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讓寶寶避免迴避型人格,這幾點你做到了嗎

2020-10-04 紐哈頓國際早教

童年得到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童年時期,正是塑造三觀和性格的時期。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外場時經常會很害羞,認生,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但是有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變得開朗起來,有些孩子卻會變得更加害羞和認生,其實這些都和家庭教育離不開。

迴避型人格有四種比較常見的表現

第一,拒絕與不熟悉的人相處,喜歡獨處

大部分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或者害怕與人相處,由此開始拒絕所有不熟悉的人。他們的獨處,一半是因為自己喜歡,一半是因為不得不選擇獨處。

第二,喜歡逃避

其實這一點和第一點是差不多的,因為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與人相處,所以他們會選擇直接逃避這種接觸。這個類型的孩子,一旦遇到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會做的事情,就會選擇躲進自己的避風港。

第三,玻璃心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不僅不懂得與人相處,也不懂得與自己相處。他們經受挫折的能力太弱,以至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自己的付出被無視,就會想要放棄,縮回自己的小世界。

第四,沒有安全感,極度自卑

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共同點,那就是沒有安全感。在這類孩子的心中,即使是父母親人都不能得到全部的信任。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孩子過於自大,相反的,是因為孩子過於自卑。

他們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至於在面對別人的好意時,心中反而會產生疑惑和惶恐,害怕對方的好意只是一時的,所以總是遲遲不敢接受。

有些孩子有良好正確的家庭教育,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性格也慢慢開始變化。有些孩子卻在這個重要的時間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最後內向害羞的性格完全轉化成迴避型人格。

特別是在青年少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害羞認生的性格還沒有改變的話,孩子極有可能形成迴避型人格。而形成這樣性格的原因,也少不了錯誤的家庭教育。

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當然!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於緊張,正確的教育就足以讓孩子慢慢改變,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予孩子足夠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相信不用多說了,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同樣需要足夠的安全感,更不要說是心智還並不成熟的孩子。

2,不要老是拒絕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鼓起勇氣向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家長應該認真地傾聽,而不是一味地使用自己的年齡優勢,拒絕孩子的要求。

3,適當的給予孩子肯定

適當的誇獎可以使人更加自信,這個道理對成年人來說同樣適用,對於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孩子常常被肯定,才會更加自信,面對外人的時候,才能時刻抬起自己的頭。

