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琅琊榜2》昨天又開虐了,長林王掛了。更讓人感到心寒的是,北境要改軍號,從此這世上再無長林之名。平旌扶靈北上,把長林王的遺骨埋在了梅嶺。梅嶺,第一季中虐了我們千百回的地方,到了第二季還得來騙我們的眼淚。可是,你想過長林王為什麼要「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嗎?
圖片來自網絡
他是赤焰軍案的唯一後人
赤焰軍案已經過去五六十年,當初經歷過那場冤案的人,都一個個離開了。可是只有蕭庭生還活著。
他也許知道自己的身世,也許不知道。但他作為蕭景禹的後代,無疑是這場冤案的唯一後人。
當初夏江炮製這場冤案,梅嶺埋葬了五萬忠魂,聲勢浩大的林府瞬間崩塌,即便身為皇室之女的晉陽長公主也選擇自盡,追隨林燮而去。即便是宸妃,也只能匆匆葬在亂崗。
而那個曾經備受愛戴的祁王,含恨飲下毒酒。
所幸,祁王妃用盡一生之力,為景禹留下了後代。
圖片來自網絡
而林殊和靖王,又把他解救出來。雖然他不能再擁有他應該擁有的一切,但是靖王給了他能給的一切。
如今,他要魂歸故裡了。按照規矩,他應該葬在王陵。所以,他的衣冠在王陵陪伴著已經葬回王陵的父母。可是他卻要遺骨回歸那片曾經毀掉一切的梅嶺。
他一生無怨無悔,不曾有過憤恨,但他知道,他終究是赤焰軍的一員。
他要回到這一切開始的地方,也要堅守在這個地方,希望這個悲劇就此打住,不會再有。老王爺用盡一生的力量避免梅嶺悲劇再次發生,死後還要警戒後人,這份付出,焉能不讓人感動。
願老王爺的陵墓,讓埋屍梅嶺的冤魂安心,讓後來的為君者和為將者警心。
圖片來自網絡
他要陪伴和感謝梅長蘇
他是遺腹子,生來就沒有見過父親。雖然靖王收養了他,但是以靖王那樣冷冷的性子,估計也教養不好他。
林殊一來自己沒有後代,二來也不願生平所學無人繼承,看庭生根基不錯,又是自己的大哥所生,所以願意做他的老師。
更重要的是,救他出掖幽庭的法子是梅長蘇想的。沒有梅長蘇,他可能要在掖幽庭呆更長的時間。
梅長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執意上戰場,最後死在北境的戰場。我想,他死時,遺言肯定是要葬在梅嶺,陪伴他的父親和那數萬忠魂。
而庭生,一定是親身經歷了這一切。
圖片來自網絡
他應該當時就下定了決心,死後要追隨先師,埋屍梅嶺。
他感謝梅長蘇,去除了他身上的怨憤。
是呀,還有誰身上的怨憤比梅長蘇深呢?可是梅長蘇的赤子之心,九死不悔,從未變過。
一個人本性若善,縱然是烈獄歸來,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
庭生一生都在踐行梅長蘇的精神,他守住了對梅長蘇的諾言。而今,他要去跟梅長蘇匯報了,更何況,平旌抗旨卻換來邊境穩定的十年,也絕不辜負梅長蘇的用心。
圖片來自網絡
長林精神是赤焰軍精神的延續
長林軍,是武靖王欽賜。有人說,長林,是取梅長蘇之長,林殊之林,是為了懷念梅長蘇為北境做出的犧牲。也有人解讀,長林就像是護衛北境的防護林,永遠守衛邊疆。
圖片來自網絡
可惜,這世上確實沒有什麼永恆。長林軍旗被摘下的那一刻,多少人為之心酸不平。
但是,那些人也只是心中感慨,並沒有做什麼過分之舉。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長林軍,忠於的不是某個人,而是國家,而是人民。
不過,後來平旌拿出長林軍令,號令曾經的長林軍時,大家積極響應,也不是為的他個人,而是為了保衛大梁的江山。
赤焰軍因為「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功高蓋主」被屠殺,長林軍不會重蹈覆轍。
長林王說,他願意退步,交出兵權。但是他想告訴梁王的是,這不是為君之道。
小小的梁王,雖然不知道曾經赤焰軍與長林軍凝聚了父王和皇伯父的多少心血,但是他知道,他這一步終究是錯了。
圖片來自網絡
他沒有跟任何人商議,就以國喪之禮祭拜長林王;他站在高高宮牆之上,遙望著長林王的靈柩,心裡應該已經有了主意。
赤焰之忠,長林之誠。他們用一代又一代將士的熱血燃就的軍旗,永遠飄揚在大家的心中。
梅嶺埋忠骨,赤焰奏離殤。不管是赤焰還是長林,他們的忠,都是林殊的精神寫就。
這一份忠誠,都在梅嶺,始終提醒著後人:梅嶺之錯,絕不可再犯。
梅嶺下的忠魂們,請你們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