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這家書店靠刷臉就知道你想看什麼書 這麼的智慧書店在哪兒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網購風颳了十多年,不少愛書人士對實體書店還是情有獨鍾。

為了吸引更多人走進書店,新華書店總店和科技巨頭阿里雲合作開出的智慧書店近日亮相,北京日報(ID: Beijing_Daily)記者第一時間前去探訪體驗。

「刷臉」識會員不用手機不用卡

走進位於北禮士路的新華書店總店城市書房的正門,右手邊就是人臉識別導購區域。在機器前站立半秒鐘,系統就會根據你的面部特徵識別出會員信息。

人臉識別導購

「系統給我推薦了《追風箏的人》,正想買呢,這麼懂我?」

當你站在導購機前遇到這樣的場景,不用驚奇。

在完成人臉識別後,根據年齡、性別以及你在店內的購書歷史,書店的後臺可以智能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圖書。據說,當你使用次數越多,它就越聰明,推薦的書籍越合你的口味。

常逛書店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煩惱:拿著長長的書單,請書店工作人員幫你用電腦查出圖書所在的貨架位置,再拿筆一一記下。如果前面排隊的人書單長,你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查到自己想要的書在哪。

有了智能導購機,找書也就「不求人」。在智能識別你所感興趣的圖書後,它會精確告訴你圖書所在的位置。

「一書一碼」自助機上買書

插入身份證,選擇書櫃,從打開的書門裡拿出想買的幾本書,屏幕上就自動識別出你買的是哪本書,微信或支付寶付款後,就能直接帶走暢快閱讀啦。

智能售書機

如果在付款前,你簡單翻閱後發現拿出來的書不想買了,只需要點擊返回,櫃門重新打開,把不想要的書隨意放在書架的任意位置,這本書就會自動從你的購物清單上消失,繼續購買想買的書就好。

不少讀者感到納悶,書櫃裡有上百本書,幾十個種類,機器怎麼知道購買者拿出來的是哪一本?

最關鍵的是,當你不按照取出的位置,而是把書隨意放回書櫃的任意位置,它竟然又能準確識別出放回的是哪本書。

據介紹,這個自動購書功能利用的是RFID(射頻識別)技術。

當讀者選定圖書後,通過書內的RFID碼,設備可以一次識別多本不同圖書、快捷支付。

這種技術在圖書館已經很常見,應用到圖書零售領域應用後,可以實現圖書的快速盤點、自助查詢和購買,大大減少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熱力圖」幫忙智能布店

除了讀者看得見、摸得著的智能服務,智慧書店還「腦」、「眼」配合,在後臺實時分析不同性別、年齡讀者在店內不同區域、不同書架前的停留時間,分析出店內熱力圖。

店長介紹,書店內有多個路由器大小的白色小盒子,這些小盒子除了為店裡提供Wi-Fi網絡,還能和店裡各個角落的攝像頭聯網,並識別到進入店內的手機信號。通過這些信息,書店就能精準地進行書店圖書陳設和品類調整。

店長給北京日報(ID: Beijing_Daily)記者舉了個例子,店裡放著蒲團的這個樓梯區,過去擺放著歷史、地理等圖書。後來經過店內熱力圖分析發現,很多讀者喜歡呆在這裡,所以店內就把暢銷書等大家最歡迎的書擺放在這個區域,讓大家找書更方便順手。

另外,熱力分析發現,兒童區在整個書店內熱度最高,可見來店內的顧客不少都是帶著孩子或為孩子選購書。

於是,店裡就有意加強了兒童精品圖書的選品,例如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DK集團合作的精品兒童圖書系列,店裡現在種類最全,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

