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上傳雲端 15秒回傳診斷結果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記者 查金忠 通訊員 孫樂) 影像上傳雲端,15秒鐘就能回傳診斷結果。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為基礎構建的人工智慧醫療診斷和醫療大數據平臺,自問世以來診斷效率和準確率不斷提高。本月中旬,全世界第一個獲得批准的人工智慧診斷項目與秦淮區白下高新園區籤訂協議,將立足南京,打造集醫療診斷、數據服務、網絡醫院、醫療教育、技術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群。

加拿大白求恩醫學基金會主席顧宇告訴記者,人工智慧診斷利用「機器學習」原理,在短時間內「閱讀」海量醫療數據,包括醫療診斷影像及醫學論文、權威雜誌等所有公開的醫學資料。通過不斷學習、累積「經驗」,別看才誕生沒幾年,人工智慧診斷已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

「機器幾分鐘內就能閱讀上億份資料,而且它的記憶力是非常清晰、準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而且它是不斷地學習,世界上每有一項醫學成果公開出來,它立即就能學習到。因此,快速、標準化的人工智慧診斷,未來有望完全替代人工診斷。」顧宇介紹,基於眼底普查的人工智慧診斷2013年獲得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是世界第一個獲得批准的人工智慧診斷項目,目前已經在11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診斷準確率能達到約96%。

「會在眼底形成病變的疾病很多,如視神經損傷、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黑色素瘤等數十種,甚至連腎臟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都能通過眼底看出端倪。」他舉例說,人工智慧診斷還可以有其他應用場景,如臨檢酒駕、毒駕及排查吸毒者等。

本月剛剛結束的2017年金洽會上,這一技術正式落戶南京。該項目由顧宇投資成立的領視東方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立足於人工智慧醫療診斷和醫療大數據平臺,打造集醫療診斷、數據服務、網絡醫院、醫療教育、技術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群。

據介紹,項目落戶在秦淮區白下高新園區,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領視東方掌握的人工智慧和醫療大數據,二是一個集聚人工智慧診斷技術相關企業的智能產業園區;三是一個投資管理公司,力爭3年之內發展總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基金,扶持一批基於智能診斷的醫療健康科技服務企業。

江北新區「最強大腦」開始運轉

未來將成為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處理中樞

本報訊(記者 朱曉露 胡海弘 通訊員 吳難) 記者從江北新區獲悉,9月25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正式建成運行。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它,未來將成為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處理的中樞。

據介紹,該超算中心由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投資2.6億元建設,匯聚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大學以及研究院所的科研與計算領域頂級人才,實現了高性能大規模超級計算、高速高安全性企業級存儲、大數據管理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開發,被譽為「最強大腦」。

這個「大腦」的記憶能力非凡:總存儲容量一共達到52PB(1PB=1024TB),包含全快閃記憶體、熱存、冷存三種形式,其中全快閃記憶體採用了國內第一套EMC全快閃記憶體大規模存儲陣列。用市面上常見的1TB容量移動硬碟來類比的話,其記憶總容量相當於5.2萬個移動硬碟的容量。

它的計算能力也很驚人:配備3萬多顆英特爾至強E5計算核心,以及4臺專門用於機器學習開發的英偉達DGX—1GPU伺服器,超算速度將達到2340 TFLOP/S,即一秒鐘能完成2340萬億次浮點運算。

作為「最強大腦」,超算中心可為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提供服務。正在建設的江北新區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就是它的第一個「客戶」。今年7月起,全省8000萬人口的健康信息大數據就陸續存儲到了「大腦」裡。未來,長三角地區2億—3億人的臨床醫療、公共衛生等健康大數據也將集中儲存在此。通過對醫療健康數據的挖掘處理,它將成為眾多醫院的可靠助手,為臨床診斷提供大數據分析的幫助。

