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林王要魂歸梅嶺,不僅因為他的恩師是梅長蘇,還因為……

2020-12-20 看劇有理

圖片來自網絡

《琅琊榜2》昨天又開虐了,長林王掛了。更讓人感到心寒的是,北境要改軍號,從此這世上再無長林之名。平旌扶靈北上,把長林王的遺骨埋在了梅嶺。梅嶺,第一季中虐了我們千百回的地方,到了第二季還得來騙我們的眼淚。可是,你想過長林王為什麼要「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嗎?

圖片來自網絡

他是赤焰軍案的唯一後人

赤焰軍案已經過去五六十年,當初經歷過那場冤案的人,都一個個離開了。可是只有蕭庭生還活著。

他也許知道自己的身世,也許不知道。但他作為蕭景禹的後代,無疑是這場冤案的唯一後人。

當初夏江炮製這場冤案,梅嶺埋葬了五萬忠魂,聲勢浩大的林府瞬間崩塌,即便身為皇室之女的晉陽長公主也選擇自盡,追隨林燮而去。即便是宸妃,也只能匆匆葬在亂崗。

而那個曾經備受愛戴的祁王,含恨飲下毒酒。

所幸,祁王妃用盡一生之力,為景禹留下了後代。

圖片來自網絡

而林殊和靖王,又把他解救出來。雖然他不能再擁有他應該擁有的一切,但是靖王給了他能給的一切。

如今,他要魂歸故裡了。按照規矩,他應該葬在王陵。所以,他的衣冠在王陵陪伴著已經葬回王陵的父母。可是他卻要遺骨回歸那片曾經毀掉一切的梅嶺。

他一生無怨無悔,不曾有過憤恨,但他知道,他終究是赤焰軍的一員。

他要回到這一切開始的地方,也要堅守在這個地方,希望這個悲劇就此打住,不會再有。老王爺用盡一生的力量避免梅嶺悲劇再次發生,死後還要警戒後人,這份付出,焉能不讓人感動。

願老王爺的陵墓,讓埋屍梅嶺的冤魂安心,讓後來的為君者和為將者警心。

圖片來自網絡

他要陪伴和感謝梅長蘇

他是遺腹子,生來就沒有見過父親。雖然靖王收養了他,但是以靖王那樣冷冷的性子,估計也教養不好他。

林殊一來自己沒有後代,二來也不願生平所學無人繼承,看庭生根基不錯,又是自己的大哥所生,所以願意做他的老師。

更重要的是,救他出掖幽庭的法子是梅長蘇想的。沒有梅長蘇,他可能要在掖幽庭呆更長的時間。

梅長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執意上戰場,最後死在北境的戰場。我想,他死時,遺言肯定是要葬在梅嶺,陪伴他的父親和那數萬忠魂。

而庭生,一定是親身經歷了這一切。

圖片來自網絡

他應該當時就下定了決心,死後要追隨先師,埋屍梅嶺。

他感謝梅長蘇,去除了他身上的怨憤。

是呀,還有誰身上的怨憤比梅長蘇深呢?可是梅長蘇的赤子之心,九死不悔,從未變過。

一個人本性若善,縱然是烈獄歸來,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

庭生一生都在踐行梅長蘇的精神,他守住了對梅長蘇的諾言。而今,他要去跟梅長蘇匯報了,更何況,平旌抗旨卻換來邊境穩定的十年,也絕不辜負梅長蘇的用心。

圖片來自網絡

長林精神是赤焰軍精神的延續

長林軍,是武靖王欽賜。有人說,長林,是取梅長蘇之長,林殊之林,是為了懷念梅長蘇為北境做出的犧牲。也有人解讀,長林就像是護衛北境的防護林,永遠守衛邊疆。

圖片來自網絡

可惜,這世上確實沒有什麼永恆。長林軍旗被摘下的那一刻,多少人為之心酸不平。

但是,那些人也只是心中感慨,並沒有做什麼過分之舉。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長林軍,忠於的不是某個人,而是國家,而是人民。

