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學歷還有用嗎?

2020-08-25 得驥教育

張進生,湖南常德人,父母都是農民。

雖然家境貧寒,但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張進生的求學之旅得到了全家人的幫助和支持,身負眾望。

在18歲時,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完成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

讀大學的時候,他依舊不敢鬆懈,發奮讀書,把學習當作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這一路似乎非常平坦,因為他刻苦學習,所以在1989年大學畢業時,張進生以優異的成績直接被分到了天津的一所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

當醫生的三年生活,使得張進生感到頗為挫敗。

為了實現「人人都不得病」的願望,張進生決定繼續深造。

又經過三年時間的研習,張進生考取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

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張進生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讀書對於張進生而言,就像一架穩穩噹噹的梯子,他只要順著往上爬就可以了。

讀博最後一年,張進生又收到了英國一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然而他的求學之路卻戛然而止於此。

02

一切還要從大學畢業時說起。

那時,張進生雖被分到天津的一所醫院。

但由於初出社會,還未與社會磨合,不懂人本身是群居性動物的特質,所以他感到格格不入。再加上他見不了血、開不了刀,導致自己在醫院呆了三年依舊是個普通的住院醫師。

▲張進生的碩士畢業證

身邊的人對張進生不甚了解,只覺得他古怪孤僻,不切實際。

而張進生本人也覺得頗為痛苦,認為醫院不適合自己。

張進生在醫院的三年無所事事,為他帶來的是減薪降職,也錯失了許多國外進修的機會。這三年,張進生把自己關在宿舍埋頭讀書,終於得來了我們上文所說的北大的研究生入學通知書。

這好像又回到了他讀書時代,只要讀書就可以往更高更遠的地方跳。

可就是這樣一個把所有認知都放在書中的高材生,於1998年,因去英國留學而需要繳納20萬保證金,張進生無法湊齊。

一氣之下,退學了。此時的他已32歲了。帶著各種名牌光環的他,高高在上的選擇著人才市場的工作。結果可想而知,沒人會選擇紙上談兵的趙括。

最終張進生來到了蘭州一所醫院裡,月薪1000元。

而他在博士生期間月薪5000,但張進生欣然接受了。

在這期間,張進生還和一名小護士談起了戀愛,讓他覺得生活又充滿了信心,有人能鼓勵著他。他認為雖然日子過得拮据,但他是讀書人,日後定會大有出息的。直到和女友爭吵,她脫口而出的一句:就你?有錢人的零花錢都比你的工資多!博士都沒讀完,還跑到這種地方上班?他蒙了,惱羞成怒的他給了女友一巴掌,隨即逃離了現場。

2001年,張進生辭掉了這份工作,而後回家。緊接著又找了幾份工作,備受打擊。從此開始了他長達17年的閉關生活,一切吃住全落在家裡並不富裕的姐姐身上。張進生在出租屋裡一邊不斷的自學數學和物理,想要到北大教書。可一邊又憂慮著自己年齡大,或許是讀書並無用吧。

周而復始,什麼知識都給忘得差不多了。

不止如此,張進生後面一次出行中丟失了自己的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甚至在政府的官方系統都查不到他的戶口信息。終於在失業18年後,當地民政部門以「特事特辦」的原則,為張進生補辦戶口,並給他辦理了農村特困救助,以保障他的日常生活。

結語

為什麼一個有如此發展前途的高材生會泯然眾人?他積極上進,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可偏偏怎麼就變成這樣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書相當於真理,行動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倘若沉湎學問,而不去將它化為現實,人只會在文字的虛幻中迷失自己。

得驥教育,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更多教育現象、教育心理、升學政策,請關注『得驥教育』『得驥雲學堂』公眾號哦!我們會持續為大家更新最新熱點的!

