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他滿腔熱血,意氣奮發登上三尺講臺,圓了心中的「山區教育夢」。雖是滄海一粟,但他甘願勤耕苦種、耗盡芳華。他就是即將退休的甘肅省漳縣殪虎橋鎮東橋佳洋小學教師劉耀昉。
兩鬢斑白的老前輩在校園
上世紀七十年代,地處大山深處的漳縣殪虎橋鎮竹林溝村,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條件艱苦,貧窮使很多孩子失學在家,特別是女孩念書的更少,有的婦女目不識丁,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裡的教育面臨困境,一名社請老師生產隊只補助8元,記一個中等工分。所以有文化的年青人都不願意當教書匠,導致這個地處山村的學校普遍奇缺老師。所有這一切,從小在竹林溝長大的劉耀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心裡暗下決心,絕不讓這些山裡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再當睜眼瞎,不能讓無知與愚昧擋住家鄉孩子的雙眼。
1979年,劉耀昉高中畢業,他義無反顧,自願請命主動找村支書,要求當村上的社請老師。經過村上研究決定,劉耀昉德才兼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最終被定為竹林溝小學社請教師。
劉耀昉所在的家鄉竹林溝小學,有80多個學生,只有3個小學文化程度的老教師。承擔著一個大隊五個社的教學任務。
劉耀昉走進竹林溝小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動員女孩上學,當他看到女孩子不上學跟著母親在田間幹農活,有的到處亂串,他心裡不是個滋味。他進村入戶摸底調查,苦口婆心做家長的工作,耐心勸導在家的孩子上學。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村85%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孩子們重返校園,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再一次擺在了他面前。於是,他在教學中,在樂學上做文章,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當時,全公社有九所完小,年終他所在的竹林溝小學排名第六。當時的學校評比是按照五年級畢業班成績評比。所以,五年級畢業班主任就成了關鍵人物,許多老師都不願意當畢業班班主任。他主動請纓擔任畢業班班主任。
18歲的劉耀昉勇挑重擔,不恥下問,刻苦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經常是挑燈夜戰,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的時候,他還爬在辦公桌上備課,備教案。有一天深夜2點,幾名警察在追尋逃犯,發現遠處房間裡燈火通明,他們尋光而來。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師在燈下備課,幾名警察感動的對劉老師說:「夜深了,年青人,注意身體啊,明天還要上課呀!」
他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苦教、苦學、苦幫的「三苦精神」,竹林溝小學教學質量跳躍式提高,他所帶的79級五年級畢業班在全學區成績會考中名列全學區第三名。從此,他成為教職工心目中的教學能手,他連續幾年被學校推選任畢業班班主任。
由於教學成績突出,管理學校有方。1989年,他被任命為竹林溝小學校長。
擔任校長後,他堅信:一位好校長能帶好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必有一位好校長。多方採納教職工建議,教學上求實創新,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工作上嚴格要求,身先士卒。生活上關心照顧職工,全校師生擰成了一股繩,學校充滿了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竹林溝小學連續4年教學成績名列全學區前列。竹林溝小學被評為「定西地區先進集體」。
在他的帶領下,竹林溝小學教學成績上去了,可是學校2棟教室5個教學班的教室的窗戶還用白紙糊著,大風一吹就破。特別是冬季,寒風刺骨,教室裡用泥巴做泥火爐取暖,師生在教室裡受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三番五次找教育局,最後教育局只解決了一棟教室的玻璃,最後沒辦法,他自己解決了一棟教室玻璃,並且一次性為每個教室購買了鐵火爐,徹底結束了窗子紙糊,取暖泥爐的歷史。
窗戶、取暖爐問題解決了,上廁所又成為困擾師生多年的難題。長期以來,竹林溝小學師生在一個四周圍圈中間土坑裡上廁所。為此,他發動師生自力更生,利用課餘時間,建成了一座乾淨整齊的廁所。一位駐村幹部感慨的說,劉耀昉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幹,這樣的校長很少!
在別人眼裡,劉耀昉是一名好教師、好校長。可是,在妻子兒女哪裡,他卻把家裡的事全交給妻子一個人幹,自家的三匹馬拴在野外,沒人管,兩年勒死三匹。他從沒有一次怨言,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管了大家,誤了小家。
1996年,學區領導找他談話,學區領導說:「你這幾年把竹林溝小學辦的有聲有色,抓質量、建廁所、裝玻璃、安火爐....吳家山小學現在特別需要像你這樣的校長去抓一抓。」
1996年8月,他帶著學區校長的囑託,來到了吳家山小學,當他踏進吳家山小學校園,眼前的一切讓他傻眼了。
低矮的校園圍牆到處是豁口,中間少了一堵牆變成了學校的大門。校園裡豬、狗、雞亂跑,閒雜人員隨意進出。土胚房教室四處透風,室內擺放著幾張破舊不堪的桌凳,師生沒有上廁所的地方,沒有操場。學生缺課桌,老師缺辦公桌,教學條件極其簡陋。教學質量連年在全學區倒數,學生流失嚴重,群眾怨聲載道。
面對這樣一所破爛不堪的學校,劉耀昉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他找村書記商討對策,召開全校教職工大會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如何辦好吳家山小學。他發動學生家長自力更生,群眾投工、捐獻建築材料,村上配工出力,修院牆,補課桌,修操場、修廁所,打響了一場重建校園的攻堅戰。
經過半學期的努力,吳家小學舊貌換新顏,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成績從倒數第三搖身變成了全學區前三名。家長高興了,學生歡欣鼓舞。外面打工回家的村民看到家鄉學校的變化後,驚奇地問家裡老人,家裡老人說:「咱學校變了樣,是因為來了個新校長。」
2001年,劉耀昉再次調到朝陽小學,先擔任教育主任,2002年擔任校長。
朝陽小學是一所完全小學,教室少,代課教師多,教學質量差。他從校園文化建設抓起,美化、綠化、淨化校園,積極打造校園無閒地,處處皆育人的環境。
許多教室年久失修,瓦片不時從頂棚掉下來砸在課桌上,給師生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他再次發動群眾投工投料,自力更生,解決桌凳,返修2棟教室屋頂,整修圍牆,新建廁所。
2010年6月,天突降暴雨,致使校園東面的圍牆被洪水衝垮,大量的山洪泥石流湧入校園,頓時校園淤泥一尺多厚,劉耀昉冒著傾盆大雨在院中通水眼,排洪水,守護著校園,直到洪水排完。
為了排除洪水險情,他四處求助,最後在學生家長的幫助下,利用修鐵路拉出的石渣,拉石砌壩,砌成了一條長150米,高1.5米的攔水壩,從此解決了學校面臨水患的問題。
在狠抓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劉耀昉確立了「以教學質量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他的帶領下,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有一種感動叫堅守,有一種情懷叫無私。劉耀昉任教40年,擔任小學校長20年。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穩得住心神,他以「為伊消得人憔悴,衣服漸寬終不悔」的大愛精神培育著大山深處的花蕾。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如今已是兩鬢白髮的劉耀昉終於圓滿完成了自己終生從教的夢想。祝願老前輩永遠快樂!祝願老前輩在退休後的日子裡能夠安享晚年,天天開心!長命百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