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黨外精英都是國家部委「實權派」 有何深意

2020-12-16 城經網

三天前的一則人事任免信息引起了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的注意。

3月15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有三位黨外代表人士,還都是副部級幹部。分別是調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的曹衛星、調任環保部副部長的黃潤秋和調任審計署副審計長的秦博勇。

三位新任幹部都是從外地進京入職。曹衛星此前任江蘇省副省長,黃潤秋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秦博勇任河北省副省長。

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近些年國家對黨外代表人士的任用愈加重視。政知局統計發現,目前在國務院各部委、國家局共有19位黨外代表人士任要職,其中科技部部長萬鋼為部委一把手,還兼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黨外人士實職安排比例加大

讓我們把目光移到去年夏天。

2015年5月18日,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強調,培養使用黨外代表人士,是我們黨的一貫政策。要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2012年,中共中央曾發布《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大黨外人士在政府部門任一把手的做法成為最大亮點。

黨外人士的任職安排包括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兩個方面。政治安排是指對在國內外有影響,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和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人民團體中做出適當安排。包括通過提名、選舉當選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常委;通過協商和選舉擔任人民政協委員、政協常委;通過聘任擔任參事室參事、文史館館員;通過推薦、協商或選舉在有關人民團體如工會、青聯、婦聯、工商聯、僑聯、臺聯中擔任領導職務。

實職安排是指被任命到政府及政府部門、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政知局,目前,實職安排的比例逐漸上升,實職安排和政治安排已經沒有明顯劃分,「主要考察的是能力和素質與對應職務的匹配程度。」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也表示,黨外人士的考察原則和黨內人士一致,重點看能力。

政知局通過各部門官網公布的領導名單統計,加上履新的曹衛星、黃潤秋和秦博勇,共有19位黨外代表人士在國務院各部委、國家局任要職,除科技部部長萬鋼,以及副部級單位國家保密局局長田靜,其餘均為副職,包括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等。

從高校、科研機構到政府部門

細數這些黨外代表人士的簡歷,政知局發現,19位黨外人士中,除了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賈楠和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其餘所有人均有高校或科研單位的工作經歷,可以說比例相當高。

例如萬鋼就是從同濟大學校長任上調任科技部部長。此次履新的曹衛星也是從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調任江蘇省副省長,之後調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黃潤秋也是在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之後,2008年開始,先後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並最終調任環保部副部長。

曹衛星、黃潤秋的這類仕途軌跡也是這19位國家部委、國家局大部分黨外幹部的共同經歷,即從高校或科研機構調任政府機關,之後再調入國務院各機構。竹立家也表示:「一般都是從專家教授成長起來,之後調往政府部門任職。」

再舉幾個例子。現任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由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任上調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出任副院長。現任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曾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一職,之後調任國家農業部,並於2015年5月來到商務部。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也是這類軌跡,他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1999年開始歷任南京市副市長、江蘇省副省長。

與上述軌跡不同的有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賈楠,197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工業統計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工作,之後逐步升任統計局副局長。

專業對口、專人專用

政知局在前面提到過,這些黨外代表人士大多都有高校、科研機構工作經歷,許多人甚至擔任過副校長。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高學歷。

據政知局統計,這19位幹部中,有5位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其中秦博勇為北京大學法律系在職研究生學歷,其餘14位均為博士學歷,且不少都有博士生導師或者有博士後研究經歷。同時,這些幹部大部分都是專業對口,可以說是專人專用。

例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於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博士畢業,目前在科技部工作算是專業對口。這次履新環保部副部長的黃潤秋是成都地質學院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博士畢業。

除此之外,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是聯邦德國吉森大學農學專業博士畢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劍橋大學博士後學者;國家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專業博士畢業,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焦紅於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碩士畢業。

以上只是一部分官員的專業和學歷。不過已經足夠看出,黨外代表人士在國家部委、國家局任職,基本上都遵循專業對口的原則。竹立家表示,在一些涉及社會管理、行業管理的部門,需要專業人士多一些,吸納黨外的專業人士有利於減少決策失誤。

