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是「公館」,為什麼用如此「沒文化」的名字命名中國小區

2020-12-13 旁眼百事

中國的小區儘管設計都有50年房齡,但往往10多年後就呈現出衰老的疲態。等到小區折舊老化,綠地損毀,樓道堆滿雜物,電梯貼滿小廣告,配上它們公館、府邸的奢華名字,那才叫真正的諷刺。

怪異難懂、刻意誇大、封建色彩、崇洋媚外、怪誕離奇……日前西安下發《關於做好我市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的通知》,對地名進行了摸底排查,並著手上報清理不規範地名,不少小區都要改名了。

據報導,西安公示的要清理整治的不規範地名,大多是小區,其中有龍記國會山小區等「大」地名,有塞納公館小區等「洋」地名,有維蘭德小鎮等「怪」名字,還有御府花園小區等具有封建色彩的名字。

這些名字估計我們都耳熟能詳,每個城市幾乎都有類似命名的樓盤,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小區取名如此缺少文感和創意?

「大、洋、怪、重」,小區取名的四個套路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清理不規範地名遠非首次,也不是只有西安在進行。2012年《關於開展地名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下發後,各地就經歷過一輪清理。今年年初民政部等六部門再次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的文件,明確提出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的地名進行集中整治。

目前河北、浙江、山西、福建等地都下發了文件,依照《地名管理條例》對照清理。比如海南日前就清查出84處不規範地名,維多利亞花園、陽光巴洛克小區、奧林匹克花園等當地的小區都被列入清單。

這些列入改名名單的小區,名字五花八門,但命名大多逃不掉「大、洋、怪、重」的四種套路。

其中「大」是指刻意誇大,比如前面提到的國會山小區。這類小區命名往往會濫用大詞,比如「中央」、「天下」、「萬國」等等,給人以一種高端大氣的錯覺,用來凸顯住戶的身份和地位。

「洋」是指崇洋媚外,比如好多城市都有「香榭麗舍」或者「維也納」小區。哪怕沒有任何海外的建築風格,也要往國外尤其是歐洲地名上靠,將樓盤包裝出國際範,這幾乎是小區取名缺少創意最常見的體現。

比如此前有媒體對137個城市的54069個樓盤名稱進行梳理發現,樓盤名最喜歡貼近「國際」取洋名。以至於坊間有段子稱,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維也納」辦事,晚上在「曼哈頓」吃飯逛街,不出城也能週遊世界。

「怪」意指怪異難懂,如中英結合或者夾雜符號,或者直接堆砌生僻的漢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為小區名注入封建帝王的色彩,營造出一種尊貴顯赫的印象,像「府、邸、宮、廷、郡、城、堡、御」、「府邸、皇家」等都是各地小區名中的高頻詞彙。

「重」則是缺少創意,大量小區重名。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500個名為「幸福家園」的小區,超過400個「陽光小區」。

類似套路化的命名方式,和城市的歷史底蘊、風貌嚴重脫節,缺少創意、特色,令人費解甚至造成誤導——「水城」沒有水,「山居」看不見山,你以為的香榭麗舍或者維也納,其實跟歐式的建築風格沒有半毛錢關係。

小區的命名為何會顯得俗不可耐?

眾所周知,中國的商品房歷史並不長,小區取名「大洋怪重」的現象,其實是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商品房制度逐漸發展的結果。我們記憶中的那些老小區,尤其是福利分房時代的命名則是另一番特色,往往簡單直接,如「XX單位小區」、「XX大院」、「XX家屬院」。

關於這點,《城市樓盤命名中的傳播景觀解讀》一文對杭州不同年代樓盤名梳理發現,1990年代的高頻詞是「苑、園、村、花、區」,2010年代則成了「城、江、公、園、寓」。

從關鍵詞的變化可以看出,在遣詞修飾上,中國的小區在命名上越來越講究,名字總體上逐漸高端大氣起來,不再像以往那樣缺少特色。

所以哪怕現在小區名普遍「大洋怪重」,但不可否認,它也是商品經濟發展進步的體現。就好比過去給自家孩子起名,大名往往是「建國」、「中華」,體現那個時代的愛國色彩,小名則會取一個「鐵蛋」、「二狗」這樣好生養的名字,不會過多考慮語感、文感和辨識度。

