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和LoRa的四大用戶需求模型

2020-12-17 千家智客

導讀

隨著中國電信NB-IoT網絡的商用,國內多個城市建成LoRa城域網絡以及大量應用的落地,低功耗廣域網絡已不再停留在「口水戰」階段了,而是開始進入探索如何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新階段。不同類別的低功耗廣域網絡運營商,運營商網絡的覆蓋範圍和業務範圍使其形成多樣化的態勢,不過,在紛繁複雜的物聯網應用群體中,由於用戶特徵的多樣化,用戶面對的是更為豐富的網絡供應商群體。實際上,用戶所面對的網絡供應商可以大致分為運營商級網絡和企業級網絡兩種類型,而這兩種類型目前在國內外已經都開展了實踐。

隨著中國電信NB-IoT網絡的商用,國內多個城市建成LoRa城域網絡以及大量應用的落地,低功耗廣域網絡已不再停留在「口水戰」階段了,而是開始進入探索如何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新階段。不同類別的低功耗廣域網絡運營商,運營商網絡的覆蓋範圍和業務範圍使其形成多樣化的態勢,不過,在紛繁複雜的物聯網應用群體中,由於用戶特徵的多樣化,用戶面對的是更為豐富的網絡供應商群體。實際上,用戶所面對的網絡供應商可以大致分為運營商級網絡和企業級網絡兩種類型,而這兩種類型目前在國內外已經都開展了實踐。


運營商級低功耗廣域網絡先行者:應用眾多,規模待突破


幾乎全球所有主流運營商都有商用低功耗廣域網絡的計劃,需要相當規模的投資來支持,不過網絡開通後的運營才是最為重要的。韓國SK電信是全球首個實現LoRa網絡全國覆蓋並商用的運營商,從全面商用至今已過去一年時間,其運營效果值得全球其他運營商借鑑。臺灣知名科技媒體DigiTimes近期對SK電信運營一年的結果進行採訪和總結:

SKT於2016年7月4日正式在韓國推出LoRa物聯網全國網絡服務,在韓國以每月350~2,000韓元(約0.31-1.77美元)可使用100kb-100MB數據傳輸量的低月套餐資費制度,提供智能電力檢測器、特殊人員定位、防盜扣等多元物聯網服務。

SKT表示,1年內LoRa物聯網服務已突破70項。LoRa服務推出6個月內就增加了22項物聯網服務,7個月後增加了位置追蹤黑盒子、太陽能電力表等48項服務,已提早達成年初訂立的推出50項新服務的目標。

SKT上半年確保約10萬名LoRa用戶,因為使用物聯網服務的每位用戶會連結多元裝置,但距離SKT預估的年底前裝置連接量超過400萬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SKT也將持續升級物聯網整體服務,正在考慮商用化LTEcat. M1服務,低數據用量服務採LoRa、中大用量服務採LTE cat. M1等,藉以加強獲利模式。

其中的幾個數字值得注意:SK電信LoRa網絡推出70項服務,上半年月10萬用戶,與年底連接數超過400萬的目標有一段距離。也就是說,一年以來,基於SK的LoRa網絡已有70類應用,用戶數10萬意味著平均每項應用會有1400個用戶,考慮到用戶的集中度,一些應用的用戶數量可能超過一萬個,這個用戶量級還是比較高的;不過,每個用戶的終端數就非常有限,雖然SK沒有公布總的連接數,但根據目前還未達到年底400萬的目標,平均單個用戶的連接數是低於40個的,這個連接數量遠遠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低功耗廣域網絡商用初期主要服務於To B類用戶,而平均每個用戶不足40個連接數,讓運營商面對著非常分散化的群體。當然,在初期大部分用戶主要進行測試和示範應用,少量的連接數是合理的。從用戶數和連接數的對比可以看出,SK電信在LoRa網絡商用初期非常注重開拓應用的廣度。

用戶特徵畫像與低功耗廣域網絡運營商


諸如SK電信這樣的先驅面對海量分散化的用戶群體形成規模化的困難,筆者曾在數月前一篇《NB-IoT全面爆發增長?請勿將供給方的努力當作引爆的彈藥》文章中提到,產業進展可能經歷三階段,目前主要是示範應用階段,而到了用戶開始主動推動的第二階段,用戶會從自己的特徵出發,對於LPWAN運營商做主動的選擇。

