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省唯一!廣元中學女孩斬獲全國首屆梁衡作文獎
李現文 何婕妤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近日,「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首屆梁衡作文獎頒獎儀式在山西省霍州市舉行,廣中女孩範清菡斬獲「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首屆梁衡作文獎。
梁衡作文獎是以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命名的作文獎,設立於2018年3月。設立梁衡作文獎旨在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激勵廣大學生用心觀察社會,提煉千姿百態的生活,用文字來描繪多彩世界,抒寫青春夢想,展示時代精神。
首屆梁衡作文獎從全國2000多名第十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家級一等獎以上獲得者中擇優候選。經過綜合評定,篩選考量,由「語文報杯」作文大賽評委會和梁衡研究會審核確定,最後確定30名獲獎者,其中高中組20名,初中組10名。廣元中學範清菡是全國高中組20名獲獎者之一,也是四川唯一獲獎的高中生。梁衡先生親自為其頒獎。
獲獎女孩範清菡,系廣元中學高2016級學生,性格熱情大方,特別喜愛好詩好畫好山水。她的寫作感悟是:「寫好文章沒有巧方,就是多讀;讀書也不是唯一辦法,還要多觀察多練習。好的作文不在於文筆和辭藻,而在於寫出掩藏要文字背後的內心的波瀾。」
附獲獎作品
《何處是歸程》
冬日的正午,感覺與夏日黃昏一樣,模糊又悲傷的美好著。在冬日的拂照下雖沒有夏日濃蔭的絢爛也格外的醉人。
樹前的長椅上坐著一個女孩,悽清的秋色秋聲漸漸褪去,沒有濃重色彩的初冬格外的悲傷和模糊。冬日的拂照讓人略有嗜睡。這天鬱悶的就像母愛。用女孩的邏輯講,別人家的媽媽是自己母親不可比的,不僅日日忙於工作,而且一絲疼愛也沒留下,而媽媽的最大的偏愛就是苛求她,比如強迫她喝下最討厭的牛奶。
女兒漸漸覺得自己有了叛逆的年齡、出走的能力、選擇生活的機會,她想要去過新的生活。父母得知後哭哭啼啼,紅著眼睛去派出所。泣不成聲的父母在民警調出的監控下看見的只有女孩匆匆的背景。母親望著女兒離開時的最後一影,無奈又冷清。習慣與女兒朝夕相處的她開始默默隨著寂寞與孤單,漫漫的歲月,無盡的守望就這樣開始了。
母親毅然辭去工作開始四處尋女。街巷內甚至是每一棟建築都沒有放過,挨家挨戶的尋遍全城。母親還想方設法將尋人啟事登上報刊,一時間執著的母親轟動全城。
「等我啊,媽媽找你來了。」
母親是一個梳著斜流海的溫婉女人,近日烏黑的直發卻開始爬上銀絲,往日愛笑的她被無盡的牽掛縈繞。 一夜之間,恍若隔世。
時間一直在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尋人啟事已經傳到了鄰市,是接受兒女陪伴父母的責任,還是繼續無盡的折磨?女兒選擇後者。停留在此處打工維生的女兒視而不見,內心糾結卻眼神冷漠的她抹殺了母親的苦心一片。
又是一夜,女孩努力安放下浮躁的心,努力完成這段自由而孤單的旅程。在盡情享受街市的日子裡,街市在不經意間一步步清冷,電燈一盞盞飛向天空變做冷漠的星閃,從楓、梧桐、常青樹等掩映著人家樓閣的窗戶,在五彩交映的窗簾中透出時閃時滅的燈火和笑聲。女兒奔著、跑著去躲這奔瀉的狂風驟雨,臥在床沿,她的心怎麼也睡不著,一種微妙的焦躁和驚恐正瘋狂地侵蝕著她。她涔涔地流幾滴淚,想起了媽媽。每一次嘴角的抽動都凝聚著肉體的撕心的疼痛。
「是誰帶走了我的快樂,媽媽嗎?」
女兒的雙耳裡塞滿了痛苦,聽不見幸福。
夜更靜了。沒有你的地方原來全是流浪,沒有你的地方竟全是他鄉。
幾日以後女孩再次看報,報紙上登著幾個大而醒目的字:女兒生日快樂,媽媽等你回來。「回去嗎?不不,我在家受的罪還少嗎?憑什麼就輕易服輸!」她的心是一種無效的堅執,是沸油,不甘於落於這杯茶水中,她想讓這杯茶隨她一起熱烈地沸騰。
來年的春節萬物蕭條,一掃往日歡笑,房內的空氣似濃的墨汁,重而黏冷,窗外只有一片萎黃色的景。女兒的家人愈發的慌了。
「是誰帶走了一家的快樂,女兒啊是你嗎?」
母親疑問,女兒不答。守望在窗前,守望在門口,可憐了母親殷切的翹望。
由失望到絕望的母親又開始舉家遷往南方,她想,女兒或許逃到了南方。此後,心高氣傲的女兒見尋人啟事不見了蹤影,後打聽得知母親搬了家。女兒心理再也抑制不住了,撥出了那個熟悉的號碼。此刻的女孩愧疚甚至開始後悔,後悔這場惡意的嘲弄。女兒來回驗證了幾次,滴滴的聲音像是對自己沉重的審判。