相關焦點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8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樣?令人感慨
    如果說一個北大博士找不到工作,最終淪為低保戶,你會相信嗎?讓我們看起來非常荒謬的,但確是一個事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今年58歲的張進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博士的學歷在我國是非常吃香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含金量沒有那麼重。
  • 54歲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曾是全村人希望
    尤其是考上了清華、北大這些名校,大家普遍認為,以後的前途也一定是非常光明的。而最近網上就有一個54歲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曾是全村人的希望,女朋友的一句話說出其中真實原因。這個北大博士就是張進生,張進生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整個村子也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張進生還是頭一個,而且還考上了北大。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18年,是什麼毀掉了他的人生?
    近日,「北大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的新聞頻頻刷屏,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首先都是好奇:醫學專業、北大博士任何一個身份在各個年代都是吃香的,為什麼張進生卻偏偏淪落到連普通人也比不上?年少得名,備受寵愛,人人誇讚張進生,湖南常德人,1966年出生,上面還有兩個姐姐。那時,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張進生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備受父母疼愛,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有什麼好的都先緊著他,在學習上,也不遺餘力地為他創造好的環境,兩個姐姐更是因此早早的輟學打工,全家供他一人讀書。
  • 讓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的是誰呢?
    北大保安,現在又出了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據說是畢業後一路艱難,現在淪為了一名低保戶,引來眾說紛紜,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說北大的醫學博士就不能當低保戶了,但很多人還是覺得可惜,是北大的醫學博士啊,怎麼也不應該淪落到這步田地吧,有的人說就是在一個中小學裡做個老師,也不至於現在這樣啊
  • 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你信嗎?
    因為,志願填報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大學學業,還有他們的職業未來和生活。甚至,志願填的好不好,直接影響能不能突破現在的階層!選擇了什麼樣的志願,基本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不重視,而以後想要糾正和彌補,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都非常大。高考填報志願時,選擇專業尤其關鍵,很多考生,有的非常清楚,有的一片迷茫,有的渾渾噩噩,有的隨隨便便,因為填報的時候,根本不懂,這個專業到底是什麼?
  • 那個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的張進生,現狀如何
    那個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的張進生,今年54歲了,現狀如何都說學歷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未來的成就能有多高,就取決於起點。 北大是多少人的夢想,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然而,有這樣一個人,站在最高的教育水平,卻沒有取得絲毫的成就。 這是張金生。
  • 「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但我依然強烈建議你讀大學
    文|小蝸牛、民企集團首席人事官字數:800字、閱讀需要2分鐘【工作題記】據說這位知名高校北大的博士生②中國高校最高學歷博士學位。因此,這樣的一個人似乎不可思議。但是既然事情出現,一定是有他的道理。蝸牛君倒不擔心這樣的一個博士生淪為低保戶,那怕是乞丐,而是擔心這樣一件事情,被我們的國民錯誤的解讀。從十幾年來的管理經驗來看,接觸了大量的高學歷者,高學歷的人成功的概率更大!而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富強必然也需要靠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便利最公平的方式就是讀大學深造,從而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拉開起跑線。
  • 54歲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曾是全村驕傲,女友嘲笑:眼高手低
    而有些人邁進了好的大學之後卻開始眼高手低,今天要來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54歲的北大博士竟然淪為第一保護,他曾經是全村的驕傲,女友說他眼高手低。>張進生的生平今天要來說的這個人,他雖然寒窗苦讀考進了名牌大學,但是卻一生碌碌無為,其實這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張進生,是一位北大的博士
  • 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生,曾是全村的驕傲,如今淪為低保戶
    北京大學是很多考生心目中的象牙塔,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能夠進入這樣的高等學府,未來的發展也算是得到了保障,但張進生的人生卻沒有因為是北大學子,而一路平坦。於是他決定繼續學習深造,他覺得學歷提升能夠讓自己的事業更進一步。經過三年的&34;,張進生最終收到了北大的研究生通知書。在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在北大進修了博士學位。在深造學習期間,他還收到了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進入這所院校需要20萬的留學保證金,這對於張進生來說,是一筆大數目。
