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查金忠 通訊員 孫樂) 影像上傳雲端,15秒鐘就能回傳診斷結果。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為基礎構建的人工智慧醫療診斷和醫療大數據平臺,自問世以來診斷效率和準確率不斷提高。本月中旬,全世界第一個獲得批准的人工智慧診斷項目與秦淮區白下高新園區籤訂協議,將立足南京,打造集醫療診斷、數據服務、網絡醫院、醫療教育、技術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群。
加拿大白求恩醫學基金會主席顧宇告訴記者,人工智慧診斷利用「機器學習」原理,在短時間內「閱讀」海量醫療數據,包括醫療診斷影像及醫學論文、權威雜誌等所有公開的醫學資料。通過不斷學習、累積「經驗」,別看才誕生沒幾年,人工智慧診斷已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
「機器幾分鐘內就能閱讀上億份資料,而且它的記憶力是非常清晰、準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而且它是不斷地學習,世界上每有一項醫學成果公開出來,它立即就能學習到。因此,快速、標準化的人工智慧診斷,未來有望完全替代人工診斷。」顧宇介紹,基於眼底普查的人工智慧診斷2013年獲得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是世界第一個獲得批准的人工智慧診斷項目,目前已經在11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診斷準確率能達到約96%。
「會在眼底形成病變的疾病很多,如視神經損傷、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黑色素瘤等數十種,甚至連腎臟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都能通過眼底看出端倪。」他舉例說,人工智慧診斷還可以有其他應用場景,如臨檢酒駕、毒駕及排查吸毒者等。
本月剛剛結束的2017年金洽會上,這一技術正式落戶南京。該項目由顧宇投資成立的領視東方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立足於人工智慧醫療診斷和醫療大數據平臺,打造集醫療診斷、數據服務、網絡醫院、醫療教育、技術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群。
據介紹,項目落戶在秦淮區白下高新園區,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領視東方掌握的人工智慧和醫療大數據,二是一個集聚人工智慧診斷技術相關企業的智能產業園區;三是一個投資管理公司,力爭3年之內發展總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基金,扶持一批基於智能診斷的醫療健康科技服務企業。
江北新區「最強大腦」開始運轉
未來將成為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處理中樞
本報訊(記者 朱曉露 胡海弘 通訊員 吳難) 記者從江北新區獲悉,9月25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正式建成運行。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它,未來將成為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處理的中樞。
據介紹,該超算中心由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投資2.6億元建設,匯聚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大學以及研究院所的科研與計算領域頂級人才,實現了高性能大規模超級計算、高速高安全性企業級存儲、大數據管理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開發,被譽為「最強大腦」。
這個「大腦」的記憶能力非凡:總存儲容量一共達到52PB(1PB=1024TB),包含全快閃記憶體、熱存、冷存三種形式,其中全快閃記憶體採用了國內第一套EMC全快閃記憶體大規模存儲陣列。用市面上常見的1TB容量移動硬碟來類比的話,其記憶總容量相當於5.2萬個移動硬碟的容量。
它的計算能力也很驚人:配備3萬多顆英特爾至強E5計算核心,以及4臺專門用於機器學習開發的英偉達DGX—1GPU伺服器,超算速度將達到2340 TFLOP/S,即一秒鐘能完成2340萬億次浮點運算。
作為「最強大腦」,超算中心可為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提供服務。正在建設的江北新區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就是它的第一個「客戶」。今年7月起,全省8000萬人口的健康信息大數據就陸續存儲到了「大腦」裡。未來,長三角地區2億—3億人的臨床醫療、公共衛生等健康大數據也將集中儲存在此。通過對醫療健康數據的挖掘處理,它將成為眾多醫院的可靠助手,為臨床診斷提供大數據分析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