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做成大產業 縣城裡飛出好聲音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駐馬店6月23日電 題:小提琴做成大產業 縣城裡飛出好聲音

記者 張旭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一批農民來到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從學徒一路做到制琴師。2015年,隨著確山縣提琴產業園的建立,一批批制琴師返鄉創業,也帶動了附近村民就業。

如今,這裡年產提琴約40萬把,年產值達6億元,更在中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確山提琴產業的發達,讓世界聽到了中國好聲音,也讓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富足。

展廳裡的成品提琴。張旭 攝

「家門口就能就業」

54歲的制琴師老趙,家住提琴產業園附近,騎車10多分鐘就能趕來上班,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在40多道提琴製作工序中,他負責粘合低音梁這一道。具體就是用特殊熬製的粘合劑,將低音梁粘合到琴身上,粘合時,需要不停的用小刷子蘸水處理邊縫,以防膠水溢出。工藝看似簡單,但細心觀摩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既考驗技術又考驗耐心的活。

老趙告訴記者,目前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多元工資,當記者問他是否算是這裡的老師傅時,老趙笑著指了指自己身旁的一名年輕制琴師,說道:「人家才是『老』師傅,別看年紀不大,幹這一行已經有10來年了,手藝精湛。」這位年輕的「老師傅」叫小周,今年30歲出頭,多年前曾在北京提琴廠打工。

制琴師在工作。張旭 攝

小周告訴記者,得知確山縣建成了提琴產業園,因為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兼顧家庭和工作,馬上和其他幾名來自確山的同事一起,來到了這家樂器公司。

白天在產業園上班,下班十幾分鐘到家,晚上不耽誤陪家人和孩子,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老趙和小周這樣的村民。

來到廠裡兩年的女工王光巖談起自己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自豪感。「我一直想把琴做好,因為音樂會上,可能演奏家手中的那把就是我做的,一想到這個我就感到很驕傲。」

經濟方面,她覺得已經完全滿足。「以前想買的東西捨不得買,來了廠裡之後有了收入,想買的基本都買到了。」文化方面,王光巖曾經對舞蹈很感興趣,但一直覺得和自己很遙遠。去年的公司年會上,彩排後的舞蹈獲得滿堂彩,這讓她感到願望實現了。

對於小康生活,王光巖有著自己的理解。「小康就是希望生活能夠越來越好,主要還是對孩子的期待。我沒有接觸過提琴,進了廠子後發現是一種高端的藝術,希望我的小孩以後也能學拉小提琴,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定有幫助。」

昊韻公司員工王光巖在接受採訪。張旭 攝

提琴產業園飛出「好聲音」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確山縣一批農民丟下鋤頭去往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從學徒幹到制琴師,不少人還當上了老闆。

2015年,確山縣「歡迎闖天下的確山人回老家」,招商引資規劃建設了提琴產業園,60多位制琴師先後回鄉創業。截至目前,確山籍人員創辦提琴企業102家,年產各類提琴約40萬把,年產值6億元左右。

「以前外國琴商買琴到北京馬駒橋,隨著確山產業園的建立和業務的展開,現在外商都到我們駐馬店確山縣來買琴。」說這話的人叫郭新社,是昊韻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當年返鄉創業的確山人中的一員。

昊韻公司總經理郭新社在介紹相關情況。張旭 攝

「2015年時,我在廣州一家企業做管理工作,同學邀請我一同回家創業,於是,他把他在北京通州的提琴公司『搬』回了家,我們一起做起了昊韻琴業。」

郭新社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回鄉創業,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優厚的政策條件——免房租、低稅金,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鄉土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民富裕起來,是我一直惦記的事。」

得益於團隊的經驗和技術,再加上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及確山人的勤勞,昊韻琴業在這五年內發展迅猛,為當地180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公司年產提琴5萬餘把,成為提琴產業園的龍頭企業。還幫扶確山縣8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致富。

在車間,記者看到貼著「美國」「義大利」「韓國」等標誌的貨架上掛滿了各式提琴。目前,公司的產品80%以上出口到義大利、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倉庫裡的提琴將出口到世界各地。張旭 攝

郭新社為帶領鄉親們用技術和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而自豪。現在,最讓她惦記的是對下一代的培養。

「目前所有制琴師的孩子基本都在學琴,我們還給四所學校免費提供了提琴。既然是提琴之鄉,就要有這種氣氛,希望將來能在確山所有學校普及提琴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會拉提琴。以後還要在確山建立考級點,給孩子們提供便利。」

