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師節]李麗華:我為自己是一名老師而高興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我為自己是一名老師而高興」

    新華社昆明9月10日電(記者鄒崢)「教師節到了,這一刻,我為自己是一名老師而高興。」雲南楚雄市開發區實驗小學的音樂老師李麗華充滿深情地說,「雖然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但能力提高得也越來越快,人也更加充實了。」

    9月9日,雲南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召開。李麗華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向一些與會代表介紹著家鄉教育的發展變化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李麗華說自己是在2001年通過應聘當上這個學校老師的,隨後幾年裡特別是2004年後,學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比如老師要有本科學歷、必須學會用多媒體手段製作課件……「如果老師自己不『充電』,可能連課都上不了。」因為學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高標準教學樓,幾乎每間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老師不會利用計算機技術製作多媒體課件就沒法上課。

    為此,當時已經30多歲的李麗華一邊給學生上課,一邊自己上函授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充電」。現在,李麗華不僅拿到了本科文憑,計算機水平也大大提高,製作幻燈片給學生上課已是「小菜一碟」。她還說,像她一樣,所有的老師雖然工作很忙也很累,但既充實又受到尊敬,精神上都非常愉悅。

    李老師一席話說到了與會代表的心坎裡,雲南省教育工作的明顯變化成了他們熱議的話題。雲南省教育報刊社的陳興華說,雲南省自2003年起開展的教育改革富有成效,這個包括校長公選、教師聘任、績效分配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民辦教育、職業教育,突破高中教育瓶頸制約,推進高校改革,改善學校硬體設施等內容的教育綜合改革,已使雲南的教育面貌煥然一新。「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教育改革不僅使教育事業發展,還讓教師成就感提升,而老師全身心投入事業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李麗華承認,雖然目前教師的收入特別是中小城市、邊遠地區的教師收入水平還不算高,其工作生活條件也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只要當上了教師,就應該有一種責任感,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切會變得越來越好。(完)

英籍教師維爾瑪:「我喜歡在中國當老師」

    新華社石家莊9月10日電  「算上今年,我在中國已度過11個教師節,算是一半『中國人』了。」日前,在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教師節」聯歡會上,剛剛被國家外國專家局授予2006年度國家「友誼獎」的英國籍教師維爾瑪高興地說。

    據《石家莊日報》報導, 從1996年至今,已有60餘名外籍教師先後在石家莊外國語學校任教,維爾瑪是任教最長的。在聯歡會現場,50多歲的維爾瑪顯得格外高興。她告訴朋友們:「11年前的9月7日,我從英國來到石家莊,只是勤勤懇懇教書,做了分內的工作,沒想到中國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她說,當初到中國她只準備呆一年,但是,與這裡的師生朝夕相處,有了難捨的情懷,「我愛這裡的學生,我喜歡在中國當老師,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完)

農民工子女的期盼

    新華社南寧9月10日電(趙文、陳彥霖)「社會給農民工子女更多關愛,向他們伸出更多援手,讓孩子們真正融入城市、找到歸宿感,是我們今天最想收到的禮物。」這是廣西南寧市扶壯學校的老師在教師節裡的共同心願。

    扶壯學校是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校內2100名學生中,90%以上來自「候鳥」家庭——父母從農村「飛」到城市裡打工並不定期地「飛」回家鄉。

    扶壯學校團支部書記陳燕清說:「由於農民工子女從小生活在農村,父母到城市打工後,他們又跟著出來。這種流動性很大的生活讓他們比普通的學生更需要社會的關心,以便適應多變的環境。」

    記者在這所學校的六年級二班採訪時了解到,班上有許多來自湖南、四川和安徽等地的農村學生,他們的父母在南寧打工,微薄的收入讓一家人過著艱辛的生活。

    據班主任韋立娜介紹,由於生活艱辛,農民工子女平時肯定會比城市的孩子遇到更多的困難和問題。學校、教師和社會的幫助將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韋立娜說:「由於跟隨父母在『城中村』生活,複雜的環境容易讓孩子沾染上壞習性,他們會模仿身邊大人們的言行。我班裡一些孩子的父母有小偷小摸的習慣,有的甚至還讓小孩子幫著銷贓。」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缺少和父母溝通也是農民工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不利因素。由於進城務工的父母通常是天沒亮就離家上班,等到孩子睡著了才回來。對於那些孩子來說,和父母見面的時間簡直就是一種「奢侈」。