在今天,房子已經是普通民眾所能獲取的最重要資產,消費不斷升級,他們對房子的要求不再只是能住即可,還希望住得體面,需求層次隨之提高。

名字是樓盤附加值的體現。過去君王將相才能享受的「府邸」,如今百姓就能住的起,這本身能帶來心理層面的滿足;至於那些「不讓娃和沒有英文名的孩子同讀幼兒園」的家長,當然也希望小區命名能夠盡顯高貴,有異域風情特色。

在一些解讀中,將小區取名的類似套路,概括為西洋崇拜、皇權崇拜和金錢崇拜的結果,它提供了一種社會歷史文化層面的解釋。其實說得通俗點,跟中國人五行缺什麼就會給孩子取什麼名的邏輯類似,本質上是對真實心理需求的一種補償。

所以文化人會覺得,遍地都是香榭麗舍或者府邸、華庭,顯得俗不可耐,但事實上房子主要是賣給大眾的,而不是賣給文青的,命名才會偏向下裡巴人的審美,擊中他們的心理訴求。

學者李迅雷談及消費市場時提到,國內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5億人沒用上馬桶,這個數據引發廣泛傳播。五環外的真實階層結構的確如此,對那些三四線城市的住戶來說,如果真的沒有出國的機會,那麼在一個小區裡「週遊世界」,倒也是一種能自我實現的體驗。

引自中國青年報,徐簡漫畫

開發商在精明地捕捉這層社會心理後,往往會針對性的營銷宣傳,用歐美風或者帝王風來賦予中式小區辨識度。不過問題在於,這些詞組很快就成了爛大街的名字。

「大洋怪重」的取名套路為何難根治

其實關於小區取名,並不是沒有約束。首先對地名的管理,各地的民政部門下面都有地名辦負責審核、審批,開發商取名,先得申報才能獲批——小區命名事關地理信息以及身份證件等信息的管理,並不是開發商想取什麼名字都可以。

再者在法律層面,很早就出臺了《地名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各地都具體到自身的地方性法律規章。

比如杭州2014年出臺的《地名管理規範》要求,新建居住區想叫「XX城」、「XX名城」、「XX花城」等帶「城」(含派生的名城、花城等)字,必須是「用地面積5萬平方米或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且相對獨立的居住建築群」。深圳同樣明確,綠地和休閒地面積(含屋頂綠化)不足35%的不能叫「花園」。

但即便經歷過幾輪集中清理,小區命名「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名同音」等現象依舊相當常見。這是因為,小區命名很難劃出清晰的標準,比如到底如何衡量小區的名字怪不怪?漢字本來就博大精深,開發商往往會變著方法取名。

另一方面,小區的名字一旦確定,成為約定俗成的叫法,那麼要清理改名也麻煩。不僅習以為常的叫法要改,身份證件等信息同樣得更新,算下來成本並不低,所以不排除地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開發商開綠燈。

迷戀高端、奢華的社會心理,開發商的精準營銷,地名管理的技術困難,種種因素合力造成缺少文化氣息和歷史底蘊的小區名字泛濫。

當然哪怕開發商大做文章,這類「大洋怪重」命名高端尊貴的小區,哪怕聽著違和、叫著彆扭,最大的尷尬還不在於當下。

正如那篇《當小區難以挽回地走向衰敗》所言,中國的小區儘管設計都有50年房齡,但往往10多年後就呈現出衰老的疲態。等到小區折舊老化,綠地損毀,樓道堆滿雜物,電梯貼滿小廣告,配上它們公館、府邸的奢華名字,那才叫真正的諷刺。

