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是什麼,生活和感情中到底需不需要儀式感呢

2020-12-25 南宮小胖

在抖音等短視頻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段子。比如男孩問女該喜歡什麼,女孩說喜歡奶茶。然後男孩就到奶茶店把銷量前10名的,甚至是櫃面上所有的奶茶都買了,回到家用奶茶布置成漂亮的造型和圖案。等女孩打開門,無不高興的叫了起來。對於這樣的驚喜,沒有女孩不感動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儀式感。類似的還有蛋糕,巧克力,鮮花等,不勝枚舉。

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卻沒有購買整個奶茶店的實力,那我們是否就不應該有儀式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儀式感」是對生活,對心愛的人的一種態度。這態度來源於真心,表現於儀式。換句話說,真誠的心最重要,儀式其次。

我的女朋友生活很精緻,但和我交往以後變得稍微粗糙了點,但她的骨子裡還是個精緻的人。對於她,我也經常會給她一個小小的驚喜,一個小小的儀式。

前段時間是我們相戀三百天的日子,晚上我跑了好幾條街才買了三朵乾癟的玫瑰花。當她看到後,高興地幾乎叫了起來,玫瑰花。就是這簡單的玫瑰花,讓她胃口大開。這也是一種儀式的表現。

我覺得這三朵不太漂亮的玫瑰和那滿屋子的奶茶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一致的。儀式有隆重和簡單,消費有多有少,其帶來的快樂是等值的。

到這裡就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便是實力。前面能夠買下整個奶茶店的男孩一定是經濟雄厚,他具備操作那種「儀式」的能力。而多數人沒有那樣的財富,對「儀式」就簡陋了些,比如我,可是我會把我擁有的最好的都留給她,並找到最好的表達方式。

但不能忽略的是,不能讓沒錢成為沒有儀式的藉口。在我看來,這就是藉口。

聖誕節,在網上看到一個小視頻,用家用蔬菜和水果自製了一個「聖誕樹」。修長的胡蘿蔔豎在盤子中間,然後蘿蔔四周插上各式各樣的水果,看上去即漂亮又新穎。我想女孩看到後,也會驚訝的叫起來的。