    九年級三班語文老師蔣雪飛說:「我班裡的孩子都是自己到菜市場買菜做飯,中午吃剩下的飯菜就是晚餐。我們家訪也得去多次才能碰到家長,平時家長根本無暇檢查或輔導孩子的功課。」

    「今天是教師節,許多學生都送來了賀卡,但我們今天最想收到的禮物,那就是全社會對農民工子女更多的關愛。」蔣雪飛、韋立娜等老師這樣告訴記者。(完)

記者來信: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須引起關注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劉雲伶)「誨人不倦」常被用來讚揚授業解惑的教師,但北京師範大學不久前的一項專門調查顯示,北京市有明顯倦怠傾向的幼兒教師比例高達59.5%。參與調查的人士表示,國內很多地方的幼兒教師都在忍受職業倦怠的困擾,對此加以應對已是當務之急。

    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馮曉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雖然嚴重倦怠的幼兒教師只佔2.9%,但出現明顯倦怠傾向的教師人數卻達一半以上。

    調查表明,北京市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過度勞累和對事故的擔心使得多數幼兒教師身心疲憊、焦躁不安。按被調查教師所選題目的百分比排序,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依次表現為疲憊不堪(88.5%)、擔心出事(86.7%)、焦躁不安(65.9%)和經常只想一個人呆著什麼話也不說(65.6%)。

    二是幼兒教師個人生活受到較大影響。近三分之二的教師認為工作佔據了她們很多原本應該享受的閒暇時間,因此下班後往往不願再提工作上的事;還有近一半的教師感到自己的脾氣變壞了,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和家人發火。

    三是六成多教師上班時常盼望下班後可以放鬆;三分之一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難教。近半老師不時有離職念頭,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不想再當幼兒教師了。

    「職業倦怠現在並非北京市幼教獨有現象,應引起全國教育界廣泛關注。」梁慧娟建議,消除幼兒教師的倦怠感,首先應尊重教師的各項基本權利,建立健全園內的民主生活機制。其次,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量,以避免教師因職業角色混亂導致壓力過大,從而產生倦怠感。最後,幼兒園應正確看待和處理學校傷害事故。對由教師玩忽職守造成的事故,對責任教師當然要嚴肅處理,但如果意外事故不幸發生,園方則對責任教師應多一些理解和關懷。(完)

記者來信:請為教師減減壓

    新華社西安9月10日電(記者許祖華)記者近日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受考核評價體制、高考中考升學壓力等因素影響,許多教師感到壓力比較大。有關專家建議,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的同時,還應對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給予更多的關注,減輕教師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他們可以更好地教書育人。

    西安一家媒體在教師節前對教師壓力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教師中有70.1%每天的工作時間在8至12小時,超過12小時的佔調查人數的17.9%。備課、批改作業、家訪、個人進修學習、輔導學生課外活動等佔用了教師大量工作之餘的時間,有的教師連雙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也沒有保證。

    除了工作時間較長以外,一些教師還反映,現在雖然推行的是素質教育,但很多學校實行的依然是以升學率和學生分數為主要依據的評價體制。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優秀,不是看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是否因材施教,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而仍舊是用高考、中考指揮棒說話,學生成績好、升學率高的教師才可能被評優秀。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不得不跟學生一樣在升學壓力下超負荷運轉。

    此外,一些家長將對學生過高的期望轉嫁到老師身上,對教師「寄予厚望」,也增加了教師的壓力。教師本人還面臨著競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

