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18°,瓊島東南。
時間回溯到6年前,在濱海城市陵水黎族自治縣,一顆 「全域旅遊」的種子被種下。它歷經萌芽、生長、結出花蕾,終於在6年後的一天,驚豔綻放。
2020年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陵水成功入選。
分界洲島的迷人風光(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供圖)
陵水縣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陳世洪表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是陵水旅文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是促進旅文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措施,今年的創建成功為陵水「十三五」期間的旅文工作增添了一項亮眼的成就,為陵水「十四五」期間的旅文發展奠定了更紮實的基礎和更高的起點。
創建之艱:「我見證了陵水十二時辰」
「陵水用了6年時間,終於拿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這塊『國字』招牌,實屬不易,我倍感欣慰和驕傲。」近日,陵水縣政府副縣長陳春梅感慨說,陵水是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中的「海南唯一」,這離不開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陵水縣委、縣政府多年來的高度重視、常抓不懈。
早在2016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就將旅遊業定位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陵水還先後制定《陵水黎族自治縣旅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陵水黎族自治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規劃;配套出臺《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為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加強制度保障。
「要壓緊壓實責任,把認定驗收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督促落實,全面進入備戰狀態,認真做好各項驗收考核迎檢工作,全力以赴確保陵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順利通過。」在陵水縣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驗收迎檢工作動員會上,陵水縣委書記符鳴這一段話擲地有聲。
陳春梅至今仍對這次具有「臨門一腳」意義的會議印象深刻。出席這次會議的縣領導中,除了縣委書記符鳴,還有縣政協主席李善忠、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錄遊。
「陵水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不是一個部門在戰鬥,而是凝聚了全縣之力,四套班子領導都在關注,並參與其中。」陳春梅說,全縣各部門都強化「全縣一盤棋」意識,各司其職,密切協作,最終形成了「五辦」(創建辦、縣委辦、人大辦、政府辦、政協辦)同推、多個部門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陵水縣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旅遊工作室主任周晶晶對此感同身受:「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這項工作上,陵水各部門真正做到了無壁壘。」
這幾年,周晶晶及其同事經常找相關部門拿創建材料,一來二去的大家都熟悉了。「去年我們創建驗收未通過,很多部門的同志都很難過。今年再次衝刺時,他們紛紛主動打電話過來,詢問我們需要什麼,需要他們怎麼做。那種暖乎勁,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更激發了我們必須創建成功的鬥志。」
創建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功夫都下在平時。臨近驗收時,如何把平時的創建成果全面、客觀、準確地彙編成為獨具亮點和特色的材料,成了擺在周晶晶及其同事面前的最大難題。
「評審對材料的要求十分嚴格,視頻時長必須精準控制,文字材料必須達到指定字數,還要對照九大項驗收指標、數十條評分標準,綜合梳理若干個部門逾百項相關工作,搜集各種佐證材料,過程十分繁瑣。」周晶晶說,有時候為了斟酌報告裡的一個詞,大家能颳起一陣頭腦風暴,這樣的過程可謂「累並快樂著」。
陵水為申報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所製作的部分材料(陳建峰 攝)
今年七八月是周晶晶和同事們最忙的時候。為了做好材料,那段時間大家幾乎都是以辦公室為家,常常加班加點。「有一次下午下班後,我們幾個人又一起加班到次日上午,我就跟大夥開玩笑說,我見證了陵水的十二時辰。」
在周晶晶的印象裡,當時縣旅文局一名女領導的孩子尚小,正是最需要媽媽的時候,但這名女領導連續幾天堅持陪大家熬夜加班。同事們勸她回去時,她說:「這個時候我必須和你們在一起,哪怕我坐在這裡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地看著,我也安心。」