我們從用戶角度出發,以用戶擬應用LPWAN方案的業務的地域分布和終端數量為縱軸和橫軸,構建用戶選擇LPWAN運營商的矩陣:

我們逐一對其進行分析:

(1)大範圍分布且終端量級較少

此類用戶一般只有少量的終端需要接入網絡,但這些終端都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或者全國不同地方。舉例來說,對一些惡劣環境中特定數據的監測,如在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的地方安裝傳感器監測數據,在很大的範圍內只需少量傳感器即可。此時,專為這些少數的傳感器部署一張企業級專用網絡的成本太高,網絡利用率也太低,而主流運營商部署的全網覆蓋的LPWAN網絡就成為最好選擇。

(2)小範圍分布且終端量級較少

此類情況下,如果終端數量確實非常少,由於沒法形成規模經濟的原因,大部分用戶可能會選擇運營商級網絡,因為運營商級網絡可以做到即插即用。不過,有些用戶需要從整體上考慮成本收益,如果通過部署自有的一張企業級專用LPWAN網絡,雖然只有少量終端接入,但面向的是業務轉型、核心資產管理、保密數據傳輸等應用的話,專用網絡或許是最好選擇。

舉例來說,某部隊需要對靶場打靶數據進行監測和統計,來提升軍事管理效率,雖然槍靶數量有限,但還是會選擇在靶場部署一個小型專用的廣域網絡。當然,由於產業鏈充分競爭,目前部署小範圍的企業級LPWAN網絡的成本已大幅降低。所以這一類用戶對於LPWAN網絡的選擇是運營商級網絡佔絕大多數,企業級網絡只有很小一部分。

(3)大範圍分布且終端量級較大

這樣的用戶群體較多,比較典型的是一些消費類產品、貿易型產品等,同一個企業的產品會出現在城市、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當產品生產企業希望對自己出廠後的產品進行追蹤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時,對於低功耗廣域網絡的需求就比較明顯。

此時,一張全國覆蓋甚至在全球多地有網絡部署的運營商成為用戶的首選。我們看到各城市街頭大量的共享單車將成為LPWAN最先落地的規模化應用領域,各類家電也在開始研發LPWAN產品,都會接入運營商級網絡。

不過,對於一些雖然廣泛分布,但在每個地方相對集中的終端類型,也有可能採用企業級LPWAN網絡。這種情況更多出現在擁有全國甚至全球業務的跨國企業中,如在各地擁有倉儲、碼頭貨櫃,自身也有實力在各地業務集中地建設企業級網絡的實力。當然,此類用戶相對來說較少,因此也只有少量用戶會選擇企業級網絡。

(4)小範圍分布且終端量級較大

此類用戶群體是企業級LPWAN網絡的主要的用戶,當然運營商級網絡也可以為其提供服務。舉例來說,對於燃氣、水務等城市公共事業企業來說,其所擁有的可接入終端數量很多,而且終端都相對集中分布,則可以採用企業級網絡對所有集中區域進行覆蓋,這張網絡的所有權也在自己手裡,保證了自己掌握了所有業務和數據。類似的還有一些工業、物流、醫療等領域的資產管理。不過,用戶也完全可以和全國性的運營商或城域網運營商合作,以虛擬專線的形式為其提供接入服務。


當然,終端的量級和分布的範圍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每一個用戶都不一樣,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個臨界點,在臨界點以下是小範圍和小規模,臨界點以上是大範圍和大規模。這個臨界點則是用戶對其收益成本等因素綜合考察後的結果,未來不論是提供運營商級還是企業級的低功耗廣域網絡解決方案廠商,需要將用戶的臨界點納入考核範疇,為用戶提供合適的網絡接入方案。

(本文來源於網絡,由千家智客進行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找方案,就選方快3

猜你喜歡:

無線通信網絡之LoRa技術

建築工地無線智能監控方案  

辦公樓綜合布線系統解決方案  

LoRa成為熱門的LPWAN無線技術

從用戶終端分布特徵看NB-IoT和LoRa網絡的運營

相關焦點

  • LoRa和NB-IoT有什麼區別?LoRa的優勢在哪些方面?
    技術優勢突出 首先,從技術方面來看,相比成本和能耗較高的NB-IoT方案,用戶不依靠運營商就可完成LoRa網絡部署,不僅布設更快,而且成本更低。在小區、農場、產業園等封閉區域,特別是NB-IoT信號較弱的室內和地下環境,LoRa技術優勢明顯。 正因這一「輕量化」的建設優勢,LoRa方案的布局其實更加廣泛。
  •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NB-IOT實現定位功能?NB-IOT優勢有哪些?
    在無線通信領域,nb-iot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企業和個人使用nb-iot技術和nb-iot設備的可靠性和快速連接性來逐步改變技術系統,並通過與網際網路的連結實現智能世界。 nb-iot即窄帶物聯網。在nb-iot模塊中,許多設備通過傳感器相互連接。
  • nb-iot遠傳水錶功能技術參數介紹
    nb-iot遠傳水錶採用我司直讀水錶為計量基礎,通過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進行物聯,實現對水錶使用水量的自動遠程抄表。它能有效地避免了管理部門上門抄表,具備閥門控制功能。方便管理部門對水錶的用水情況進行控制,使得遠程抄表及控制變得更便捷、可靠。
  • NB-IOT與LoRa有什麼應用特點 NB-IOT與LoRa的特點及應用介紹
    NB-IOT基於現有蜂窩網絡的技術,可以通過升級現網來快速支持行業市場需求,成為GUL網絡上的第四種模式。同時,NB-IOT還具有覆蓋廣(能覆蓋到地下)、電池壽命長(超過十年)、成本低(每個模塊不足5美元)、容量大(單個小區能支持10萬連接)四大能力。
  • nb-iot技術標準_nb-iot關鍵技術有哪些(是什麼)
    方向一:面對非3GPP技術挑戰,開展GSM技術的進一步演進和全新接入技術的研究。   進入LTE及演進技術發展階段後,3GPP也定義了許多可適用物聯網不同業務需求場景的終端類型,Rel-8版本已定義不同速率的 catogery1-5的終端類型,在之後的版本演進中,在新定義支持高帶寬、高速率的catogery 6、catogery 9等終端類型的同時,也新定義了更低成本、支持更低功耗的catogery 0(Rel-12)終端類型。
  • 深度解析LoRa與NB-IoT的區別
    除網絡部署之外,相應的商業化和產業鏈的建立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和努力去探索,但是市場需求和機會是否會等待呢? LoRa的整個產業鏈相對已經較為成熟了,產品也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同時全球很多國家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了全國性的網絡部署。LoRa產業鏈一個突出優點是每個環節的成員都掌握著自主性,一些大公司正在計劃創造一種混合型的商業模型來部署網絡和應用。
  • NB-IoT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物聯網創業者有什麼機會?
    高速率業務:主要使用3G、4G技術,例如車載物聯網設備和監控攝像頭, 對應業務特點要求是實時數據傳輸。中等速率業務:主要使用GPRS技術,例如居民小區或超市的儲物櫃,使用頻率高但並非實時使用,對網絡傳輸速度的要求遠不及高速率業務。
  • LoRa和NB-IoT技術簡介
    往淺了說意味著市場和錢,往深了說,好像還是意味著錢。。。。22222333333。       學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算法導論、計算機網絡、計算機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計算機專業學的我們基本都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不學的我們好像也學,個人理解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通信工程這兩個專業的結合體。
  • NB-IOT和LoRa技術優劣對比
    NB-IOT和LoRa技術優劣對比2020年12月10日 17:07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近年來快速興起。NB-IoT與LoRa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兩個低功耗廣域網通信技術。
  • KANO模型: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必備思維模型