    長期超負荷工作、心理壓力大,使不少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正如西安教育學會會長許建國所說,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職業本身就是一種高壓職業。造成教師壓力較大的原因既有教育制度、社會和生存環境方面的問題,又有教師自身的問題。面對諸多的壓力,教師首先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對待工作壓力要有平常心,不要苛求自己、對自己加壓;面對生活方面的壓力,教師則應學會「彈鋼琴」、巧安排,處理好各種矛盾、化解壓力。除了教師自我調節以外,社會和學校則應在職稱評定、競聘、績效考核等教育評估機制和考評制度上給教師們減壓,改變以升學率等指標考核教師的制度,轉變教育觀念,不以分數論英雄。另外,還應安排教師進行定期體檢,保證教師的身體健康,這樣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完)

教師節談談教師「心理減負」

    新華社西寧9月10日電(記者陳靜、章磊)近年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作為孩子們「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否也需要更多關注呢?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阿懷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如今社會上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重視程度還很不夠,甚至大部分教師本身都沒有正視這一問題。

    俗話說「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恰當的教育行為,比如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給學生施加種種壓力,甚至驅趕個別後進學生回家、導致他們被動輟學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行為必然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引起注意並加以疏導,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心理疾患,嚴重的甚至會做出極端之舉。

    阿懷紅醫師說:「最近,我接待了一位深受困擾的老師。從交談中,可以明顯感到這位老師承受著來自多方的重重壓力,這讓她不知所措。打個比方,老師就像是位於一個複雜的十字交叉點,上面是來自學校考核評價制度的壓力,兩邊是來自同事、家長和社會的壓力,下面還有學生們帶來的壓力。」

    為了對學生身心發展施加有利的影響,教師自身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導師和引路人。因此,阿懷紅醫師提出建議:

    首先,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作為一位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這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公正無私、民主寬容。

    其次,要開闊眼界,正確對待壓力,樂觀並清楚地對待生活和工作。教師是生活在各種社會關係網絡中的社會成員,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也需要不斷地轉換各種角色,所以教師要增強各種角色的適應和轉換能力,要善於調節心理狀態,不要讓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影響工作。

    最後,阿懷紅醫師強調,生活中誰都難免遇到挫折,產生煩悶、惱怒等消極情緒,因為人是有感情的,但要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尋找合適有效的情緒發洩方式,其中體育運動就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而運動帶來的身體健康也更有利於促進心理健康,為營造良好心理打下基礎。(完)

展現神秘的物理世界
——鞍山教師李強勝教學創新紀實

    新華社瀋陽9月10日電(記者陳光明、王炳坤)一根振動著的彈簧,如何讓它在任意一個振動點上停止,分析它的受力情況?一個靜放著的磁鐵,如何看到它所形成的磁場及其對周圍物體產生的影響呢?……這些在很多高中物理課堂上難以用實物表現,只能靠老師講、學生想的東西,鞍山教師李強勝卻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將它們在電腦上直觀地模擬在學生面前。

    鞍山市第一中學青年物理教師李強勝掌握的「特殊方法」叫「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而為了熟練掌握和運用這種方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李強勝付出了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辛苦。

    8年前李強勝剛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任教物理學科時,發現有些物理實驗直觀性差、難以控制,利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李強勝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了大量的信息技術課程,終於在兩年後藉助於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將自己創作的一個個集圖片、聲音、flash、三維動畫等於一身的多媒體課件搬上了講臺。

    記者曾聽過李強勝老師講的一節題為《神舟六號與高中物理》的示範課。當時「神六」發射成功後不久,學生們對「神六」的基本組成結構、發射、在軌運行、返回的整個過程非常感興趣,但由於對這方面知識積累少,平時媒體介紹缺乏全面性,所以學生雖然掌握了這方面的物理基礎知識,卻難以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運行過程。而在李老師的課堂裡,「神六」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長」什麼樣子,大家通過大屏幕投影一目了然;飛船從發射、箭船分離、沿軌道運行到返回的每一個階段,大家也都能看到詳細的模擬動畫。李老師點擊電腦,運行著的飛船就會立刻靜止在一個點上,供同學們進行過程分析。這類既有靜態圖片又有動態畫面的模擬短片,讓學生們對形形色色的複雜物理運動都有了直觀的了解。