相關焦點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20 秒出結果!新冠肺炎診斷AI 輔助: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病毒檢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著隔離、診斷、救治等一系列工作的效率。AI診斷技術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領域又傳來好消息。阿里巴巴昨日表示,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 健康e刻雲上影像「搶單」診斷
    原標題:健康e刻雲上影像「搶單」診斷(通訊員張淑會 霍相博 記者李湛祺)日前,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張村集鄉衛生院,64歲的西南街村村民李根元還在考慮如何找專家看片時,縣醫院影像醫生李宗鍇早就「接單」了。5分鐘後,診斷報告就傳回了衛生院。
  • 20 秒出結果!AI 輔助診斷新冠肺炎:達摩院出品,96% 準確率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診療方案第五版,臨床診斷無需依賴核酸檢測結果,CT 影像臨床診斷結果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研究者們為 AI 找到了它的新用途——用 AI 來輔助診斷病例。更重要的是,效果出奇地好。
  • 中國新冠肺炎AI診斷技術支援日本醫院
    鍾欣攝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育英)記者3月31日從阿里巴巴獲悉,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
  • 5G為醫學影像傳輸「插上翅膀」,「翼展科技」推出全球化影像雲服務...
    5G為AI醫療影像應用增添新變量 據翼展CMO高雲龍介紹,翼展盒子是搭載了5G通信模塊的邊緣計算智能網關工具,能實現現場不同區域、大量醫學影像設備數據傳輸到雲端,並提供實時質控、遠程監控、遠程維護及故障預警功能
  • 阿里達摩院AI抗疫新戰報:已診斷3萬多疑似病例CT影像,準確率96%
    阿里達摩院從前線傳來最新戰報:截止到2月23日,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識別算法,已對3萬多個臨床疑似病例進行了診斷。實際結果顯示,單個病例影像數據的上傳和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這一最早應用於鄭州「小湯山」的算法,現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的41家醫院上崗。
  • 即拍即傳攝影利器 影像雲管家上手評測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款影像雲管家VBox 6單反智能無線傳輸器可能會給大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它異於常規單反無線傳輸器的地方,主要在於擁有專業的自建影像雲端,還可以利用智能硬體專利和全球最大的專業影像管理平臺解決全流程影像處理的需求。
  • 【領跑者】溫州市醫學影像雲平臺讓患者省錢省心、讓醫院提效提質
    明確將CT、MR、CR、DR、DSA、RF、PET圖像、乳腺鉬靶、超聲、胃鏡等影像信息「上雲」共享應用。按國際標準,以DICOM標準格式上傳數字影像,支持用戶對接調閱服務。   三是統一上傳規則,確保數據時效。制定「T+0.5」(半天傳一次)的上傳規則,要求醫院生成的影像數據以及報告數據在當天24時前上傳至平臺。
  • 幾秒可識別皮膚病名稱並診斷 醫生就要失業了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醫生通過微信公眾號上傳皮損圖片後,系統在幾秒鐘內便可快速識別皮膚疾病的種類和名稱,並提供用藥查詢、病歷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通過人工智慧輔助醫生進行診斷,這一切皆有可能。「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醫療需求逐年上升,人工智慧可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資源短缺不足的問題。其中,AI在醫學影像的應用上優勢明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創建有效的解決方案。」
  • 幾秒可識別皮膚病名稱並診斷醫生就要失業了嗎?
    醫生通過微信公眾號上傳皮損圖片後,系統在幾秒鐘內便可快速識別皮膚疾病的種類和名稱,並提供用藥查詢、病歷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通過人工智慧輔助醫生進行診斷,這一切皆有可能。其中,AI在醫學影像的應用上優勢明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創建有效的解決方案。」8月26日,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皮膚病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席陸前進表示,我國皮膚病的病種多達2000多種,不同的疾病具有相似的症狀,同一個疾病會具有不同的症狀,這都給醫生的診斷帶來挑戰,AI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圖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 iEndo平臺上線,開立醫療勾畫國產內鏡智能診斷藍圖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逐漸成為現實,在醫學影像方面,人工智慧在智能識別病變、智能輔助診斷等領域取得突破。