文並攝:孫奇茹

監製:王然

編輯:塗露芳 張力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神了!這家書店靠刷臉就知道你想看什麼書
    網購風颳了十多年,不少愛書人士對實體書店還是情有獨鍾。為了吸引更多人走進書店,新華書店總店和科技巨頭阿里雲合作開出的智慧書店近日亮相,北京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前去探訪體驗。「刷臉」識會員不用手機不用卡走進位於北禮士路的新華書店總店城市書房的正門,右手邊就是人臉識別導購區域。在機器前站立半秒鐘,系統就會根據你的面部特徵識別出會員信息。
  • 【探營】「無人書店」今天落地上海!小布體驗刷臉買書
    一家「刷臉進入、即拿即走、無感支付」的無人書店在復旦大學附近正式開業,愛好讀書的小夥伴們又多了一家「打卡點」。今天,小布也趁著世界讀書日去這家位於楊浦區國權路525號的無人書店體驗了一圈,下面就跟著小布一起去逛逛吧↓↓推開大門進入書店,需要站在指定區域掃碼刷臉並綁定支付信息,隨後即可進入書店閱讀或者選購書籍。
  • 買書不用掏手機 新華書店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
    買書不用掏手機 新華書店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來源:聯商網2019-07-16 19:18聯商網消息:2019年不僅是5G元年,也是刷臉支付元年。伴隨著5G和AI技術的發展,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
  • 河北定州:問:新華書店都買不到的書是什麼書?
    平臺網友反應:自己大哥的孩子在定州某鄉鎮小學讀書,大哥託自己在城裡幫忙買本練習冊,跑遍整個定州也沒找到,去新華書店找,也沒有賣的。有人「指點」:要想知道哪兒有賣的,就直接問老師,只有老師知道。於是再次聯繫大哥,告知定州城裡的一家書店有售,來到這家書店,發現這裡生意出奇的好,買各種教輔材料、練習冊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
  • 小書店好在哪兒
    原創 值班編輯妍叔 Local本地 來自專輯小書店好在哪兒小時候窩在書櫃角落看一天連環畫的書店都不大,沒有奢華且巨大的書牆,卻裝滿快樂。大與小,本來是相對的概念,加上信息量和入眼的選項之後,可能,後者更容易「對付」。
  • 上海逛書店指南 | 我猜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想看書
    既然書店名字的後綴是「詩歌店」,我猜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認為:這家書店裡主打的是不是詩歌集呀?Of course!這裡面的書整體以詩為主題,涵蓋了散文、評論、傳記、繪本等。但是呢,這兒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書實在堆得太亂了,像菜市場似的。書並沒有按照圖書館裡的分類擺放,想找啥全靠自己,有人會覺得這樣像尋寶,當然也有人覺得讓人頭禿。
  • 部分實體書店逐漸沒落 靠租書拓展生存空間
    實體書店靠租書拓展生存空間  租金壓力、網店攻城略地打響價格戰,近兩三年,在各大城市裡,曾經讓讀者流連過的一些模式、風格獨特的好書店也逐漸沒落。  那些消失的曾經的書店風景:北京龍之媒、上海季風、廣州缺書店……如今總會有些愛逛書店的人前來憑弔,或在微博慨嘆,讓人不盡唏噓。  「如今愛逛書店的人未必在書店買書。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在遍地新開書店的場景下,「書店+」也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咖啡、文創、讀書沙龍、展覽、小劇場,甚至超市、酒店、加油站。思路無外乎兩種:一是售賣加號之後的商品,為書店帶來書以外的收益;二是以加號之後的內容吸引人流,間接提升圖書銷量。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然而,實體書店的這兩種思路依然會觸碰發展的天花板。論賣書,相比電商始終存在價格劣勢;論賣別的,又似乎離書有些遠。
  • 新華書店不賣書,都是靠什麼在盈利?答案真不像大家想的那樣!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行走於四方的爬爬,很多人都去過新華書店,每當學校剛開學的時候,在新華書店那裡就會聚集非常多的人,但是很多經常泡新華書店的人應該對這樣的一種現象並不陌生。就是常年都是燈火通明,冬夏暖氣冷風供應的新華書店,裡面有很多在那看書的顧客,那些顧客都是只看不買,那麼,新華書店是靠什麼,才使得這麼多年都有盈利,一直沒有破產?
  • 杭州這家書店的地板,因獨特的「包漿」上了人民日報!
