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洛陽寶姨 關彩晴
通訊員 劉曉飛
最近寶姨聽到不少寶媽說一換季娃就生病,去醫院也是人特別多,想知道為啥一換季寶寶就容易生病?秋季寶寶易患哪些常見病呢?該怎麼預防?別慌!寶姨陪大家一起來聽聽兒科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受訪醫生
洛陽市中醫院
兒科主任 滕繪敏
一換季就生病?滕繪敏主任稱,孩子一換季就容易生病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氣溫的變化
入秋之後光照時間慢慢減少,晝夜溫差大,若白天穿著輕薄,到了晚上就容易著涼。另外隨著天氣漸漸變得涼爽,再加上空氣乾燥,家中的廚房、衛生間等部分區域很適合細菌、病毒生存和繁殖。所以換季的時候,也就進入了細菌、病毒的活躍期,孩子感染的機率會呈直線上升,成為疾病高發的時段。
2、抵抗力下降
孩子本身的抵抗力較弱,換季時抵抗力又容易下降,這給細菌、病毒提供了攻擊的好機會。尤其是在幼兒園及小學裡,增加了群體互相感染和傳遞各種流行病病毒的機會。
兒童秋季常見疾病有哪些?
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患兒先出現發熱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2、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小時可達高峰,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年長兒童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厭食乏力等。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在咽顎弓、軟顎、懸雍垂的黏膜上可見數個至數十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日後破潰形成小潰瘍,表面覆有淡黃色或白色假膜。多見於3~10歲兒童。同一患者可多次發生由不同型病毒引起。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氣候驟變時發病率高。該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診斷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為病毒;病毒感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主要症狀: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咽痛、發熱、頭痛、全身不適、乏力等。部分有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4、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病罪魁禍首是輪狀病毒。這種病毒在寶寶體內一般有1至3天的潛伏期。發病時,大多數寶寶會出現一些類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比如流鼻涕、發熱等,其中一些寶寶還伴有嘔吐症狀。這些症狀出現後的12小時至24小時之內,寶寶就會開始不斷腹瀉,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達十幾次。傳播途徑有兩個:一是由糞到口,即直接或間接接觸患兒糞便後,將病毒由食物帶入口中;二是空氣傳播,即患兒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易感人群為6個月~3歲的嬰幼兒,尤其是營養不良、貧血者。
該如何預防呢?滕繪敏主任稱,家長應給孩子做好防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避免孩子患上秋季常見病。
1、天氣由暖變冷,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衣服
家長們要掌握「春捂秋凍」原則,根據當天的天氣預報、氣溫變化,有計劃地給孩子增減衣服。最好的辦法是:您與孩子穿一樣厚薄的衣服,您靜坐時不感到冷,孩子就不會冷。要知道,孩子雖沒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終是在運動狀態。即使是睡著了,也不要蓋得太多。
2、注意衛生
注意通風透氣,保持居住環境乾燥整潔,使室內溫度和溼度適宜。房間要每天開窗通風至少30分鐘;被子、衣物等要及時晾曬;平時使用的餐具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還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比如餐前、便後洗手、外出回家後洗手等。
3、少吃冷凍食品
這個季節要格外預防「病從口入」。雖然已經是秋天,但白天的高溫炎熱還是會讓孩子大汗淋漓。這個時候,他們最愛的就是打開冰箱,大口大口地吃雪糕和喝冷飲了,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功能受損,出現腹瀉、感冒等症狀。
4、多喝溫開水
秋季乾燥的天氣會讓孩子口舌乾燥、皮膚缺水,多喝水除了能滋潤喉嚨、補充流失的水分,還能夠促進新陳代謝,讓孩子少生病。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保溫杯,並提醒他喝水就喝保溫杯裡的溫水。
5、保證充足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是比較容易讓人感到疲乏的季節,這時候保證充足的睡眠對健康十分重要。孩子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早一點睡覺,中午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午睡來緩解睏乏。
6、進行適當運動
想要少生病,從根本上還是需要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因此讓孩子進行適當的運動非常重要。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多爬行走動;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去遊泳、慢跑、跳繩或者打籃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