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秒可識別皮膚病名稱並診斷醫生就要失業了嗎?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醫生通過微信公眾號上傳皮損圖片後,系統在幾秒鐘內便可快速識別皮膚疾病的種類和名稱,並提供用藥查詢、病歷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

通過人工智慧輔助醫生進行診斷,這一切皆有可能。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醫療需求逐年上升,人工智慧可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資源短缺不足的問題。其中,AI在醫學影像的應用上優勢明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創建有效的解決方案。」8月26日,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皮膚病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席陸前進表示,我國皮膚病的病種多達2000多種,不同的疾病具有相似的症狀,同一個疾病會具有不同的症狀,這都給醫生的診斷帶來挑戰,AI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圖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就在當天,皮膚病人工智慧發展聯盟與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慧協作組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合作發展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綜合平臺。其中,聯盟主導的「智能皮膚」目前對85種皮膚病整體識別準確率達86%,可識別病種數和準確率居行業之首。

「人機大戰」醫生慘敗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發展智能醫療。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再提推進「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服務。

可以說,「AI+醫療」的發展得到了政策層面的全力支持,相較於時下火爆的醫療區塊鏈等概念,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探索入局者眾、百家爭鳴,但從垂直化應用的皮膚病AI領域來看,目前行業裡還鮮有參與者。

醫學上很多診斷要依靠形態學,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此就得到充分體現。「智能皮膚」正式面向臨床醫生的使用,對年輕的皮膚科醫生來說,是個好消息。

據記者了解,就在今年上半年,曾經有545名皮膚病/性病科醫生參與「人機大戰」,未定級醫師、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分別得到54.6分、50.6分和59.0分,用時94秒、109秒和107秒,但是AI得分87.5分,用時31.4秒。對於臨床測試結果,醫生和AI對病例診斷與識別的準確率分別是73.8%和76.6%。

除此之外,目前的「智能皮膚」平臺自開放使用以來已有4000多位認證醫生使用,提供專業內容服務90多萬次。在此次戰略合作的進一步發展規劃中,聯盟將與協作組攜手,針對基層醫生、基層醫療機構需求進行服務模式升級,並匯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協同合作,進一步賦能醫生,深入基層,服務大眾。

暫不能替代醫生

但是,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儘管AI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但尚不能做到真正的智能,在臨床應用仍然存在技術瓶頸。

「AI還需要醫療機構、醫學專家、學術組織、企業以及第三方運營機構共同參與,來推動其進一步發展。」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慧協作組組長晉紅中表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工智慧只能服務醫生,輔助醫生,不可能取代醫生,因為部分疾病需要根據病史和患者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這是AI做不到的。

同時,皮膚病人工智慧是個需要長期發展,永無止境的事業,這就需要行業各界通過對模式、產品、算法進行不斷優化,才能讓皮膚病人工智慧真正為廣大百姓帶來實在的價值。

就此,晉紅中通過六個方面分析了AI不會取代醫生的原因:第一,人具有思想和情感,有時情緒會對病情產生較大影響,這是AI無法判斷的;第二,疾病診斷需要結合多方面的信息,目前AI主要解決皮膚病的影像問題,不可能完全替代醫生診斷;第三,影像中的信息需要對患者進行解釋,這個也只能依靠醫生;第四,人類的疾病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這都需要行業和醫生跟進研究,所以醫生永遠走在AI的前面;第五,疾病診斷後的治療只有醫生可以完成;第六,醫生和病人之間需要持續的信息溝通和情感交流,這也是AI做不到的。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焦點