    臺上45分鐘,而臺下卻是數年功。為了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製作出再現神秘而複雜的物理世界的教學課件,基礎薄弱的李強勝先後自學了photoshop、3DMAX、flash等近10種電腦軟體,特別是對難度最大的三維動畫技術,他幾乎用了半年時間才「啃」了下來。而每準備這樣一堂課,李老師都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上網查找相關圖片和音像資料,或者自己設計動畫,然後自己利用計算機軟體將這些資料加以串聯,最終形成一節節生動形象的課件。這樣的課件製作起來,簡單的需要三五天課餘時間,複雜的甚至需要一個月。

    好在李老師的辛苦並沒有白費。工作以來,李強勝先後完成了上百節不同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講課,其中《描述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萬有引力定律》等20多節此類公開課獲得省、市甚至全國的大獎。由於方法得當,李老師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幾乎每年都比全市別的班級高出一截。從前年起,李強勝開始接手對鞍山一中物理奧賽班的輔導,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學生一起探索、研究。如今已有3名學生獲得了遼寧省物理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

    對於自己的教學創新,李強勝說,老師也應該時刻注重學習,採用最新的知識和方法來武裝自己。只要適合學生,自己付出再多時間和辛苦都值得。(完)

農村校長首次過上快樂教師節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吳晶、餘靖靜)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金村鄉中心學校校長餘克流第一次過上了快樂的教師節——因為學校的25名教師,今年開學時一個都沒有少。

    去年的教師節,餘克流正在為一位老師沒來報到而犯愁。「鄉村教師工資低,工作條件又差,很多教師一有機會,就到城鎮去教書了。」 他說。

    麗水市遂昌縣屬於浙江省欠發達地區,該縣教育局局長傅立躍說:農村學校培養的優秀教師,剛有點成績就被城裡學校挖走了。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開始,遂昌有約200名初中老師、150名小學老師,離開農村教師隊伍流向縣城學校,這還不包括調到非教育類崗位上的人數。

    浙江省政協為「新農村建設」而做的有關農村教育事業的調研報告顯示:衢州市近五年教師隊伍流失300多人。岱山縣岱山中學一次就流失包括副校長在內的16名教學骨幹。

    報告指出:由於農村教師待遇收入較低,工作環境條件較差,發展空間又小,因而出現了農村教師千方百計從鄉村流向城鎮、從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的情況,部分學校已經出現了音、體、美、信息技術和英語等科目教師短缺的結構性問題。

    「許多人寧肯到縣城做一個普通老師,也不願意在農村做校長。」 餘克流說,「長此以往,農村的素質教育有名無實,農村的孩子永遠跟不上城市的孩子,叫我怎麼能不犯愁?」

    浙江省政協常委、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黃書孟說,浙江地處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整體情況已比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強很多。但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缺失已成為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關鍵瓶頸。

    然而,自今年9月1日起實施的新義務教育法,也為像餘克流一樣為教師犯愁的農村校長帶來希望。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特殊教育教師、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補助津貼。

    傅立躍說,新法特別強調要均衡配置教育資源,但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師資方面,需要政府更多投入,加大福利補貼是個趨向。2006年遂昌拿出了10萬元,給農村的骨幹教師每人每月100元的補貼,「但這還遠遠不夠。」

    參與義務教育法修訂工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連寧說,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免費義務教育由政府解決,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在「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省級政府的統籌和責任。「這將鼓勵越來越多的師範類應屆畢業生願意到基層教師隊伍中來。」

    在農村學校,教師節並沒有城裡的熱鬧。但教師們還是會收到學生們自製的問候卡片。餘克流說,近年來,國家的優惠政策和人們對教育的日益重視使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教師。開化縣每年需招聘40至50名教師,應聘者逐漸達到招聘人數的二至三倍。