收起成年人的驕傲,給孩子以尊重

現在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想的總是太過於簡單,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不是什麼都不用做,孩子就會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的。想要好好地教育孩子,家長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起你作為成年人的驕傲,不要把孩子不當一回事。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只要多一點點的換位思考,在說出每一句話之前都好好地想一想,不要動不動就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可以隨意地對待。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有些時候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有些時候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出現這四種表現,你很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如何改變?
    在人格分類中,迴避型人格為一種病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人往往社交能力弱,能力感不足,以及對他人的負面評價極其敏感。 擁有迴避型人格的人,在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他們懼怕見到陌生人、與陌生人說話。 在成年之後,人格會給他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社交能力缺乏、過分敏感與自卑,很難信任他人以及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具體來講,迴避型人格有哪些表現呢?
  • 心理自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家長還在忽視「迴避型人格」?
    其實孩子性格慢慢轉變,除了成長過程中不斷讓自己成熟,向更穩定的性格邁進,還會出現許多人格上的缺陷。孩子們越來越害羞,不願意與人來往,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來自於家庭對孩子人格成長的影響。有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小小年紀的孩子,或許會突然問家長一句:「媽媽,我是多餘的嗎?」
  • 迴避型人格障礙和迴避型依戀人格
    然後迴避型卻沒有這樣認知,在他們看來,這是非常刻意的,雖有收益,更多的卻是未知的風險,與他們內心設想的巨大風險相比,這點收益完全可以忽略。不積極的心態加劇了他們迴避的特性,這也涉及到一個「心能量」的問題。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但是如果過度內向家長不進行處理的話,這只會使孩子的性格漸漸的演變成迴避型人格,而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學習上,更會給孩子帶來麻煩和影響,成為他們進步的阻礙。孩子存在迴避型人格,自然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影響,但孩子內向的性格在轉變成迴避型人格的時候,也會存在許多情況,而當孩子產生以下這幾種表現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多加上心。
  • 迴避型人格|你害怕麻煩別人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需要別人幫忙,但是有時候害怕麻煩別人,其實害怕麻煩別人是一種不明顯的迴避型人格的表現呢,你害怕麻煩別人嗎?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害怕麻煩別人的人呢?今天我們談談關於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文|秘籍君大部分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成功,第一反應就是,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好像孩子只要學會很多東西,就離成功不遠了。但其實,健康的人格遠比學到多少知識文化重要多了,可惜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孩子人格出現問題時,還後知後覺。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但是孩子一旦從內向的性格演變成為迴避型人格的話,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分辨孩子是否是「迴避型人格」。(1)喜歡逃避問題遇到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遇到困難之後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總是喜歡當鴕鳥。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就特別喜歡當鴕鳥,他們在遇到問題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的時候,就會選擇把自己藏起來。
  • 警惕「迴避型人格」,了解下霍索恩效應
    相信上面所說的情況,大部分的寶媽在和孩子相處之時都會遇到,這也讓大家十分的頭疼。那麼在孩子這些行為背後,是否有一些影響他們未來成長的心理問題呢?之前就有相關的育兒專家研究過這類兒童狀態行為,他們表示:當我們發現自家寶寶性情大變,喜歡站在別人身後推脫逃避,可能就是迴避型人格的先兆。父母必須了解清楚迴避型人格,同時分析在自家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的進行處理。
  • 這算迴避型依戀人格嗎?該怎麼辦?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By 壹心理答主>>>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這算迴避型依戀人格嗎?該怎麼辦?這算迴避型依戀人格嗎?我們這樣的人只能孤獨終老嗎?人格障礙的診斷是非常嚴謹的。切忌對號入座,亂貼標籤。壹心理精華回答者@王明燦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諮詢師我這裡來解釋一下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定義吧。
  • 「迴避型人格」的5個特點,家長要小心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自卑症狀,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迴避型人格,與迴避型依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謂迴避型人格,算是迴避型依戀的晉級版,也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他們害怕出錯,害怕與外人打交道,因此變得膽怯,不敢接受事實。迴避型依戀僅僅的表現是越喜歡就會越遠離,因此他們無法表達自己心中的愛。而迴避型人格則是因為內心的恐懼與自卑,無法面對外人的在乎,外人的指點。
  • 如果孩子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他是「迴避型」人格,家長要儘早改正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人有自我保護機制,會規避掉那些不利於本體的行為。但如果這個保護機制過度的話,就非常容易形成「逃避性人格」。什麼叫做逃避性人格?就是不願意去交朋友,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碰到什麼事情本能地想要迴避,不想去面對。這種過度的保護機制,就是迴避型人格。
  • 前男友/前女友是迴避型人格,還能挽回嗎?
    首先,你要明白,挽回這件事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在挽回這個人嗎?並不是,你是在跟一個人的人格打交道。比如說,有的人你只需要做幾次合理化描述,他就能放下對你的戒備,但有的人無論你怎麼發信息,內容說的那麼煽情感人,他好像都不會再回頭了。
  • 孩子一時認生沒問題,如果越來越嚴重,怕是形成了「迴避型」人格
    大部分的家長都不會思考,是否是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態度,導致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性格。這些害羞認生的孩子,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改變其性格的話,很有可能逐漸地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那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呢?享受孤獨的孩子,在腦海中是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的,也是可以與人相處的,只是比較隨心,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而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或者害怕與人相處,由此開始拒絕所有不熟悉的人。他們的獨處,一半是因為自己喜歡,一半是因為不得不選擇獨處。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看過一個紀錄片《零零後》,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叫一一,就是一個典型的內向的孩子。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所以,對於焦慮型依戀人格,千萬不要無底線妥協,你需要做的,是幫助他正視問題,與之共同成長。三、 迴避型依戀人格 · 愛無能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最複雜最難以捉摸的存在,屬於低焦慮、高迴避的類型。在你們的親密關係中,他一直擺出抽離的姿態,不會和你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一旦關係出現裂痕,他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拉黑或躲避。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說白了還是和原生家庭有關,但和焦慮型依戀人格不同的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是由於成長中不斷遭受打擊式教育,因而在心中埋下了自卑情結,並且抱有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 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在作祟,家長處理方式很關鍵
    ,而是孩子在無形之中陷入到了迴避型人格當中。其實很多孩子出現迴避型人格的時候,一些家長並不重視,因為這些家長都只是認為孩子只不過是性格內向而已,但實際上迴避型人格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就表示家長要幫助孩子走出迴避型人格。那麼家長應該要如何做呢?
  • 你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會與戀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體的距離。會用冷漠、牴觸、不在乎的態度來使自己不受傷害。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相戀,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感情上吃不飽,甚至會對他產生懷疑:「他真的愛我嗎?」想聽他說甜言蜜語,但他眼神遊離,支支吾吾才說出一句;掏心掏肺對他說了很多話,他卻只有簡單的點點頭。就連吵架的時候,他都根本不接招,你拳拳落空。自我壓抑已經成為了他們其中一種防禦性的手段。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渣嗎
    最近網上興起一個熱門詞彙,叫迴避型依戀人格。通俗解釋一下,有這種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通常對一個人產生好感後,一旦發現ta回饋給自己相同的感情,就會開始冷淡,逃避甚至是討厭這種感情。發現ta知難而退後又開始陷入後悔和自責中。他們往往渴望著溫暖,卻又不自覺抗拒。
  • 渴望又害怕與人連接,你可能是迴避型人格
    你害怕社交嗎?你擔心別人不喜歡你嗎?你是不是覺得專注做事比靈活做人要容易多了?我們知道,你的內心其實更柔軟、更豐富、更渴望與人連接。因為你並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這樣性格的人太多了,這叫做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人總是會有一種匱乏的感覺,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夠,並且對別人的看法特別敏感。這種匱乏的感覺讓他們感覺被孤立,不願意社交,甚至會想辦法不去工作、上學或者避免任何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情。他們自己的內心其實是非常自卑的,但是為了防備而表現出的冷漠的姿態給身邊的人留下了不好相處的印象,進一步加劇了他們跟人交往的恐懼。迴避型人格對一個人最大的影響在於親密關係。
  • 迴避型依戀人格:你的愛讓ta遠離了嗎
    這裡是第424顆知識膠囊 迴避型依戀人格 為什麼喜歡一個人心理學中把這種人稱作「迴避型依戀人格」,簡單來講就是渴望被愛,卻又害怕被愛。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安全感、生性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