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樹剛: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文化更富活力 旅遊更富魅力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3月8日,2019年全國兩會第三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部長們在這裡直面熱點,回應關切。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眾所周知,山東是一個旅遊大省,而且山東的旅遊和文化結合得非常緊密,在這兩年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人民群眾對於出行的體驗感的期望值也是越來越高。去年兩會之後,文化和旅遊部組建。一年時間過去了,文化和旅遊融合得怎麼樣?在未來日子,我們在提升文化和旅遊的服務品質方面又要怎麼做呢?[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雒樹剛:

  謝謝記者的提問。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我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遊也會更加富有魅力。推動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我們主要做了這樣一些工作。

  第一,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遊的精品。現在人民群眾對文化和旅遊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發展階段,為適應這種文化和旅遊供給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也從數量追求,轉到質量和品質的提升。把質量作為文化和旅遊的生命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推出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文化產品;多推出能夠修身、養性,能夠使人民享遊、愛遊的優質旅遊產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和旅遊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我們也把更多優質的文化資源轉為優質的旅遊資源,以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為主線,精心打造特色旅遊產品,使群眾能夠享文化、樂旅途。比如說,博物館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資源,現在也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現在「博物館裡過大年」已經成為一個新年俗,今年春節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文化熱、旅遊火。

  第二,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我們要創造更加舒適、便利的旅遊環境。去年我國境內旅遊的人數是55億人次,一年人均出遊4次,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大眾旅遊時代。旅遊已經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旅遊既是大產業,又是大民生,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研學旅遊、休閒旅遊、康養旅遊等業態,大力改善旅遊場所的基礎設施,提高旅遊場所的接待和服務水平,使我們的旅遊環境更加個性化,更加舒適化,更加便利化。

  我們要推動公共服務進旅遊場所,要統籌實施一批文化和旅遊的惠民項目。我們要深入進行「旅遊廁所革命」,要加大旅遊廁所的建設力度,去年我們一共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約3萬個。「旅遊廁所革命」已經實施了四年,我們準備再用兩年時間基本解決旅遊廁所少和旅遊廁所髒的問題。

  第三,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實現安全旅遊、文明旅遊。安全是文化和旅遊的生命線,我們要牢牢守住這條紅線,要不斷完善包括監督檢查、預警提示、應急處置在內的安全保障體系,要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還要加強市場的管理,加大對酒店、餐飲、導遊、購物的市場監管,要堅決打擊欺詐、宰客、不合理低價遊、強制消費等等不良的市場行為。同時,我們還要對A級景區和星級酒店進行動態管理,健全退出機制。我們要大力倡導文明旅遊,引導遊客的文明行為,營造文明旅遊的環境,要使文明旅遊體現在吃、住、行、遊、購、娛的各個環節。

  第四,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去年我們出境遊近1.5億人次,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客源國。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地採取措施,保證我們出境遊客的安全。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導出境遊客的文明旅遊,要使中國的遊客成為中國形象的體現者、中國故事的傳播者和中國文明的代言人。謝謝。

