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孩子最近脾氣越來越大,吃飯越來越慢,一問就是沒食慾,反應逐漸變慢,而且開始有拖延的壞習慣?家長們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
隨著孩子的開學,繁重的課業又開始新一輪碾壓,孩子從早上7:30到學校,下午5:30放學,回來已經是一副疲憊的樣子。有些家離得近的孩子,還能回家休息一下,家離得遠的孩子,只能趴在課桌上小眯一會。
然而午休短短的一小時仍然不能緩解孩子的疲勞,每當看到放學回來的孩子累到甩掉書包,趴在沙發上不想動彈,但是想想今晚還有很多作業要寫的苦惱模樣,做家長的能不心疼嗎?
我們常說「睡眠就是修復人體」,睡眠對我們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極為重要。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不好、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差會導致人的記憶力減退,脾氣煩躁,容易激動,而且身體各部分技能開始「亮紅燈」。
睡眠不足尚且會對成年人產生這麼多影響,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讓人心痛。美國科研人員曾經對11178名兒童進行長期的跟蹤實驗,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對孩子的閱讀能力、脾氣控制、反應速度等各方面進行測試。
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條件幾乎相似(家庭經濟狀況、年齡、家庭結構、教育經驗等)的3歲孩子,如果一直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長到7歲以後,他們的認知能力比作息不規律的兒童更加優秀。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點,睡眠不足、不規律的作息和節奏紊亂的生活,很有可能導致兒童的生長發育受到限制。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孩子的差距,但長期以往,孩子的學習成績、脾氣暴躁都能顯現出睡眠不足的缺點。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SF)推出的「睡眠時間表」,大家可以看看自測一下,不僅可以給孩子測試,也可以給自己測試,看看自己的睡眠時間長度有沒有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程度。
深藍色區間是比較推薦的睡眠時長,淺藍色區間是還算合適的睡眠時長。可以看出,從18歲成年人開始,人們的身體骨骼、神經、反應力等方面都已經發育成熟,睡眠時間大概在7~9個小時是最合適的。
而年紀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剛出生的寶寶每天要睡十多個小時,上了小學的孩子則要保持大約10小時的睡眠,繁忙的高中生則需要8小時的睡眠時間。各位家長可以算一下自家孩子的睡眠時間,足夠嗎?
優秀的睡眠,應該是頭沾上枕頭很快就入眠,醒來以後渾身輕鬆,沒有一點昏昏欲睡還想趴回去的衝動。無論是成年人還是上學的孩子,下面教你兩個辦法,調整你的睡眠,長期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你的入眠越來越輕鬆,清醒越來越迅速。
1、睡前營造黃色的暖調光源
如果沒有光,人將無法正常生活,也很難分辨白天和夜晚的到來。大家深有體會,陰雨天的時候總是昏昏欲睡,很難睡醒,就是因為光對我們的睡眠很重要。
因此睡覺之前,將臥室的燈改成「睡眠模式」,其實就是把刺眼的白色光源換成黃色的暖調光源,會更適合睡眠。對光線敏感的朋友一定要嘗試,把小夜燈換成暖黃色的,氣氛上來了,睡意自然上來了。
2、設定兩個鬧鐘提醒起床
很多人清晨醒來,會遇到「起床困難症」,特別是自制力比較差勁的孩子,因此讓孩子養成設定兩個鬧鐘的習慣,比如說早上7點半前必須起床,那就設定7:00和7:20兩個鬧鐘,中間的20分鐘就是起床空窗期。
在7:00的鬧鐘響起的時候,你會覺得很難受,雖然能醒,但是不願意起來,因為你是從深度睡眠中驚醒。沒關係,你可以繼續躺著,到了7:20,這個時候你處於淺淺的睡眠,迷迷糊糊但很容易清醒,第二個鬧鐘將發揮把你叫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