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是我的第二故鄉
燕山山脈,風光無限的美好,譽嬴中外,舉世聞名。避暑山莊,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燕山腹地一一承德。
我是六十年代初,從張家口六十五軍調到河北省軍區承德軍分區工作的。從那時起,承德地區的山水,人文景觀,詩畫一般的層巒迭嶂,奇峰怪石美不勝收的迷人風景,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戰友問我:你家在哪兒?我回答說:我有兩個故鄉?一個在湖北,承德是我第二個故鄉。每年在承德的湖北老鄉聯誼會上,我的發言,都要讚揚人傑地靈的承德,讚揚湖北老鄉在承德成家立業,建立美滿家庭,讚美湖北人在承德創業大顯身手的先進事跡。
到了七十年代初始,我被調到河北省軍區獨立一團政治處工作,團部就駐承德縣上板城鎮,從那時起,我與全團戰友擔負著守衛承德從興隆縣境內至平泉縣境內京承鐵路沿線的鐵路隧道和橋樑的任務。團部指揮室裡,承德地圖上用紅色鉛印,刻記下各警衛守護目標的編號,如青石嶺隧道,夾馬石隧道,承德鐵路大橋,車輪滾滾急馳奔騰,列車滿載著旅客,貨列滿載著為祖國經濟建設所需貨物,向祖國四面八方奔去。
守衛在京承鐵路沿線,當列車通過時,承德人民熟悉的子弟兵一一1765部隊戰士,手持鋼槍,以雄偉的英姿,向過往列車行注目禮,目送列車從自己的哨位駛向遠方。承德人民對這支原1765部隊的子弟兵十分熟悉,四十多年過去了,至今,仍沒忘記這可愛的人的形象,在那沿京承鐵路線上,戰士們助民、愛民、搶險一件一件動人的故事。
我們團政治處電影隊,每到一個執勤點,都要為當地山區村民奉獻一場電影,場院裡擠滿從鐵路附近各山溝村來的大人小孩,老少歡騰的人群,擠著向前去與放電影的戰士握握手,表示對這當兵人的愛戴,下小雨時,村民們搶著為戰士遮把傘,繼續放電影,村民們享受這難得解放軍送來的快樂時光。
「解放軍可愛,放電影戰士好親,遞支煙他都不抽,下次再來村演電影,我想好了,掰下地裡青棒子,動員大夥,解放軍不收不讓走!" 一位來看電影的大爺這麼高聲在人群裡喊著,這是多麼動人的埸景,軍民魚水情至今難忘。
千裡布兵,承德戒備森嚴,全團官兵遍布承德,與承德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約在一九七四年或一九七五年間,澇窪煤礦不幸發生瓦斯爆炸,我團六連官兵駐在灤平縣澇窪村,置生死不顧,積極投入搶救工友的戰鬥場面,至今深深印刻在澇窪煤礦工人和澇窪村民心中。
六連幹部戰士爭搶下礦井,搶救工人兄弟,從本地區隆化縣入伍的戰士王尚明 ,和從寬城縣入伍的尤獻民二位戰友,在這次掄救煤礦遇險工人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部隊在獅子溝火葬場為王尚明和尤獻民二位戰友舉行了向告別儀式。參加告別儀式的戰友們,久久不願離去,浸沉在悲痛之中。
承德是我們團全體官兵的第二故鄉,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年輕人,在承德這塊土地上無私無畏奉獻青春年華,一千多官兵,他們有的守衛在監獄,擔負起看守押送罪犯的任務,有的心向北京天安門,守衛在峻嶺高山,擔負著對霧靈山最高峰處的省廣播電臺的警衛,有的擔負著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幹擾臺守護。京城鐵路線上有我們近二十餘處守衛執勤點,分別標示為423、404、406、407、408隧道。青石嶺,夾馬石,和419、350,以及平泉6603戰備油庫等,他們在這艱苦環境裡,奉獻著青春,也深受承德人民愛戴,感受了承德黨和政府的關懷,為承德的經濟建設和文明建設做了很大的貢獻,直至軍改整編,他們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編制序列撤銷了,又奔赴新的崗位,接受新的任務。
靜心思往事,隨筆寫芬芳。
第二故鄉情,熱血融冰霜。
我在獨立團期間,享受了不盡的歡樂。比如去霧靈山上執勤點檢查工作,早晨從興隆縣城出發,徒步爬山,要到下午約兩三點才能到蓮花池營地,因為七十年代初,山上沒公路,只能爬山,渴了就喝山溝的水,那水是甜的味道,被山上長的各種藥材消毒後流入山溝,喝了也不壞肚子。夜間與戰士們睡在木板通鋪上,夢也格外香甜,見到戰士們坐在鋪板上有的寫家信,有的寫日記,有的在擦心愛的槍,我也在其中享受不盡的我是一個兵的感情... ...。
這山上常風雲突變,「臉」也變得快,一會風起雲湧,一會電閃雷鳴一一 一會藍天白雲晴空萬裡。我曾親身見到一個炸雷,一團火球落地瞬間,把一個電話匣盒蓋打飛了,我們的這些勇士般的戰士,都習以為常了。
我要下山了,在下山前我登上霧靈山最高峰,向北京方向眺望一一北京!北京!我們是1765部隊全體指戰員,向中南海敬禮,向天安門廣場烈士紀念碑默哀,敬禮!
我要下山回營了,我將戰士們委託我把他們家中書信帶下山,並投入山下郵局郵箱裡... ...
那些年,我和陳忠友副參謀長去執勤點,去密雲水庫遊泳訓練場,大家都知道我倆是湖北人,愛吃辣椒,他們就端上一盤戰士們自己種的辣椒,至今品味猶在,回味無盡。一次,獨立團開運動會,我也與各營、連參賽隊,一同參加萬米賽跑,我雖然榜上無名,但也到達終點,戰友們見到我跑完全程,又享受我是一個兵的掌聲。
這亊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己是老翁白髮「出門三步要人扶」的過往者,當年一起生活戰鬥過的戰友,也過天命之年的老人了,但發生在第二故鄉的故事,至今不忘!
以此文慰藉戰友們,以此文感激我們和承德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憶第二故鄉隨筆。
夕陽白傳桃寫於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