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材料分析】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和步驟+19道常考材料分析模板

2021-02-15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育丁

 

教師資格證筆試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必會各出一道材料分析題

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看這裡,看這裡。

1、考察考生運用教師職業理念評析教學實例的能力。通過展示教學實例,讓考生在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實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或者從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的角度進行評析。

2、考查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的知識評析教學實例的能力。通過展示教學實例,讓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相關知識評析教學行為。

1、先審題,通過閱讀題目要求,確定題目類型。

2、回憶相關理論知識,對於掌握不熟練的考生,建議將相關理論知識羅列於草稿紙上,避免遺漏要點。

3、閱讀材料,並結合理論知識,確定作答要點。在閱讀材料時,注意把握關鍵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幫助我們篩選信息、理解材料;通過閱讀材料,將材料與理論知識一一匹配。

4、結合材料,組織答案。答案的邏輯思路是總-分-總的結構,即總體評析材料、結合理論分析材料、總結意義和做法。

總結歷年考題,材料的性質包括好的行為、不好的行為及好壞結合的行為,其中出現好的行為的材料比例最大,以下分別論述。

(1)總體評價材料,如:「該教師行為合理,踐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

(3)總結材料,分析意義。

(1)總體評價材料,如:「該教師行為不合理,違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

(3)總結理論列舉具體做法。

(1)總體評價材料,如:「……行為合理,踐行了……理念,……行為不合理,違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

(3)結合理論列舉具體做法。

做題技巧就是這些啦,來用用下面的題練練手吧:

據羊城晚報2005年9月13日報導:廣州某高校學生小陳說.從開學至今.有一位專業課的老師。每逢上課必先推薦自己編寫的教材。「我這本教材已經賣出了3000多冊了,很受歡迎的。看在你們是我的學生,原價45元。按優惠價40元賣給你們吧。」看學生好像聽得有點兒不耐煩,該老師立即變換臉色,強調這是自願購買的,但期未考試與這本教材有很大關係。另一名學生小曾也講述了令他們哭笑不得的事情。系裡開選修課,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去聽課。大家都沒忘帶上師兄師姐用過的教材。上課時,任課老師詢問是否都有教材,學生大多說有了。「怎麼可能,我還沒向你們介紹我的書呢?」老師很納悶,看了學生們手中的書才發現、都是借來的舊書。「書豈能亂借?是誰借給你們的,我要去追究他……」該老師大發雷霆。後來,很多學生怕連累了師兄師姐,都乖乖地買了新書,還都排隊讓老師籤名。籤名時,該任課老師很高興.因為她認為學生捨得買書才會專心讀書。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對該材料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

回答:

(1)該材料反映出教師在處理學生關係上存在的職業道德問題。違背了尊重和熱愛學生和廉潔從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師向學生推銷自己的書,把學生當做自己牟利的對象。表明了我們的一些教師已經受到市場經濟唯利是圖思想的影響,使師生關係變味,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3)教師以考試作誘餌,威脅學生買書,事實上已經超出了自由、自願的範圍,是以權謀私的行為。

(4)不允許學生借書,並要追究出借人的責任,更是一個蠻橫的、侵犯學生合法權利的行為.違背了依法執教的職業道德要求。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怎樣評價學生的優、良、中、差呢?為此,我制訂了這樣的標準:一是在大綱規定的基礎科60分以上,並能發現自己的特長且有所發展的,視為及格;二是基礎科及格或良好,特長科明顯超過同年級學生的,視為良好;三是基礎科良好,特長科大大超過同年級學生或有所發明創造的,視為優秀;四是僅基礎科及格或僅特長科有所發展的,均視為不及格;五是僅基礎科良好,或特長科單方獨進的,視為畸形發展,作降格評價。這一評價標準的實施,使絕大部分差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優勢與途徑,也使文化課考試分數好的學生不再自我感覺良好,從而找到了良性互補、和諧發展的新路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漲,各科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總分由原來年級的倒數第二,上升到年級的第二名。

