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步英語教師心得:山區的路不好走,山區的老師也不好當...」

2020-12-14 艾瑞網


本文來自來自勵步英語志願者「為了給孩子們上一節課,從機場馬不停蹄穿越2200米海拔盤山路,將近4小時的車程來到支教學校,一路雖有些顛簸,但看到孩子臉上對於知識的渴望,感到很值得」。來自勵步志願者Summer老師臉上嬉笑著說道。12月3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暖流計劃公益基金、勵步英語等其他愛心企業聯合贊助的GoFun出行「後備箱圖書館」公益之行來到昆明第二所小學——祿勸縣大木廠小學。

大木廠小學位於祿勸縣2200米海拔之上,學校只有26個孩子,1個老師和校長。一到學校,校長帶著孩子們身著苗族,以最高禮儀回饋遠道而來的志願者們,一個個曬得紅撲撲的小臉,綻放著純真的笑容。

山區的路不好走,山區的老師也不好當。近幾年,很多鄉村學校的學生每年呈直線下滑趨勢,而這些學生,最讓老師頭疼的事情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學。為此,老師經常到學生家中做思想工作,動員學生上學。大木廠小學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說到學校為什麼僅有二十名師生的問題,張校長向我們透露:「從2015年開始,學校就實行了隔年招生制度,原因是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已經不能更多的分心去照顧多個班級。去年和我一起教書的老師,今年3月份剛退休,現在整個學校只有和龍老師,我教一、二年級,她教幼兒園。

這裡的生源好比菜農掐豌豆尖,好的學生大多都被挑走了!學校的師資只能支撐2年級以下,3-6年級需要去30公裡外的鎮中心小學,現在二年級走了,就只剩下一年級10個孩子和幼兒園的16個孩子了。對於那些家中農活繁重的家庭來說,無法承擔的交通和時間成本使得他們被迫輟學,剩下的學生中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家庭比較困難的孩子,這類孩子沒有安全感,很自卑,導致厭學情緒特別嚴重!」

說到這裡,校長有些哽咽,在這裡教了38年書,不乏有大學生走出了大山,每年回家過年他們都不忘探望校長,「我一方面希望山區的孩子們都能走出這裡,另一方面更希望他們能學成歸來,為家鄉的教育多做貢獻,畢竟在這裡教書需要苗族話和漢語雙語教學,這裡是真正需要他們的地方。」他說道:「還有3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已經跟不上現在的教學速度了,電腦我都不會用。感謝你們的到來,讓這些孩子了解大山外的世界,我更希望有年輕的教師願意來到這裡教書,幫助這些山裡的孩子們」。

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你可能想像不到

由於飛機比正常時間晚了一些,再經過幾個小時的山路,抵達大木廠小學已是下午5點,但是孩子們和校長依然堅守著我們的到來。

「在接到組織方說這裡的孩子平均年齡在五六歲左右,甚至有些孩子還不會普通話,也沒有任何的條件可以接觸到英文的時候,非常擔心孩子是否能聽得懂我們的內容,但是真正進入課堂,孩子們表現出超強的模仿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最有印象的是他們學「Blue」這個單詞,孩子們像條小金魚一樣努力模仿「布魯,布魯」,然後勇敢地舉起小手卻又怯怯地跟我givemefive.

其實,只要孩子智力正常,不聾不啞,在12歲之前,我認為他們依然擁有這樣學習語言的天賦,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志願者老師能夠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讓更多像這樣山區的孩子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接觸到英文的學習,小心翼翼呵護好這份天賦。」勵步Jatin外教不禁感慨道。

朱永新老師曾經對於教育本質的看法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的活動,把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逐步變成社會學意義上的人把一個相對無知、相對無能的人培養成有知識、有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我覺得這就是教育要做的事,這也是教育的本質。」 以前我們總認為山區的孩子們缺操場、缺電腦,其實,他們真正缺失的是知識上的幫助和內心之光的發掘,教育真正回歸到本質,公益這件事才有了無限的可能。