    「到明年教師節,我們全校教師要照個集體合影。」他說。(完)

河北遷安:一家五代執教 歷百年不輟育人

    新華社石家莊9月10日電(張洪河、琳磊)「我喜歡幾十名學生同時看著我的感覺,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讓我時刻不敢懈怠,更感到當一名教師的幸福,我感謝我的先輩給我教書育人的基因,傳道、授業、解惑將是我一生的追求。」日前,剛走出教室的裴春愛說。今年31歲的她是遷安連續五代教書育人裴氏家族最年輕的一代,言談舉止間透露著自豪。

    裴氏一家從清朝末年執教至今,教書育人歷百年不輟,在當地傳為佳話。在遷安市蔡園鎮大楊莊村,裴春愛的父親、73歲的老教師裴錦屏從屋內懸掛的兩塊牌匾說起,講述了裴氏一家五代教書育人的獨特家史。裴錦屏的曾祖父裴三元是晚清秀才,一生「不求祿仕、志在杏泉、安閒樂道、設教多年、栽培桃李、競秀為先」。裴三元將自家三間草房闢為教室,成為村內最早的私塾,當時育平民弟子30多人,分3個班,教授《論語》《名賢集》《千字文》等課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當時縣令和教育督學為表彰其興學育人義舉,特授牌匾「家聲克振」。這塊牌匾至今仍懸掛在裴錦屏家中。

    裴錦屏的祖父裴建安不違先父遺志,繼續教書,辛亥革命後,改私塾為村學,教授《國學》《算術》等課程。裴錦屏父親裴晉文讀完村小後考入縣辦講習所,學習新文化兩年,一生執教。裴錦屏1952年開始從教、1994年退休,小學到中學、教師到校長,從教42年,除中間因病休息3個月外,教書育人從未間斷。因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1976年,裴錦屏大女兒裴鳳春走上教師崗位,至此裴家五代人連續執教。1994年,裴錦屏二女兒裴春愛考入唐山師專。因裴家五代人獻身教育事業,1994年河北省教委、省教育工會授予裴家「河北省優秀教育世家」。為激勵後人從教、關心教育,裴錦屏老人常年把曾祖父和自己所獲兩塊牌匾懸掛在自家顯要位置,並手書聯語貼在自家門前,以表世代教書之志。(完)

上海萬名教師集體宣讀《教師誓詞》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餘晨曦)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於2006年教師節首次推出上海市教師統一誓詞。在9日晚舉行的上海市教師節主體活動文藝晚會上,優秀教師帶領會場內外數萬名教師,3次集體宣讀《教師誓詞》。

    第一次宣誓儀式由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的盲人教師任錚浩和全國十傑教師、上海教育功臣何金娣領誓。他們與20名特教教師用手語說出無聲的誓言,告訴全社會: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發展是老師們的共同心願。

    第二次宣誓儀式上,崇明中學校長董耀棠、奉賢中學特級教師張育青帶領100名即將踏上郊區農村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鄭重承諾,他們將「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三次宣誓儀式上,千名新教師走上舞臺,在上海教育功臣、優秀教師代表於漪、唐盛昌的帶領下,現場的萬名教師和各校分會場的幾萬名上海教師一同宣誓。

    上海市新推出的統一《教師誓詞》,不僅將在以後作為新教師上崗的宣誓詞,幫助他們明確職責、增強職業榮譽感,還將成為上海市師德建設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載體,激勵廣大教師不負使命、廣育棟梁。(完)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師18年200餘萬字記錄「如何當好教師」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劉丹、陳犁書)怎樣走進學生心靈?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老、中、青三代教師18年來不間斷地記錄了200餘萬字教育心得,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長。近日,精選了400餘篇優秀班主任心得文章的《班主任耕耘錄》正式在上海發行。