問題:請你針對案例中制訂的評價標準,談談自己的看法。

回答: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且具有個人特長的有用人才,其實質就是通過合格加特長的標準和策略培養人才。因此,我們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在學生的身心特性確立發展方向時.特長的發展最好與相關方面的發展和諧並進。但和諧發展與全面發展又有所區別。和諧發展是學生對全面發展的具體選擇。作為學生整體來說,應把全人類的知識、技能和優良品質都繼承下來;但作為學生個體來說,只能以特長為龍頭帶動相關方面和諧發展.成為基礎相對寬厚而特色鮮明的人才。

某校班主任李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高某的作業本中夾了一封寫有×××收的信件,李老師順便拆封閱讀了此信。這是高某寫給一位女同學的求愛信,李老師看了十分生氣,後來在班會上宣讀了此信,同時對高某提出了批評。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張字條後離家出走。高某家長找到李老師理論並要求將高某找回。李老師解釋說:「我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職責,我批評高某是為了教育和愛護他。他是從家中出走的,我的工作沒有關係。」

問題:(1)李老師的哪些做法不正確?試述你的判斷所依據的法規及條款。(2)李老師的解釋是否正確?為什麼?

回答:

(1)李老師私自拆閱學生高某信件的行為和在班會上宣讀高某信件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因為上述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0條和第31條的規定。

(2)李老師的解釋不正確,因為李老師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職責.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礎上。《教師法》規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教師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不能藉口教育和愛護學生而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本案例中,李老師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高某的離家出走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學生會在那裡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於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麼?

回答:

(1)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少年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容納他們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教師的教學過程。動作和語言是少年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少年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2)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微的喧鬧。改變課堂的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於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作適當而必要的引導。

孫老師住房問題與單位領導發生口角,後又在職稱評定時,認為是院領導有意整她.故到院辦大吵打鬧。因備感委屈,上課時控制不住自己而聲淚俱下,無法繼續上課,。後又在教師的集體活動中,不顧場合,只要看見院領導就想發脾氣,宣洩心中的不快。

問題: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怎麼做?你認為孫老師應如何認識和處理與領導的關係?

回答:此題評價教師處理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及對榮譽的態度。按照教師在人際關係中的道德要求:

(1)教師應正確地對待領導,正確地對待榮譽。正確地對待自己,冷靜地處理與領導的關係,多從自身尋找原因;

(2)教師不應該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不應將不快的情緒告訴學生。否則,就會影響教師的形象,也影響教書育人的效果:

(3)領導對教師也要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並根據規定與可能維護教師的正當利益。

課前,我一走進教室,幾個學生便圍著我有說有笑。「咦,許老師的水杯怎麼還在這兒?」我笑著說, 「誰幫許老師送回辦公室呀?」話音剛落,離我最近的小璇同學便伸手端水杯。當我看到她髒兮兮的小手 時,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讓課代表去吧,」課代表從教室後面跑來,高興地端著水杯走了, 上課時,我發現小璇的情緒明顯低落。下課後,我便問她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她只是搖頭不語,從那以後,我感覺小璇與我的關係明顯疏遠了。

 問題: 

(1)分析小璇與「我」關係疏遠的原因。

(2)結合材料談談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本要求。

回答:

(1)黃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首先,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學生觀中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獨特的人。材料中,在全 班同學不相信小偉能夠背誦的時候,黃老師看到了小偉的發展潛能和小偉的獨特性,幫助引導小偉正確的 背誦。 

其次,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 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在全班同學哈哈大笑不相信 小偉能夠背出來的時候,黃老師微笑著面對小偉說「不著急,慢慢來」,並且引導小偉正確的背誦。

 第三,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 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材料中,黃老師面對智力障礙的小偉,沒有用和其 他人相同的要求去要求小偉,而是根據小偉的特徵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綜上所述,黃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 

(2)首先,為學習障礙兒童提供學習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 

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特徵、教學內容,選擇和採用合適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措施。 

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學習障礙兒童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四,對學習障礙兒童制定個別教育計劃,堅持個別輔導與訓練。第五,對學習障礙兒童的不同表現,要充分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與訓練。 