相關焦點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即使是自然資源,很多也富含人文要素、打上文化烙印,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文色彩越濃厚的旅遊資源就越有魅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進入大眾旅遊新時代,單純以觀光看景為主的旅遊已經不能滿足遊客「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旅遊願望。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新華社發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雒樹剛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把握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實踐。
  • 文化與旅遊要融合發展
    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旅遊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巴黎、倫敦、北京、西安、杭州等中外許多地方旅遊發展的經驗表明,旅遊與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遊產品就越精粹,旅遊吸引力就越強,旅遊經濟就越發達。因此,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從深度和廣度上促進文化旅遊相互融合,實現文化旅遊業的良性互動、共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旅遊已經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表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我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遊也會更加富有魅力。
  • 讓體育強國建設更富「文化」底蘊
    讓體育強國建設更富「文化」底蘊 發布時間:2020-10-1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孫淑慧 字體:
  • 「十四五」,看文化和旅遊乘風破浪|詩和遠方深度融合,加速文旅產業...
    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遊產業承載著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將會創新生產方式、激活消費潛力、改變生活方式,為「雙循環」發展格局帶來新的活力,讓經濟社會展現新氣象。
  • 文化和旅遊讓街坊生活更美好
    詩和遠方,都讓人有無比美好的遐想,兩個美好事物走在一起,更是讓人期待。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70年來,我們見證了廣州文化走向繁榮,文藝精品、文藝人才頻出,文化惠民成果豐碩,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也見證了作為中國重點旅遊城市的廣州,如何讓旅遊成為戰略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讓市民從「難得出遊」到開啟「全域旅遊」。文化繁榮和旅遊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文旅融合也綻放出新的活力。
  • 跟著文化去旅遊 湖南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在今年我省花大力氣建設的旅遊文化項目中,既有大王山旅遊度假區、衡山「鹽湖」、雪峰山雲端輕軌這些「新面孔」,也有天門山、東江湖、老司城、銅官窯、書堂山國學小鎮等知名景區的升級打造、整體開發,華誼兄弟電影文化城、美麗中國·長沙文化產業示範園更有成為新「IP」之勢。  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我省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科技等產業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
  • 更富內涵,彰顯韻味塑品牌——二談辦好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
    二里頭、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都薈洛」世所罕見,龍門石窟、大運河等世界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千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辰,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發展文化旅遊最具特色、最有競爭力的資源。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唐金培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
  • 文化旅遊融合風正勁,萊西市「旅遊+」為文化賦能!
    近年來,萊西市依託特色水文資源和現代農業資源,以文化為靈魂、以旅遊為載體,加快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全方位展示萊西生態文化城市魅力,進一步促進城市品牌增值,在全域旅遊理念開啟的大旅遊時代,打造全新內涵的「樂在萊西」城市品牌。
  • 南豐縣文化旅遊深度融合迸發新活力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撫州訊 通訊員鄧 遙、袁 智報導:近年來,南豐縣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態優勢,圍繞蜜橘、儺舞、曾鞏、白舍窯、古城五張文化名片,以文化搭臺、旅遊唱戲,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使全域旅遊迸發新活力。
  • 生態旅遊島 富美新東山
    今年來,東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以「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為抓手,著力當好「四個先鋒」,強比拼、揚優勢、增活力,加快建設生態旅遊海島,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富美新東山。一隅勝境 坐擁海天福地「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
  • 文化旅遊助力亞洲文明的新時代傳承發展
    當天下午,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平行分論壇之一,「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分論壇在這裡舉行,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0餘名中外嘉賓參加論壇。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多彩、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鑑必將成為亞洲未來發展的主基調,文化旅遊在人民交往和文明互鑑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發表主旨演講,副部長張旭主持論壇。
  • 奏響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多彩樂章——華陰市繁榮文化推進旅遊...
    文化有利於旅遊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展。旅遊有利於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近年來,華陰市統籌謀劃,系統部署,整合資源,協調行動,凝聚文化和旅遊發展新合力,通過整合區域文化旅遊資源、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智慧城市服務平臺、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等有力措施,全力推進國際山水生態文化旅遊名市建設。
  • 贛州以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
    將寧都縣作為井岡山至瑞金紅色旅遊熱線上重要旅遊目的地和贛南紅色旅遊「金三角」(瑞金—寧都—興國)的重要一極來打造,制訂了《寧都縣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打造紅色旅遊整體形象。  紅色是寧都寶貴的財富。
  • 助推旅遊富市 東港美食亮相日照首屆文化旅遊美食節
    人山人海的東夷小鎮  大眾網日照10月26訊(記者 梁惜玉 辛潤澤 )10月26日上午,「堯王醇杯」日照首屆文化旅遊美食節暨旅遊飯店業烹飪與服務技能大賽在東夷小鎮正式開幕  日照首屆文化旅遊美食節為期三天(10月26日-10月28日),期間不僅有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烹飪技能大賽、導遊(講解員)大賽三項內容,更有東港區11個鎮街道、8家星級酒店代表隊攜各自特色美食特產,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美食盛宴。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旅遊集團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中國旅遊集團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擔當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著力推動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期間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新的要求,也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天津打造特色旅遊街區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天津北方網訊: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今天「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系列報導,我們來看天津如何通過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遊街區,講好天津故事。
  • 甘肅旅遊扶貧:如何實現富了口袋還富腦袋?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衛中在2020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上自豪地分享甘肅扶貧成果,他預計今年底,甘肅將徹底撕去貧困的歷史標籤,與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據透露,截止2019年底,甘肅文旅累計幫助55.46萬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2018、2019兩年脫貧38萬人,佔全省同期脫貧總數的25%,高於文旅部和省政府設定的17%、22%指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