    《班主任耕耘錄》凝聚著濃濃的師愛。記者在書中看到,1989年3月,班主任徐雷老師如是記載:一次英語系美化教室大賽前,我犧牲了一些午休時間,用廢年畫趕製了小美術裝飾品交給同學,算是班主任為學生出力,不料我小小的舉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參與大賽的積極性,也從此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年,「五一」將近,英語系98級(4)班同學原計劃全班集體出遊,但24位學生有24種想法,誰都不願妥協讓步,最終未能成行。班主任王哲為了改變散漫現狀,有了創作「班歌」以增加凝聚力的想法。

    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花了3個星期的時間,一首以《相親相愛》為曲、學生作詞的「班歌」新鮮出爐,歌詞這樣寫道:「我喜歡一上課,就為了自己的未來和理想而拼;我喜歡一下課,就變成我們自己的天堂;我喜歡快樂時,馬上與你一起分享;我喜歡受傷時,能振作自己變得堅強;我喜歡休息時,大家能夠無拘無束敞開心房;我喜歡旅遊時,共同留住美好時光,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福就能同享,有難必要同當,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創作班歌的舉動,不僅鼓勵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鼓舞了班級的團隊精神,最重要的是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大家不妨一試。」王哲老師在《班主任耕耘錄》上如是記載。

    2001年10月,馬樂東老師記載:由於大學生普遍不重視基本知識,為了讓學生體會教課的不易,一次上課他隨機讓一個同學當「臨時老師」,不料這位學生在組織全班進行聽力練習時,播放了一張席琳迪昂演唱會的CD,全班學生的興致出奇高,非常配合「教學」,然而我的思想卻再也無法平靜,猛然認識到自己平時教學單一無趣。

    馬樂東在文章的最後寫道:通過這一事情,我認識到,課堂教學的要訣是「活」和「變」,了解學生的興趣才可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為師者不能總是重複自己,我決定讓更多的學生當「臨時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更多的教學方法。

    「如果把校園比作學生生活的一艘航船,那麼,好的老師是技術高超的船長,在船偏離航道時,要懂得及時轉道、引航,避免觸礁。」汪小玲老師平時非常關注學生思想的成長,在她的文章中,介紹了一次次成功為學生思想導航的經歷……

    英語學院的許立冰老師告訴記者,《班主任耕耘錄》一書出版之前,以往每一期都是以內部刊物的形式發給每一位教師,「一拿到它,我總會認真通讀一遍,看看各位導師是如何引導學生的,也經常學上一兩招用在自己工作中。《班主任耕耘錄》對我這樣一個中年教師來說,既能感受到年輕教師生氣勃勃的工作熱情,又能看到中老年教師們爐火純青的工作經驗,取長補短,極大地推動了工作,我以有這樣一個集體而自豪。」(完)