  • 他曾是北大博士醫學高端人才,卻因留學資金抑鬱,如今淪為低保戶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缺乏高情商的高材生因錯誤選擇而淪為低保戶的故事。寒門學子智商超群,無奈不善交際成硬傷1966年6月1日,湖南常德縣的一戶農民家庭迎來了第6個孩子的出生,父母為這個男嬰起名為張進生。1995年,張進生研究生畢業後,繼續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讀博的最後一年,英國的一所著名的醫學院校給張進生寄來了一張錄取通知書,附上的唯一條件是預先繳納20萬元的留學保證金。
  • 高考跟風選專業,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啃姐」18年
    高考跟風選專業,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啃姐」18年每年高考都會有很多考生和家長為之焦慮和糾結,「焦慮」是因為高考是一場人才選拔考試
  • 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放下世俗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昨晚臨睡前,我刷到了一條新聞,內容是一個北大的博士,畢業後成了一名低保戶。如果只聽我上面這麼簡單的一句描述,肯定是極為片面的。很多人就會由此引出一個話題:高分低能。然後用短短的四個字,否定了這個人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幾年在學術上的努力,以及,否定了他這個人。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95級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知識改變命運不靈嗎?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北大臨床醫學博士生淪落為低保戶,知識改變命運不靈了嗎?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會驚呼:「北大博士生淪落成低保戶?」這聲驚呼就足以說此例只是個例,不足以證明知識不能改變命運。題目中的北大博士生比小徐老師畢業的還要早,可見那時的學歷含金量還要高
  • 考上北大醫學博士,為何在家待業18年,淪為低保戶?
    碩士畢業之後,張進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誠然,他又繼續選擇了攻讀自己認為擅長的學科。眼看著還有一年的時間博士就畢業了,卻被一封「英國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打破平靜。海外深造是張進生一直所嚮往的,然而20萬的昂貴學費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無力償付,於是留學之事無疾而終。
  • 如何看待北大博士淪為低保用戶?
    而他卻是個例外,曾經他是全村人的驕傲,如今卻淪為低保戶。身為北大博士的他為何會淪落至此呢?跟隨科普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不平坦他叫張進生,本科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也畢業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我國的最高的學府之一,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第22位。能夠考上北京大學的,都是我國各個省份的佼佼者。
  • 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待業18年一事無成,背後的原因讓人唏噓
    高曉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這樣一番話,北大和清華的學生畢業後要胸懷天下,有所作為,這樣才能對得起學校對他們的培養。的確,北大和清華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這裡的學生都是天之驕子,人中龍鳳,畢業後肩負著相當大的社會責任,所有人對他們的期望值都很高。然而現實中卻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北大的博士,畢業後四處碰壁,最終淪為低保戶,在家待業18年,一事無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名校博士為何淪落到吃「低保」還盜竊?高學歷光環成「負累」
    ,無業,每月靠領取1000元的失業金生活,還有一個15歲的兒子跟著前妻。就算運氣再差,一個響噹噹的博士也不至於找不到像樣的工作,更別說淪落到做小偷的地步了。難怪很多網友驚呼:你咋就混成這樣了呢?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在家啃老整整18年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事件,同樣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按照常理說,北大出來的醫學博士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社會精英,各個都前程似錦。
  • 54歲啃老18年,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女朋友稱其眼高手低
    青少年時期我們總是被父母要求各科成績都要好,於是就埋頭苦讀,其實等到步入社會的時候才發現經驗有時比學歷更重要。現在大學生遍地開花的時代,人們常常發現現在社會最不值錢的廉價勞動力,就是應屆畢業生。學生們走出校園,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而「應屆畢業生」則把自己的夢想直接打上了恥辱的烙印。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工作受挫後回家啃老18年,如今淪為低保戶
    儘管許多人對人才的定義都不一樣,但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清華北大的學生肯定是人中龍鳳。不過,今天咱們要講的這個人,他畢業於北京大學,還取得了博士學歷,卻偏偏在畢業之後懷才不遇十幾年,窮困潦倒了半輩子,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最讓人難受的是,張進生的人生悲劇更多的是來自身邊那些&34;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