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在山區小學間「走教」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海口9月10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李強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7名年輕的「英語使者」。他們自2013年起每人承擔2-3所村小的英語教學,每天騎著電動車翻越崎嶇山路,從一所村小穿梭至另一所村小,風雨無阻,甚至帶病堅持,給山裡娃們啟蒙ABC裡的秘密,他們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鄉村小學的第一批英語老師。

  不能空缺的崗位

  2013年之前,保亭縣英語老師嚴重缺乏,為數不多的英語老師只能先安排到鄉鎮中心學校任教。全縣25個村完小和教學點的英語課「空置」,課本成了孩子們看不懂的「天書」。

  「沒有空編沒法招聘。」保亭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胡茂珍說,由於生源減少、撤點並校等原因,2013年核編時,全縣2100多名教職工,超編400多個。即便不新招一人,以自然減員的速度,超出的編制都需10年消化。

  孩子的教育不能再耽誤10年。

  縣教育局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利用培訓經費招聘10名編外鄉村英語教師,讓孩子們接受一些英語啟蒙。

  由於經費緊張、待遇不高,加上山區工作條件艱苦,招聘的10人只有9人到位,很快又有2人辭職,剩下的7名老師則帶著心中的教師夢和對山裡娃的牽掛,一幹就是四年。

  「總算解了燃眉之急。」胡茂珍說,這7名老師雖然也不能覆蓋所有村小,但總算讓許多山村孩子第一次開口說了ABC。

  必須克服的困難

  在山區小學間「走教」,7位老師都經歷了過去不曾體驗的艱辛。

  在保亭縣西坡小學任教的黃妮娜是本縣人,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間,她一人承擔了新政鎮3所村級完小12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每天騎車在不同學校往返,還要自己做飯。

  「每周27節課,從早上到晚,經常累到不想吃飯。」回憶起那3年的教學時光,淚水禁不住在她的眼眶中打轉。山區天氣多變,雨天溼一身,晴天一身汗,「有一次連人帶車翻到溝裡,好幾處擦傷,被嚇壞了;有時候山坡上還會落石,那些石塊就從面前滾下來,很危險。」

  來自廣西的莫方文老師負責加茂鎮半弓小學、界水小學6個班,「兩個學校相隔12公裡,莫老師每天騎著電動車來回跑,她在為山區教育作貢獻。」加茂中心學校校長胡亞洪說。

  在三道鎮番親小學,記者5日見到陳小栩時,她正嗓音沙啞地教學生讀單詞。

  「這幾天一直低燒。」她說,「只要不是特別嚴重,我都不會請假。因為負責的班級很多,如果我生病耽誤課程,他們學習的時間就更少了。」

  番親小學設施簡陋,沒有院牆,也沒有教師周轉房,陳小栩不得不借住在三道中學的男生宿舍樓上,四樓水壓很小,樓下男生一旦用水,樓上便沒有水用。記者5日中午在陳小栩宿舍採訪時,她的午飯做到一半便停水了。

  「原先住的宿舍還要差些,是個危房,天花板掉石灰,有一次還掉進了炒菜鍋裡;為了防止石灰掉到床上,我都把蚊帳綁得緊緊的。」山裡生活的艱苦,被陳小栩笑著說了出來。

  無法割捨的牽掛

  生長在海邊的陳小栩在山村任教已有4年,父母多次提出過來看看都被她拒絕,「怕他們看到這裡艱苦,勸我回去。當老師是我的夢想,捨不得這裡的孩子。」

  和陳小栩一樣,儘管沒有編制,沒有高溫和交通補貼,沒有例行體檢,收入只有編制內老師的一半,這7名老師卻都樂守山村,陪伴在孩子們身邊。

  剛剛考上特崗教師的曾正海一說到孩子們就咧開嘴笑:「學生們喜歡英語課,對我非常友好,記得有回幾個學生帶著野菜野果來看我,發現我從辦公室出來,他們把東西往地上一丟,然後害羞地跑開了。」

  他說,英語教學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他們的眼睛裡充滿渴望,有時候還會問,老師,你是從外國來的嗎?」