相關焦點

  • 教師節 | 作為一名機構老師,我為自己點讚
    今天教師節,我給高中班主任發了條祝福簡訊,相信各位教培機構老師,也收到了不少學員的祝福。以前說到教師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包括我也是。直到從事了教培行業,才發現我們忽略了這群同樣十分值得稱讚的人——教培機構老師。
  • 老師好》教師節專場:教師家族走出一名網課老師
    「相信很多老師跟我一樣,是做了老師之後,才明白了做老師的真正意義。」在9月10日的湖南衛視綜藝《叮咚上線!老師好》教師節專場,老師們剖析了成為一名教育者的心路歷程。9月10日是教師節,同樣也是網課老師的節日。他們沒有三尺講臺,卻在一塊屏幕前傳道授業,連接五湖四海的求學者。在湖南衛視與有道精品課聯手打造的《叮咚上線!老師好》教師節專場,有道精品課的4名老師周帥、李楠、包君成、張志浩亮相,為大眾講述什麼是網課老師。
  • 教師節要不要給老師送禮?二三裡的老師霸氣回應
    不過也有些家長說,去年教師節的時候,讓孩子給老師送了自己做的手工賀卡,發了一條簡訊問候,感覺挺好的。但今年又開始擔心,這樣會不會有點不太夠意思。於是,有的家長就跑到花店預定鮮花,他們覺得一束鮮花也不是貴重的禮物,表達心意,畢竟一年就這一個教師節,老師也挺不容易的,希望老師能夠收下來。也有一些家長想趁著教師節表達一些對老師的感激。
  • 今年教師節若送這些禮物給老師,老師一定會高興
    同學們,今年的教師節就要到了,你有沒有想好送什麼禮物給你的老師們呢?彩帶鮮花?水果瓶飾?玩偶模型?其實,告訴你一個秘密,不管你送什麼,只要你有這份心,你的老師都會很感動,但是一碼歸一碼,老師感動並不代表他(她)高興,你可能會很疑惑,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你想啊,如果你為了這個禮物花了很多錢,你的老師會高興嗎?下面就細細給你講來,送老師哪些禮物好,哪些禮物不要送。
  • 「我的第一個教師節」,老師悄悄地告訴你
    那時老師對我說「來這裡教書,別覺得委屈,你是從這裡出去的,現在回來服務,豈不更好!你是我的學生,你的性格我了解,對於你來說,做教師應該是你最好的職業選擇,堅持3年,你會愛上這個職業;堅持10年,你會和我一樣成為一名好的老師.靜下心來,認真做吧!」老師這句樸實的話語,是我第一個教師節收穫的一份沉甸甸、一直影響至今的禮物。
  • 身為一名在線教育的老師,難道就不配擁有教師節嗎?
    都說師恩難忘,每年的教師節是學生們為老師獻上祝福的特別日子。朋友圈裡,在中小學、大學任教的老師們紛紛曬出學生們為自己準備的節日禮物和祝福,字裡行間全是滿滿的人民教師的幸福感。國家近期不斷發布政策提出會提高教師們的工資和待遇,越來越重視教師這個崗位。
  • 教師節給老師「送菜」?洛陽理工學院舉辦「束脩禮」慶祝教師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沈若宸 通訊員 趙燕昌肉乾、芹菜、龍眼乾、蓮子、紅棗、紅豆放置在桌案上,這不是哪個超市的賣場,更不是結婚典禮的禮堂,而是洛陽理工學院的大學生為慶祝第36個教師節舉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束脩禮」活動。
  • 臨清一位老師的教師節自述:特別的一天,幸福感滿滿
    ,第19個教師節。,高興地上完了早讀,孩子們給我送上了他們的小禮物,有自己畫的畫,有自己寫的字,還有自己動手做的小花,上面寫著老師,祝您節日快樂!老師節日快樂!贈給臨清市實驗小學敬愛的盧老師,人間天使,花朵園丁!這讓我感到教師這個職業,真的挺好,有領導們想著我們,有同事們的祝福,有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和滿滿的對老師的愛,我為作為一名教師而感到自豪!
  • 我愛我師 共贏美好——聚焦鄭東新區康寧小學教師節活動現場
    原標題:我愛我師共贏美好—聚焦鄭東新區康寧小學教師節活動現場為獻禮祖國70華誕,全面展現教職工良好的精神風貌,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隊伍,充分展示學校教育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在2019年9月10日即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當天
  • 【教師節】我和我的老師
    我找張教授作為指導老師,他沒有推辭,在看了我寫的畢業論文後,說我寫的很用心,畢業後要努力工作,學有所用。語重心長,令我感動。 政治部 馬常寶從教師到檢察幹警又是一年教師節,光陰荏苒,彈指一揮間,離開教師隊伍已經十餘年,工作屢經變換,機緣巧合下幸運的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 教師節!庫爾勒最美燈光為老師們亮起
    ,為整座城市照亮了方向,溫情、 溫暖、溫馨,感謝黨和國家為教師創造了越來越好的條件,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一定不忘立德樹人初心,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不斷學習提升,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用愛心、耐心善待每一位孩子,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 嗮嗮我們的第三十六個教師節,節日沒有高興、感動,有的是……