就這麼一句話,差點讓周晶晶淚崩。
花開之美:處處皆景旅遊供給日漸豐富
一塊牌子後面,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淚水。正因如此,陵水「全域旅遊」之花才綻放得如此美麗動人。
「珍珠海岸,美麗陵水」。大自然其實對陵水不薄,除了北緯18°和上百公裡的海岸線,陵水更擁有令人神往的「三灣三島兩湖一山一水」。然而,再好的天然稟賦如不加以保護和開發,也只能日漸衰敗或「深藏閨中」。許多年前陵水人就清楚地意識到,陵水之美,不應只屬於陵水,它應該屬於全國,乃至全世界。趁著著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東風,陵水人自信而勇敢地踏上了旅遊開發之路。
如今,陵水坐擁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座、國家溼地公園1座、遊艇碼頭2座、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省級特色小鎮4個和椰級鄉村旅遊點8個。
在陳世洪看來,旅遊開發是一門複雜的功課,景點的增多只能算是基本功,旅遊綜合服務水平才是「內功」,只有「內功」不斷提升,才能達到旅遊開發的理想境界——全域旅遊。
六年過去,如今的陵水已是處處皆景,遊客隨時隨地可享受豐富的旅遊供給和服務——
公共服務方面,陵水構建「快進、慢遊」交通網絡,環島高鐵將陵水與全島各市縣串起,107個行政村100%通客車,建成吊羅山旅遊公路和清水灣旅遊大道,實現了「運遊一體化」;主要景區景點均建有諮詢服務中心,並實現大數據管理服務;穩步推進「廁所革命」,高質量完成48座A級旅遊廁所建設任務;不斷完善旅遊供給體系,已建成一批A級景區、椰級鄉村旅遊點、省級特色小鎮和省級民宿;不斷刷新遊客體驗感,已建成萬畝聖女果採摘基地、遊艇碼頭、國家森林公園、海洋主題公園、滑翔傘基地、藝術中心等旅遊新業態。
為了讓遊客領略優美環境,陵水累計投入生態環境保護資金22.97億元,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投資10億元推進潟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開發,試點建設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全縣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轉運率100%,全縣森林覆蓋率61.4%;累計投資4.6億元建成45個美麗鄉村,結合「雙創」工作優化人居環境,夯實鄉村旅遊發展基礎;釆取企業幫扶、能人幫扶、整村託建、捐建銷售攤點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社會環境持續穩定……
多年的持續投入,陵水收穫累累碩果。「陵水選後被評為『國家森林旅遊示範縣』『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中國濱海休閒度假旅遊最佳目的地』『中國最美外景地』『中國最具網絡人氣體育旅遊勝地』,陵水大裡還獲評『中國美麗宜居村莊』,坡村、米埇村則入選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之特色民俗村』。 」提及陵水旅遊所獲得的榮譽,陳世洪如數家珍。
隨著陵水旅遊品牌影響力日漸增強,陵水還多次舉辦或承辦國際旅遊島青年狂歡節、國際羽毛球大師賽、國際遊艇博覽會及聖女果採摘季、「三月三」節慶、中華龍舟大賽等國內外旅文體大型活動。
數據顯示,陵水旅遊收入從2016年的21.3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9.34億元,年均增長率22.67%。更具意義的是,陵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經由2016年的32.7:19.3:48調整至2019年的27:17.9:55。在後房地產時代和自貿港建設大背景下,旅遊業已然成為陵水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
「以旅遊引領多元產業融合,推動縣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陵水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的中心指導思想。」陳世洪說。
成果之甜:遼寧小夥落戶陵水掘金民宿
事實證明,陵水全域旅遊的創建帶動成效顯著。
陵水全域旅遊創建歷程猶如一幅全景長卷畫,當它徐徐展開,清水灣區域的轉型躍然畫上。曾經,12公裡長的清水灣大道上集聚了雅居樂、碧桂園等眾多高端旅遊地產、五星級酒店,清水灣被打上清晰的「地產」烙印。隨著陵水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雅居樂順勢借力,轉向多元化產業發展。數年期間,高爾夫球場、遊艇碼頭、海上藝術中心等業態在清水灣悄然崛起,這裡被打造成了一個集休閒、度假、旅遊、運動、養生等為一體的綜合濱海旅遊度假區。2017年,該旅遊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吸引國內外眾多遊客流連忘返,樹立了全省地產轉型旅遊的典型範例。
在長卷畫上留下濃重一筆的還有陵水光坡鎮。這個盛產聖女果的農業小鎮在旅遊輻射帶動下,實現了城鎮經濟發展轉型,建成了「光坡休閒農業風情小鎮」,連續5年舉辦聖女果採摘旅遊活動,帶動傳統農業升級,有力推動了「旅遊+農業+城鎮化」融合發展。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陵水英州鎮,那裡有一個小有名氣的漁村叫赤嶺村。過往,這個與三亞海棠灣隔水相望的小漁村百分之七八十的村民都靠漁為生。這幾年,赤嶺村的海邊冒出七八家民宿或旅館,許多村民「轉行」吃上了旅遊飯。
