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的一則人事任免信息引起了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的注意。
3月15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有三位黨外代表人士,還都是副部級幹部。分別是調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的曹衛星、調任環保部副部長的黃潤秋和調任審計署副審計長的秦博勇。
三位新任幹部都是從外地進京入職。曹衛星此前任江蘇省副省長,黃潤秋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秦博勇任河北省副省長。
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近些年國家對黨外代表人士的任用愈加重視。政知局統計發現,目前在國務院各部委、國家局共有19位黨外代表人士任要職,其中科技部部長萬鋼為部委一把手,還兼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黨外人士實職安排比例加大
讓我們把目光移到去年夏天。
2015年5月18日,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強調,培養使用黨外代表人士,是我們黨的一貫政策。要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2012年,中共中央曾發布《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大黨外人士在政府部門任一把手的做法成為最大亮點。
黨外人士的任職安排包括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兩個方面。政治安排是指對在國內外有影響,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和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人民團體中做出適當安排。包括通過提名、選舉當選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常委;通過協商和選舉擔任人民政協委員、政協常委;通過聘任擔任參事室參事、文史館館員;通過推薦、協商或選舉在有關人民團體如工會、青聯、婦聯、工商聯、僑聯、臺聯中擔任領導職務。
實職安排是指被任命到政府及政府部門、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政知局,目前,實職安排的比例逐漸上升,實職安排和政治安排已經沒有明顯劃分,「主要考察的是能力和素質與對應職務的匹配程度。」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也表示,黨外人士的考察原則和黨內人士一致,重點看能力。
政知局通過各部門官網公布的領導名單統計,加上履新的曹衛星、黃潤秋和秦博勇,共有19位黨外代表人士在國務院各部委、國家局任要職,除科技部部長萬鋼,以及副部級單位國家保密局局長田靜,其餘均為副職,包括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等。
從高校、科研機構到政府部門
細數這些黨外代表人士的簡歷,政知局發現,19位黨外人士中,除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賈楠和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其餘所有人均有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工作經歷,可以說比例相當高。
例如萬鋼就是從同濟大學校長任上調任科技部部長。此次履新的曹衛星也是從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調任江蘇省副省長,之後調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黃潤秋也是在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之後,2008年開始,先後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並最終調任環保部副部長。
曹衛星、黃潤秋的這類仕途軌跡也是這19位國家部委、國家局大部分黨外幹部的共同經歷,即從高校或科研機構調任政府機關,之後再調入國務院各機構。竹立家也表示:「一般都是從專家教授成長起來,之後調往政府部門任職。」
再舉幾個例子。現任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由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任上調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出任副院長。現任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曾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一職,之後調任國家農業部,並於2015年5月來到商務部。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也是這類軌跡,他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1999年開始歷任南京市副市長、江蘇省副省長。
與上述軌跡不同的有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賈楠,197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工業統計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工作,之後逐步升任統計局副局長。
專業對口、專人專用
政知局在前面提到過,這些黨外代表人士大多都有高校、科研機構工作經歷,許多人甚至擔任過副校長。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高學歷。
據政知局統計,這19位幹部中,有5位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其中秦博勇為北京大學法律系在職研究生學歷,其餘14位均為博士學歷,且不少都有博士生導師或者有博士後研究經歷。同時,這些幹部大部分都是專業對口,可以說是專人專用。
例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於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博士畢業,目前在科技部工作算是專業對口。這次履新環保部副部長的黃潤秋是成都地質學院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博士畢業。
除此之外,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是聯邦德國吉森大學農學專業博士畢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劍橋大學博士後學者;國家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專業博士畢業,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焦紅於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碩士畢業。
以上只是一部分官員的專業和學歷。不過已經足夠看出,黨外代表人士在國家部委、國家局任職,基本上都遵循專業對口的原則。竹立家表示,在一些涉及社會管理、行業管理的部門,需要專業人士多一些,吸納黨外的專業人士有利於減少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