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他堪稱經天緯地卻跟錯了主公,與郭嘉、諸葛亮齊名卻「忠臣不...

2020-12-16 微醉說歷史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多少都會對三國前期最大的諸侯「袁紹」惋惜,正如曹操評價的「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色厲膽薄,好謀無斷。」袁紹明明自己地大物博,帶甲百萬,最終卻落得個兵敗身亡。

同時更有很多人惋惜袁紹帳下的另一個人——田豐。因為正是田豐當年向袁紹諫言,奇襲曹操老巢「許昌」,可袁紹的理由是寶貝兒子生病了,沒心情打仗,這也算是亙古未有的奇葩理由了。

之後官渡之戰,又是這個田豐力勸袁紹不可與曹操交戰;結果袁紹仗著人比曹操多,不聽田豐的不說,失敗後還把他給殺了。從這兩處可以看出,田豐很有前瞻性眼光,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評價說田豐只是死得早,如果活著可與諸葛亮、郭嘉爭高低。

田豐有才是肯定的,但說他是三國裡一流的謀士恐怕有些誇大其詞。三國裡出類拔萃的文臣謀士大有人在,能與郭嘉、諸葛亮爭高低的不是沒有,但絕不是田豐。袁紹四世三公,帳下人才濟濟,真正與郭嘉、諸葛亮齊名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沮授,一直追隨袁紹的元老級人物。沮授跟諸葛亮一樣,未出茅廬就已經為自己的主公描繪好了爭雄天下的戰略藍圖「平河北已固根基,迎獻帝以令諸侯。」只可惜當時袁紹帳下很多人反對「迎取獻帝」,認為漢帝是個包袱,這其中就有田豐。袁紹優柔寡斷,最終放棄了漢獻帝,拱手讓與曹操,之後發生了什麼就不說了,大家都懂的。

從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點看,證明沮授的前瞻性眼光很深遠。

不久,袁紹憤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式與曹操開戰。袁紹當時仰仗手下兵強馬壯,特意派帳下驍將顏良攻打白馬城。此時沮授力勸,理由是顏良「猛則猛矣,奈性急心狹,不可獨當一面。」其實袁紹才是真正的心胸狹窄,一聽沮授居然當面說自己的愛將不行,這不就是說袁紹不行嗎?於是袁紹喝退沮授,仍堅持派遣顏良進軍白馬。結果,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袁紹的頹勢也就此開始。

從力勸袁紹不用顏良這點看,證明沮授識人眼光很精準。

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拉開戰場,準備決戰。按照袁紹的想法,曹操必敗無疑,理由很簡單,袁軍人多!但沮授卻持不同意見,認為袁紹不應該著急與曹操決戰。理由分析的很詳細:袁軍在人數、錢糧上要比曹軍有優勢的多;但正因如此,曹操一定著急速戰速決,曹軍更會冒死拼命。因此,袁紹應該避其鋒芒,不與曹操正面硬碰硬,而應該用「拖」字訣,曹操糧草跟不上必然退兵;到那時曹軍兵無鬥志,食不果腹,袁軍再大舉掩殺,一戰可滅曹!還是袁紹不聽,非要跟曹操正面決戰,結果可想而知。

從諫言袁紹「拖」死曹操這點看,證明沮授很善於長遠規劃戰局。

官渡之戰中袁紹屢敗,但並未傷及根本,同時曹軍雖勝卻已是糧草匱乏。沮授靜觀戰局,再次準確的判斷出淳于瓊不堪大用,袁軍屯糧的「烏巢」必被曹操攻擊。於是沮授又獻計袁紹,派遣一支騎兵埋伏於烏巢以為援軍,待曹操來攻,淳于瓊與內攻曹軍,伏兵在外攻曹軍,裡應外合曹操必敗。不出意外,袁紹仍舊不聽沮授的計策;結果曹軍果然來攻烏巢,袁軍抵擋不住。丟了烏巢就等於斷了糧草,這也就埋下了官渡袁紹必敗的伏筆。