    後來兩人結婚,共同經營這家夫妻店,成了杭州書業的一段「伉儷佳話」。 1996年從三聯書店辭職後,性格直爽的朱鈺芳靠著朋友們借來的錢,真的開出了一家街頭小書店,那年她才21歲。最早書店開在保俶路上一個臨時建築裡,三年後因為拆遷,搬了一站路,挪到了現在體育場路527-529號這個位置。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不管加班到何時 「碼農」可隨時進店閱讀 「一個書店」成立於2018年8月17日,是一個由「前網際網路人」運營的會員制社區書店。作為一家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書店,「用戶需求與導向」成為一大特色。 「無論多晚,會員朋友只要在門口刷一下臉,就能進入書店。」
  •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
    新華書店,店裡的書都是未拆封的,只準買,不準看?錯怪書店!讀者是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併合口味,想拆封看一下;但商家為了利益,不許拆封,再者,塑封的從表面上美觀,心理舒暢些,各有所圖,所以,要購書慎重,免爭執。太多人一看看一天。不愛惜書本。影響真正的購買者。
  • 「北京書店之夜」將首次亮相:重走記憶中的書店——新華書店
    趙男:我覺得新華書店在自己童年的時光中是一個非常溫暖的記憶,因為我們家住和平裡,那邊有一家新華書店。新華書店對於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港灣,看到書店會感覺很親切。家裡面從小就希望我們能夠多讀書,所以到了書店之後都會想進去看一看,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你看的區域也就不一樣了。
  • 25000個訂單,這家書店靠情懷起死回生
    10月底,Strand書店在ins上發布了一條求助,表示今年的營業額下滑了70%,靠貸款支撐了這麼久,店已經要開不下去了,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消息一出,粉絲和路人紛紛伸出援手,僅僅周末兩天Strand就收到了25000個網絡訂單——平常周末有幾百個就不錯了,一名女士更是一口氣買了197本書。此外,還有21個家庭邀請它設計家庭圖書館。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你看,在實體書店逐漸寥落的年代,還有著年輕人不顧前路荊棘、毅然決然地做著,並且做得不錯,這不是代表著些許希望嗎?△書店一角孔網:對於選書原則,這幾年是否有什麼變化?在選書種類和範圍上是否有想拓寬的領域?為什麼?
  • 這年頭竟然還有書店靠賣書賺錢?
    ……經營面積不到100平方米,通常由店主自己或夫妻二人打理……這樣的小書店,很難像大型連鎖書店那樣,獲得商場租金減免,甚至沒能達到所在地的書店補貼門檻,加上電商賣書價格更有優勢,大量消費者選擇網購,小書店靠什麼活下去?僅僅依靠「情懷」?
  • 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
    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時間:2019-11-19 16:50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 大家好,我是宮西達也。我是日本人。我喜歡中國。謝謝。再見。
  • PageOne書店創始人陳家強:開書店不只是為賺錢
    十多年前,就有計劃在北京開店新京報: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在中國大陸開店的計劃?陳家強:我第一次來到大陸是15年前,那時候很多人就跟我講應該在中國大陸開家書店,因為這裡的市場很大。我同意他們說的,但是我認為這裡不只有大市場,還有比市場更重要的,就是這裡幾千年的歷史、文化。
  • 廈門獨立書店之旅
    書很便宜,按噹噹的價來賣,環境不錯,高高的書架很有特色也很有感覺,可以喝咖啡看看書。有種說法是書店是房產商打造的文化地標,為房產商服務的,所以也沒有多大盈利壓力。等過幾天去完回來補充;(更新於1.20)紙的時代確實是看書買書的好地方,因為房產商不屑於通過賣書賺你的錢,重要的是紙的時代能使整個商業廣場逼格提高一檔,這是房產商與客戶之間的雙贏。
  • 想讓一個人破產,就讓他開書店?
    說法  有的書店利潤為零  「平時人也不多,有時候一天只有兩三個人。」昨天,「書是生活」的店長孫文恆談起目前的經營現狀,一臉的失落。  這家書店為了「討好」讀者,一天24小時都在營業。但很顯然,願意為此買帳的讀者並不多。  孫文恆說:「扣除進書的錢,再繳了水電費、開了工資,剩下的錢約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