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志願,說起來很複雜,畢竟有2740所高校、500多個專業,聽起來就頭暈。但實際上,只要搞清楚其中的核心問題,處理起來也比較簡單。因為高考分數已經限定了志願可選的範圍,搞清楚以下幾個重要原則問題,就可以做出恰當的選擇了。
最後談一下第三個原則問題:地域,即到哪裡上學的問題。
經典問題:是到西部上一個985或211,還是到北京、上海上一個普通學校?
前幾天,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在直播中說,到發達的地方去讀書很重要,我是贊同的。中國目前東西部差距較大,城鄉差距也較大,這不僅僅是硬體問題,還是意識、文化等軟體問題。
為什麼要到大城市去讀書?
首先是見世面的問題。試想想,我們從一個小鄉村到了省會城市,到了北京、上海,我們對中國對世界的判斷看法都會不同,對自己的認知、發展定位也會隨之變化。從這個角度講,非常有必要「見見世面」。
第二是發展機會。在東部,在大城市,不僅發展機會多,而且競爭比較規範,公平公正,這是很多落後地方比較欠缺的。
第三,一般來說,對同一層次的高校而言,發達地區的高校教育質量也會高出一截。比如上海的高校,明顯比其他地區的高校質量要高,這是和上海整體社會發展水平直接相關的。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只是一個意見,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與發展定位,做出自己恰當的選擇,並非都得去發達地區。
比如,如果我有一個兒子,從小在北京長大,我又對他有較高的發展期望,那麼對於他來說,放在第一位的就不是見世面,而是離開北京歷練了。如果他的分數可以上蘭州大學或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但在東部只能上個211甚至是普通高校,我會毫不猶豫地把他送到西部著名大學讀書。不僅因為這些學校實際非常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至少先解決了一個門檻問題,更因為他需要到西部去歷練、淬鍊,才能走得更遠。
但如果我有一個女兒,只希望她有一個安穩幸福的人生,那麼我可能會選擇送她去上海附近讀一個普通學校,未來做一個賢妻良母;但如果我對女兒的定位,是成為一個有偉大成就的人,那我也會堅定送她去西部名校讀書,道理同上。
當然,如果我的兒子來自西部的小山村、小縣城,我可能優先考慮送孩子去大城市,去東部發達地區,去北京、上海讀書,目的是給他開闊眼界、見世面,並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慮,核心在於你想要什麼?
具體的城市選擇策略建議
在具體的城市選擇上,北京、上海毫無疑問是第一層次的,東部省會以及廈門、青島等都是值得重點考慮的。
有一些大區中心城市也值得特別考慮,如華中的武漢,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都、重慶等。這些大區中心城市因為歷史原因,高校雲集,也往往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鎮,會給我們帶來全方位的收益。
除了這些城市,有一個城市我特別推薦,就是深圳。
從學校角度看,深圳目前沒有特別突出的大學,但深圳高等教育發展速度非常快。2017年,深圳在高等教育的投入超過了北京、上海的總和。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強大投入下,我估計深圳將很快出現一批一流高校。
我推薦深圳,更主要的是有發展機會。和北京、上海相比,深圳未來發展空間與想像空間更大,騰訊、華為、大疆等高科技企業在深圳密集崛起是有原因的,這座城市因為歷史原因,更有活力、更包容,將會給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更大的發展機會。
下一篇將講一講報志願的步驟,這幾個因素該如何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