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中原地區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這種分離狀態促就了一批又一批力圖統一中原的英雄人物。
在這些人物之中,除去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之外,大多都是難能可貴的人才。
如果可以任意地在三國時期的這些人才中挑選自己的下屬的話,完成統一大業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後勤管理諸葛亮
在挑選人才方面,大多數人都會首先選擇諸葛亮,這不僅僅只是因為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到一定程度的原因,他自身所擁有的才智才是促成大多數人把他作為第一選擇對象的主要原因。
在人才選擇方面,諸葛亮是必選的謀臣。
有人用神機妙算四個字來作為諸葛亮的代名詞。
諸葛亮在運籌帷幄、制定策略方面具有不可掩蓋的優勢。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作為謀略的化身,諸葛亮不僅十分聰慧,且忠心耿耿。
這對於許多領袖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因為人才易得,忠臣難求,一個非常有才而又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才是所有人都想要得到的,這也是諸葛亮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最為突出的應該是他的遠見卓識以及對後勤工作的把握。在三國志的記載當中,諸葛亮主要是負責蜀國的糧草以及武器方面的後備補給。
選擇諸葛亮,就有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後勤管理人員。
謀臣郭嘉
郭嘉是不可多得的一個謀臣,郭嘉若不是英年早逝,他會成為另一個諸葛亮的存在。
三國志中對於他的記載是「才策謀略,世之騎士」,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聰慧的人才。
想要一統天下的話,擁有兩位謀臣顯然不夠。
魯肅和法正
的謀略也值得被收入囊中,即使是謀略過人也會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多位謀臣共同努力就可以彌補策略上的不足。
而從三國的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相比於諸葛亮和郭嘉來說,魯肅和法正的謀略也不遑多讓,這四個人組合在一起,足以構成一個一統天下的智囊團。
一統天下,武將必不可少。所以如果要挑選屬下的話,必須要選擇一些會打仗的武將人才。
武將呂布
三國時期的武將,呂布永遠是第一個被提到的人。在大多數文學作品的描述中,呂布的作戰才能是絕無僅有的。
不過,呂布的缺點也是有目共睹的,呂布只有匹夫之勇,且極易善變。
但是,在擁有絕對智囊團的情況下,選擇呂布是相對比較合理的一個舉措。
關羽張飛
關羽也是一個可用之才,最為重要的是關羽這個人十分講義氣,如果得到他的認可,就得到了一個忠心耿耿的作戰奇才。
因此,關羽也會成為大多數人的十分之一。
一般情況下,關羽在哪,張飛就在哪,這兩個兄弟是不可分割的存在。
雖然張飛的性格十分暴躁,並不適合做統帥三軍的將領,但是張飛在領兵作戰的方面還是有突出之處的,只不過他欠缺一個領導者,一個能夠讓他信服的領導者而已。
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去引導張飛的才能發揮,那他就會成為一個十分得用的武將,這也是張飛能夠被選入這十個人之中的主要原因。
貼身保鏢許諸
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許諸一直是忠心耿耿且戰鬥力極強的作戰人才的形象,他的戰鬥能力與馬超不相上下。最為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張飛以及關羽等人的暴躁脾氣和目中無人的缺陷。
如果想要在三國時期一統天下的話,這樣一個超出預期的保鏢人物是一位主公最需要的人才。所以,許諸應該被選入這十人之列,他的職責就是保衛主公的人身安全。
完美的英雄人物趙雲
真正能夠出場作戰而又表現地非常完美的人物非趙雲莫屬,在三國時期,趙雲算得上是難得的一個完美人物。
他能力突出的同時,忠心耿耿,有勇有謀、忠心不二又是他的代名詞。
他能夠七進七出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也是趙雲最吸引人去關注的一個重要特性。劉備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說,趙雲這個人可以給人一種非常強的安全感,讓人感覺十分安心。
武將管理者龐統
龐統的出謀劃策與諸葛亮等人有著極大的不同,他的謀略最為主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張飛和關羽口服心服。
能夠壓制住關羽和張飛的人十分難尋,而龐統恰巧就是其中之一。
龐統在作戰過程中可以根據關羽以及張飛的優缺點進行揚長避短,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兩個作戰人才的優勢,以達到獲勝的最終目的。
結語
十人排名:諸葛亮、郭嘉、魯肅、法正、呂布、關羽、張飛、許諸、趙雲、以及龐統。
前面四位是負責統籌大局、運籌帷幄的謀臣,後邊這幾位則是徵戰沙場的武將之才,如果用身體部位來比喻的話,前面四位就是一個人的大腦,後面這幾位則代表一個人的四肢及關節。
前面四個人運籌帷幄及出謀劃策之後,後面的這幾個人經過配合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他們的計劃,從而最終達到統一天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