相關焦點

  • 我從公務員辭職了,且是國家部委!
    導讀:本文通過分析2015-2017年部委辭職公務員的原因,希望可以對國家公務員幹部任用機制、幹部選拔機制、公務員報考和公務員職業規劃有一定的借鑑。(二) 現實數據 筆者接觸過幾個部委辭職,科技部、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辭職的幾個兄弟年齡一般都在四十歲左右,大部分都是處級崗位(含非領導職務),辭職後多數從事投資、管理類的崗位。共青團中央廳級幹部褚峰辭職加入華圖教育集團,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辭職加入網絡公司。黨群辭職的數量相對業務類部委要較少。
  • 黨外掛職幹部「回爐」再深造!
    這些,還不夠,他們身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都在全國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鍊基地進行過至少1年的掛職鍛鍊。這次中央統戰部組織這些不尋常的學員「回爐」深造,就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提出的「黨外幹部長期培養要加強」的指示精神,為進一步提高黨外幹部能力水平搭建的重要平臺。
  • 《彩虹六號:圍攻》精英皮膚極具深意 個個都有歷史背景
    B站UP主「SONAR森納映畫」製作了一段科普視頻,就講述了《彩虹六號:圍攻》這款遊戲中精英皮膚的真實歷史背景和細節。R6S精英皮膚的真實歷史背景和細節:  視頻中講述的內容囊括了現代俄羅斯特種部隊,古代蘇格蘭戰錘和中世紀騎士,一戰、二戰的各種典故,甚至還有越戰背景的電影《計程車司機》,以及FBI的前身機構。
  • 付樹林:規範納稅服務有何「深意」
    原標題:規範納稅服務有何「深意」 9大類72項1120條納稅服務規範的出臺,本著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最大限度規範稅務人,帶來的不僅僅是納稅服務的規範,其「深意」還在於折射稅收治理方式的轉變,向稅收現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稅務部門作為稅收法律的執行機關,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落實好稅收法定原則。
  • 民間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何深意?老祖宗告訴你傳統習俗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何深意?祭灶的習俗,你了解多少文·玄武石說到我們的中華文化,就不得不說我們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這四個節日是我們國家的四大傳統節日。那由這兩個節日出現的俗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男人們,不能在中秋節的這一天祭拜月亮。女的不能在臘月23這一天祭拜灶王爺。這樣一說,很多人可能就要問了,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老傳統其實也是飽含深意,大家不妨提前看看,多做一些準備。
  • 其中有何深意?
    其中有何深意?大學裡的課程安排分布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大一課程緊湊,大二量會減輕很多,大三上課基本是休息和上課時間持平,大四基本就很少上課了,大學有這麼多的空閒時間,為什麼不把課程集中起來上,用三年去結束學業呢?為何偏偏要四年呢?背後又有何深意呢?
  • 同為國家部委直屬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為何總是被低估?
    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國家部委直接管理的高校,她木有「清北復」等名校耀眼奪目的光環,也沒有「985」、「雙一流」等名頭的加持。她低調而神秘,內斂而不張揚。她雖地處魔都,卻沒有復旦、上交的名聲;她雖直屬國家部委管理,但與教育部、工信部所屬高校相比,卻默默無聞,鮮為人知!這所披著神秘面紗的大學究竟是誰呢?
  • 重慶交通大學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成立
    重慶交通大學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成立2020年12月11日下午,重慶交通大學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學校黨委副書記鄭旭煦,重慶知聯會會長任紅,市委統戰部有關處室負責人,學校黨委職能部門負責人,各二級黨組織書記、統戰委員,學校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代表以及學校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全體會員共69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學校黨委統戰部副部長何玲主持。
  • 習近平講話數次引用屈原詩歌名句,有何深意?
    習近平講話數次引用屈原詩歌名句,有何深意?2013年,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科協、科技界政協委員時,習近平說:「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2014年,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他指出:「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 ...建立黨組成員聯繫黨外主席及常委、黨員委員聯繫黨外委員工作制度
    為充分發揮政協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委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深化委員聯繫交流,加強委員服務與管理,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近日,長豐縣政協建立黨組成員聯繫黨外主席及常委、黨員委員聯繫黨外委員工作制度。
  • 小組合作學習,讓黨外幹部培訓收穫滿滿