不過,後來平旌拿出長林軍令,號令曾經的長林軍時,大家積極響應,也不是為的他個人,而是為了保衛大梁的江山。

赤焰軍因為「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功高蓋主」被屠殺,長林軍不會重蹈覆轍。

長林王說,他願意退步,交出兵權。但是他想告訴梁王的是,這不是為君之道。

小小的梁王,雖然不知道曾經赤焰軍與長林軍凝聚了父王和皇伯父的多少心血,但是他知道,他這一步終究是錯了。

圖片來自網絡

他沒有跟任何人商議,就以國喪之禮祭拜長林王;他站在高高宮牆之上,遙望著長林王的靈柩,心裡應該已經有了主意。

赤焰之忠,長林之誠。他們用一代又一代將士的熱血燃就的軍旗,永遠飄揚在大家的心中。

梅嶺埋忠骨,赤焰奏離殤。不管是赤焰還是長林,他們的忠,都是林殊的精神寫就。

這一份忠誠,都在梅嶺,始終提醒著後人:梅嶺之錯,絕不可再犯。

梅嶺下的忠魂們,請你們安息。

相關焦點

  • 《琅琊榜》蕭庭生能出掖幽庭成為長林王,全都是因為他
    《琅琊榜》第一部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第二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也已經播出有段時間了,第一部與第二部沒有什麼聯繫,關係不大,然而真正連接兩部電視劇的就是一個蕭庭生了,他的一生能用精彩來概括了。蕭庭生是出生在掖幽庭的,兒時一直在掖幽庭為奴為婢。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蕭庭生剛正不阿、忠肝義膽,只因為這三人
    蕭平旌低頭啜泣,「孩兒記得,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蕭庭生顫顫巍巍地起身,「你聽,你聽這風聲,北境已經下了好幾場雪了吧。梅嶺、梅嶺……」他的耳畔似傳來過往片段,那個蒼白孱弱,又腹中充滿詭譎的人,引領他走出了最昏暗的回憶。
  • 《風起長林》長林王蕭庭生去世,觀眾感嘆大梁再無長林軍
    在最新一集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長林王蕭庭生(孫淳飾)因病去世,看著第一部的黃毛小兒變成第二部中的皓首老翁,不得不讓人心生感慨。看到蕭庭生去世的那一刻,不少觀眾都感嘆大梁再無長林軍,這一情節可真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 琅琊榜:長林王是梅長蘇的弟子,為何會鬥不過荀氏兄妹?
    琅琊榜:長林王是梅長蘇的弟子,為何會鬥不過荀氏兄妹?琅琊榜中梁帝身邊最聰慧的太監高湛曾說過,這風從來沒停過。引出了琅琊榜的第二部風起長林,主要講述了蕭庭生成為長林王保護大梁的故事,風起長林中的蕭庭生一身正氣,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梁。身為祁王的兒子曾經被梅長蘇收為弟子,但是為什麼蕭庭生鬥不過荀氏兄妹呢?琅琊榜的第一部中,祁王因為為赤焰軍求情,被梁帝認為與赤焰軍同謀想要謀反。
  • 風起長林:蕭平旌童年美好,卻家道中落,人生際遇何其相似梅長蘇
    在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面,蕭平旌生性跳脫,放蕩不羈愛自由,父親蕭庭生深知他無意於朝堂之上的合縱連橫,而是眷戀江湖之間的快意恩仇,所以把他送到了琅琊山上修行鍛鍊。多年以後,林殊化身梅長蘇重返金陵城,此時的太皇太后早已是老眼昏花,錯把梅長蘇認成了林殊,一直惦記著他最愛吃的榛子酥,還不忘拉著他和霓凰郡主的手,柔聲細語問他倆何時成親。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清平一願,赤子之心不死
    聽,長歌一起,在歌者低沉喑啞的淺淺訴說中我們能回憶起那位談笑間定天下事,妙計斂藏於袖的梅長蘇,他在這巍巍宮牆內激濁揚清,泛起滔天巨浪;可誰知,轉眼間這不過又是一場風起雲散,烽煙乍起,重挽朱弓,青山何其有幸,那情義千秋終是在梅嶺雪間長留。