  • 幾秒可識別皮膚病名稱並診斷 醫生就要失業了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醫生通過微信公眾號上傳皮損圖片後,系統在幾秒鐘內便可快速識別皮膚疾病的種類和名稱,並提供用藥查詢、病歷管理等智慧醫療服務。8月26日,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皮膚病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席陸前進表示,我國皮膚病的病種多達2000多種,不同的疾病具有相似的症狀,同一個疾病會具有不同的症狀,這都給醫生的診斷帶來挑戰,AI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圖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 AI診斷85種皮膚病整體識別準確率達 86% 但仍不能取代醫生
    8月26日,在皮膚病人工智慧發展聯盟與與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慧協作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慧協作組組長晉紅中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道。  但目前達成的一個共識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醫療需求逐年上升,人工智慧可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資源短缺不足的問題。AI在醫學影像的應用上優勢明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創建有效的解決方案。
  • 可識別85種皮膚病的人工智慧來了 當然複雜病症還得靠醫生
    當時主要實現以紅斑狼瘡為代表的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此後在經歷了多番測試、審核、訓練,累計學習超過 60 萬張病例圖片後,目前新系統對 85 種皮膚病識別準確率達 86%,其中 34 種常見病大於 95%,可識別病種數和準確率居行業之首。皮膚疾病病種多,皮膚損害形態也呈多樣化。從外部表徵看,部分皮膚病皮損極其相似。
  • 人工智慧可用於皮膚病診斷
    人工智慧可用於皮膚病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9 13:25:48 美國谷歌健康Yun Liu等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深度學習系統,可用於皮膚疾病的診斷。
  • 谷歌AI可以通過圖片識別26種皮膚病,準確率與皮膚科醫生的診斷一樣
    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多的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其中關於圖片的智能識別已經是大家接觸的比較多的人工智慧應用方向了,現在谷歌的開發人員創建了一個工具,也是關於圖片的智能識別,該軟體可以根據圖像檢測皮膚狀況,並且憑藉26種不同的皮膚狀況,該軟體可以像皮膚科醫生一樣進行診斷。
  • 診斷皮膚病可「拍圖識病」
    —分享—   本報5月19日訊 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
  • 中國首個 | 皮膚病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識別系統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
    什麼是皮膚病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識別系統皮膚病的種類繁多,而且部分皮膚病的皮膚損害非常相似,極易混淆,給皮膚科醫生的臨床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基層和偏遠地區,輔助診斷手段缺乏,以至於皮膚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遠遠達不到臨床實際的需要。皮膚病是一門形態科學,很多皮膚病都可以通過皮膚損害的典型特徵進行診斷。
  • 國內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上線 可準確識別近百種皮膚病
    看皮膚病,它一點不比醫生差 國內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上線, 可準確識別近百種皮膚病 華聲在線4月27日訊 今天,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丁香園和睿琪軟體等共同研發的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綜合平臺在長沙正式上線
  •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拍照能診病
    拍個照就知道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紅斑狼瘡診斷準確率85%以上   紅網長沙5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尹恆 吳海競 陳詩文)用手機對準患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這一科幻場景已成現實。
  • 皮膚病診斷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拍圖識紅斑狼瘡準確率超85%
    今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聯合丁香園、大拿科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已取得重大突破。記者獲悉,目前已建立紅斑狼瘡及相似皮膚病的輔助診斷模型,準確率超85%。未來這一技術還將擴展至更多皮膚病病種,以輔助常見、多發皮膚病的臨床診斷。在為醫生提供診斷參考的同時,也為患者就診提供科學引導。
  • 杭州兩家創業公司開發的國內首個 皮膚病人工智慧「拍圖識病」開放...