    黨外幹部分組討論,分享學習成果  8月14日,一場特別的結業禮正在華桂園國際會議廳舉行。來自不同單位的四十餘位黨外幹部分成四組熱烈分享這幾天的學習成果。「最特別」「有趣」「受益匪淺」……這些是參與培訓的成員分享中出現的多頻詞。  8月10日——8月14日,順德區委組織部聯合區委統戰部舉行2020年黨外幹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班採用專題講座、體驗參觀、合作學習等,將大政方針、業務知識融入其中,辦成了一場學員口中的高質量、有實效的培訓班。
  • 猛龍這個稱號,到底有何深意?
    很多男孩子都喜歡運動,沒有事情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去學校或者單位的籃球場上打打球放鬆一下身體,那麼如果要說在世界上哪一個籃球組織最有名,最權威的話,美國的這個組織大家一定都有聽說,即使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但是這個組織的名字會出現在大家的面前,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NBA。
  • 仁懷市:「知聯智匯+」品牌 凝聚黨外知識分子力量
    搭建「聚賢堂」,薦賢酒都。依託市知聯會平臺,充分發揮聚才、育才、薦才作用,在事業發展中發現人才,在實踐鍛鍊中培養人才,在實際工作舉薦人才,努力把知聯會打造成為匯聚黨外知識分子的「聚賢堂」,為酒都仁懷輸送賢才。
  • 明朝朱元璋,寫下的15個「不徵之國」,有何深意?
    這項舉措從洪武二年初步提出,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最終立定,期間經過反覆重申完善,能夠通過時間重重的考驗,被後代奉行,這其中有何深意?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是洪武二年(1369年),也就是建國的第二年。經過了一年的休整,朱元璋實現了從開疆拓土到治理內政的轉變,開始探索如何穩固大明朝的統治,「不徵」的概念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是基於諸多考量的。
  • 《甄嬛傳》:「嬛嬛一嫋楚宮腰」有何深意?抬眸似純元註定悲劇
    (詞裡念xuan,當年引發過爭論)皇帝也是打小從南書房各種學習上來的,能治理國家,也通曉詩詞,他一聽便知道是蔡伸的詞。雖說名字是父母給的,但是這小女子如此對答如流的狀態,就說明了平日裡的詩詞教養差不到哪裡去。別人總當皇帝默許了後宮不得幹政,因而也是不喜歡女子多讀書知道政事的。
  • 渭南市優秀年輕黨外幹部黨外知識分子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能力提升...
    (記者:雙慶 富平融媒體中心)12月9日,渭南市優秀年輕黨外幹部、黨外知識分子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在富平幹部學院開班。渭南市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黃忠良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他強調,廣大黨外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能力,發揮表率作用,認真履職盡責,提升工作水平。要深入調研,認真思考,積極建言獻策,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重要參考。要發揮自身優勢,密切關注社情民意,及時開展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等工作,凝聚強大正能量,共同推動我市多黨合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新時代渭南追趕超越聚合力、添動力、增活力。
  • 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此時公布珠峰「身高」,傳遞出哪些深意?地球的新高度 珠穆朗瑪峰,世界海拔最高峰,地球之巔。 早在300多年前,中國人就邁出了探求珠峰高度的步伐。公元1715年前後,康熙年間,清政府即從北京派人專程進入西藏測繪地圖。在《皇輿全覽圖》中,珠峰以山形符號標出,定名為「朱母郎馬阿林」。
  • 黨外知識分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2017)徵文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並參加聯組會的重要講話,推進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黨外知識分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2017)」擬於2017年12月中旬在武漢大學舉行。
  • 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湖南創新講好黨外知識分子故事
    回想起去年那場「色香味」俱全的湖南黨外知識分子「愛國奮鬥、建功立業」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人、當代藝術家舒勇至今仍記憶猶新,並稱其為「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湖南用「老瓶裝新酒」的方式創新舉辦黨外知識分子先進事跡報告會。湖南省委統戰部供圖湖南有黨外知識分子360餘萬人,約佔全省知識分子總數的70%,是推動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萊蕪區舉辦黨外幹部、統戰幹部培訓班和黨外代表人士素能提升班
    11月17日至20日,萊蕪區黨外幹部、統戰幹部培訓班和黨外代表人士素能提升班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舉辦。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薛亮出席開班式並講話,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宣傳統戰部部長姜強致歡迎辭。課程安排緊貼實際此次培訓,以提升黨外幹部理論學習能力和參政議政能力為出發點,邀請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山東省委黨校、青島市委黨校、山東大學等高校知名專家教授,針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外代表人士參政議政能力建設、輿情管控、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歷史經驗等內容進行深入講解,並通過學習研討、現場教學、座談交流等方式,引導學員學深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