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w)、謝娜·米什金(Shaina Mishkin)
編輯 | 郭力群
新興市場的上市公司正在繼續從大宗商品生產商和國有企業變為創新成長型公司。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轉變。
基金管理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董事長凱薩琳·史密斯(Kathleen Smith)近日在接受《巴倫周刊》採訪時稱,近來IPO市場一直很火爆,未來還會有一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交易。
史密斯表示,疫情暴發之初股市下跌後,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ZM)、Slack (WORK)和CrowdStrike Holdings (CRWD)等上市不久的股票開始大幅上漲。她說:「這些股票都和疫情下的新趨勢相關,大量資金流向了這些股票,成為投資者在IPO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
史密斯稱,這些公司和其他新近上市公司的強勁表現提高了投資者對即將上市的公司的興趣,推動8月份傳統IPO市場籌資規模達到80億美元,這個數字還有可能進一步上升。史密斯說:「從目前形勢來看,今年IPO市場的籌資規模可能是2014年以來最大的一年。」
在即將上市的公司中,史密斯認為螞蟻金服最有吸引力。「這家公司各方面情況都很好,」她說,活躍用戶達10億,利潤率也有30%。「目前所有提供支付處理服務的上市公司表現都非常好,螞蟻金服將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
阿里巴巴(BABA)旗下金融子公司螞蟻金服已在8月25日向上交所和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新興市場投資者一直期待的一筆IPO,2500億美元的估值可讓其躋身全球頂級金融科技公司之一。等螞蟻金服上市後,下一個上市的會是誰?
中國幾大初創巨頭為何不著急上市?
在科技股大漲之後,一些人可能會認為螞蟻金服的重磅IPO會激發中國其他六家「十角獸」公司(decacorns)的上市意願,即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但資產管理公司施洛德(Schroders)中國A股研究負責人李文杰(Jack Lee)說:「據我所知目前這六家公司還沒有制定上市計劃。」
其中一些公司暫時沒有上市計劃是有特殊原因的。中國估值第二高的私企是(或曾經是)TikTok 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該公司目前在美國陷入政治困境。估值第三高的私企是滴滴出行,但優步(UBER)和Lyft (LYFT)上市後的平庸表現可能會打消該公司的上市念頭。金瑞基金(KraneShares)首席投資官布蘭登·埃亨(Brendan Ahern)說:「拼車行業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並不高,有關滴滴出行計劃上市的傳聞其實已經平息了。」
李文杰認為,整體而言科技股的繁榮對那些優秀的私企有利也有弊。由於疫情加速了線上生活方式和服務的趨勢,這促成了科技股的飆升,這意味著獨角獸公司和十角獸公司可能認為在上市前仍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大。
中國許多明星私企都獲得了阿里巴巴和騰訊(700.香港)的資金支持,因此它們也並不面臨為了擴張資金卻吃緊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企業是在需要融資或增長成熟時才上市,」李文杰說,「市場狀況並不是影響它們上市的最終因素。」
下一波大型IPO看向哪兒?
下一波新興市場大型科技公司IPO可能來自中國以外的市場。印度電信公司Jio Platforms從Facebook (FB)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GOOG)等公司獲得了200億美元的資金後打算今年上市。該公司母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RIL.印度)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在7月份召開的年會上證實了這一點。卡特說:「投資者渴望投資印度,而且投資印度的方式並不多。」
卡特認為,在俄羅斯佔據主導地位的在線平臺Yandex (YNDX)可能準備剝離旗下Yandex Taxi服務。另一個可能上市的是印度尼西亞的Go-Jek,這家公司根據本國國情使用摩託車提供拼車服務,而且在人口達2.73億人口印尼擁有食品和包裹遞送服務業務。
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公司都暫時不打算上市了。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的競爭對手騰訊和京東分別擁有自己的支付服務子公司微眾銀行(WeBank)和京東金融,這兩家子公司的估值可能接近100億美元。騰訊的遠程醫療服務微醫(WeDoctor)已經宣布將於今年秋季在香港上市。微醫的競爭對手平安好醫生(1833.香港)今年迄今股價已經翻了一番。
可以看出,不管是哪家公司上市,新興市場的上市公司正在繼續從大宗商品生產商和國有企業變為創新成長型公司。「10年前,新興市場的頂級公司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OGZD.英國)、巴西石油(PBR)和巴西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VALE)這樣的公司,」埃亨說,「如今變成了阿里巴巴、騰訊和臺積電(TSM)這樣的公司。」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轉變。
翻譯 | 小彩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0年9月4日報導「Ant Could Be a Massive IPO. Investors Are Already Looking for Other Big Debuts in Emerging Markets.」和「3 Coming IPOs That Should Be on Your Radar」。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