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剛出生的小寶貝會帶來很多驚喜,不僅是長相出乎意料,還很可能帶著其他的症狀出生。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現在的孩子患有黃疸的機率也在逐年上升,有人安慰自己這很正常。
雖然新生兒黃疸可以自行消失,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影響,其實很多時候黃疸是可以避免的。
以下三類食物,是寶寶黃疸「催化劑」,準媽媽再喜歡也要克制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病症,我們想要有效地預防,就要知己知彼。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黃疸產生的原因,是膽紅素代謝異常。
有數據表明,膽紅素的代謝情況,與女性懷孕時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關,也就是說準媽媽們孕期多一些自律,孩子出生時患有黃疸的概率就會少一些。
根據醫生朋友給出的建議,小島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以下這三類食物,孕婦在食用時,要注意適量。
1)油炸辛辣
年輕人會喜歡吃一些辣條,或者是在食物中添加大量辣椒等,辛辣的食物以及路邊小攤的炸串等食物,不容易被身體吸收,正常情況下食用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在懷孕時,這些食物容易在人體內形成有害物質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內的代謝,在寶寶出生時,很可能會以黃疸的形式出現。
孕婦在飲食上平時最好是清淡一些,想吃麻辣燙或者火鍋等食物,也是可以在家自己做的,但要注意少放一些辣。
2)酸性食物
酸性較強的食物會造成母體內的酸鹼失衡,有老一輩人留下的酸男辣女的這種思想,有些女性會自我暗示想要多吃酸,多吃酸對身體並不好,也不能女翻男。
反而,如果身體內的平衡失調,很容易催化黃疸的產生,當然也不要過於擔心,準媽媽們在吃水果的時候,儘量少食用酸的,克制一下用量即可。
3)動物內臟
使用動物的內臟,可以很好地預防缺鐵性貧血,醫生會在檢查的時候建議各位準媽媽,平時可以適當的食用豬肝豬心等。
在食用動物內臟時,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將內臟清理乾淨,並且要煮熟,內臟中不僅含有豐富的鐵元素,還會含有少量的寄生蟲,這是都會引起黃疸。
以上這三類食物,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並不是讓各位準媽媽完全杜絕,而是要控制食用的量並且要注意飲食衛生。
在飲食上,準媽媽要嚴格遵守以下幾點
在平時吃飯時,準媽媽最好做到營養攝入均衡,挑食是很多人都有的習慣,在孕期準媽媽的挑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味蕾的發育。
一直食用同一種食物,會導致羊水中的味道一成不變,寶寶最終會適應這種味道,並且認為只有這一種味道是正確的。所以準媽媽們的挑食會造成孩子的認知錯誤。
除了保證營養攝入的均衡外,還要對食物保質保量,保質保量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保證飯量對一些妊娠反應,比較嚴重的準媽媽來說很困難。
吃什麼吐什麼準媽媽,可以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證質是確保食材的新鮮度,不吃隔夜菜,是對自己和孩子最基本的保證,這並不能說明孕婦嬌貴,而是對孩子負責。
最後就是準媽媽們,一定要管住嘴邁開腿,不要因為到了孕期就開始理直氣壯地懶,適當的運動也是為了以後生產提供方便,身體過於虛弱的準媽媽就不要劇烈運動了。
寫在最後
作為成年人,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爽快,對孩子不負責任,能避免的事情就不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