目前提琴產業園的產量很大,但在品牌建設上還有所欠缺,郭新社對未來有著更高的目標。「我們目前只會做琴,不會拉琴、調琴,導致在定價上沒有優勢,因為這很需要底蘊的支持。如果我們成長起來的下一代既會做琴,又懂琴的藝術,那我們不但擁有了定價權,還有希望做出自己的品牌。」(完)

相關焦點

  • 用小提琴奏出中國好聲音
    提起俞麗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她是這首名曲最早的演奏者,也是最權威的演奏者。俞麗拿就職的上海音樂學院,給出了這樣的介紹:管弦系小提琴教授、院學科帶頭人、全國高校名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獲得者。
  • 【谷麗莎專輯】她的小提琴裡能聽見「風與海」的聲音
    可能是在清晨醒來後看著窗外隨風搖曳擺動的花兒已經開始肆意綻放了,又或是晚飯後散步在公園的花園時覺得風吹在臉上已經是溫暖的,春天的氣息總是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透露著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小編為大家推薦一張充滿季節氣息的專輯——谷麗莎的《風與海》。
  • 影響小提琴音質的因素,怎樣拉的聲音更好聽
    和許多其他樂器一樣,小提琴對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反應,創造出不一樣的聲音,可以根據你想要產生的音樂的風格和類型,你應該能夠根據每個技巧去調整你的小提琴的音調。這五個提高小提琴音效的技巧將有助於你從小提琴中獲得更飽滿、更豐富的音調,同時也有助於你發展你個人風格。
  • 我苦練小提琴十年,決定放棄時,卻因為小提琴收穫了愛情
    我那時還小,媽媽屬於人群裡的聽眾,她聽著這位阿姨說自己的女兒從小就會創作古詩,那位阿姨又說自己兒子最近得了什麼獎,羨慕的不得了,然後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培養女兒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就有一技之長,總是不會錯的。
  • 「聲音雕刻師」:當小提琴「遇見」中國工匠
    推開門,三位站立著的年輕人手握小提琴,而被他們圍在中間的,則是這家工作室的主人王正華。王正華正在為小提琴上漆。新華社記者王暉攝69歲的王正華與新中國同齡。「1970年,上山下鄉時我接觸到了小提琴,從此愛上了這種西洋樂器。」王正華坐在工作檯前,一邊拉弓,一邊調整著小提琴的音準。
  • 如何選擇一把好的小提琴?老朱手工小提琴音色、音質怎麼樣?
    什麼樣的小提琴才是好琴?又如何能夠選擇一把好琴?很多愛琴之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很像問讀完哈姆雷特的感受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不同的答案,但是真正實用和幫助性的建議缺失很少。所以很多人到最後唯一選擇根據品牌來選決定。
  • 這些巴掌大的中國縣城,解決了全世界一半的產量
    目之所及,「一個三線小城」「一個四線縣城」「一個五線小縣城」比比皆是,中國城與城、城與鄉、市與縣之間的撕裂現狀,在他們的筆下格外鮮活生動。就是1970年代末,當地家用電器廠嘗試用一根電線、一條彎管、一個燈泡和燈座製成簡易檯燈,投放市場後發現反饋出奇地好,由此起步。
  • 一把小提琴 奏出小康曲
    2015年,隨著確山縣提琴產業園的建立,一批批制琴師返鄉創業,從無到有發展提琴產業。曾經的鄉村變成了如今的「提琴之鄉」。確山縣竹溝鎮小王莊村村民 王金堂:給他們幹點活,我們才聽到真正的提琴聲音是什麼樣的。靠著一股子韌勁兒,王金堂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熟練的「提琴師傅」。後來老鄉帶老鄉,越來越多的確山人來到北京從事提琴製作,「確山師傅」很快成了提琴圈的技術標準。
  • 如何把小米粉做成大產業
    同時也感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動的「後半篇文章」,積極引導和幫助全市的小米粉做成大產業。為此,我們進一步加強調研,作了一些思考。棲鳳渡魚粉專用稻種植基地。小米粉趕上了好時代小小米粉怎麼能做成大產業?開始我們也是持懷疑的態度。況且這些郴州米粉都是土生土長的,在當地還算有名氣、有「熱粉」,但一旦走出去會是什麼情況?我們也沒有底氣。
  • 亞洲小提琴王子高參代言CHRISTINA小提琴開啟行業先河
    他的老師包括中國小提琴教育泰鬥林耀基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前弦樂系主任柯爾特·薩斯曼斯豪斯教授,以及當代最負盛名的小提琴大師扎克哈爾·布朗教授。他獲得的獎項包括第八屆中國全國小提琴比賽金獎,紐西蘭麥克希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特別認可獎、義大利三大國家比賽之一那不勒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銀江及特別獎(一把義大利小提琴)等。
  • 怎麼分辨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1.從外形視覺上看:小提琴(Violin)和中提琴(Viola)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都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