  • 長林王蕭庭生的一生,註定不會成為一個謀逆之人
    都知道蕭庭生是梅長蘇剛到金陵城中,在霓凰郡主比武招親這個事件中解救出來的,之前一直在掖幽庭裡當著罪奴幹著粗活。在救出庭生之後還拿這件事給靖王當做見面禮,並表示要扶持他參與奪嫡。雖然靖王當時聽到這話還很疑惑,但也表示接受了,畢竟梅長蘇是實實在在把蕭庭生給救了出來。
  • 琅琊榜:為何蕭景琰父親殺林殊一家,梅長蘇還如此信任他?
    「變幻,風雲幾卷,亂世起驚瀾,血仍殷,何人心念,烈火清平願,慧劍,借別紅顏,無意續餘年,帝闕巍,豪氣仍在,冰心誓破長夜天……」,地獄歸來,不可久留,梅長蘇最後完成了他的使命,以林殊的形式結束了自己短暫而艱難的一生,金陵城最明亮的那個少年,葬身在陰暗的朝堂紛爭中,從梅嶺活下來的,是那個攪弄風雲的謀士
  • 琅琊榜2:長林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蕭平旌卸下包袱原諒林奚
    長林王病危,黎老堂主帶著太醫和林奚悄然退出病房,留下長林父子二人相伴最後時刻。日餘暉中,蕭平旌扶著長林王來到堂外坐下,他跪在自己父親的身前,心如刀絞槍刺一般痛得滴血。長林王長於掖幽庭中,見識過世間冷暖、又歷經戰事無數,生死輪迴之事已然看淡,只是感嘆本以為留下平章和平旌兄弟能有個照應,可惜天不遂人願,只餘下蕭平旌自己孤苦伶仃,他神色平靜得對蕭平旌講起平生三大幸事,其一是得遇名師梅長蘇搭救指點,其二是侍奉兩代明君未曾遭懷疑迫害,其三則是家中和睦。知子莫若父,長林王明白蕭平旌本愛逍遙,囑咐其自己去世之後不要再被長林二字束縛,從今以後不必執念,當以護住嫂侄為己任。
  • 琅琊榜:譽王死後,為什麼梅長蘇要保住他的孩子?
    譽王被世人譽為最像大梁皇帝的,皇帝曾經問過蒙摯這個問題,蒙摯說「太子也很像陛下」,當然蒙摯說的只是外貌而已,而大家口中的最像皇帝的那一面不僅僅是指外貌,更是個性跟行事風格,秦般弱曾經就在屢屢犯錯的時候給雋娘抱怨過「譽王跟他的父親一樣,涼薄寡恩」,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恭敬謙卑,一旦稍有差池就絕情絕義
  • 琅琊榜:蕭庭生有四個稱號,長林王僅第2,第1個最尊貴秒殺長林王
    不過在梅長蘇等人眼裡,這就是親人了,靖王對蕭庭生無比重視,估計對他跟自己的兒子就是一樣的,他一向以皇長兄為楷模,對祁王的兒子,自然重視;第三個,老王爺,王爺,自然就是指皇帝的弟弟,就像當年的紀王一樣,身份也是相當尊貴的,紀王雖然不理朝政,但是譽王和太子都不敢得罪他,甚至是不敢冒犯他,足以見其地位了
  • 琅琊榜:第一眼就認出梅長蘇的,其實不是人,而是靖王寵物
    梅嶺慘案數十萬赤焰軍慘死,被確認無人存活。其實林殊沒死,只是身中寒火毒。被父親的故人所救以後,帶他治療隱藏起來。歷經幾十年出來見人,更是改名。但林殊不再是從前意氣少年,現如今身體孱弱。只能夠依靠聰明大腦,但依舊受追捧。很多人為了邀請他作為背後軍師,最終沒能夠請動他。見到熟人假裝從未見過,這也是防止被下毒手。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風字的,背後的真實寓意實在深刻
    長林軍《琅琊榜》最後一級中,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邊關告急後,梅長蘇迅速部署,東海,南境,北燕都有合適的人前往,梅長蘇自己選擇去平定大渝的進犯。當各路大軍紛紛告捷,已經登上帝王的蕭景琰對軍隊做了改編,新的軍隊由蕭景琰賜名,長林軍。長林兩個字的寓意自不用細言,無非是緬懷赤焰軍,緬懷梅長蘇。就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有個重要人物高湛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成了續集的片名關鍵字。就在蕭景琰的皇后提醒高公公,起風了,要多穿點衣服。有著過人智慧的高公公說了一句,在這皇宮大內,風,從未停止過。
  • 風起長林,看似《琅琊榜》的續集,實乃前傳