從獻計袁紹「裡應外合」來看,證明沮授極善臨陣用兵。

沮授之才,無論識人眼光還是戰略眼光都可與郭嘉、諸葛亮相提並論;只可惜這樣一位經天緯地的大才跟錯了主公。

好謀無斷的袁紹屢不聽沮授之言,最終導致官渡大敗。而沮授在官渡失敗後被曹操所擒,堅持「忠臣不侍二主」,最終被曹操所殺。

相關焦點

  • 三國殺:軍爭場上戲志才不先輔主公等於跳反嗎?(新堯三國殺)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新堯.戲志才在移動版中一直是顏值與強度共存的中流砥柱.不僅皮膚炫酷,技能強度以及趣味也是深受玩家們喜愛.從玩家們攢將魂合武將就能看出,大多數玩家們都是優先攢戲子.而且一些玩家即使官階低,武將很少也是要先攢戲子不擴充其他武將.雖然看起來是有點奢侈,不過各有所想嘛就不必多言了.最近看到有位小夥伴提出的一個問題,如果戲志才不先輔主公,等於跳反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他是第一?
    但因為曹操殺兗州名士,其中有陳宮的好友,於是他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只可惜呂布在與曹操對敵時,不聽他的建議,戰敗被殺,曹操不計前嫌請他回來,但他選擇死亡。第九:徐庶作為幾乎和司馬懿同等待遇的謀士,臨走前又和劉備推薦諸葛亮,這足以證明他的厲害。第八:荀攸
  • 孫笨笨當主公,忠臣應該怎麼玩?這是一個不可以愚忠的主公!
    孫策又名孫笨笨,大概是整個三國殺裡面玩家水平兩極分化最嚴重的的武將之一了,當你看見你的主公選出了孫策的時候心中應該是感慨萬分,對於這一局的勝利與否並不擔心,反而擔心自己的小心肝兒能不能受得住這一局的氣,畢竟有的孫策主公真的能把忠臣氣的兩眼一翻,駕鶴西去了。
  • 三國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盤點主公最喜歡的5位忠臣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盤點主公最喜歡的5位忠臣在三國殺遊戲中,忠臣是玩家們們最想玩的身份,因為這個忠臣上有主公吸引火力,下有內奸賣力打工,算是整個遊戲中最安逸的位置了。那麼在遊戲中,主公最喜歡的忠臣都是那些呢?
  • 三國殺張角不適應主公位?忠臣感嘆毫無配合,內奸直接跳反
    在三國殺中,主公的武將選擇往往會直接決定一場對局的走勢,比如袁紹局一般進程很快,而孫權局常常要數輪才能夠結束。有些主公武將更是因為不適應當前的環境,導致越來越多的玩家不願意選擇。特別是在路人局中,如果主公武將的強度過低,那麼忠主一方就會極為被動。
  • 郭嘉:我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就是害怕曹操的女兒 因他是我老婆
    三國是一個少什麼不少英雄的時代,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何嘗又不是英雄造時勢,如果說三國武將誰最出面,當然是呂布、趙雲、典韋、關羽張飛等人了,如果問謀士誰可以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那麼要有一大票人,吳有白衣謀士陸遜,一把火燒燒的劉備沒脾氣了,蜀有諸葛亮,一首《隆中對》已經是「為出山,已知天下三分
  • 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
    5、名字最好聽的五位三國謀士,周瑜第5,郭嘉第2,第一無人不服,周瑜,字公瑾,都知道周瑜長得很帥,名字也很好聽。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陰謀家,尤其是他的隱忍能力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司馬懿早年的時候就開始在曹操的手下做事,不過司馬懿卻一直低調做人,這讓曹操都沒有注意到他的野心。直到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才開始發難,一舉奪取了曹家的天下。
  •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
    不喜勿噴大家都知道三國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而在謀士層次郭嘉、龐統、諸葛亮、荀彧、司馬懿等人可謂是人中豪傑,其中郭嘉為鬼傑、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荀彧幫助曹操一統北方、司馬懿為冢虎,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個人在三國並不有名,只出現了那麼幾次,但是他和諸葛亮、徐庶、龐統、甚至司馬懿等人都有著深深的聯繫,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來了呂布、關羽、張飛這樣大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聊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在說謀士之前,先明確是一下,謀士和輔臣之間的區別。謀士是指給主公出謀劃策的人,輔臣是除了會說,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處理能力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謀士,只出謀劃策的那種。
  • 三國時期,選十個人組團打天下,這幾個人必不可少