    用手機拍張照片就知道是什麼皮膚病  可準確識別近百種皮膚病症  打開手機微信,對準患病皮膚拍張照片,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幾秒鐘後,系統就會告訴醫生,患者最有可能得的是哪種皮膚病。而現階段皮損表現又是皮膚病診斷的主要信息來源,這就給皮膚科醫生、特別是基層皮膚科醫生的臨床診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 中國研發首個皮膚病智能輔助系統 可「拍圖識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曹希雅 尹恆 魏驚宇)將患病皮膚拍照,上傳圖像識別系統,系統便能給出患病病種提示。5月19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聯合我國最大醫生專業社交平臺丁香園、人工智慧技術公司大拿科技,已研發出較成熟的紅斑狼瘡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模型,該模型對紅斑狼瘡各種亞型以及其類似疾病,可進行較準確區分,識別準確性在85%以上。這也是我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皮膚疾病病種多,皮膚損害形態也呈多樣化。
  • 國際妹 | 十秒檢測癌症的「筆」和靠圖片診斷皮膚病的APP 哪個更牛?
    這一天,國際妹讀到了一封這樣的感謝信:一位患者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眼科醫院接受了雷射輔助白內障治療,術後不久,他給醫生寄了一張自己的自畫像,並激動地說:「你知道嗎,醫生,結婚31年了,終於能每天清晨一睜眼就看到我美麗的妻子的了。」也許,對醫生最好的感謝,就是努力生活和愛吧。
  • 華為與金域推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 36秒可識別
    華為與金域推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 36秒可識別 2019-06中國內地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11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廣州宣布,雙方首次基於病理形態學,以病理專家的診斷標準訓練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該模型在排陰率(排除陰性比例)高於60%的基礎上,陰性片判讀的正確率高於99%。同時,陽性病變的檢出率也超過99.9%。
  • 色素性皮膚病醫生排名2.0
    趙廣 色素性皮膚病,白癜風、黃褐斑等色素性皮膚病、皮膚腫瘤診治國內名醫【所在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 【醫生概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皮膚科專家,原皮膚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皮膚美容微創注射學組顧問
  • 福建產前診斷可查遺傳性皮膚病 抽羊水檢測DNA
    本來懷孕生子是件開心事,可對泉州的黃女士一家來說,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黃女士的兩個孩子都患了遺傳性皮膚病——魚鱗病。不過現在,通過DNA檢測,即可對遺傳性皮膚病進行產前診斷。  昨日,記者從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了解到,該院皮膚科最近在遺傳性皮膚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試點社區醫院看皮膚病,有專家、醫聯體還有「神器」
    全科醫生蔡民強正在幫一名皮膚腫瘤患者診斷病情。 本文圖片均來自 華山醫院供圖在基層醫院可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斷大多全科醫生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皮膚腫瘤並不熟悉,這是基層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的現實。澎湃新聞記者在蔡醫生的門診中看到,他用手持式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然後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式(App)中,程序立即給出了良惡性判斷及輔助診斷的疾病名稱。隨後,他在應用程式的頁面裡繼續輸入患者的主訴、臨床表現等文字信息,按下提交按鈕,十幾分鐘後,頁面上出現了來自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給出的診斷建議。
  • 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有突破 36秒可識別
    「通常情況下,細胞病理醫生鏡下閱讀宮頸細胞塗片,平均每例要花費6分鐘,而AI識別僅需36秒。通過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判讀速度是人工判讀的10倍。」專家指出。就病理判讀本身而言,病理專業人員在傳統顯微鏡下閱片,需要以人的視覺詮釋、知識積累、技能與天分作為基礎,培訓周期往往可長達10年左右。因此,我國病理醫生的人才資源長期處於稀缺狀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註冊病理醫生不足2萬人,以每百張床位配備1-2名病理醫生的標準計算,其缺口仍高達8-10萬人。
  • 動脈瘤診斷AI挑戰賽,醫生輸給了這樣的「組合」|AI醫療|動脈瘤診斷...
    10月11日,來自全國9家三級醫院和6家二級醫院的16名醫生與AI輔助診斷系統比拼動脈瘤診斷的準確率、時間等。經過兩輪比賽,「人+AI」組獲勝,顯示了AI技術在診斷領域的應用價值。這場比賽是2020年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的一場「動脈瘤AI挑戰賽」。
  • 寶寶得了皮膚病需要「忌口」嗎?
    寶寶得了皮膚病需要「忌口」嗎?,我們寶寶要「忌口」嗎?重點大多數皮膚病不需要忌口即使是過敏性皮膚病也未必需要忌口,除非確認這個食物與您寶寶的皮膚病相關學會判斷食物速發過敏反應:進食後2小時內口周乃至全身迅速出現紅腫(並不常見)過敏原檢測報告請專業皮膚科醫生解讀,因為有的是「假陽性」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