    002:赤焰與長林歷史總是驚人地類似,幾十年前發生在梅嶺的往事,差點就又在甘州重演。功勳赫赫的長林軍,遭遇到與赤焰軍相似的處境,外有戰鬥力強勁的大渝,內有梁朝的朝臣和內奸作祟,非要將長林軍置於死地。長林比赤焰幸運的是,新梁帝不像他爺爺那樣暴虐,堅決地支持長林王,才沒有讓長林蹈赤焰之覆轍。外表看起來很軟弱的新梁帝,其實也是個權術高手,他一邊對長林王表現出親切與支持,一邊卻悄然將荀白水這樣的長林反對勢力提拔到了首輔位置,對長林形成強力制衡。
  • 風起長林:三位前朝舊人,一位皇子,一位閣主,為何蕭庭生最難忘
    在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面,一共有三位舊人,從前朝武靖帝蕭景琰時代,傳承到了當朝梁帝蕭歆時代。這三位舊人,從當初的豆蔻年華,青春年少,搖身變成了如今的兩鬢斑白,垂垂老矣,他們分別是:長林王蕭庭生,寧王蕭景亭,琅琊閣主藺晨,而雲南王府穆青只活在回憶裡,從未露面。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觀後感
    生於皇家,魂歸梅嶺。不負皇恩,戍守邊疆,確實是職責所在,但身為形役,終究不能完成靈魂的救贖。內心的指引,還是來自於那一代為了社稷民生甘願肝腦塗地的貴族青年。梅嶺,當初葬了無數忠烈,赤子之心浴火重生之地,才是庭生的夢想鄉,朝聖地和安魂所。這一生歷經磨難,在權力頂峰始終沒有迷失,庭生走完了這一生。
  • 琅琊榜:長林王蕭庭生知道自己的身世嗎?這些細節藏著答案
    看到風起長林的大結局,庭生應該是知道自己的身世經歷,還有梅長蘇和景琰身世經歷。在第一部中梅長蘇曾經欲言又止的提起過庭生身世的謎團,他可能感覺庭生多多少少察覺到什麼了。他也許是在臨終前留下了給庭生的信,也許是託景琰在適當時候告訴庭生,不僅是庭生的身世,而且也包含梅長蘇自己一生的經歷,以己身經歷告訴他,不論是從何等煉獄回來,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風骨猶存才是錚錚男兒本色。
  • 琅琊榜:蕭庭生臨終前的話,充分證明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大家都知道蕭庭生是祁王的遺腹子,在紀王爺的幫助下才得以活下來,但是一直生活在掖幽庭中,後來幸虧了梅長蘇才得以出宮,有了正常的生活,並且有靖王收他為義子。很多人都說庭生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就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誰,因為梅長蘇讓景琰不要告訴他,但是在第二部中通過他的一句話,我們知道他似乎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世,就連梅長蘇的真實身份也知道。
  • 《風起長林》赤焰之主VS長林之主:蕭庭生孫淳父子終將何去何從?
    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長林王蕭庭生歷經三代帝王,軍功赫赫,聲名遠播,究竟最終長林府興衰存亡如何?長林王一家又會否走上林燮一家的老路?讓我們一起來解析。  赤焰林燮,蕭庭生孫淳的前車之鑑  「無論為友還是為臣,林帥從未負過陛下。」這是《琅琊榜》中,海宴借梅長蘇所表達出的林燮和老梁帝之間的關係。
  • 琅琊榜:蕭景琰其實已經認出梅長蘇,就因為2個字,他始終不相信
    在藺晨父子的幫助之下,化身梅長蘇,潛入金陵,開始了對靖王蕭景琰的扶持之路,同樣也是復仇之路。然而,太皇太后能夠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認出了林殊;霓凰郡主也能夠憑藉自己的直覺判定梅長蘇的身份;然而自幼一起長大的蕭景琰卻遲遲沒有洞悉。在兩年多的朝夕相處之中,難道蕭景琰對於梅長蘇的真實身份真的沒有懷疑嗎?咱們不妨來看一看這其中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