赤嶺村臨海地帶風景怡人的觀光長廊(陳建峰 攝)
今年35歲的黃亞冰目前在「疍家故事」民宿當餐廳服務員,月工資有三千餘元,雖然不算高,但是相比家人打漁收入要穩定,她一幹就是三年。
「疍家故事」鄉村旅遊點大門(陳建峰 攝)
「疍家故事」其實有真故事。這家民宿的負責人王志成也是30來歲,原是遼寧人。2019年,在聽了姑父講述「在陵水一個小漁村發現旅遊寶藏」的故事後,王志成自北向南來到了陵水。很快,他深深地迷上了這裡的海景和疍家文化,定下心來為姑父打理民宿。一個月前,他正式將戶籍遷入陵水,成了一名真正的陵水人。
如今,「疍家故事」在王志成的打理下勢頭日上,已發展成為擁有住宿、溫泉康養、婚紗攝影、海上垂釣等多種服務功能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先後獲評海南省三椰級鄉村旅遊點、金宿、全國標準化試點企業。
「疍家故事」鄉村旅遊點內的船型餐廳(陳建峰 攝)
「我們與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協作,遊客海上垂釣後,可以乘船20分鐘左右直抵海棠灣免稅店購物,滿足遊客的購物需求;我們還與河南泥人張合作,按真人比例還原了許多疍家人生活場景,準備於年底正式開放疍家民宿文化展覽,進一步豐富鄉村旅遊點供給端。」王志成說,「疍家故事」目前吸納了赤嶺村多名村民就業,其中包括貧困戶和殘疾人。
按真人比例還原的疍家民俗場景(陳建峰 攝)
陵水全域旅遊開發不僅吸引外來投資商,也吸引了本土大學生返鄉創業投身旅遊,目前在文羅鎮坡村紅色文化旅遊基地擔任副總經理的吉香就是其中之一。她畢業於海南科技職業大學,2017年聽從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仁會的勸說,並在父母的支持下毅然回到家鄉。「明天又有瓊中、吊羅山兩個黨政組織預約來參觀旅遊,坡村紅色旅遊越來越紅火,我對此很有信心。」吉香說。
未來之星:助力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信心來源於對現實的真實感受與認知。
作為分管旅遊的副縣長,陳春梅對陵水旅遊現狀的認知要比其他人更直觀、更深刻。她表示,陵水旅遊資源豐富,這是陵水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先天優勢,因此,創建工作的重心主要落在如何整合全縣旅遊資源、持續提升旅遊綜合服務能力上面。
「全域旅遊要求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參與,涉及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必須從全局著手統籌抓,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鬆,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陳春梅說,她常年與涉旅企業打交道,心底裡熱切期盼涉旅企業能主動作為跟上創建步伐,面子上有時候卻不得不「唱黑臉」。有一次,她在檢查中發現南灣猴島個別角落環境衛生差,已經幾次要求整改仍未整改到位,「我當時臉就黑了,嚴肅警告再不整改就降A,該摘牌就摘牌。其實真摘牌了我可捨不得哩。」
在常態化嚴格監管之下,陵水涉旅企業綜合服務能力及旅遊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南灣猴島獲國家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分界洲島獲省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陳春梅透露,陵水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地區也有望通過,「評分很高」。
「此次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這是國家對陵水旅遊發展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是一種鞭策和壓力。」陳春梅說,陵水必須化壓力為動力,借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認真謀劃好「十四五」旅遊規劃。
據介紹,陵水明年將謀劃或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其中海洋主題公園項目力爭明年上半年開園;做足「海上遊」文章,實施「海洋牧場+水上巴士」,開發到三亞海棠灣免稅店的海上旅遊線路,補足「購」要素短板;培育開發滑翔傘等旅遊新業態,儘快上馬新村潟湖疍家文化綜合旅遊項目。
展望「十四五」,陳春梅表示,陵水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以承接自貿港建設政策為驅動,瞄準「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進一步促進「旅遊+」和「+旅遊」的業態融合、「山、海、湖、林」的資源融合和「海陸空」的區域融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優質旅遊項目落地陵水,不斷提升遊客體驗感、滿意度,使陵水真正成為「大三亞旅遊圈」的重要補充,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旅遊更加閃耀的明星,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做出更大的貢獻。(王小武 陳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