愛心奉獻不休止,公益之行不停歇。「後備箱圖書館」公益之行已然過半,志願者們載著愛心一路從北至南,已到達海拔2000米處,下一站,大理,我們即刻出發!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湖南文理學院:情系山區教育 關愛山區孩子
    紅網時刻常德9月14日訊(通訊員 袁勇軍)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湖南文理學院校長龍獻忠帶領部分教師來到張家界市永定區謝家埡鄉中心完小開展教育扶貧活動,為50名山區小學生送去新學期學習用品,並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 探尋適合山區英語教學的路子
    中新網汕尾9月8日電 題:探尋適合山區英語教學的路子  ——訪陸河縣河口中學英語教師覃智  記者 李怡青  河口中學位於廣東省東部貧困縣——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東部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在第2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採訪了「中國鄉村教師」覃智,她堅守貧困山區執教英語14年,努力探尋著適合山區英語教學的路子。
  • 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在山區小學間「走教」
    縣教育局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利用培訓經費招聘10名編外鄉村英語教師,讓孩子們接受一些英語啟蒙。  由於經費緊張、待遇不高,加上山區工作條件艱苦,招聘的10人只有9人到位,很快又有2人辭職,剩下的7名老師則帶著心中的教師夢和對山裡娃的牽掛,一幹就是四年。  「總算解了燃眉之急。」
  • 用最美品質照亮山區孩子前行的路
    在遵義縣龍坪鎮支教的前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和孫麗娜獲得「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朱敏才原是貴州黃平縣人,1965年從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分配到外經貿部工作近40年,退休時是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他的妻子孫麗娜,是北京市最早一批取得小學英語教師資格的老師。72歲的朱敏才和61歲的孫麗娜,此前在國外生活。
  • 五旬殘疾教師堅守山區三十年 克難自學英語電腦(圖)
    五旬殘疾教師堅守山區三十年 克難自學英語電腦(圖) 11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重慶巴南區接龍鎮光彩學校,與身患殘疾的鄉村教師楊陳偉面對面,聆聽這位優秀教師的執教故事。  回憶授課之初,楊陳偉笑說,「第一次上課,學生們看見我一瘸一拐走上講臺都暗自『嘲笑』,但沒多久,這幫可愛的孩子就消除了對我的偏見,反而(對我)肅然起敬了!」  上世紀80年代初,山區學校英語教師奇缺,光彩學校原有兩名代課和兩名正式教師教英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堅守深山8年教山區孩子說英語
    多少年來,在偏遠的海南陵水本號鎮黎族苗族山區,優秀的英語老師一直是當地教育的稀缺資源,這制約著陵水當地教育的發展。
  • 多國教師為貴州山區英語教師充電
    多國教師為貴州山區英語教師充電 2015-07-11 10:25: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惠水7月11日電:多國教師為貴州山區英語教師充電  作者:楊雲 張輝偉 石山聰  「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原來英語可以這樣進行教學
  • 好未來公益基金會攜手勵步、摩比為山區孩子帶去好課
    7月14日,好未來公益基金會攜手好未來旗下素質教育品牌勵步英語、摩比思維來到東鄉族自治縣,為當地孩子捐贈價值60萬元的5000餘套精品教具,並為師生帶來了學前思維啟蒙課的示範和體驗。  捐贈儀式設在東鄉縣鷺島幼兒園,這是政府易地扶貧搬遷之後配套新建的一所幼兒園,以新入城的山區孩子為主。學校硬體設施簡單,教室裡只有一臺音響,老師通過連接自己的手機播放音樂。
  • 最美教師 | 山區教師翻山越嶺送教上門
    大布鎮中心學校 卓蘭英 老師堅守山區,認真教學>學生英語成績名列全縣第一疫情期間帶領老師實現線上教育全覆蓋始興縣教育局提供卓蘭英:山區教師翻山越嶺送教上門卓蘭英,女,1980年11月生,現為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布鎮中心學校教導主任。她是一名教學能力強,工作勤奮,認真刻苦,愛生如己的老師。
  • 「魅力教師·跨文化英語體演」讓山區教師「開眼界」
    信息 「魅力教師·跨文化英語體演」讓山區教師「開眼界」 跨文化英語體演」中的互動教學。 李天飛 攝 圖為「魅力教師?跨文化英語體演」中的小組討論。 張琴 攝  中新網惠水7月8日電 (楊雲 張輝偉 趙小波)「語言教學不能『自以為是』。」參加第五屆「魅力教師·跨文化英語體演」的安龍縣第四中學教師楊昌華感概說,「成功的語言課堂教學,靠的是教學語言本身獨有的魅力。」
  • 24位山區英語教師來渝交流學習 期待為山裡的孩子帶回「外面的世界...
