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突破性研究揭示人腦回憶機制,回憶並不是記憶的...

2020-12-23 DeepTech深科技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器官,每當我們經歷過新鮮事物後,由這些新的體驗和印象所形成的全新記憶就會被儲存到我們大腦的海馬體以及與其他腦部組織連接的神經迴路中。就像計算機中的信息分類一樣,不同的神經元集群也會儲存記憶的不同方面——例如,在事件發生的不同地點和時間,我們所產生的情感就被儲存在不同的神經元中。

一直以來,研究記憶的神經科學家們認為,當我們進行回憶時,大腦所開啟的海馬體迴路與最初形成記憶時所激活的迴路是相同的。然而,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想當然」的認知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人類的大腦原來是通過在原有記憶迴路上的一個「分支回路」來進行回憶的。

這次具有突破性的論文發表在 8 月 17 日的《細胞》科學期刊的電子版上。麻省理工學院的 Susumu Tonegawa教授、Dheeraj Roy 博士以及研究科學家北村隆 Takashi Kitamura 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其他作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 Teruhiro Okuyama 和 Sachie Ogawa以及研究生孫辰(Chen Sun,音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神經迴路遺傳研究中心的 Yuichi Obata 和 Atsushi Yoshiki 也參與了此論文的寫作。

儘管科學家早就在線蟲等動物的身上發現了這種「分支迴路」,包括在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就發現了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內有類似的回憶迴路。但對於脊椎動物而言,這次發現還是第一次。

為什麼海馬體需要兩個不同的迴路去形成記憶和回憶呢? 研究人員認為有兩個可能性: 其一可能性是,個迴路的交互會使編輯記憶和更新記憶變得更容易——回憶迴路被激活的同時,記憶形成迴路能夠添加新的信息。

「我們認為,擁有這些並行的腦迴路有助於動物先回憶,再在需要時對新信息進行編碼,」參與此次研究的 Dheeraj Roy 博士表示。 「這就像當我們回想起以前的事件時,關於那件事的新內容將會被編入現有的記憶中。」

另一個可能就是會幫助刺激長期壓力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下託(subiculum,海馬體中尚未被了解的一個區域)會連接到下丘腦中的一對叫做乳頭狀體(mammillary bodies)的組織,這能刺激人體釋放一種叫皮質激素的壓力荷爾蒙,這種荷爾蒙在人們想到害怕的回憶後還會釋放至少一個小時。

圖丨麻省理工學院 Susumu Tonegawa 教授

參與這項研究的 Susumu Tonegawa (利根川進)教授評價說,「此研究解決了大腦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碎片記憶的形成與找回,而且研究所得的證據也佐證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論:記憶的形成與回憶所通過的神經迴路是不一樣的。」

Susumu Tonegawa 是麻省理工學院皮考爾學習記憶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的生物與神經科學教授、 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神經迴路遺傳研究中心(RIKEN-MIT Center)的負責人。

圖丨大腦中的海馬體

作為大腦中掌管著與記憶相關的部分,海馬體的大部分區域功能已廣為人知,但人們對於最為神秘的下託(subiculum)區域還是所知寥寥。為了作出進一步研究,Susumu Tonegawa 使用光遺傳學技術對小鼠進行了遺傳改造,就可以用光控的方式打開或關閉小鼠的下託神經元。

在恐懼條件反射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小鼠置於一個特製的試驗間裡,並對其進行輕微電擊,以此方法來控制小鼠的記憶細胞。

研究表明,這些記憶的編碼涉及一個稱為 CA1 的海馬體細胞,它會將信息放到一個叫做內嗅皮質的大腦結構中。 每個位置都會有一些小型神經元子集被激活,形成記憶痕跡(engram)。

圖丨CA1細胞

科學家們早就了解,記憶首先會從 CA1 開始分支,通過下託再連接到內嗅皮質。然而,他們尚不清楚這個迴路和下託自身的功能。「我們一直以為,形成記憶痕跡的迴路與在回憶過程中再次激活細胞的迴路是一樣的」,Susumu Tonegawa表示。

在實驗中,如果在經歷恐懼前抑制小鼠的下託神經元,它們就能夠正常回憶起恐懼的情緒;而若是經歷恐懼後再抑制下託神經元,小鼠就不會顯示出通常的恐懼反應。也就是說,它們回憶的能力受到了損傷。

這就說明,下託對回憶是必不可少的,但對記憶的形成並不是如此;其他一些實驗表明,回憶並不需要用到從 CA1 到內嗅皮質的直接迴路,但記憶形成卻需要。

圖丨小白鼠大腦掃描

「我們只是想著探索更多關於下託的功能,卻沒想到會有出人意料的發現,」利根川進說。雖然實驗目前僅僅對包含情緒(正面和負面)的記憶確認了雙迴路系統的存在,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系統應該存在於任何情景記憶中。

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與神經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 Karl Deisseroth 說:「這篇論文作為尖端神經科學的力作,揭示了記憶的形成與回憶所使用的不同神經迴路,並指出了它們的重要性。」