  • 吳莫愁小縣城商演、張瑋跑龍套,中國好聲音裡的明星都怎麼了?
    這一年,18歲的大男孩梁博拎著行李箱,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他想向全世界高呼:「我考上了,我來了!」彼時,他是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新生,而在三年後,他將奪下《中國好聲音》總冠軍,他的歌聲將響遍大街小巷,讓無數人如痴如狂。
  • 大化將小絲瓜做成大產業
    大化將小絲瓜做成大產業   大化訊 「目前,我縣生產的汁用絲瓜原液已被研製成『時代美人』絲瓜護膚品、洗髮水、沐浴乳等原生態系列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地,甚至遠銷泰國、馬來西亞、巴西、西班牙等國外市場。」
  • 黑珍珠、名星臉、堅強女孩 飛Young校園好聲音
    黑珍珠、名星臉、堅強女孩 飛Young校園好聲音   2014「飛Young好聲音」上海校園歌手大賽(原名:[翼曲飛揚]上海校園歌手大賽),第一階段校園海選接近尾聲,超過40所高校上千名校園歌手參賽
  • 石屏縣:小豆腐做成大產業
    冬日的朝霞還未散去,石屏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內,微涼的空氣中便散發出濃鬱的豆腐香。在工人師傅的熟練操作下,一塊塊豆腐條、小包漿豆腐等成品下線待售。石屏縣工商聯秘書長楊帥介紹,「目前,石屏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已引入企業30家,均採用先進設備,按照規範食品生產流程標準生產,突出『綠色生態』,重點開發營養保鮮豆腐、休閒即食石屏豆腐產品等。2019年,園區實現總產值14億元,預計2020年實現總產值15億元。」在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實現「綠色生態」發展的同時,松村豆製品園區也逐步實現提質增效。
  • 3D列印出的電子小提琴 你真的不怕拉斷了
    這把命名為f-f-fiddle的小提琴採用360 CAD設計軟體設計,然後他用netfabb基本管理三維列印數據,然後切片製備三維印表機使用slic3r,kisslicer和repeteir主機。最後出來的小提琴就是這個怪樣子,不過根據3D列印產品的內部結構來說,這把小提琴不僅聲音不會怎麼好聽,而且應該使用不了多長時間。
  • 你調侃的保溫杯裡泡枸杞,在這裡已做成百億大產業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李震「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被人拿出來調侃的枸杞,在寧夏已做成了百億大產業。正值枸杞上新時節,6月26日,第二屆枸杞產業博覽會在寧夏中寧開幕,以「創新·融合·品牌·綠色」為主題,為國內客商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本屆枸杞產業博覽會以「創新·融合·品牌·綠色」為主題,由寧夏林業和草原局、中衛市政府主辦,中寧縣委、中寧縣政府、寧夏枸杞產業發展中心和寧夏枸杞協會聯合承辦。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小檸檬做成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好故事
    小檸檬做成了大產業,農民增收穩定,企業做大做強,檸檬產業發展繁榮。小檸檬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好故事。讓農業融入到市場產業鏈條是農業現代化的必須內容。去年9月,匯達檸檬就牽頭成立了潼南檸檬產業聯合體。在產業聯合體的組織下,潼南檸檬產業一方面統一種植標準,提升檸檬品質;另一方面統一收購,解決農戶和合作社的賣果難題,同時也保障企業生產原料供應。
  • 大媽將紅薯做成大產業,年收入300多萬,網友:小瞧紅薯了!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梅梅美食家推薦語:小小紅薯暗藏商機無限,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很多農村都利用網際網路來推廣他們鄉村土特產,小小紅薯就變成了走出鄉村的好土特產,它可以製作出不同的美食呢。大媽將紅薯做成大產業,年收入300多萬,網友:小瞧紅薯了!
  • 小縣城也有千億大生意,在縣城裡開什麼店好?養發館不要錯過!
    在大城市裡打拼多年的人們,很多都想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店,和家人在一起,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但是,他們覺得小縣城裡做生意不知道怎麼選擇,想開店不知道做什麼賺錢快,也不知道怎麼尋找商機,在小縣城裡很難發現市場的空隙。好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個好的方向是人們道路上的燈塔,指引對的方向。尋找一個好的商機也會讓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