杭州某高檔小區,草坪一片乾枯,公共設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馬尚龍 | 思南公館,「出生」90年後,才有了這個名字
    原創 馬尚龍 大上海小龍弄去過思南公館的人很不少了,誰都覺得「思南公館」確實是一個很妥帖的名字,一定是那些老洋房造起來時就起好的名字。錯了。思南公館只是一個新名字。那麼它原來叫什麼名字?
  • 樓盤小區名稱大揭秘:花園家園公館佔「俗名」榜前三
    在貝殼找房的樓盤字典裡,記錄在庫的真實房源突破1.65億,覆蓋中國246個城市的39萬個小區。而在這39萬個小區名字裡,蘊含了哪些規律與秘密呢?對貝殼找房樓盤字典中小區名稱梳理,可以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規律:「幸福家園」成為全國重名最多的小區,一共有571個,其次是陽光小區、和諧家園;而「花園」、「家園」、「公館」佔據了「俗名」榜前三名,成了小區名稱出現頻率最多TOP3。另外,東北樓盤起名愛用「明珠」、華南愛用「錦繡」、華東用「東方」,西北用「世紀」。
  • 史篇巨獻,為什麼人們如此看重深圳龍崗項目銀領公館?
    史篇巨獻,為什麼人們如此看重深圳龍崗項目銀領公館?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16 這段時間小編發現周圍的同事們都在討論位於布瀾路與龍崗大道交匯處的銀領公館
  • 在烏魯木齊名字中霸氣的十個區,你的家在哪?
    經常在烏魯木齊街掃街發現一些小區的名字挺有意思的,比如金金山社區、操場巷社區等,看上去很有特色,很有個性,但有些社區卻霸氣十足,有點洋氣和詩意,讓我們看看,這些社區在哪裡?為什麼命名這個社區?1、空中花園這是一個位於東大良西街的社區,他位於翠泉路的山上,這個社區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到之前為止,我不知道這個社區為什麼這麼命名,他之所以命名為「空中花園」是因為他位於地勢相對較高的山上,西邊俯瞰翠泉路,前面是「腳」下面的建築?一句話,這個名字很霸氣,他有一種人生活在空中的感覺,到處都有花草樹木,因此他是空中花園。
  • 濟南40家「府」字號樓盤 碾壓「公館」「世家」
    專家認為,與其圍繞「府」之類起名,不如在地名命名和語言表達上多下點功夫,反映地域特色。「回家」成了「回府」剛開始覺得挺高端自打搬進某「府」字號小區後,在濟南一學校工作的張女士和朋友聚會後或者聊天末了,開玩笑地說一句「回府」。久而久之,等她習慣了將「回府」代替了「回家」,卻發現濟南越來越多的樓盤都帶上個「府」字。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記者胡喆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自來水管道被挖斷,菏澤劍橋公館小區居民遭遇用水難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小區已恢復正常供水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 騰   近日,家住菏澤劍橋公館小區的郭先生撥打牡丹晚報新聞熱線反映,因通向該小區的自來水管道在市人民南路和南外環交叉口施工中被挖斷,致使小區停水,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 翰林閣、碧水雲天、左岸工社……給樓盤命名也都是套路!
    如果留意身邊的住宅小區,你是否也會產生類似的困惑:明明就在馬路旁邊,興許距離上一輪城中村改造不到三年,卻為自己安上了一個「東方巴黎」、「時代帝景」的重冠。不禁令人好奇:購房者們在合同上籤下名字的一刻,浮現在腦海中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 中國名字「霸氣」的地級市,用「龍」來命名,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
    我們國家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地大物博,城市眾多,各城市的發展有差異,由於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影響,有些城市還一直吸引著遊客,近幾年來旅遊的不斷發展也讓許多城市名聲越來越大,就在我國有一個名字很霸氣的地級市,直接以龍來命名你知道是在哪裡嗎?看看是不是你的家鄉。
  • 你家小區叫什麼名?扒一扒大房企命名背後的套路
    不錯,這些都是樓盤的案名。樓盤起洋名早就不是新鮮事了,不止提到的這些,像曼哈頓、維也納、巴塞隆納、塞班等也都是中國樓盤的名字。不誇張地說,中國樓盤命名裝下了全世界。 樓盤名字是給客戶的第一印象,所以開發商對待案名的選擇可謂慎之又慎。
  • 中國唯一一個用道士命名的城市,千年沒改過名字,如今富得流油
    文/一軒歷史中國唯一一個用道士命名的城市,千年沒改過名字,如今富得流油歷史上,使用某個人名來為某件事物命名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比如為了紀念某個重要歷史人物,用他或者她的名字來命名一條街道或是道路,在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見。又比如用人名命名某所學校,以紀念這個人對於教育事業的卓越貢獻。其實,這樣的案例在過往的歷史上數不勝數,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於人名的看重,以及對於那些有歷史貢獻之人的敬佩和懷念之情。