第六,教師要針對學習障礙兒童的特點,對他們進行一些特殊的訓練。

某初三學生平時學習懈怠,課堂自律能力差,且經常幹擾其鄰座學習,班主任老師多次教育不見改變。教師聯繫父母,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聯繫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該生談話,希望其自動退學,該生一來厭學,二來老師不斷施壓,最後選擇了自動退學。

問題:請就該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並結合你的經驗.給予該班主任建議。

回答:

(1)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學校不得開除學生;適齡兒童少年因為身體狀況需要休學,要經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2)案例中某初三學生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生,學佼應當依法保護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藉口,包括「勸退」的方式,來侵犯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另外,今後如果因為學生學習差就將學生「勸退」,也不符合「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第五條)、「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第三十五條)、以及使學生「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三條)等法律規定。

(3)關於材料中學生,有課堂自律性差且幹擾其他學生的行為,依據法律的規定,學校、教師首先應當批評教育,對學生負有教育的義務,不能簡單地將學生推出校門,更不能隨意勸退、開除學生。如果學生屢教不改,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可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具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適齡少年轉送入專門的學校。繼續接受義務教育.並接受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1998 年9月4日,對於遼寧朝陽市第二中學高(二)8班的男生崔某來說,是一個災難的日子。當晚6時,學生下課的時候,學生多聚集在樓內走廊,外面正下著大雨。秩序非常混亂。崔某在走廊內鼓掌喧鬧,被時任副校長的易淑榮撞見。易拍打崔某後背幾下,說:「你起鬨什麼。幸災樂禍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邊走邊嚷:「你校長憑什麼打人?」高二(8)班班主任許曉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兩耳光。崔某感覺聽力下降.耳鳴。經法醫鑑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擊造成外傷性鼓膜穿孔,構成輕傷。後又經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所對崔某進行精神病司法鑑定。結論為「患神經官能症,人格偏離:被打後所反映出來的神經性症狀與被打事件及個性特點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據《遼寧晚報》報導,經過三年多訴訟後,對學生實施體罰的老師和校方賠償崔某各項經濟損失人民幣31萬元。據悉,這是目前國內體罰學生事件引發的最大的一筆賠償。這一事件引發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說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意義。

回答:

(1)首先易校長與班主任許老師的做法是不對的,對崔同學的做法是一種體罰學生的手段,教師體罰學生是違背教育規律和教師道德的。

(2)事例告訴我們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利於強化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利於淨化教育行業風氣,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3)加強師德修養重要性的表現:愛崗敬業。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教師應關心學生,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為人師表,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將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為學生做榜樣;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鑽研.不斷進取。

濤濤愛淘氣,一天,他又在課上說話、做鬼臉,被班主任老師發現了。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濤濤批評說:什麼時候你爸爸來了,你再來上課。濤濤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著。這時,正好校長路過,問清了原因後,把濤濤送回教室。事後,校長把濤濤的班主任老師找去,提出了批評。

問題:你認為校長批評的對嗎?班主任和濤濤同學應該怎樣做呢?

回答:校長的批評是對的。學校是少年兒童受教育的地方,為了保護中小學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法律還專門規定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隨便開除學生。教育和幫助有缺點的學生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學校、老師應當對學習有困難、品行有缺點的學生給予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改正錯誤、健康成長。這位班主任應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經過教育.濤濤也應當認識到自己不僅違反了學校紀律,而且在課堂上隨便說話,也影響了別的同學聽講。實際上侵犯了其他同學受教育的權利

(1)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的時候曾偷偷地殺死了校長家的狗,校長的懲罰是要麥克勞德畫兩張解剖圖:並最終因他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2)據報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採,直打瞌睡,教師發現後並未板著面孔去訓斥,而是從故事說開去。教學在輕鬆的氣氛下繼續進行下去。

問題:請結合這兩個事例,談談現階段我國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教育觀念,特別是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學生觀。

回答:以上兩個案例實際上都說明:一個教師只要真正地「愛」學生,對孩子寄予期望,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會取得較大的進步,反之則會使孩子的學習倒退,甚至徹底喪失學習的信心。所謂教師的期望是指教師對學生所作的關於當前與未來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的推斷和預測。它通過教師的話語、暗示、行動等表現出來,會對學生的心理和行動產生複雜的效應。教師的期望效應的產生,主要取決於教師。教師的期望有積極和消極的差別,教師應力求發揮人際期望的積極效應,防止消極的效應,這取決於教師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根據期望採取的行動是否適當。