而隨著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藍圖的持續擴張,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被賦予新期待:智能臨床功能與各級醫療資源有效整合,在雲端共享,實時進行反饋共享給各級機構,將會為醫療提供更加長遠的發展空間,推進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
  • 醫學影像高級可視化技術讓影像診斷更輕鬆
    當一名腫瘤科患者的CT影像中發現可疑病狀時,怎樣才能迅速獲取患者以前的MR檢查,比較掃描結果,做出更有把握的診斷?當一名面癱、言語不清、有中風病史的老年患者到達急診科時,能否在其出現永久性腦損傷前檢查出問題?當平片瀏覽讓醫師缺少診斷信心,每天大量的三維影像數據後處理又使工作堆積如山時,如何在資源與效率之間做出兩難選擇?
  • 在網際網路+影像系統的支持下,放射科醫生還能這樣賺收益?
    相比網際網路醫院直到2018年才迎來政策春風,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關於推進分級診斷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整合區域醫療資源,設立第三方獨立的檢驗實驗室、醫學影像中心、血液淨化中心等機構,彌補基層醫療機構資源稀缺,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獨立檢查機構間的結果互認; 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
  • 中國第一個醫生集團遠程影像診斷平臺誕生
    華聲在線訊(記者 楊桂清)2017年5月31日,中國仁雨醫生集團與萬裡雲科技籤約,攜手組建中國第一家醫生集團遠程影像診斷平臺:【仁雨醫生集團影像雲平臺】。 同時,為充分挖掘利用萬裡雲資料庫大數據,中國仁雨醫生集團攜手萬裡雲科技、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探討合作開發人工智慧影像診斷系統,俗稱「放射診斷機器人」,預測它可能取代放射科診斷醫生,而且將更加快速、準確書發影像報告,將是中國影像檢查革命性的產物、劃時代的產品。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子平教授: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最可靠的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診斷及病情預後評估的關鍵一環,醫院的放射診斷科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診斷中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病人我們可以通過CT的掃描來診斷肺部的病變是不是新冠,新冠在CT掃描下有其特徵性表現,特別是對於疫區的病人做CT掃描就更有意義了。」
  • FDA批准移動診斷APP 醫學數字影像移動化
    (註:產品上市前向FDA提交證明,表明在市場上銷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申請即510(k),實質上相當於獲得合法效銷售的資格),除了乳房X線照片,這款移動診斷APP能翻譯絕大多數的影像信息。Visage Ease Pro屬於Visage 7影像平臺的一部分,採用瘦客戶機(結合高效能CPU,開發獨立嵌入式作業系統,能代替PC的靈活小巧的計算機產品)和服務端技術,利用細胞神經網絡算法完美處理海量研究信息。同時,該APP也能展示醫學數字影像和通訊信息,記錄語音或上傳科研相關的照片。
  • 你的所有影像資料都能手機上看
    「在診室時,醫生開了數字影像服務,手機上就能看報告。」「相比於膠片,數字影像可看到全部的原始影像資料,外地患者在我們醫院複查後,帶個手機就能給當地醫生查看結果。」浙江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大二院老年科主任劉進說。
  • 診斷結果接近專家水準 人工智慧肺癌診療應用前景廣闊
    而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判讀CT掃描圖像,只需30秒便可自動識別出肺部陰影位置,準確度高,而肉眼檢查約需5分鐘。支修益表示,就醫學而言,人工智慧在影像方面的應用先行一步,不管是肺內結節影像還是病例分析,都有數據積累。通過對大數據的積累,將20家全國著名大醫院的數據結合起來,可以為地市醫院在診療方面提供明確的指示和參考。
  • 《中國醫學影像AI白皮書》今日在京正式發布
    4.覆蓋全國31個地區、2135家醫院的5000多份針對醫學影像AI的需求調研問卷中,醫師團隊和科研院校有怎樣的需求?5.醫學影像AI在骨關節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影像、超聲等15大臨床應用中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6.在不可避免的傳統醫療基礎設施和監管體制下,中國醫療AI影像要如何利用政策,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