比起儀式,或許用心更重要吧。

走心的儀式在生活中至關重要,它不但能讓感情時刻保鮮,還能帶來滿滿的歡樂。所以,儀式感很重要,與金錢無關。

相關焦點

  • 話題|我們的生活,到底需不需要儀式感?
    原標題:我們的生活,到底需不需要儀式感?   關於特殊日子的「儀式感」,討論的話題似乎從來不會過時——尤其是每逢節假日、生日等重要日子的節點時。上周剛剛翻過新的一年,朋友圈裡除了曬18歲照片,也有不少人發出自己盛裝打扮外出派對,或是邀請好友來家裡歡聚的圖片。
  • 想增進彼此的感情,你需要了解什麼是儀式感
    總會在網上看到生活需要儀式感,兩個相愛的人一直保持著穩定友愛的長期關係,有助於滋潤感情。但是,但要問到什麼是儀式感,可能不少人會對這詞感到一頭霧水。這個詞在感情世界裡很流行,確實很多人的感情因為有了儀式感之後,彼此之間變得更加親近了,那現在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什麼是儀式感。
  • 淺談生活中的儀式感,你對儀式感的定義是什麼
    有什麼樣的界限,而對於想要過好一個完美的人生,那你就需要生活的儀式感,給你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你對儀式感的定義是什麼。有的人認為,對於儀式感的定義就是要住非常好的房子,開非常好的車,享受很好的服務,能夠吃各種昂貴的東西,對這一類人來說他們生活的儀式感,是金錢堆砌出來的,當然這是對於那些擁有物質豐厚的人而言的,倘若對於沒有物質豐厚而言的人,他們就不配擁有生活的儀式感了嗎?當然不是,生活的儀式感,不是靠金錢的多少來決定的,而是看自己對生活那種認真的態度而決定的。
  • 作文小課堂:生活需要儀式感,那麼如何寫好「儀式感」呢?
    ,儀式感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人說中國人從來都不是虔誠的信徒,但是中國人對生的思考和對死的敬畏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並把這種思考和敬畏融進了各種儀式中。在這些儀式中,人們得到了心的寧靜。
  • 生活需要儀式感,廚房也是
    生活需要儀式感《小王子》裡有一段對話:小王子問:「儀式感是什麼呀」狐狸回答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狐狸對於儀式感的理解,似乎就是我們的心聲。有一句話說的好,生活已經這麼難了,我們為什麼不讓自己開心點呢。生活的儀式感就是讓我們在勞累的工作中找到開心的點,讓我們在疲憊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小樂趣,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色彩。生活的儀式感存在與點點滴滴。
  • 張天愛在家吃飯也要穿晚禮服,是儀式感還是作?啥時候需要儀式感
    其實,儀式感本身沒有錯,儀式感也是讓我們生活增加幸福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過分的儀式感其實會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到底是不是需要儀式感呢?
  • 生活神聖而充滿儀式感,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打造高幸福感的孩子
    一、什麼是儀式感?1.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孩子生日時的一份禮物,結婚紀念日和愛人的一頓晚餐,新年時候的鞭炮和煙花,這些都是人們表達對自己心愛的人、最重要的人的愛和思念。這些生活裡的儀式感給人們最真實的表達和感受。
  •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簡單重啟每一天
    人們常說,生活需要點儀式感,那麼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法國人類學家範熱內普在1909年著作的《過渡禮儀》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儀式」的概念。「每一個體的一生均由具有相似開頭與結尾的一系列階段所組成:誕生、社會成熟期、結婚、為人之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社會階層、職業專業化,以及死亡。
  • 生活中的儀式感是什麼?無非柴米油鹽,平平淡淡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為了生活而生活,那不叫生活那叫生存。生活需要儀式感,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是新的重生,尊重每一天遇到的人,體味每一天發生的事,回首才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很不同。在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夜夜笙簫充斥著我們年輕人的思想,好像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每天漫無目的像個行屍走肉一樣。《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愛情中的儀式感,不需要每天都是情人節,只需要你偶爾的用心!
    所以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以及近年來新興的很多節日,就為人們普通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儀式感,讓人的心裡增添了一份對於生活,對於愛情的無限嚮往與憧憬,讓人們能夠對未來的日子,更加充滿期待,更加有動力的去生活,去熱愛這個美好的世界。而愛情中的儀式感,在兩個人的感情中,是更加重要的。
  • 生活中需要的「儀式感」!讓你生活能有小確幸!
    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小王子說的那樣:「你最好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來,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了。時間越臨近,我就感到越幸福,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不安。可是,如果你沒有到來的準確時間。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所以說,生活中還是要儀式感的。
  • 儀式感,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儀式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昭告自我。儀式真正重要的內容是一種自我內心的確認。儀式感對一個人,或者對一段感情來說到底有多重要?舉個我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吧!她說紀念日很簡單呀,儀式也很簡單,重要的是多一點點用心就好了。實不相瞞,他們兩個的感情是我羨慕不來的。極少秀恩愛,但是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眼神都宣告著他們很相愛。究竟什麼才是儀式感?
  • 生活到底有多需要儀式感,成年人的世界,下一秒已成陌路
    對於熱戀中的情侶來說,每個節日都有它不同的意義,他們限定出很多特殊的日子來為彼此增進感情,比如認識一百天紀念日,一周年紀念日,總之你想要哪天特殊它就可以與眾不同,就拿昨晚的平安夜來說,朋友圈成了展示儀式感最好的舞臺,各種秀美食,秀恩愛,甚至秀紅包,慢慢的羨慕感由衷而來。
  • 生活需要儀式感,養孩子也是
    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還有一種「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才會有自信,有力量,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 養孩子不一定是給他買多少禮物,花多少錢,給他一些生活上的儀式感,他可能比買到變形金剛還開心。
  •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不如自己,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如若真是那樣,社會那來的文明。我非常排斥這樣的言論,每個人都有其劣根性,每個人都有其優勝點,每個人都有其長短處。一句話定人的一生,一些行為定人的優劣,誰的人生不是活到老學到老。有點欲哭無淚之感,我家孩子有些頑劣,母親擔心我,多次說到以後孩子不會孝順我,用上那些慌繆的言論,被我一陣反擊。
  • 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這似乎是每個人起床都要做的事,像一種特殊的儀式,只要這樣做了,就會立馬清醒,並收穫一個好的心情。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居民在吃飯前都會說一句,我要開動了!難道是在嚇唬餐具裡躺著的那一塊快壽司嗎?是為了不讓它們害怕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嗎?其實這是他們吃飯前的一種特殊儀式,一來是為了感激食物,已念食物的來之不易。
  • 生活中的儀式感,無處不在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儀式感無處不在。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一樣。我們中國人向來注重儀式感。舉行這樣的一個儀式感,可以使同學們永生難忘。說到儀式感,使我想起了我孫子過一周歲生日的時候,早上吃完麵條,有個很特別的儀式感,我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放在一個大圓桌上。準備讓我的孫子抓周。還準備了生日蛋糕。準備抓周的東西有:蔥(聰明),筆(會讀書),計算器(會算帳),大印(升官)等,把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以後就把孫子抱到桌子上讓他抓。
  • 如果厭倦了格調,你就厭倦了生活——《生活需要儀式感》
    但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難安,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我的心情,儀式能讓我覺得某一天某一刻都會與眾不同。」其實,這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它能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掘到意想不到的樂趣。
  • 生活需要儀式感——觀孩子成人禮有感
    生活亦需要有儀式感,儘管今年不尋常,但孩子18歲的那天,我和老公都回家了,並選了禮物送給她,遺憾的是因為疫情,我們不能給她舉行一個Parrty,讓她和同學們一起高興高興,再加上當天學校要上課,只能訂了蛋糕讓晚上送到學校,讓孩子們自己慶賀,感恩成長,感知青春的激揚與責任。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也許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會有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