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上天的恩寵和饋贈,人力在江西留下諸多「之最」更令人心潮澎湃。最早的書院、最神秘的懸棺、規模最大的圍屋……來自江西大地的各項記錄,無不凸顯江西人的智慧與才華。我們羅列的這些「之最」,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能為更多的人、更多角度了解江西,打開一扇大門。
1.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生產地
兩萬年前,中國大地是怎樣的狀況?至少萬年仙人洞的人們開始製作陶器了。萬年仙人洞被發現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萬年縣文物部門,與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家合作研究發現,這裡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製品和動物骨骼,其中早期陶器的出現時間為距今2萬年,這是目前世界已發現陶器的最早年代。
2.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遺存
在仙人洞新石器時代早期地層,出土了豐富的野生稻植矽石和栽培稻植矽石。這說明,在距今1萬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人工種植水稻,同時採集野生稻這是驚世的發現!距今1萬年前的栽培稻植矽石,是世界上目前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
3.年代最早、遺蹟最全、遺物最多的酒業無字史書
2002年6月,進賢縣出土了一批元代採用地缸發酵生產蒸餾酒的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爐灶、晾堂、蒸餾設施等種類豐富的釀酒遺蹟,最終斷定該遺址釀酒的歷史始於元代,歷經明清,連續不斷,發展至今,堪稱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遺蹟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且最具鮮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白酒。是一部中國白酒釀造的無字史書,被稱為中國酒業國寶。
4.最難破解的懸棺之謎
龍虎山仙水巖諸峰峭拔陡險,巖壁光滑平展,巖腳下便是瀘溪河,懸棺究竟是怎樣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上的?無論多少人費盡心思揣測,但這個問題至今難有答案。毋庸置疑,這是全國最難破解的懸棺之謎。不僅如此,在遺址發掘的實物距今至少有2100餘年,懸棺的歷史在全國也是最悠久的。
5.最奇特的一坑多棺古墓
在墓穴的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22具棺木中發現有人類遺骸。如此奇觀就在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李家村茅屋組李洲坳山東坡。這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如此葬俗在我國考古史上也屬首次發現。
6.金器、紡織、扇子多個發現創「之最」
除了葬俗,靖安古墓也創下多個第一。圓形金質飾物,直徑達30釐米,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同期體量最大、裝飾最為繁複的金器;便面\(竹扇\),長37釐米,用精細的竹篾編成,為我國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扇類實物證據,堪稱中華第一扇;出土的絲織品文物,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絲織品,其中的染色織錦服飾,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服裝,可以改寫中國紡織織造歷史和文化史。
7.最早最全的造紙作坊
宋代至明代時期水碓16處、漚竹麻坑20多處、槽房10多處,都在說明,華林造紙作坊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造紙遺蹟數量最多的遺址。同時,還是目前中國發現造紙遺蹟類型最全的遺址,反映了從伐竹到漚料、煮料、醃料、舂料、配藥製漿直至抄造成紙的一整套製紙流程。
8.現存最早的古天文臺
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滕強恕神情凝重,他命人在譙樓上添設銅壺、夜天池、日天池、萬水壺……設陰陽生輪值,自此暮鼓晨鐘。時至今日,宜春譙樓已被考證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時間天文臺,它比現存的鐵木爾帝國天文臺(現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要早兩個世紀;比建於公元1276年的我國河南登封觀象臺早50多年。
9.世界最知名的瓷都景德鎮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毋庸置疑,景德鎮是中國瓷器最傑出的代表。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
10.中國最早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鎮
以湖田窯為代表的景色真青白瓷是最典型的青白瓷,被公認為中國青白瓷的最高代表。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青白瓷起源於安徽,但就在今年10月,權威專家認定,根據景德鎮蘭田窯出土的唐代古窯址和瓷器,可以斷定中國最早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