  事實上,這個山區縣的農村小學不只缺乏英語老師,還缺美術、音樂、體育、科學等專科老師。這批英語老師的到來,仿佛給山裡娃們送來一縷陽光。

  「孩子們喜歡向我靠攏,我經常陪他們打籃球和桌球,像朋友一樣聊天。」曾正海說,雖然妻兒在儋州,但報考特崗教師時,他仍選擇留在保亭,因為這裡的孩子更需要他。

  陳小栩不敢告訴家人真實的工作環境,卻一直動員學英語的男朋友也來山區任教,「多個人出力,就能有更多山裡孩子學到英語。」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海口9月10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李強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7名年輕的「英語使者」。他們自2013年起每人承擔2-3所村小的英語教學,每天騎著電動車翻越崎嶇山路,從一所村小穿梭至另一所村小,風雨無阻,甚至帶病堅持,給山裡娃們啟蒙ABC裡的秘密,他們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鄉村小學的第一批英語老師。
  • 記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長凝小學校長範妹鎖:大山深處的「七彩課堂」
    1985年,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範妹鎖,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回到大山深處,來到榆次最偏遠的永紅溝小學,成為一名山區教師。「我是山裡娃,我離不開大山!」這也是之後範妹鎖一次次放棄進城的理由和工作的信條。  剛回到山裡,範妹鎖發現,除了他之外,全村竟再也找不出一位專業教師。他只好承擔起學校的全部課程。
  • 保亭:點燃山區孩子音樂夢想 大山深處童聲嘹亮
    12月25日上午,從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驅車近1小時後,記者來到了位於群山深處的保亭毛感鄉中心學校,還未走至音樂教室,就聽見孩子們稚嫩而洪亮的歌聲。教室內,音樂老師黃碧靈正在教孩子們唱古老的黎族歌謠。「這些年我走村入戶,從老人那裡搜集來這些古老的黎族歌謠,加以整理後再教給這些孩子,讓他們不要忘記了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能啟蒙他們的音樂夢想。」
  • 辣妹子文勁芳不慕榮華 十年堅守陵水山區教英語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陵水3月2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鄧松)在陵水吊羅山南麓大山深處的福和希望小學有著這樣一位老師,2007年,23歲的她被分配到這個偏遠的山區小學,用自己的愛心和堅守,以十年芳華譜寫了大山深處的教育之歌;她不貪戀繁華,不逐名利,用溫情和耐心呵護著黎族、苗族孩子的善良,在山區教師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她就是文勁芳,2017年被評為海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 辣妹子文勁芳不慕榮華十年堅守陵水山區教英語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陵水3月2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鄧松)在陵水吊羅山南麓大山深處的福和希望小學有著這樣一位老師,2007年,23歲的她被分配到這個偏遠的山區小學,用自己的愛心和堅守,以十年芳華譜寫了大山深處的教育之歌;她不貪戀繁華,不逐名利,用溫情和耐心呵護著黎族、苗族孩子的善良,在山區教師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她就是文勁芳,2017年被評為海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 「三區三州」之雲南瀘水脫貧:大山深處的小學也有少年足球隊
    12月9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在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易地扶貧安置點內的格力小學看到,這所由珠海市對口援建的小學內,山區孩子們在教練的指導下,在標準足球場內進行訓練。▲格力小學學生正在學校標準足球場上參加足球訓練。
  •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引路人
    勤奮敬業滿腔熱情為人梯今年33歲的張勇出生在攀枝花米易縣的一座大山裡,「記憶中老家的山很大很大,沒人願意來當老師,我8歲多才上學,去學校的山路綿延,要走好久好久。」張勇說,那個時候他就想,長大後要當老師,到大山深處最需要老師的地方去。
  • 大山深處有了英語課
    1000公裡之外的西藏昌都市察雅縣卡貢鄉,33歲的小學教師向巴央宗也面臨著相似的困擾。她是小學語文老師,同時還帶三、四年級的英語課,「教單詞、短語還行,語法根本不會,怎麼教學生?」大山裡響起英語課金則友和向巴央宗的煩惱,也是中國眾多偏遠山區和鄉村小學面臨的困境。
  • 勵步英語教師心得:山區的路不好走,山區的老師也不好當...」
    12月3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暖流計劃公益基金、勵步英語等其他愛心企業聯合贊助的GoFun出行「後備箱圖書館」公益之行來到昆明第二所小學——祿勸縣大木廠小學。大木廠小學位於祿勸縣2200米海拔之上,學校只有26個孩子,1個老師和校長。
  • 大山深處的堅守:一個老師兩個娃