同時,該研究結果或許還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去年,Susumu Tonegawa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們就發現,早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雖然很難回憶起過去的事件,卻仍然能夠形成新的記憶。毫無疑問,這次的研究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發,不排除下託會受到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可能性,目前他們還未對此專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電(記者周舟)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6日發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人工智慧篩選分子、數字貨幣、超個性化藥物等入選。今年榜單中兩項技術與量子科學有關。
  • 記憶是怎麼形成的?MIT科學家揭示這一神秘過程
    研究團隊揭示了在記憶形成的不同階段,印跡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會發生表觀遺傳學和基因組3D結構上的大規模變化,這些變化調控了與記憶存儲有關的特定基因的表達。一百多年前,德國生物學家Richard Semon創造了一個詞「記憶印跡」(engram),表示記憶的產生會在大腦中發生某些物理或化學變化,如同腳印一樣留下某種痕跡。
  • 麻省理工學院不是學院
    麻省理工作為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大學,居然只是一個學院。其實只是國內翻譯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英文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nstitute是可以翻譯成學院,也可以翻譯成研究所,還可以翻譯成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揭示——毛髮磨鈍剃鬚刀刃的秘密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說法,這是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金屬磨損,如果剃鬚刀刀片在錯誤的條件下撞擊頭髮,它會變得有壓力,開裂,然後由於一種叫做應力強化的機制而產生碎片。這種剝落會導致更多的裂縫,從而導致級聯循環中出現更多的碎屑,最終導致剃鬚刀變鈍。
  •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 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6日發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今年榜單中兩項技術與量子科學有關。其中,美國谷歌公司領銜的團隊於2019年10月宣稱成功演示「量子霸權」,使一個包含53個有效量子比特的處理器花費約200秒完成當前最強超級計算機1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7年十大突破性技術
    2017年2月21日下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國大陸地區首發,這也是該榜單首次在中國跟美國同步首發。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製造了一種全新類型的太陽能設備,利用工程創新和最新的材料科學進步來捕獲更多的太陽能。該技術的秘訣在於先將太陽光變成熱能,然後將其重新變成光,而且聚集在太陽能電池可以使用的光譜範圍內。麻省理工學院團隊的這項技術當然也有其弊端,比如部分部件相對而言仍然非常高昂,以及目前僅能在真空環境下工作等。
  • 數學家許晨陽今年秋將出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官方網站發布一條新聞,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Chengyang Xu)將於今年秋季全職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官方網站發布一條新聞,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Chengyang Xu)將於今年秋季全職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官方網站顯示:「未來科學獎」是用於獎勵那些在大中華地區做出科學技術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該獎項被稱為中國「最新諾貝爾獎」,這個非政府獎項是於2016年設立的,旨在獎勵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領域的科研人才。
  • 麻省理工學院Energy Environ. Sci.: RuO2催化OER的機制研究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Yang Shao-Horn教授等研究人員結合DFT理論計算,設計了獨特的實驗研究了OER表面的活性RuO2 (110),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OER機制的OER反應路徑。該研究發表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題為「Towards identifying the active sites on RuO2(110) in catalyzing oxygen evolution」。
  • 世界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博士標準
    接下來,就以世界排名頂尖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機械工程係為例,詳細介紹其相關信息。最高學位是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或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在麻省理工學院,這些學位的名稱不同。
  • 【名校文書集錦】最新MIT麻省理工學院的Essay題目解析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PLOS Biology:北大納家勇治課題組揭示靈活運用記憶的神經機制
    這時候如果你不是新生的話,你可能很容易就能知道要從現在的位置去往體育館該朝哪個方向走,不論你在哪裡。這是你靈活地運用了記憶的一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你記得體育館在校園地圖上的位置,並根據當前不同的環境判斷去往體育館的方向。那麼,你的大腦是如何對記憶信息進行靈活運用呢?
  • 找回「丟失」的記憶很簡單?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2012年,日本生物學家利根川進利用光遺傳學技術,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裡首次揭示了記憶痕跡的真實存在。隨後,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制了人類記憶的遺忘曲線,發現約70%的記憶會在幾小時內快速忘記。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提出了記憶的存儲和提取是通過兩條截然不同的神經環路實現的,而並非一直被認為的同一條的理論,他的團隊還發現對一個事件的記憶是在大腦負責長時記憶(long-term memory)和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的不同腦區同時形成的,並不是先在一個腦區內形成短時記憶隨後再轉移到另一個腦區形成長時記憶。
  • 美國大學介紹: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區,佔地面積168英畝(68.0公頃),吉祥物是海狸(Beaver),NCAA運動隊綽號是工程師(Engineers),校訓是「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Mens et Manus),英文翻譯是:Mind and Hand,在2013US NEWS美國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
  • 麻省理工學院含金量
    麻省理工學院含金量高,本科學歷是得到我國教育部認可的,麻省理工學院在2019年-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1 ,在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中也是排名第1 ,除此之外,在2019年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麻省理工學院排世界第2,所以,學校本科含金量高。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中心也能助推科學研究
    原標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中心也能助推科學研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作為世界知名大學,以培養一流科學家與工程師而享譽世界。「動腦、動手」的座右銘體現了這所大學一貫遵循的原則——鼓勵學生創造,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所大學每年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從事理工科的學習與研究。
  • 名校解讀|麻省理工學院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所代表學校:麻省理工學院(MIT)。畢竟,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
  •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5:52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Joachim Lingner和捷克共和國馬薩裡克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前身是麻省理工學院1895年班的Alfred P.
  • 海外名校 | 麻省理工學院
    整個校園基本上是被麻省大道(Massachusetts Avenue)自北向南一分為二——西側主要為學生宿舍及生活區,東側主要為教學與研究實驗區。離MIT校園最近的橋為哈佛橋(Harvard Bridge),也稱MIT橋(MIT Bridge),是一座鐵製橋梁,橫跨查爾斯河,橋長為著名的364.4「smooth」多一點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