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茂名晚報今天推出教師節特別策劃
《教師世家》一起了解一下這些教師家庭吧
退休教師唐連貴:
紮根山區40載 子女皆成為教師
唐連貴老師展示獲得的全國優秀教師獎章
從1974年至2016年退休,唐連貴在先後在羅坑裡平小學及中心小學任教40多年。在他的影響下,兒女三人先後走上講壇,成了一名老師,且配偶也是老師,一家七人當了老師。而他的侄子受其影響目前也就讀省內師範類大學,未來就業方向也是希望成為教壇上的一員。
1974年,唐連貴從羅坑中學畢業後,毅然去村小學當了一名教師。1989年,他所教的班中,有一人考上了電白一中,他也因為教學成績突出,當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授予優秀教師獎章,紮根山區村小學的15載,唐老師教學工作,獲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1993年,唐連貴調動至羅坑鎮中心小學繼續任教。
唐連貴向記者展示不同時期獲得的獎勵
姐弟妹三人,在唐連貴的悉心培養下,先後成為教師,成為電白北部三個山區鎮小學教師中的一員,沿著父親所走的路,默默為當地教育事業做貢獻。
唐連貴的大女兒在上語文課
唐連貴的大女兒唐虹波還希望自己在讀高二的兒子,將來也能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唐連貴兒女三人及其配偶均是教師,一家人周末相聚時,大家常常交流工作心得,其樂融融。
戴榮強一家:
農村家庭培養出了4名人民教師
戴榮強與邵錦蓮在家交流教學業務。
「我的大哥、兩個姐姐、我還有我妻子邵錦蓮都是老師,我們家六兄妹裡面有四位都當了老師,我姐夫也是人民教師。」說起家裡的教書人,戴榮強如數家珍,滿臉自豪。
戴榮強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農村的娃只有讀的書才可以有出路」這是戴榮強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戴榮強回憶到,那個時候家裡雖然窮,但沒拖欠過一次學費,最後六個孩子中四位孩子都成了人民教師。
戴榮強老師的家庭氣氛和諧融洽
戴榮強的兩位姐姐戴曉萍、戴小權,了解到鄉村很多學校都缺乏教師資源的情況,畢業後分別在陳村中心小學、林頭鎮田充小學任教。這些年裡,她們不是沒有機會離開,但最終她們還是選擇留下。
戴榮強、邵錦蓮老師晚上輔導孩子做作業
追隨著哥哥姐姐們的腳步,畢業後的戴榮強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在學校裡,戴榮強是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在戴榮強的心中,教師是一個有意義的工作。他希望儘自己所能,去影響和改變自己的學生,再通過學生,去帶動更多的人。
唐濟睦一家:
奉獻、自豪、光榮是這個教師之家的寫照
唐濟睦與妻子在家中
信宜市金垌鎮平地村唐濟睦一家,三代人中培養出了8名教師,是當地人們眼裡的「教師之家」。這一家多人從事教育事業,家境雖不算富裕,卻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富有。
唐濟睦自1957年起從事教育工作至1997年退休,40年來,他從不計較報酬忘我工作,獲得各種榮譽無數,可他從來低調做人,從不炫耀。1997年退休後,仍然為教育事業奔波。
唐濟睦的二兒子和二兒媳都是教師,一個在信宜市職業技術學校任教,一個在信宜市華僑中學任教。二兒子大學畢業後,許多公司曾高薪聘請他,都被他婉拒了。他受父親的薰陶和影響,毅然選擇了教育事業。
唐濟睦與妻子和長媳出外遊玩
唐濟睦的大兒媳,在信宜市金垌鎮環球小學任教。唐濟睦的大女兒在信宜市北界中心小學任教;大女婿在北界中學教書;外孫媳婦是茂名市龍嶺學校老師;孫女畢業於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現在信宜市金垌鎮中心小學教書。
從事著教師事業,堅守著清貧的家園。這個3代8人投身教育事業的「教師之家」,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卻以新時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教育事業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溫馨、和睦、幸福」洋溢在這個家庭中,「奉獻、自豪、光榮」是這個家庭的最美寫照。2017年唐濟睦家庭榮獲「茂名市『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標兵戶』」榮譽。
文字:李光耀 李茜吳祖光吳德忠
圖片:李顏東岑穩吳德忠
編輯林奕餘
初審鄭坤慧
終審湛堅
來源:茂名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