現代教育外部環境呈現出複雜和多元的特性。據中國日報報導: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學高一(二)班課堂上,班主任胡老師發現學生黃某在課堂上玩手機後,當即將手機收過來,放在講臺前砸爛,然後丟進了垃圾桶。

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對胡老師砸手機的行為如何看,並作分析。

回答:胡老師的做法不正確。從法律角度講,老師無權損壞學生的財物,胡老師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後,應該將手機收過來做暫時保管,然後做善後事宜。絕不能砸爛丟掉。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從長期效果上講,班主任胡老師的這種對學生行為方式的強行遏制,遠不及對學生思想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

某教師《思想品德•學會拒絕》的課堂處理如下:在上課前一周,利用閒談時間,不經意詢問學生「在生活中哪些誘惑影響你的學習?」「你有為抵制不了誘惑苦惱過嗎?」。上課後,教師讓學生按最難抵制的誘惑分成小組,進行交流。要求每組討論出抵制本組最難抵制誘惑的最佳方案,並進行介紹,最後教師點出教學主題「學會拒絕」。

問題:請結合新形勢下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師德要求,談一談你對該教學案例的認識。 

回答:學生思想品德的內容,和學生聯繫比較緊密,是對學生意志品質方面培養的良好內容。本案例主要從課前、課中、課後對學生品德形成加引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魅力在於學生的主動學習,在於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在教學實施中我們要樹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教學觀。落實到具體案例中這位教師做好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 在主動體驗中豐富感知、強化情感。教師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關注到了學生思維訓練、能力發展、情感體驗,不再只重所謂的「結果」。設計體現出了開放性和創造性。活動設計.一方面是弘揚主題,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見的意圖,進而了解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體現了新課程、新要求,激發了學生個體的自主精神與首創精神。

(2)在合作學習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小組學習的遂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互相間實現信息與資源交流,不斷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3) 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健康成長。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學環境中,教材已不限於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聯繫現實的一種課內教學資源。課堂教學的整個教學活動不能被「神聖化」。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賞識者。不是教育教學的壟斷者和包辦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課外實踐活動能有效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人翁作用,對課內教學與教材作必要有益的補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主要精力應當用於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技巧.改進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觀察和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智慧的發展。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一條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願意獨處或與少數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體交往你頭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時獨自一人或兩個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選擇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

問題:結合所給材料.論述教師職業勞動中人際關係的特殊性及其對教師個性品質的特殊要求。

回答:

(1)教師職業勞動具有許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際關係中,必須正確處理與學生、與同事、與領導、與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關係,有著各種特殊性;

(2)個性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心理特徵,側重於人的氣質和性格方面;

(3) 教師職業勞動中人際關係的特點對於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對個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作為教師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樂群性」。樂群性即樂於與他人、與群眾共同相處的性格,作為教師,不僅要與學生交往,甘為學生獻身.而且離開了學生甚至會感到不適。 

波波很貪玩,.張老師說:「補完作業才能回家,我一會兒回來檢查。。他拼命地大喊,但學校裡的人都走了。沒人聽得見。波波急得大哭了起來,天很晚了,波渡的爸爸才找到學校,當他和張老師一起打開教室門的時候,波波的嗓子已經哭啞了。

問題:請問張老師的做法對嗎?

回答:張老師的做法是不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少年兒童的人身自由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其他任何組織、個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張老師的行為實際上已經構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為情節比較輕微,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可以通過道歉的方式彌補,否則,非法拘禁他人要負刑事責任的。

蘇步青教授為中國數學教育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從教50多年,桃李滿天下,自願來到新建的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當時系裡只有4個教師,l0多個學生,圖書資料奇缺,實驗設備全無.經費無著落。他名為副教授,連續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但他毫不動搖。

問題:從教師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來看,你從蘇步青的事跡中得到什麼啟示?