  • 梨園公館停電達13天 住戶住酒店小區變「空城」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記者 李小龍 趙越)中午12點,小區本應是一番熙熙攘攘的場景,可是當記者趕到西安市梨園路上的梨園公館時,小區卻格外寧靜,小區交房3年,共有1400多戶,但如今的這裡卻更像是一座空城。居民:「有的投靠親朋了,有的住酒店,沒剩幾個人了。」居民:「家裡根本待不住,我晚上拿個蓆子住地下室,白天拿個凳子坐底下。」
  • 合肥國開公館部分業主質疑小區管理混亂 物業公司:想把小區搞好
    佔用消防通道停車近日,合肥國開公館小區業主反映,小區存在諸多問題,他們對物業的服務不滿,要求更換物業公司。「我們已經不再交物業費了,想直接換掉物業。」一名業主說道。業主反映:小區管理混亂,要換物業5月12日,包河區國開公館小區業主反映,小區物業管理較為混亂,門禁與監控系統均不完善,甚至不少時候都是直接敞開,外人可以隨意進出,存在安全隱患。且小區內多棟樓電梯頻出故障,不時會出現困人情況。
  • 中國「最霸氣」火車站,用皇帝名字命名,知道來歷的人少之又少!
    我國一直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五千年的歷史數量也數不勝數, 這些留下的歷史痕跡,流傳四方,有些至今仍在繼承, 除了其他地方,驛站也包含著悠久的文化。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流動問題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民生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設置了不同的運輸工具,滿足了大家的出行, 這些網站上到處都出現了我們特有的文化。
  • 花園家園公館佔「俗名」榜前三
    在房地產進入瘋狂時代之前,住宅小區的名字都很樸實,比如,xx家屬樓、xx路xx號院,xx宿舍……除了表明位置和權屬,別無他意。在貝殼找房的樓盤字典裡,記錄在庫的真實房源突破1.65億,覆蓋中國246個城市的39萬個小區。而在這39萬個小區名字裡,蘊含了哪些規律與秘密呢?對貝殼找房樓盤字典中小區名稱梳理,可以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規律:「幸福家園」成為全國重名最多的小區,一共有571個,其次是陽光小區、和諧家園;而「花園」、「家園」、「公館」佔據了「俗名」榜前三名,成了小區名稱出現頻率最多TOP3。
  • 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為什麼卻以別人的名字命名?事實真相怪誰!
    自古以來,因為航海而名垂千古的人也不少,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鄭和下西洋」,他的遠航事跡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再者唐代高僧「鑑真東渡」的事跡想來大家也不會陌生。而要說到對近代歷史意義非凡的航海事件,大家也一定會一同想到哥倫布這個人吧。沒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世界現代有著非凡的意義,然而如此偉人,也有出烏龍的時候。
  • 商業大樓的土豪名字,都有一種土鱉氣質
    圖/視覺中國然而,「名字不是你想取,想取就能取」。在中國,達到一定面積的建築物(包括樓宇、樓群、住宅小區等)都必須遵循相應的《地名管理條例》,由地名辦審定後還不能擅自更改。「上世紀80年代,西方的公共關係學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對建築物的命名意識才逐漸增強。追逐財富和文化的人們,仿佛一夜之間變了個人,不再隨便取樓宇名稱了。這在2000年後的樓宇命名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鳳玲如是說,她研究語言應用多年,是國內最早關注商業樓宇命名的學者之一。
  • 為什麼國外品牌以創始人命名會覺得高大上,而中國品牌卻難接受?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我們可以任意對比、權衡、選擇不同國度的產品和文化,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擇優標準,誰都不應以個人好惡予以嘲諷、幹擾大眾的自由選擇權和市場多樣性。如比亞迪汽車採用中文按鍵,一時引起網友狂噴,實在不理解在中國使用漢字為什麼就土了?何時外文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了?
  • 明明是中國小區,為什麼要取個外國名字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是在我們自己的地方,一些小區或商業建築卻取了一個外國的地名,還讓一些人提起來津津樂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筆者簡單的分析一下。第一,開發商就是想讓自己開發的樓盤賣得更好或是賣的價格更高,這一點無可置疑,以利益為第一位。
  • 中鐵世紀金橋、佰昌公館、喜瑞都小區……這些小區配套幼兒園開園...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3日訊(記者李愛華)中鐵世紀金橋小區、佰昌公館小區、喜瑞都小區、金地湖山境小區……近日,多位市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諮詢自己小區配套幼兒園何時開園投入使用,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教育部門,對方給予了詳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