    華龍網12月14日9時訊(記者 舒婷 )12月13日,一群來自雲南及重慶邊遠山區的英語骨幹教師抵達重慶主城。在這裡,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周的「外面的世界2015——鄉村英語教師交流計劃」之旅。「外面的世界2015——鄉村英語教師交流計劃」活動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主辦。
  • 95後女教師「走教」山區小學 每周一個來回 希望更多學生學會英語
    2021年1月6日,象往常一樣,胡婷婷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歇馬鎮羊五教學點給學生們上英語課。她雖然在這裡已上英語課已經一年多了,但只是在這裡「走教」。其實,她的正式身份康縣歇馬鎮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湖北省保康縣歇馬鎮羊五教學點胡婷婷今年23歲,2019年畢業於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英語教育專業。2019年9月,胡婷婷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考試,成為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歇馬鎮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
  • 芒市法帕中學教師和麗芳:山區學生的知心人
    她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不畏艱辛翻山越嶺到山區貧困學生家中走訪,與家長交流談心,消除貧困學生家長的經濟顧慮,鼓勵貧困學生走出大山,揚起理想的風帆。將溫暖帶到大山裡的和老師,被家長與學生親切地稱為「山區學生的知心人」。孩子失學,多年來一直是和麗芳老師最擔憂的事情。
  • 山區小學來了一位「洋雷鋒」,湖南文理學院送開學大禮包
    日前,湖南文理學院校長龍獻忠帶領部分教師來到張家界市永定區謝家埡鄉中心完小開展教育扶貧活動,為50名山區小學生送去新學期學習用品,並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孩子們捧著新書包,臉兒笑開了花,他們和老師一起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著感謝之情。龍獻忠介紹說,湖南文理學院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充分發揮高校人才智力優勢,採取多項措施支持山區教育發展。學校每年選派師生來完小支教,去年捐贈了電腦、鋼琴、書籍等物資改善山區完小的辦學條件,免費輪訓山區學校教師等,這些舉措都體現了學校教育扶貧的擔當、對山區孩子的關愛。
  • 教師世家,紮根山區教壇40載 培養子女皆為老師 羅坑退休老教師唐連貴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茂名晚報今天推出教師節特別策劃《教師世家》一起了解一下這些教師家庭吧退休教師唐連貴:紮根山區40載 子女皆成為教師在他的影響下,兒女三人先後走上講壇,成了一名老師,且配偶也是老師,一家七人當了老師。而他的侄子受其影響目前也就讀省內師範類大學,未來就業方向也是希望成為教壇上的一員。1974年,唐連貴從羅坑中學畢業後,毅然去村小學當了一名教師。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她大學畢業進山區堅守10年教英語
    昔日連26個字母都背不全的學生,到如今英語成績全縣第6,文勁芳用10年的堅守和愛心築起了深山孩子的英語夢。  南國都市報記者譚琦 文/圖  大學畢業扎進深山 「遊戲教學」帶動學生興趣  2007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文勁芳從學長處得知,陵水福和希望小學缺少專業的英語教師,「我讀的就是英語教育專業,那裡的孩子應該需要我。」大學畢業後,文勁芳報名了特崗教師。
  • 山裡娃也能說英語倍兒利索?門頭溝山區每所中小學周周有外教上課
    想跟外教聊靴子,孩子們就跺跺腳,指著腳比劃;外教想解釋手套,就搓搓手,做一個戴手套的動作……潭柘寺中心小學英語老師吳媛媛說:「最初我們會主動幫孩子們做翻譯。尤其是在課堂上,外教語速比較快,給出的詞彙量也大,孩子們聽不懂,我們心裡著急,一句一句地解釋。結果孩子們一會兒看外教,一會兒看我,課堂效果反而不好。後來我們改變了策略,放手讓外教和孩子們交流。」
  • 甘守寂寞,情系山區 ——平山鎮大塘肚教學點梁秋紅老師工作紀實
    有人說:學校才幾個學生,老師上課就像家裡帶孩子,一起玩玩聊聊,又過一天了,這工作、生活過得輕鬆啊,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塘肚教學點的課程也和主校一樣。梁秋紅老師工作非常認真,每天都按照課程表來上課,她每天堅持認真備課、寫教案、布置預習、複習、批改作業和輔導等。以前,梁老師沒上過英語課,為了上好英語課,她常常在微信上遠程向龍垌小學的英語老師高成珍請教。
  • 女大學生走進陵水山區堅守10年 築起深山孩子英語夢
    南國都市報記者 譚琦 文/圖    大學畢業扎進深山 「遊戲教學」帶動學生興趣  2007年,即將大學畢業的文勁芳從學長處得知,陵水福和希望小學缺少專業的英語教師,「我讀的就是英語教育專業,那裡的孩子應該需要我。」大學畢業後,文勁芳報名了特崗教師。「學校沒有自來水,教室宿舍都很破舊,條件很艱苦。」
  • 直擊2019勵步英語GESE頒獎盛典一場「High Level」,賦予孩子自信...
    英國倫敦聖三一學院中國部學術發展部負責人Joe,倫敦聖三一學院中國區負責人Amy,勵步英語總部短期班項目負責人Jason,勵步英語重慶分校校長Lucy與600多位學員、家長受邀參加,共同見證孩子們的榮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