回答:

(1)要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自覺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責任;

(2)教師應該具有艱苦奮鬥的品質;

(3)教師應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規。 

一天,黃老師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才過了五六分鐘,幾個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就來找老師背誦,並得 到了老師表揚。這時,小偉也要求背誦,幾個同學聽了哈哈大笑,因為小偉有智力缺陷,思維緩慢,說話 不流暢,普通孩子用幾秒鐘說的一句話,他卻需要一兩分鐘才能講清楚,黃老師望著小偉漲紅的臉,微笑 著說:「好的,小偉,你來背,別著急,慢慢來。」小偉用他那特有的發音,一字一句認真地背誦起來。5 分鐘過去了,小偉一字不差地背完了。黃老師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說:「小偉,你真棒!」教室響起了熱烈的 拿聲,小偉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問題: 

(1)結合材料,評析黃老師的做法。

(2)教師應如何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進行教育。

回答:

(1)黃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首先,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學生觀中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獨特的人。材料中,在全 班同學不相信小偉能夠背誦的時候,黃老師看到了小偉的發展潛能和小偉的獨特性,幫助引導小偉正確的 背誦。 

其次,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 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在全班同學哈哈大笑不相信 小偉能夠背出來的時候,黃老師微笑著面對小偉說「不著急,慢慢來」,並且引導小偉正確的背誦。

第三,黃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 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材料中,黃老師面對智力障礙的小偉,沒有用和其 他人相同的要求去要求小偉,而是根據小偉的特徵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綜上所述,黃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 

(2)首先,為學習障礙兒童提供學習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 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特徵、教學內容,選擇和採用合適恰當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措施。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學習障礙兒童學習方法的指導。第四,對學習障礙兒童制定個別教育計劃,堅持個別輔導與訓練。第五,對學習障礙兒童的不同表現,要充分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與訓練。第六,教師要針對學習障礙兒童的特點,對他們進行一些特殊的訓練。

李某有一女李霞l4歲,系農村某鎮初中二年級學生。李某認為女孩上學無用,還不如早下來賺錢。遂於2003年暑假,將李霞送到鄰鎮一個體戶處打工。開學一周後,學校老師、領導、村幹部多次上門家訪。李某拒不說明其去向,有時還惡語相報:「孩子讀不讀書是咱們自家的事。你們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閒事。」

問題:該案例中是否有違法行為?違反了什麼法律規定?違法主體是誰?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回答:

(1)案例中有違法行為。

(2)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第三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對義務教育分別從家庭和社會方面作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3)違法主體是李某及個體戶。

(4)對李某:根據《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對材料中的個體戶:根據《勞動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l6 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記得在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同學們在上早讀,書聲朗朗。我剛到校,來到班上,手插在褲兜裡,臉對著全班同學。這時,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我大聲說:「××,你為什麼又遲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聽到有人嘰咕:「……自己也遲到……」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嗎?

問題:

(1)案例中,教師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為什麼?

(2)案情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回答:

(1)教師扮演了「學生楷模」的角色。中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向師性」,他們會把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教師視為效法的模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給學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小節,「自己也遲到了」、「隨手扔粉筆」、「用教鞭敲擊講臺面」等等。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給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範。

(2)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細節中,要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消除消極影響。

②教師是學生行為規範的代表,是學生效仿的楷模;教師要擔當起「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角色;

③教師的榜樣作用,構成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的楷模。

在《小稻秧脫險記》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與小稻秧爭奪營養的雜草在除草劑的作用下,「有氣 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上課時,於老師問學生:「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小 鵬舉手站起來後,聲音宏亮而又流利地讀完了。於老師笑了笑說:「你沒完。要麼你的抗藥性太強,要麼 這除草劑是偽劣產品。來,我再來給你噴灑一點。」說完,用手比劃著小鵬「嗤嗤」地噴了幾下。學生大 笑起來,小鵬心領神會,耷拉著腦袋緩慢而小聲地又讀了一遍:「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於 老師說:「好,掌聲鼓勵。這才是『有氣無力』」。

 問題: 

(1)評析這一段教學片段中於老師的教學行為。

(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教學是一門藝術」的認識。

回答:

(1)材料中於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遵循了教學原則,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值得大家學習。

 ①於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直觀性原則。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者通過 教師對學習對象的形象描述,促進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 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材料中於老師在小鵬用洪亮的聲音讀完雜草的話後,用形象 生動的方式來展示噴藥行為,幫助小鵬更好的理解課文,體現了直觀性原則。

 ②於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了啟發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 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材料中,於老師在小鵬用錯誤的方式演繹課文中雜草的話時,沒有直接告訴他正確的表現方式, 而是通過形象的方式引導他自己去領會,做到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③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引導學生不 斷思考,促進學生的發展。材料中,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錯誤的朗讀課文中雜草的話時,沒有直 接告訴他正確的朗讀方式,而是用形象的方式來引導他自己領悟課文,做到了幫助、引導學生。 

(2)教學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規範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 學生在教師有計劃地組織與引導下,能動地學習、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發展自身的智能與體力, 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美感,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的藝術 性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統一,體現在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上。

 ①教學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統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 的,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材料中,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錯誤的朗讀課文中雜草的話時,沒 有直接告訴他正確的朗讀方式,而是用形象的方式來引導他自己思考領悟,做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 的主體地位的統一藝術。

 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勞動具有創造性。教師要創造性的運用教育教學規律,具體體現為教師 要有教育機智,需要教育智慧,因材施教的進行教育。材料中,小鵬沒有很好地理解雜草的話,於老師通過 「噴灑除草劑」的形象幽默方式,來引導他更好的理解課文,體現了創造性的運用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藝術。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每一位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就 必須遵循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相關焦點