    時間一晃,來到了第三十六個教師節。近年來,教師節已經不再受教師的待見,有些教師甚至感慨到應該取消教師節了。至於原因,我想教師們都會深有體會。既沒有節日的氣氛,更不可能有任何哪怕一點點的節日福利,是乎全國總工會關於節日可以發放福利的文件不適用於教師。
  • 我自己就是老師,該如何祝福自己「教師節」快樂?
    9月10日就是教師節了,這是一個老師和同學共同慶祝節日的日子。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老師也可以祝自己節日快樂,只有老師才知道同行有多麼辛苦。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教師節朋友圈老師怎麼發?當我們期待教師地位受到肯定時,自己也理應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美好職業道德情操,這種內在的魅力足以證明教師配得上崇高的地位。
  • 我給老師比個心,教師節需要送老師禮物嗎?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了,朋友圈已經開始討論起了到底送不送禮,送什麼禮物,今年很多地方開始明確規定教師節不送禮,雖然說不送禮是對的,但是送上孩子們自己製作的賀卡老師應該還是會高興的吧。該不該送禮?送什麼禮物也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有朋友就問我送口紅之類的怎麼樣,其實我的回答是沒有必要,現在的口紅如果說買便宜了不好用,貴了似乎就有賄賂之意,畢竟教師節是一個老師的大眾節日,在這樣的節日送老師禮物也容易落人詬病,對老師的名譽不好。所以我建議送禮物就送孩子自己買的小禮物或者自己做的小東西。
  • 教師節給老師「送菜」?洛陽這所高校舉行「束脩禮」慶祝教師節
    important}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通訊員 趙燕昌 劉湉湉 肉乾、芹菜、龍眼乾、蓮子、紅棗、紅豆放置在桌案上,這不是哪個超市的賣場,更不是結婚典禮的禮堂,而是洛陽理工學院的大學生為慶祝第36個教師節舉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束脩禮」活動。
  • 2018教師節祝福語簡訊 教師節祝福老師的話語精選
    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粉筆,磨短自己補長學生。教師的事業天底下最壯麗,教師的稱號人世間最可敬!
  • 特教老師陳靚:7年從未收到教師節禮物,我依然滿足
    對他們來說,學生越少,他們越高興。他們,是特教老師。又是一年教師節,我們走進貴陽市兒童福利院,傾聽特教老師的故事,替所有孩子對他們說一聲「節日快樂,您辛苦了!」我是一名特教老師每年教師節前後,陳靚都會看到同行在朋友圈曬出學生們送的小禮物,一幅色彩斑斕的畫、一個精巧的小手工作品,或寫著幾行話的小卡片。今年是陳靚從事教育工作的第七個年頭。她從未收到過學生們親手製作的教師節禮物,或聽他們說一句「教師節快樂」,但她同樣滿足。陳靚的工作有些特殊,她是貴陽市兒童福利院一名特教老師。
  • 教師節|教師節快樂呀,我親愛的老師
    -「你說老師會喜歡哪一種花呢?」-「這朵最好看!我要送給我最喜歡的老師!」原來,是教師節到了啊。那些年的教師節,小心翼翼的我們小學,每當教師節來臨,班幹部們總是偷偷地組織同學們集體為老師準備禮物,也總會有幾個同學自己悄悄準備好鮮花
  • 老師,您辛苦啦!教師節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在老師們表達的各自的心聲中,有的老師回答:建議教師節成為學校開放日,讓家長參觀一下教師的日常工作。有的回答:教師需要一個安靜的教師節,不要在教師節的時候,對老師還要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批評,不要讓教師節成為老師的負擔,對您的老師請道一聲:老師,您辛苦啦!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 教師節特別策劃:老師,我想對您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慧慧 視頻 李楨 煙臺報導  金秋九月,我們又到開學季;桃李芬芳,我們迎來了教師節。2020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這是屬於老師的節日,也是我們為他們送上祝福的節日。在這個溫馨的日子裡,同學們有太多的感謝和祝福想送給自己的老師。教師節前夕,大眾網煙臺啟動「老師,我想對您說!」特別策劃,看我們的「小萌娃」們在鏡頭前,為老師們送上節日祝福,祝全體老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