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一直是校園中最常見,最常發生的事情,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許多人都曾被校園暴力所傷害。而校園暴力所帶來的主要傷害絕不是當時的皮肉傷和侮辱。而是對受害者在成年以後的性格塑造、三觀形成、社會認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會造成性格缺陷,三觀偏差,社會認知錯誤等問題。
只要有學生的地方,校園暴力將不會缺席,它要麼出現在孩子身上,要麼出現在孩子身邊。今天我將在這裡講述那些95後的孩子們當年是如何面對校園暴力。我一共將這些分為三種大類型進行敘述。
第一種:忍受型
忍受型的受暴者絕對不是一個小比例,如果學生年齡越小,忍受型的比例越大。
他們只會默默忍受校園暴力帶來的傷害,卻毫無辦法。他們或許反抗過,但是失敗了。他們也許找過父母和老師,可能得到的回覆是這樣的:
「他們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一定是你先惹的他們。」
「我怎麼沒看見他們欺負你呢?」
「......」
忍受型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是最大的,他無人傾訴,孤立無助,不僅每天活地小心翼翼,還要為第二天可能受到的持續傷害而擔驚受怕。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上學時晚點去,放學後趕緊走,在學校默默祈禱挨打時對方下手輕點,周圍人少點。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屬於忍受型的受暴者。請不要第一時間則問他為什麼不告訴你,也許他曾經告訴過你,你卻沒有重視呢?你需要做的,是和他溝通,安撫他的情緒,信任他,幫他想辦法,教他反抗,讓他驅逐恐懼,正面面對。千萬不要否定他,責怪他,因為你的否定和責怪只會讓你們的距離越來越遠,讓他受到的傷害越來越大。
第二種 加入型
這世界讓自己變強的最快方法———打不過就加入
在校園暴力中,有許多的孩子為了讓自己不受到傷害,會選擇加入到對方。這其中還可以細分為多種類型。
(1)直接加入對方
這種類型的孩子有智慧的會發動自己的大腦,想辦法從對方的「興趣愛好」下手,然後「送禮」。比如:給對方買煙,請對方上網,請對方吃東西。腦子不那麼靈光的呢,就會直接送錢,俗稱「保護費」以求得到一個不受欺負的身份。但是這種行為,只會滋生對方的貪慾。
(2)加入其他的團體
當孩子被一個團體欺負的時候,他一定是恨那個團體的。那麼他更可能會去選擇一個更厲害的團體或者人學校門的小混混為「哥」,在那個大團體或者哥哥後面混好以後,會選擇「復仇」。而這種行為,往往是一個受暴者成為施暴者的重要轉折。並且這種仿佛高高在上的感覺,很容易讓曾生活在校園暴力底層的他們迷戀,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每天只想著「混」。
第三種 智慧型
我將那些可以借鑑的良好應對措施都統稱為智慧型。
1.老師保護傘
我看到過一個學生他在受到欺負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找老師。但他找老師的方式很值得借鑑。
(1)絕不只找一個老師,所有老師輪著找。(因為老師也是人不可能天天管著你,記得平常多拍拍老師馬屁)
(2)去找老師前把自己渾身上下弄得狼狽不堪。 衣服要多不整就多不整。
(3)找老師前,用礦泉水抹眼眶,營造一種受盡委屈,剛剛哭完的錯覺。
2.滿嘴跑火車型
這種人一幫都會吹噓自己的老爹,叔叔,哥哥什麼的。
(1)我哥在隔壁高中混的,是某某某老大,曾經把多少人送進醫院等等。
(2)我爸以前混社會的,背後還紋了一條青龍。(但是家長會上的時候不太兇的話就會暴露)
(3)最好的是,我叔叔剛從監獄出來,或者曾經在道上混的,或者認識許多混混之類的。(這樣最保險,最不容易被拆穿)
3.虛張聲勢型
(1)每次有人打架談判型,往旁邊一站,不把自己當成路人。搞得自己好像也是其中一員,打起來第一個跑。
(2)找自己表哥什麼之類的扮成小混子,接送自己幾天上學,適當地給表哥一些煙啊,酒啊什麼的安慰。過個幾天,沒人敢惹了。
(3)見過最奇葩的,有一哥們聽說自己被人「看不順眼了」可能會挨打。二話不說,在快放學前,偷偷跑出去。拿著自己攢的一筆零花錢,去工地上找來了一群農民工兄弟來給自己撐場子。也不讓那群農民工兄弟動手,就讓他們光著膀子,一個個演的怒目圓睜,兇神惡煞。從此以後,再也沒聽說過誰看他不順眼。
最後,如果你也知道什麼智慧型應對措施,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