  • 教師資格丨42分的材料分析題和22分的材料分析題差在哪?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中,材料分析題共3道,每題14分,一共42分,共佔卷面約三分之一的分數,可見其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但是,材料分析題很有規律,其中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必會各出一道材料分析題,第三題是語文的閱讀理解考查,並且技巧性很強。
  • 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_北京中公教育
    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在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科目一綜合素質中,3道材料分析題在滿分150分的試卷中,總分值42分,佔到28%的比重,而這個也是很多同學失分的地方在這裡,今天老師先教給大家材料分析題中前兩道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的做題方法。
  • 教師資格證材料分析題解題方法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考到材料分析題的科目比較多,也是歷年來小夥伴們失分比較嚴重的地方,背的不會答,答的不高分,被扎心的小夥伴們哀嚎一片。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些高分解題技巧,以綜合素質為模板做舉例說明,供各位大大參考參考。
  • 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之材料分析題攻略
    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之材料分析題攻略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教師資格證乾貨:必考40分!案例分析答題模板,實用收藏!
    教師資格證科目二中,案例分析一共是2道,小學每道題20分,總分40分,中學每道題18分,總分36分,案例分析題怎麼做?小編總結了答題思路+答題模板,快來看一看吧~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材料分析主要以教育活動為背景,亦稱為教育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不是簡單的簡答題,其考察重點在於:是否能夠讀懂材料內容;是否能夠準確連結到知識點;是否能在規定時間內流暢答題。
  • 教師資格證考試材料分析題答題模板
    教資筆試材料分析題模板第一類:班級突發事件涉及考點:教育機智【答題模板】1.保持沉著冷靜的態度。2.發揮教育機智,果斷應對。3.公平民主處理。對待學生......。2.第二種考查方式:請你評價材料中老師的做法【答題模板】1.簡單描述材料中的教師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兩種情況:A老師處理的合理;B不合理)2.
  • 教師招聘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上)
    一直以來,材料分析題都是學生考試中的一大難題。綜合來看,材料分析題主要難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戰。材料題因其內容體積龐大,會給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②問題情境。同樣的考察內容,材料題中的問法往往會比簡答題更加具有模糊性;③語言組織。
  •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高分答題模板
    很多同學由於缺乏對材料題的答題格式和答題技巧的了解,答題混亂,導致得不到高分。不知道同學們是否發現,每年的教師資格考試材料分析題考察的知識點都十分固定。   教育觀   考點:五個關鍵詞——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創新、實踐、合作。
  • 案例分析題答題技巧-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吧
    本節內容為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案例分析題答題技巧答題技巧一 、 材料分析題考察要點1. 是否能夠讀懂材料內容2.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字數,是否能夠流暢答題二 、案例分析題答題 步驟1、析觀點(逐句分析材料所蘊含觀點)2、歸維度(總結觀點所屬維度)3、行成文(在卷面上行成答案)三 、案例分析 高分 試卷
  • 教師招聘歷史學科:原因類材料分析題解題技巧
    在歷史學科的教師考試筆試中,材料分析題基本上可以說是必考的題型,而且在分值比重中往往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原因類試題又是材料分析題中最常見的題型,考生在解答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往往感覺答不中要點,或者分析得不。為了更好地幫助考生進行備考,我們總結了一些原因類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技巧。一般來說,材料分析題的解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審題、構思、答題與檢查。
  • 教師資格材料分析題答題套路,一學就會
    今天就從答題步驟、答題套路出發,助力各位同學考前備考,筆試時能拿高分! No.1 答題步驟 1.審題 讀題幹看答題角度是三觀(教師觀、學生觀,教育觀)還是職業理念等(必要時可以在題幹畫出重點,以提醒自己),並回憶相應知識點。
  • 【教師資格證】材料分析題必考42分,模板在手,答題無憂!
    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有3道一題14分,總共42分,考法固定
  • 材料分析題這樣答,42分手到擒來!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綜合素質裡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模式。大家都知道綜合素質中材料分析題共3題,每題14分,共42分;材料分析題就是令好多同學頭疼的一部分。材料分析總共三道題,第一道是教育理念,第二道是教師職業道德,第三道是閱讀理解。材料分析題的前兩道也是有自己的套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解題技巧
    主要有單純表格型、單純圖片型和文、圖、表混合型材料題等形式。變化性、對比性和直觀性是歷史圖表材料承載信息最顯著的特點。因此,解決這類材料題的關鍵是通過圖表材料所呈現出的數字或線段的變化,來確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讀設問部分,帶著問題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識地去觀察分析材料。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之間的聯繫,再分析原因然後組織答案。
  • 教資乾貨 | 教師職業道德的材料分析題萬能模板
    近幾年科目一《綜合素質》的考查難度提高,其中關於職業道德規範的考試頻率也越來越高,並且多以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材料分析題,如何作答?(有萬能模板哦)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02、愛崗敬業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於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03、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觀在材料分析題中的應用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教育觀是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中,職業理念的材料分析題常考的知識點。出題概率很高。
  • 2019國考申論綜合分析答題技巧:讀不懂材料也能答
    國考申論技巧: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提供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輔導資料,包括國考申論答題技巧、申論熱點話題、精選申論範文、申論寫作模板、申論分數經驗等免費申論複習資料。本文整理2019國考申論綜合分析答題技巧:讀不懂材料也能答,更多2019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提供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綜合分析答題的技巧,供各位考生參考,祝大家考試順利。
  • 職業道德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備考要點分析
    綜合素質職業道德這類題目在歷年教師資格考試試題裡也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職業道德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備考要點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教師資格全國統考以後有了較大的改變,考試科目有所增加,考察內容綜合化、多樣化,提高了教師入門門檻。
  • 2019年中考政治答題技巧:材料分析題
    材料分析題:這類題是考題中的重要題型,遇到此類題,有些考生要麼是無從下手,要麼是答非所問,往往失分較多。材料題雖然多種多樣,但還是有共同點的。 要答好這類題,基本都要做到三點: 一是分析材料,找出關鍵信息; 二是要明確答題的方向,看看是屬於哪一類型、哪一部分內容的題目,與課本的那些基本道理、觀點有關; 三是整理答案,分清層次,找出這一類問題有關的知識點。
  • 教資備考乾貨|《綜合素質》材料分析模板
    由於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遲遲未定,但考生備考腳步可不能停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綜合素質》材料分析的模板。 材料分析做題步驟 1.審題幹,確定理論 2.羅列相關理論知識 3.材料與理論知識匹配 4.結合材料,組織答案 材料分析答題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