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古街》
古城文化歷史遠,
三天三夜說不完,
城裡街巷先不說,
下面咱們去東關。
出東門,往前看,
海岱吊橋在眼前,
來往行人從此過,
便民早市在橋邊。
各種蔬果應盡有,
牛羊掛滿街兩邊。
清真小吃隨意品,
要想吃好東關轉。
早市對面有字號,
"福祿壽"裡做糕點,
桃酥、方酥、牛舌酥,
蛋糕、蜜食花樣全。
站在吊橋往東看,
"海岱閣"子立中間,
東關五閣有特色,
唯有此閣不發碹。
四角立柱有小廟,
節日焰火在上邊,
正東名曰觀彩巷,
燃放焰火百姓觀。
打水巷,上正南,
城牆下面是菜園,
管理菜園是夏欽,
後人取名"夏欽園"。
夏欽園,不簡單,
百畝菜地樣樣全,
大泉小泉劉家泉,
百姓吃水用甘泉。
菜園東鄰是賃鋪,
紅白喜事家什全,
每逢節日有燈會,
丁家賃鋪準包圓。
打水巷口往東走,
昭德古街在眼前,
條石鋪街車馬行,
青磚青瓦門檔板。
十大名街他為首,
真教古寺是亮點。
古街店鋪比肩立,
餐飲美食加客棧。
商貿繁榮多字號,
青沂古道車馬喧。
丁字路口西北角,
"山成玉"的醬菜園,
對面醋店有典故,
衡王府裡有淵源。
"益興永",洋廣鋪,
文具百貨都齊全,
"中益和",做糕點,
蜜食果子耳朵碗。
往南走,趙宅巷,
伯顏後人住裡邊。
曾經有個趙指揮,
他在濟南任高官,
白果莊,積兒巷,
宰相王曾有故園,
兄弟栽植銀杏樹,
白果莊巷他起源。
趙宅對面王家店,
曾經是,常遇春的故居院。
昭德街,古巷多,
曲曲折折肩擦肩,
有條小巷驢耳朵,
你說是窄還是寬?
馬家、法家都有巷,
楊家巷裡出高官,
正德進士楊英奎,
南陽知府做清官。
出資重修真教寺,
海岱七子他為先。
東後坡,夏欽園。
密匝小巷緊串聯。
進去如同迷魂陣,
出來更比進去難。
元代大寺是真教,
至今已有七百年,
主體建築勢宏偉,
還有名碑"百字贊"。
南北學堂明教義,
儀門兩測是配殿,
中間"聖諭"碑亭立,
穆民聚禮在大殿。
大殿組成"勾連搭",
前殿、中殿和後殿。
後殿上接望月樓,
封齋出齋新月見。
古寺幾經戰火毀,
政府出資重修建。
愛國愛教是根本,
信眾舉意國平安。
出來寺門往南看,
"昭德閣"子在眼前,
閣子建築有特色,
東關南門在早年。
門外俗稱南頭口,
有一石橋去正南。
古代演武軍教場,
馬步軍士共演練,
明清兩代六百載,
後來改造成四監。
橋東有條柳行街,
綠柳成行溪潺潺,
樓子上崖多馬姓,
早年此處是景觀。
昭德古街暫不表,
下面接著說東關。
《北閣古街話青龍》
昭德古街已說完,
北閣大街轉一轉。
先說東關十字口,
四街交匯至高點。
南來北往商貿興,
各種店鋪相比肩。
百貨公司西北角,
東南角上是飯店。
漁業商店西南開,
東北角上是醫院。
過賣擺攤隨處有,
零星店鋪夾其間。
生意興隆人氣旺,
商業中心屬東關。
十字口,通北閣,街稱興隆話當年。
魯中絲棉集散地,
車載馬馱鬧聲喧。
"青龍""白虎"有二巷,
二巷題名趙狀元。
巷口有座狀元坊,
牌坊建在府邸前。
禮部尚書有故宅,
狀元府內軟綠園。
園子西側荷花池,
"蓮塘柳蔭"在當年。
狀元坊前青龍街,
晉商經營棉花店,
字號"增裕"和"增泰",
生意興隆車馬喧。
車載駝運棉包卸,
棉花加工他為先。
徐家大門有資本,
貿易興盛譽東關。
山大校長趙太侔,
老家就住街東端。
青龍石橋居東首,
東關五閣是道觀。
"碧霞祠"內供元君,
券門之上有牌匾。
閣子外面多廟宇,
"天后宮"對著"普濟庵"。
廟門南側有戲臺,
每逢廟會戲三天。
佛道組合香火盛,
百姓祈福國泰安。
青龍古街先不表,
回頭再把北閣轉。
狀元牌坊往北走,
多家繅絲連一片。
藥鋪、銀號建的早,
最繁華的是客棧。
名聲大的獨一家,
進了北閣"悅來店"。
南來北往是古道,
青州首創汽車站。
美國"道奇"是中轎,
青沂古道通馬站。
"玄武閣",古人建,玄武之神供裡邊。
東關五閣他居首,
至今尚有遺存現。
北閣古街說到此,
糧食市街轉一轉。
《糧食市街》
糧食市街暫不說,
轆轤把街再看看。
別看小街不算長,
極有特色形棋盤。
各式商鋪多經營,
手工作坊連成片,
"公益和"的糕點鋪,
"齊家錐子"比大三"。
"利德"首開鐵工廠,
五金加工在東關。
"韓家"銀樓街北首,
"錫匠""車行""修表店"。
"程家"鐵鋪老字號,
叮叮噹噹打鋤鐮。
轆轤把街有小廟,
殘疾老李住裡面,
手編笊籬為生計,
勞作不輟數十年。
轉眼來到十字口,
糧食市街在眼前。
這是貿易集散地,
歷史遺存在裡邊。
東關早市此街興,
黎明初曉買賣談。
各路商販爭砍價,
攤點擺在路兩邊。
燈光搖曳做交易,
古城人文好景觀。
北側"伊光"織布廠,
第二木業在後面。
順著大街往東走,
"穆家巷"裡有會館。
"山西會館"晉商建,
樓臺館所都俱全。
建築宏偉規格高,
清代晉商是老闆。
半截胡同"董家巷",
工部尚書老宅院。
路南有條"積兒巷",
宰相王曾故居園。
宅地"長豐"為當鋪,
高等完小清未建。
往前走,"東梢門",
"鎮青閣"子拆了建。
後加護欄成梢門,
車馬行人出東關。
梢門外面"三義廟",
兄弟結義三桃園。
路南有個「觀音堂」,
堂前古槐立一邊。
"拱腰槐樹"斜傾立,
他是青州一景觀。
相鄰有座"三官廟",
天觀、地觀、和水官。
廟內懸鐘樓上掛,
三官賜福保平安。
出梢門,往東看,東郊潔地"先農壇",
每年一度打春牛,
州縣兩府齊慶典。
抬著春牛來巡遊,
打春祭祀"先農壇"。
昭德、北閣、糧市街,
先說這些還不全,
城西古街還沒說,
中所、朝陽、西書院。
作者:馬傳根
攝影:丁立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