「哦媽媽,我忘了呢。那天我偷走你和爸爸的電話卡。」
忽然她似乎想到了什麼,她折回去,立在一根電桿前,小心翼翼撕下那張紙角模糊的尋人啟事,又抱緊在懷中,像是挽著媽媽的手,這張紙也帶著媽媽的溫暖。
「媽媽,這是一場怪異而錯誤的循環。」
女兒和媽媽一樣,在那版報紙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一日,一月,半年終沒有訊息。當年的意氣用事或許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憂鬱的女孩開始從口中冒出母親的聲音,一字不差。女兒成了自己的母親,而母親也成了當年的自己,重複著兩人當初的行為和受過的傷。
的確,母女之間竟是這樣怪異而錯誤的循環。
女兒一個人落寞地走在街頭,和往日一樣看著繁華的風景。她走到公園門口時,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想起了媽媽每天早晨悄悄塞進書包裡的餅乾,想起了睡前那杯溫潤的牛奶。用女孩如今的邏輯講這快是一個觸碰不到的夢了。
已至深夜,脫光葉子的蔭蔽,全城都暴露在寒風的迫殺中,在望著稀疏的燈火的那一瞬,身邊的景色開始迅速後退,乾枯的枝椏、鐵灰的重雲。冬日的蕭瑟寂寞描摩出母親的幻影。夢境裡的寒暄像是空中的飛絮,串起了春風拂面。
「媽媽,萬一我真的迷失了,請再將我尋回吧!」
後來女兒通過媒體尋找母親,又是春節,冷清的空氣扭曲著這座城市的形狀,在這樣冷的季節,她始終開著不謝的花——悲傷之花。
「媽媽,女兒還在尋你,您還守著我回家嗎」
生命一場大雪,雪落一場團圓。
—後記
祝廣元高考學子
取得優異的成績
蜀道,是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詩仙李白曾作《蜀道難》一詩,具言蜀道之艱難。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蜀道申遺自2011年在廣元啟動。此前各市州共推薦了金牛道等古道上的95處文化遺址,經專家討論,最後推薦了4條古道、68處文化遺產點。在地域上,4條古道涵蓋四川省7市26區縣,古道(遺產點)的時間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最晚到清朝。其中,金牛道文化遺產點33處,米倉道文化遺產點19處,陰平道5處,荔枝道11處。
金牛道
開通時間:戰國中期(公元前316年前後)
全長:約600公裡
路線:成都出發,經德陽羅江縣、綿陽梓潼縣,至廣元劍閣縣,過劍門關至昭化,渡嘉陵江,經廣元朝天區往東北方向至陝西寧強縣,再經勉縣到達漢中。
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幹線,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讚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金牛道的開闢時間或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名源於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所以也被稱為石牛道,又稱南線道或蜀棧。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最早見於西漢末年著名學者楊雄所作的《蜀王本紀》,其後闞馬因《十三州志》、常璩《華陽國志》、酈道元《水經注》等書均有記載。
金牛道的得名,源自一個傳說:蜀王已有"褒漢之地",因獵谷中,而適與秦惠王相遇。其後秦欲攻蜀,在二王相會之處列置了幾頭石牛,在石牛的尾巴下邊置放了一些黃金,揚言石牛能糞金。蜀王貪金,但是秦惠王說道路艱險,運不過去,命五丁力士率千餘人鑿山開路迎牛,於是就有了金牛道。
而實際情況更可能是戰國後期,蜀國與秦國共同開發的一條連通秦嶺內外的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
金牛道是古蜀歷史上首次見於史書的道路。從建成以來,金牛道便成為聯繫川陝最重要的蜀道。而現代的川陝公路、寶成鐵路也沿金牛道修建。
考古學家在昭化有不少重要的發現,包括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而金牛道的歷史,也可以從昭化講起。
蜀王開通了金牛道,覺得這裡位置重要,便把自己的弟弟葭萌封在了昭化。不過葭萌馬上就起了反叛之心,他甚至打算與三峽一帶的巴王聯合,進軍成都。蜀王親率大軍平叛,葭萌跟巴王自知抵擋不住,就去秦國求援,秦惠文王便藉此機會伐蜀,在昭化附近打敗蜀軍,之後又滅亡巴國,盡收巴蜀之地。
