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有啥病?拍個照就知道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紅斑狼瘡診斷準確率85%以上
紅網長沙5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尹恆 吳海競 陳詩文)用手機對準患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這一科幻場景已成現實。5月19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布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那麼,這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該如何操作?5月19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一工作人員用手機演示了這一操作流程。首先,工作人員在系統裡上傳了一張皮膚病患者的皮損照片,不到一秒,系統便給出三個診斷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95%,硬皮病1%,玫瑰痤瘡1%。隨後,工作人員用同樣的步驟,添加另外一張皮膚病照片,系統很快響應。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陸前進教授介紹,所上傳的照片其實是一個已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圖片,與系統所提示的存在最大可能的疾病相符,「目前系統對紅斑狼瘡的診斷準確率已超過85%。」
陸前進介紹,由於皮膚病病種多,僅記載在冊的就有2000多種,而皮膚病的診斷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皮損表現是疾病診斷線索的主要信息來源,「這一點就比較適合開展人工智慧醫療應用」。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通過臨床數據採集和挖掘,積累了大量皮膚病的皮損及病理照片,於是聯合醫生專業社交平臺丁香園、人工智慧技術公司大拿科技開發了這套系統。系統第一期主要實現紅斑狼瘡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該系統能對紅斑狼瘡各種亞型及其類似疾病進行較準確的區分。未來將逐步擴展病種,建立多發病、常見病的臨床輔助診斷系統。
「系統將在幾個月內正式上線,首先會對臨床醫生開放。」5月19日上午,丁香園CEO張進表示,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將專家經驗輸出給臨床一線的皮膚科醫生,年輕醫生、基層醫生不僅可從系統中獲得診斷提示,還可通過系統裡的電子百科全書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診斷能力和臨床總體水平。
聲音
輔助診斷不會取代醫生
5月19日上午,陸前進表示,系統僅是從皮損的角度來進行輔助診斷,得出的只是診斷提示,就像B超等檢查手段一樣,它只是臨床醫生診斷的參考之一。最終的診斷和治療,還是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來判斷,「人工智慧不會也不能替代醫生的作用」。
系統上線後,還將開放患者端服務,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皮膚病的知識,為患者搭建便利的皮膚病診治通道。患者通過手機對皮損處進行拍照,上傳至系統後,導診系統能初步判斷疾病分類,並根據患者疾病的疑難程度進行合理導診。
對於疑難複雜性皮膚病,系統會自動推薦擅長該疾病診療的醫院和專家,幫助患者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