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後,往往都站著一個「事必躬親」的控制家長或「不願放手」的包辦家長。
來源 | 嬌嬌媽(ID: jiaojiaoma8)
很多家長憂慮自己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調皮得讓人心慌。
先講兩個典型小故事,相信會有家長在這兩個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1. 一孩子5歲,調皮、衝動、任性、情緒不穩定,在幼兒園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搞小動作,上竄下跳,攀高爬底。為此,家長常收到學校老師的抱怨,或一些家長的告狀。孩子家長覺得因這個孩子臉都丟光了,於是嚴厲教訓孩子,只是孩子的行為並沒因此收斂,並越來越嚴重,成了幼兒園著名的「小霸王」。孩子父母覺得無奈也無辜,申訴著,我們有教育孩子的呀,但他不聽啊,不聽啊!
2. 一孩子8歲,正上小學三年級,上課不專心聽講、課下一做作業什麼也不會,遇到期末考試,做的小測試基本從未合格過……孩子父母很苦惱,於是一味的責備、批評。一邊是繁忙的工作,一邊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出狀況的孩子,孩子父母幾乎患上焦慮症。以上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代表小案例,家長之所以會焦慮不安,擔心失措,是知道孩子這樣的行為不當,需要糾正,但又迷茫於糾正的過程。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注意力缺失、衝動、活動力強,健忘等。當發現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確實是要注意,相關育兒研究發現:
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學習成績差異的基本原因就在於注意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情緒不穩定、做事拖拉,表面看似是小問題,事實上,孩子無法專注,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可怕。孩子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會造成感覺綜合失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惹事生非,引發父子、母子之間關係惡化,所以打架、逃學、早戀等問題就相應而生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總是三心二意、馬馬虎虎,無法專注,學習任務自然完成不好。考試成績差,得到的都是家長和老師的責罵,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務,往往還沒做事,就會出現悲觀、失望、膽小、怯懦等現象。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所以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衝動和任性,所以會比較喜歡欺負同伴或衝撞老師,進入社會後,就易與同事或上司有矛盾。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報告證實: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弱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持續地學習與做事。那麼,你的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該怎麼辦?專家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家庭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繫,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長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導致的。我們先自檢下,以下行為,我們有否經常為之?如果有,請杜絕,請改正。
1.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兩三歲剛玩積木的時候、三四歲剛迷上各種塗鴉的時候、四五歲對一些複雜的機械玩具有研究興趣的時候、在孩子專注玩耍或研究的時候……你是否會時不時的給孩子喝口水、吃口東西、或看孩子認真模樣忍不住就去親一口,肆意打擾孩子的注意力?
2. 面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成績差時,你是否也經常責罵孩子,認為是孩子的錯:為什麼別人都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課,成績優異,為什麼就你注意力不集中,成績跟不上……
3. 孩子在認真觀察、探索好玩的事情時,你是不是經常嫌棄孩子弄髒了衣服、搞壞了玩具、太調皮,而憤怒地制止孩子?
4. 孩子跟你說話時,你是不是經常不耐煩的打斷孩子的講話,而不是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以上的家長行為,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真是太常見了。我們又嘗試把這些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家長分為以下兩類:這類家長喜歡把孩子盯的死死,孩子所有的舉動都在他的視線中,只要孩子與家長的標準稍有偏差就不高興,發脾氣,如上述例子的第二三條,都是很典型的控制類家長。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犯錯,然後糾正,不斷領悟,然後懂事。如果家長不能用寬容溫柔的態度面對孩子的不足和失敗,而是用批評、責罵來否定孩子的行為,不斷的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孩子在這種高壓下生活,內心的壓抑可想而知。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出現自卑、自暴自棄的傾向,不能專心做事情,甚至導致孩子出現恐懼的心理,一邊做事一邊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擔心會因為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而受到批評,無法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這類家長就是那種習慣於包辦孩子一切大小瑣事的「孩寶家長」。如上述例子的第一條,總不放心孩子獨處,也不相信孩子能獨立完成什麼事,所以總在孩子想要專注的時候,去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動不動就這樣:
「寶貝想要個房子?媽媽用積木給你蓋個房子吧。」
「這個機器人,爸爸給你組裝好,你還小,組裝不了的。」「寶貝,你玩了那麼久,該喝點水了,該吃點東西了,該上個廁所了。」或許乾脆來個大招:「孩子,你別玩了,玩了很久了,眼睛要玩壞了,我們去背《唐詩三百首》吧」。而事實,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希望能專注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可有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壓制孩子的專注力,捆住孩子的手腳,綁住孩子的翅膀。
每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個「事必躬親」的控制家長或「不願放手」的包辦家長。當然,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我們家長要自省以外,還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法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1. 提供安全的氛圍,這個很關鍵,總的來說,孩子依賴一個成人提供的安全和愛的環境,若孩子感到不安全,就會產出焦慮,焦慮會讓人分心。
2. 給孩子提供清晰的任務步驟:比如做作業,可以分幾個小步驟,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提供了步驟後,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切不可中途打擾,當孩子形成習慣,就很清楚自己的事是需要自己專注完成。
3. 帶孩子參與一些培養有意注意的活動,比如烘焙坊的食物製作,讓孩子在高度注意力中完成好玩好吃的東西。
4. 玩遊戲:例如玩「紅燈停、綠燈行」的遊戲,用有趣的東西提示他們的注意力。
5. 拼圖、樂高、積木這些需要長時間組裝的玩具,都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6. 用定時器設定時間,如各種可愛的小沙漏:這些定時器會幫助孩子管理時間,告訴孩子某些任務有個結束的時間,可以緩解他們感覺事情永遠做不完的絕望情緒。
7. 了解孩子的成長特性後再進行科學訓練,比如每個年齡段能夠保持注意力的時間長度是不同的:一個5歲的孩子注意力一般保持在5分鐘左右,10歲的孩子可以專注某個事情10分鐘。俄勒岡州立大學副教授Meghan McClelland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完成大學的機率與7-21歲數學、閱讀成績沒有明顯相關,卻與4歲時的注意力、專注力和能否堅持完成一項任務相關。孩子的注意力訓練不能依賴學校影響或培養,必須是家庭教育中特別重視的,並要從小開始培養。如果家庭教育忽視了注意力訓練這一部分,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在孩子想要探索時,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孩子的專注力才能被保護。
家庭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期負責,培養、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各項綜合能力,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來源:嗨,我是嬌嬌媽,專注於服務數百萬媽媽的家庭教育平臺。我的文,偶爾理性冷靜、偶爾溫暖深情。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嬌嬌媽(ID:jiaojiaoma8)。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識別二維碼,關注男孩派
每早七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