  • 李白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寫下一首有趣的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李白身上的天才氣質,還有那種狂氣,可以說是令後人津津樂道,只有一個有大才,品格高尚的人,才有資格驕傲。我們從李白眾多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狂氣,還有過人的才華。唐朝的詩人燦若群星,李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即使是杜甫對於李白的才華都稱讚不已,寫下過很多的詩讚美他。
  • 第一次離開故鄉的李白,還特意寫下一首詩,可見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少年時代的李白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還有遠大的志向,這也使得他必修是要離開四川,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心中的抱負,成就自己的人生。不過他又是一位極講感情的人,當他在出發之時,面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還有過往純真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他感慨萬千。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戴進《月下泊舟圖》02峨眉山上的月亮就是故鄉《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此詩題為「峨眉山月歌」,唱給峨眉山月,也是峨眉山月所唱,更是詩人借峨眉山月而唱給故鄉的情歌。那一年,開元十二年?十三年?總之是在秋天,青年李白第一次告別故鄉,出蜀遠遊。夢想的流浪伊始了,興奮歸興奮,傷心真傷心。人,到了要走的那天,總會忽然地對一切滿懷依戀。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一位瀟灑不羈、白衣飄飄的,手持一把長劍,仗劍走天涯。但是初出茅廬的李白也有過思念家鄉,依依不捨的情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看著遠處的山水,想著自己的未來,和家中的親人,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留戀。
  •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課外古詩: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導學設計
    《峨眉山月歌》導學案班級: 姓名: 小組:一、學習目標1.背誦詩歌,了解作者。2.掌握詩歌內容,學習描述方法。3.結合背景,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複雜的內心感情。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關於李白之死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說法:一醉死,二病死,三溺死。第一種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考證之說。
  • 初一語文期末考前複習衝刺《峨眉山月歌》詩詞賞析對應題型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發清溪向三峽③, 思君不見下渝洲④。【注】①這是年輕時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1.這首詩構思精巧,歷來為人稱道。其精巧之處主要表現在哪裡?
  • 「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能否被稱為千古絕調?
    有朋友問: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為何被稱為渾然天成的千秋絕調?《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好在哪裡?從七絕的範疇來看,《峨眉山月歌》當然是佳作,但是你要加上「千古」,那就看你自己的閱讀量和欣賞水平怎麼樣了。水平相當的七絕,不說別人,李白自己都一大把。例子太多,就不舉了。
  • 七上課外古詩詞誦讀:《峨眉山月歌》
    圖片展示:李白二、寫作背景:本詩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八,詩人二十幾歲時離開故鄉,四處遊歷,從長江下遊到中原和華北地區都有他的足跡。圖片展示:詞語解析三、內容解讀:圖片展示:古詩內容(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為峨眉山頭懸掛著半輪秋月,月影靜靜地倒映在緩緩流動的平羌江水中。
  • 李白24歲寫下一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被稱讚為古今絕唱!
    譬如,李白20歲以前寫下了《訪戴天山道士不遇》,21歲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以及24歲寫下了《渡荊門送別》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峨眉山月歌》,便是李白24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當時正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24年。這一年的秋天,李白決定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古代文人吟詠月亮,染上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十六歲,當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離開蜀地時,對故鄉的戀念情懷,使他寫下一首有名的《峨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景色優美的峨眉山上懸著半圓形的秋月,它那皎潔明亮的影子映入平羌江中,和滔滔的江水一樣流動,真是動人極了。「月有陰晴圓缺」。不說月的圓缺,不說月的明晦,而強調的是峨眉山月的「秋」。
  • 琥爺嘚吧嘚|李白與月亮
    第一首詩名中就有月亮——《峨眉山月歌》,是李白26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時寫下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公元725年的某個秋夜,李白乘船行將離開蜀中。一輪彎月掛在峨眉山頭,倒影在寂靜的平羌江水面上更是柔美。
  • 李白在外漂泊的日子真的是無憂無慮嗎?李白:其實我也很想家
    為了排遣壯志難酬的鬱悶心情,他離開了長安,來到了東都洛陽。晚上,李白獨自在客棧裡,伴著孤燈,喝著寡酒,盤算著未來的出路。忽然,有笛聲飄來,格外悽清、婉轉。李白聞聲而起,望著窗外的一輪明月。因為他聽出來,這笛子聲吹奏的是一支思鄉的《折楊柳》。李白頓時想起了自己出四川的那個晚上,夜空中也是這樣的一輪明月。千裡照離人。
  • 李白離開金陵時寫了一首詩,體現了與朋友深厚的友情!
    開元十三年的秋天,第一次辭親遠遊的李白來到了金陵,在這裡,他大約住了大半年的時間,結交了許多好友,他們一起尋歡作樂,喝酒寫詩,很是快活。然而,日子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天下也沒有不散的筵席,意氣風發的李白還有遠大的抱負未實現,於是在來年春天奔赴了他的下一個目的地——揚州。
  • 李白的這首名詩,一連鑲嵌五個地名,短短四句足以驚豔世界
    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自然擁有這樣的天賦,他的才華,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顯露無餘。即使是詩人井噴的大唐,他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七言絕句,不僅文詞優美,意境清朗,更是彰顯了唐朝盛世時代的氣象。更絕的是,這首詩中,順手嵌入了五個地名,還不露痕跡。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郝玲君 174 李白與月亮的一世情緣——群文閱讀,李白詩歌月亮意象解讀
    1李白的月亮——用其形,用其典,用動詞、用襯物,情趣盎然,細膩傳神李白寫月亮,不僅抓住其形狀變化、明暗變化等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賦予月亮新的形象(「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青天懸玉鉤」,「舉杯邀明月」,「寒月搖清波」,「淥水淨素月」,「峨眉山月半輪秋」),還有光澤、影子(「清輝滿江城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這兩首五律都是兩人在月夜下乘船遠遊時所作,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五律,但這一次杜甫卻用這首詩實力碾壓了李白。這兩首詩雖不是同一時間所寫,但無論是詩風還是遣詞都有相似之處,後世的文壇名家們也都紛紛來「看熱鬧」,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首詩:《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但面對這樣的現實,他沒有沉淪,而是繼續追求自由,嚮往光明。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時的李白26歲,住在揚州的旅舍,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衝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三、《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