    編輯導語:KANO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是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它一般不直接用來測量用戶的滿意度,常用於識別用戶對新功能的接受度。幫助企業了解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找出顧客和企業的接觸點,挖掘出讓顧客滿意至關重要的因素。一、KANO的簡單定義、應用意義1.
  • 2020年關於LoRa/NB-IoT市場的現狀分析-電子發燒友網
    2020年關於LoRa/NB-IoT市場的現狀分析 iot101君 發表於 2020-02-06 15:48:35     根據知名物聯網研究機構 IoT Analytics
  • 用戶需求分析工具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進行用戶需求分析?
    對於企業和運營來說,用戶需求分析是必不可缺的,而分析結果的精準度也影響著後期產品的運營和營銷效果,想要獲得這些用戶需求信息,需要專業的用戶需求分析工具,比如說Mob AnalySDK用戶行為分析系統,對用戶在
  • 40億連接規模,NB-IoT和LoRa如何把握?
    (1)5G mMTC的公共網絡和私有網絡在Transforma Insights對LPWAN連接結構組成的分析中,將授權頻譜和非授權頻譜網絡都細分為公共網絡和私有網絡,可以看出這一領域未來將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5G mMTC作為授權頻譜LPWAN網絡,主要形態是NB-IoT。
  • NB-IOT和LoRa的技術對比,它們的優劣勢分析
    打開APP NB-IOT和LoRa的技術對比,它們的優劣勢分析 jf_10471008 發表於 2020-12-11 14:53:39
  • 物聯網時代LoRa、Sigfox和NB-IoT都體現了哪些技術優勢?
    目前最受關注的LPWAN技術分別是LoRa、Sigfox和NB-IoT,這三種技術具有各自的優勢,業主可根據不同領域及使用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通訊技術。 低耗能、高範圍傳輸:LoRa與Sigfox大比拚 正如LPWAN的技術特色,LoRa與Sigfox都具有長距離、低功耗的特點,可延長電池壽命,形成大範圍的訊息傳輸。
  • 面對複雜網絡安全形勢,LoRa與NB-IoT之爭優劣已分
    眾所周知LoRa技術起源於美國,美國在發展物聯網最初部署了LoRa、eMTC技術,隨後NB-IoT憑藉技術和產業優勢在美國成功翻盤,成為美國Verizon、T-Mobile、AT&T、Sprint四大運營商新的角逐場。對此,美國四大運營商都將在2019年建設NB-IoT網絡,為客戶提供服務。
  • 一探究竟Sigfox、LoRa、NB-IoT時代的無線傳輸技術
    目前最受關注的LPWAN技術分別是LoRa、Sigfox和NB-IoT,這三種技術具有各自的優勢,業主可根據不同領域及使用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通訊技術。 正如LPWAN的技術特色,LoRa與Sigfox都具有長距離、低功耗的特點,可延長電池壽命,形成大範圍的訊息傳輸。
  • 物聯網技術標準NB-IOT和LoRa到底是什麼?
    NB-IoT和LoRa兩種技術具有不同的技術和商業特性,所以在應用場景方面會有不同。這裡會針對二者的區別進行闡述,並且對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進行說明。一.LoRa:易於建設和部署的低功耗廣域物聯技術LoRa的誕生比NB-IoT要早些,2013年8月,Semtech公司向業界發布了一種新型的基於1GHz以下的超長距低功耗數據傳輸技術(Long Range,簡稱LoRa)的晶片。其接受靈敏度達到了驚人的-148dbm,與業界其他先進水平的sub-GHz晶片相比,最高的接收靈敏度改善了20db以上,這確保了網絡連接可靠性。
  • 全套NB-IoT資料下載
    •PCG:項目協調組(Project Co-ordination Group,PCG),為最高層決策機構,負責資源整合、時間規劃和進度管理等。TSG RAN(Radio Access Network)負責制定無線接入部分的功能、需求和接口等。TSG SA(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負責有關整體網絡架構和系統服務能力相關工作,具體任務包括制定整體架構、服務框架和系統安全框架等。
  • 一探究竟Sigfox、LoRa、NB-IoT物聯網時代的無線傳輸技術
    目前最受關注的LPWAN技術分別是LoRa、Sigfox和NB-IoT,這三種技術具有各自的優勢,業主可根據不同領域及使用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通訊技術。 正如LPWAN的技術特色,LoRa與Sigfox都具有長距離、低功耗的特點,可延長電池壽命,形成大範圍的訊息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