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以使天下諸國皆賓從,卻成一個笑話?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長子,在前310年的時候,秦惠文王去世了,而秦武王作為惠文王和惠文后的兒子,秦武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秦國的新君主。秦武王即位之後沒多久秦國的蜀相就反叛了,秦武王不得不緊急地派甘茂前去平定蜀國的叛亂,要知道蜀中一帶就是秦國的一個重要領地,所以不能有失,之後沒有多久,秦武王就驅逐了張儀等人,並且派兵攻打魏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稱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蕩,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武王從小就身強體壯,力氣過人,而且好勇鬥狠,經常找國內力氣大的人比試蠻力。秦武王這種體格,在現代很適合做拳擊手,或者舉重運動員。可古代沒有這種職業,秦武王只好跟力氣大的人較量了。
嬴蕩做了秦國君主後,除了日常處理朝政外,還是忘不了比力氣這個愛好,因此國內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均獲重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嬴蕩率文武大臣前往洛陽瞻仰「九龍神鼎」。九龍神鼎那可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秦武王看著九龍神鼎,熱血膨湃,他不滿足於單純佔有九鼎,還想把鼎舉起來,以璋現他無上的勇力,於是他叫來任鄙、孟賁,一起比試舉鼎。
秦武王本就身強力壯,重武好戰,舉九鼎對他來說是個炫耀武力的好機會。嬴蕩即位之初,經過秦孝公和秦惠文王兩代國君的努力,國力日漸昌盛,《史記卷五秦本紀》載:「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到公元前307年,嬴蕩已先後平定了蜀國叛亂,攻取了秦國東進最為重要的屏障、韓國軍事重鎮——宜陽。攻克宜陽意味著:秦軍自此兵出函谷關,有了物資與兵員的保障。所以,急性子的嬴蕩以為時機已經成熟,迫不及待的要舉鼎,以使天下諸國皆賓從。
嬴蕩舉鼎並非魯莽之舉,雖然最後以嬴蕩身死結局,看起來像是一場鬧劇。但是不可否認,嬴蕩做的是自其祖父秦孝公開始直到秦始皇才實現的一統天下的夢。在舉鼎這件事當中,嬴蕩犯的唯一的錯誤就是操之過急,以致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成為了歷史上死得最悲壯的一位皇帝。卻被後人看成一個笑話
秦武王嬴蕩的母親則是惠文后,在電視劇羋月傳裡面是羋月的姐姐,是楚國的嫡公主,而羋月則是陪著她嫁過去的。而在歷史上惠文后應該是魏國人,在嫁給了秦惠文王之後沒幾年就生下了秦武王,但是在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登基之後,惠文后的日子也就不那麼好過了,現在一般來說認為她是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之中失敗,因為謀權失敗而死。秦武王死的時候才23歲,膝下無子,於是他的異母弟弟嬴稷繼位,就是羋月的兒子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