    三國時期,中原地區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這種分離狀態促就了一批又一批力圖統一中原的英雄人物。在這些人物之中,除去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之外,大多都是難能可貴的人才。如果可以任意地在三國時期的這些人才中挑選自己的下屬的話,完成統一大業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 三國殺:什麼是「燈籠忠」?這類忠臣強度究竟如何?
    我們大家應該明白,如今的三國殺早就不是那個輸出不夠導致盾將稱雄的年代了。什麼鄧艾,鍾會早就被玩家們拋棄吃灰了。因此,燈籠忠,其實指的就是那些嘲諷度極低,但是個人能力又很強的忠臣,當反賊強勢的時候,他們根本無法為主公分憂,眼看著隊友一個個倒下,他們卻無能為力。
  • 天生鬼才郭嘉與天生奇才諸葛亮——黃杰
    ,出仕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當時的郭嘉是27歲,而很巧,諸葛亮出仕劉備的年紀也是27。三、謀功為高,成績輝煌無論是郭嘉還是諸葛亮,他們出山後都對自己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當赤壁之戰戰敗以後,曹操曾痛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對郭嘉的依賴程度。
  • 孫策、周瑜英年早逝,郭嘉和諸葛亮分別是他們生命終結的最後推手
    但是就是這樣兩個青年俊傑,卻都是英年早逝,而且兩個人的死都和三國的兩位名士有關。這兩位名士分別是曹操第一謀士郭嘉,劉備的第一軍師諸葛亮。孫策平定江東之時,曾經殺死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有三個家客發誓要給他報仇。
  • 三國殺裡那些百聽不厭的梗到底出自何處?
    最近翻到以前玩的標準版的三國殺桌遊卡牌,才意識到三國殺這款遊戲可以算是歷史悠久了,雖然現在有很多後起之秀,比如相對於三國殺,現在的人玩得最多的還是王者榮耀,畫面沉浸感以及遊戲體驗感都十分強烈,但小洛有空還是想玩玩這款承載著我們童年的三國殺。不僅如此,小洛還愛逛貼吧,看看現在的新老玩家如何看待這款遊戲?經常會在評論區看到很多關於三國殺的老梗,懂的一定是老玩家。
  • 三國殺搞笑打油詩,這種坑隊友「騷操作」你有見過或者操作過嗎?
    出去玩……出去玩是不可能的,這幾個月都不可能出去玩,又沒有女(男)朋友,只有靠三國殺這種東西,才能開心度過這段時間。而且遊戲裡個個是人才,武將說話又好聽,還非常能吹,玩家各種騷操作和段子,我很喜歡這裡。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為曹操提出的計謀,就明白了
    在三國人氣比較高的幾個角色裡,包括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作者羅貫中無不使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人物的事跡和性格,然而郭嘉的走紅,卻多少有些意外,作為曹操帳下一名最重要的謀士,但是他在37歲就已經去世,而且描述也非常少,卻能夠吸引大量的粉絲。
  • 三國殺最奇葩玩家,遊戲ID暴露人品,新手老玩家遇到都得繞著走!
    每個遊戲裡總有幾個大神級的玩家備受矚目,和他們所對應的則是奇葩玩家,就拿三國殺來說,就有這麼一位奇葩,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哥們也算是三國殺中的有名人物,ID:坑主公殺隊友。這是一位傳說級別的人物,享譽378區,本人並沒有與其耍過,不過他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行為與他的ID一樣,忠臣就殺主公,殺忠臣,反賊就殺隊友,主公就逃跑,內奸就託管。綜合勝率25%左右,逃跑40%多。而且這位玩家也花了不少人民幣,好好的號完全廢了。這樣的逃跑怕是沒人敢跟他玩了。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
    到了三國時期,謀士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歷史的走向也是因為這些謀士而改變,所以三國時期依然有很多優秀的謀士。三國時期真正掌握天下的並不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將軍,而絕大部分都是這些謀士運籌帷幄,天下大局在談笑之間就盡在掌控,這些謀士將軍營中的大小事務處理的非常之妥善,可以說三國時期的戰役、政治事件沒有一個離得開這些謀士的參與。
  • 陳壽對法正龐統的評價看起來很好笑,笑完發現才笑錯了:龐統不是...
    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到很困惑,筆者一開始也沒鬧明白:那蜀漢謀臣跟曹魏智囊團相比,可能是為了讓曹魏或司馬家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說法正可比程昱郭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在正史中郭嘉的人品是有瑕疵,法正睚眥必報,但是能力方面確實出類拔萃,但是「統其荀彧之仲叔」,是不是說龐統堪比荀彧的二叔,這就讓人很撓頭了——荀彧的二叔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