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可以離休,但終身學習不能休。我們作為老人,一定不能與新時代脫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就是認真學習,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啊!」
說這番話的老人,是原中共揚中市委黨校副校長高雲書,他94歲高齡,有著70多年黨齡。自1986年離休後,他每天在家堅持學習至少8小時,以理論學習為主,一年365天無一例外,至今已寫有30多本讀書筆記,至少150萬字,並完成210本剪報合集。
近日,記者採訪了這位已過耄耋之年的老人,耳聞目睹了他樂觀向上、學無止境的晚年生活。
200本筆記不嫌多,日習8小時還嫌少
1927年9月,高雲書出生在山東濰坊,49年解放後隨一批幹部到江南來,先是在句容縣委辦公室任秘書工作,1953年來到揚中,先後在揚中團縣委、宣傳部、三茅公社等處工作近40年,離退前是揚中市委黨校的副校長。
離休後,高雲書每天學習的時間不少於8小時,他家中訂閱了《中國老年報》《揚子晚報》《書法報》《中國剪報》等6種不同類別的報紙,以及《銀潮雜誌》《特別文摘》《時政選編》3種雜誌刊物,客廳的書柜上放著一摞摞學習筆記和剪貼本共計200多本,全部都用牛皮紙和膠帶粘牢保存,見過的人無不驚嘆佩服。
「我在山東時的老首長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他是做地下工作的,整天在槍林彈雨中,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相比他而言,我每天讀點書看點報又有什麼呢?而且以前清官鄭板橋就是在我的老家濰坊做縣令,他全部財產只有一匹騾子和一大堆書。只有不停止地學習,才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是幹好工作的武器和法寶。」高雲書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堅持學習的動力所在。
理論學習不放鬆,讀書筆記藏初心
高雲書的書桌不大,檢字表、雜誌報紙、舊書,還有一堆堆剪報將桌面擠滿,顯得有些雜亂。下午三點,他拿著剛送來的報紙坐下,開始做剪報工作。他先細讀了每篇文章,然後將自己需要的知識剪下來貼在本上。他把剪報本分成6大類:養生類、生活飲食類、時政類等,細緻入微。桌旁,是一本展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和一本寫滿了字的筆記本。
「這是市委老幹部局為每一位離休幹部建立的包含《黨章》等重要學習資料在內的政治學習檔案盒,這本習主席的思想學習綱要我看了兩遍,把我思考出來的感言寫在讀書筆記裡,後來又愛不釋手地把整個綱要抄了一遍。」
一旁書柜上,擺放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他不僅細讀每一篇文章,還在標題上或是文中重要句子和段落下面劃了直線、圈了點、做了標註。
「周恩來總理說過,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習主席也說過,我們黨靠學習創造了歷史,更要靠學習走向未來。這兩句話簡單深刻,讓我備受感動,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學習呢?」高雲書說。
4句箴言訴衷腸,學無止境是幸福
「有的報紙上字太小,他就用放大鏡邊看邊寫,經常學到很晚,整個人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吃飯都喊不動,但全家人都很支持他,子女們受他影響,都很喜歡閱讀、書法。」高雲書的妻子朱默漪說。
高雲書如今四世同堂,子女在各領域都各有建樹。說起學習秘訣,他笑道:「秘訣倒沒有,但我悟出了4句學習真理:天天有盼頭,天天嘗甜頭,天天有收穫,天天有奔頭。每天盼著送報的人來,每天讀書看報就是一種幸福,每天收穫了一些新的知識後,每天就奔著新的一天去了。人生就是這樣,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為之堅持。」
如今,高雲書仍然含英咀華、筆耕不輟,他對生活學習的態度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禮讚。□ 楊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