    在這個位於大別山深處的教學點,項發權是校長、是老師,也是保姆,還是門衛。不知不覺,他堅守在這裡已經37年了。他幾乎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全都奉獻給了這個偏僻之地的小小教學點,成為大山深處兒童的守護者。孩子們居住分散,山區道路崎嶇,行走不便。項發權每天早上到孩子家接著孩子一塊上學。為了讓孩子少些勞累,中午項發權在學校為孩子們準備午飯。這些年究竟接送過多少孩子,項發權自己也記不清了。他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家長把孩子交到他手中,他就要認真負責,自己苦點累點不算什麼,不能讓學生受委屈!如今的金巖教學點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條件,都有了極大改善。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張桂梅
    時針撥回到1997年,患有嚴重子宮肌瘤的張桂梅,怕耽誤畢業班學習,忍著劇痛在4個教室間來回奔忙,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院手術。之後,當地組織捐款,被鄉親們的情義所感動的她,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看到山區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她更加堅定了「想為華坪做些事」的決心。  用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張桂梅的夢想。
  • 大山深處的一塊「磐石」——記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新房子鎮虎洞溝村小學教師金永七
    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用實際行動「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金永七是朝鮮族,大專學歷,中級教師,現任虎洞溝村小學負責人。32年來,虎洞溝村小學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教師走了一個又一個。而金永七憑著執著和信念,猶如磐石一樣堅守在這裡。
  • 大山深處,一師一校一生的堅守
    隴南的一處小山村裡,廟灣村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山區一師一校教學點,學習配套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今年59歲高齡的楊進老師站在講臺上認真的講課,教室裡只有一名一年級學生郭思涵在認真聽課,教教室顯得空曠而和諧,一校一師一班一個學生的校園,在大山深處,演繹著徽縣教育事業「一個都不放棄」的堅守。
  • 飛進大山深處的「燕子」
    陳燕子老師在教馬武寨寄宿制小學一年級學生秦興旺畫畫(9月8日攝)。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的馬武寨寄宿制小學裡,特崗教師陳燕子正在給全校僅有的6個學生上音樂課。
  • 95後女教師「走教」山區小學 每周一個來回 希望更多學生學會英語
    2021年1月6日,象往常一樣,胡婷婷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歇馬鎮羊五教學點給學生們上英語課。她雖然在這裡已上英語課已經一年多了,但只是在這裡「走教」。其實,她的正式身份康縣歇馬鎮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由於歇馬鎮所有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這使英語老師成為「稀缺資源」。2019年秋季開學後,胡婷婷除了完成歇馬鎮小學英語教學任務以外,還主動接手歇馬鎮羊五教學點英語教學任務,希望讓更多的山裡娃學到英語。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
  • 平山縣大山深處的堅守:一名教師一個娃
    今年28歲的樊香英作為平山縣楊家橋鄉九里舖教學點唯一的一名山區教師,已堅守在大山深處七載。如今,該教學點雖只有一名學生,她仍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微黑的皮膚,消瘦的身材,樊香英有著異乎尋常的堅毅。她願一直堅守大山深處,秉承師者初心。
  • 廣西三江扶貧公安民警掠影: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三江扶貧公安民警掠影10月17日,在三江縣獨峒鎮唐朝村「侗娘手工坊」,繡娘在繡制侗繡作品。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為了大山的孩子,這群教師從鄭州來到盧氏
    有這樣一群教師,2019年5月從鄭州奔赴盧氏鄉村,給盧氏山區孩子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用實際行動實現教育扶貧的夢想,踐行「扶貧必扶智」的使命擔當。他們,就是鄭州首批選派到盧氏縣支教的168名教師。為了大山的呼喚 他們毅然出徵2018年5月起,鄭州市結對幫扶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盧氏縣。讓貧困山區的孩子接受優良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拔掉「窮根」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