史料顯示,秦滅巴蜀後,對巴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史記·貨殖列傳》記"秦破趙,遷卓氏……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葭萌,就是現在的昭化。這次在昭化附近除了古城址外還發現了一批戰國至西漢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點,似可證明,當年秦人入川,正是從這裡的金牛道上走過。
後來劉備從荊州入川,駐兵於此,最終成就帝業,便把這裡改名為漢壽,寓意蜀漢的統治與日月同壽。不過,到了宋朝,趙匡胤派手下大將王全斌經金牛道攻打後蜀國,結果王全斌一路燒殺搶掠。趙匡胤知道後,為示安撫,便把這裡改名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時的昭化,不僅是金牛道的要衝,也是重要的水運碼頭。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因此城中終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楊慎都有題詠。
金牛道上,最險要之處就是劍門關。綿延數百裡的大劍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劍,卻在其中有一個天然的缺口,這個缺口便是今天"劍門關"之所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也正是這裡。
以一敵萬自然是誇張了,但劍門關確實是從未被人從正面攻破過。蜀漢後期,姜維以三萬之眾,憑藉劍門關的天險,抵禦鍾會的十萬大軍,還多次取勝。直到鄧艾偷渡陰平道,劉禪不戰而降,詔令姜維投降,劍門關這才失守。
五代時期,當時還是後唐大將軍的石敬瑭,也無法從正面攻破劍門關,他只能派人繞道,前後夾擊方將劍門關拿下。後來,徐向前率領的紅軍,也是從東、西、南三面包圍才攻下劍門關。徐向前對劍門關的地形記憶猶新,"戰後,我去劍門關一看,真是個奇怪的地形。你從北面來的話,它是個高山,一壁千仞,險惡萬分。你從南面來的話,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難。"
騎友"老河"從北面的昭化騎行至劍門關,路程只有短短38公裡,但是這卻是他經歷過的坡度最大的一段路,他整整騎了6個小時才抵達劍門關景區。
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金牛道的遺存。不過到了劍門關的關樓,卻發現這座樓實在有點"新"。1936年修公路,原來的關樓被全部拆毀了。如今看到的關樓,是2009年重新修建的。
廣元往東33公裡,有明月峽。這裡原名朝天峽,因唐玄宗來此避難,當地官員在此接駕朝拜而得名。明清後,取李白"清風清,明月明"的詩意,改為明月峽。
這段峽谷特別之處,就在於這裡集水道、縴夫道、棧道、驛道、公路、鐵路古今六道於一峽,有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有通過這裡的金牛道,有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縴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陝公路,還有川陝公路對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所以,這裡也被譽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
想要開通金牛道,就必須想辦法通過明月峽。古人的辦法是在崖壁鑿孔架木,修建棧道。到了近代,棧道無法滿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須在此開闢公路。但是明月峽全是石壁,簡直是無處下手。工程技術人員只好沿明月峽古棧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藥硬生生炸出一條凹槽式的道路。如今,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峽上方,就是老川陝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今天就到這吧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廣元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