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人工智慧 社區「拍照」就能診斷皮膚腫瘤

2020-12-18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4日報導:脖子上總是被衣服摩擦到的那顆痣切還是不切,帶著這樣的糾結,家住新涇社區的李阿姨到家門口的社區衛生中心走了一趟,沒想到醫生給自己那顆痣「拍了張照片」,竟有「意外收穫」,得到了一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給出的診斷建議。

  原來,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的成員單位,並且最近還用上了「新式武器」,一款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只要把通過皮膚鏡獲取的患者圖片、症狀描述等上傳到手機上的一款應用程式裡,就能立即得到輔助診斷結果,如果想進一步尋求專家診斷建議,還能通過人工智慧『連線』華山醫院皮膚科,這樣一來社區居民就不用為了皮膚問題來回奔波了。」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蔡民強醫生有點小興奮。像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基層醫療機構,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共有200多家。

  隨著上海老齡人口的增加,「老年病」的數量也出現增長,老年皮膚腫瘤就是其中之一。脂溢性角化,俗稱老年斑,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100%。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徐峰表示,老年斑是一種良性皮膚腫瘤,如果短期內出現變大、發硬、潰爛等,則需要引起警惕,患者應該及時就醫,確診是否受到皮膚惡性腫瘤的侵襲。

  有了皮膚問題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跑一趟,對於老年群體而言是最省力的做法。只是,大多全科醫生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皮膚腫瘤並不熟悉,這是基層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的現實。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多數皮膚腫瘤病人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很多皮膚惡性腫瘤早期容易與其他的皮膚疾病相混淆,導致沒有及時被發現,等到確診時已是晚期。」徐峰醫生表示,脂溢性角化病和色素痣、惡性黑素瘤之間的鑑別以及一些特殊部位皮膚腫瘤的診斷等在臨床中漏診誤診率較高,在基層醫療機構診斷難度更大。

  「醫聯體內的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把患者轉到華山醫院,但患者還是要往返奔波,現在通過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患者在社區門診甚至在家裡就能得到專業的診斷建議。」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蔡民強難掩興奮。

  記者在蔡醫生的門診中看到,他用手持式皮膚鏡給患者身上的一處「色斑」拍攝照片,然後上傳到手機上一款應用程式(APP)中,程序立即給出了良惡性判斷及輔助診斷的疾病名稱。隨後,他在應用程式的頁面裡繼續輸入患者的主訴、臨床表現等文字信息,按下提交按鈕,十幾分鐘後,頁面上出現了來自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給出的診斷建議。

  「患者去大醫院的熱門科室,排半天隊,醫生就看兩分鐘,分級診療就是要幫助患者解決這樣的苦惱。」蔡民強醫生直言,選擇去哪裡看病,患者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滿足自己的「信任感」,他們願意去大醫院排隊,就是相信「大品牌、大專家」。如今,在基層門診中運用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患者可以得到基層醫生的診斷,人工智慧給出的輔助診斷結果,如果基層醫生仍舊「吃不準」或者患者還有疑慮,那麼通過系統內的遠程協作模塊,就能得到華山醫院專家團隊的診斷建議,這是現實版的一舉多得。

  更讓蔡醫生欣喜的是,由於這款人工智慧工具採用的是「手持式皮膚鏡+手機APP」的組合,因此具有便攜優勢,「現在不僅實現了智慧診療,還實現了移動智慧診療。」對於經常需要為一些居民提供上門服務的蔡醫生來說,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便民措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指出,人工智慧在皮膚腫瘤的識別方面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根據疾病的形態、皮膚鏡下模式和顏色識別基底細胞癌,鑑別良性色素痣和惡性黑色素瘤,指導臨床醫生確定活檢部位,對皮損進行跟蹤隨訪等。值得一提的是,皮膚鏡作為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手段,能夠用於觀察肉眼難以發現的結構及其變化,從而提高醫生對於皮膚腫瘤的識別。

  在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何方看來,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的運用,不僅減少了患者到大醫院看病的往來奔波,對於基層醫生而言更是「授人以漁」之舉。「有了這樣的輔助診斷工具,原本不善於診治皮膚病的全科醫生也能給患者看病了,也能把病看明白了,天長日久,就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打造一款醫療人工智慧產品,機器深度學習是基礎,而機器深度學習需要數據支持,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項目(CSID)為華山醫院皮膚科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提供大數據支持。隨著CSID項目的推進,皮膚影像的全國性協作網已經建立,目前協作醫院數量已達600家,接收了40萬組高質量圖片數據,其中超過一半為皮膚鏡數據。「對於一款皮膚病人工智慧而言,皮膚鏡數據是更高質量的數據,對提升AI產品的疾病識別能力更具意義。」

  眼下,華山醫院皮膚科與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開展協作的試點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將在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推廣「新涇經驗」;這款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的研發也在繼續,不久即將覆蓋更多病種。

  「只有把三甲醫院優勢學科助力基層的模式跑通,才能更好地將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落到實處。我們期待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廣泛、深入的應用,能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更多群眾身邊,真正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說。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拍照就能識病
    拍個照就能提示疾病   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湖南日報5月21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尹恆)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就能得到疾病提示。
  •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拍照能診病
    拍個照就知道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紅斑狼瘡診斷準確率85%以上   紅網長沙5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尹恆 吳海競 陳詩文)用手機對準患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這一科幻場景已成現實。
  • 上海試點社區醫院看皮膚病,有專家、醫聯體還有「神器」
    通過一款「神器」,大醫院先進的醫療診斷技術「瞬間」即可輻射到基層醫院。6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獲悉,在由該院牽頭建立的「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內,正在嘗試運用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首個試點的社區醫院為長寧區北新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從皮膚科版「丁香園」到AI輔助診斷系統,「優麥醫生」要解決教學...
    要改善目前皮膚科診療的現狀,AI醫療輔助診斷系統或將成為醫生們的一大重要幫手。近期我接觸到的優麥醫生,從去年起就開始研發黃色人種皮膚腫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目前,該產品已經開發完畢,預計今年6月正式推向基層醫療市場。
  • 皮膚病診斷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拍圖識紅斑狼瘡準確率超85%
    主辦方相關工作人員對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進行演示紅網長沙5月19日訊(記者易徵洋)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皮膚病人工智慧診斷已變虛幻為現實。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皮膚疾病病種繁多、僅記載在冊的皮膚疾病就達二千多種,且皮膚損害形態多種多樣。而有些皮膚病皮損又極其相似,這給皮膚科醫生臨床診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皮膚病的診斷頗具直觀性,皮損表現是疾病診斷線索的主要信息來源,這使其成為適宜開展人工智慧醫療應用的潛在疾病。
  • 人工智慧與圖像識別在醫療診斷中的應用
    IBM研發的沃森診療機器人就具備上述功能,它不僅可以快速讀懂醫療影像,還能根據電子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診斷。此外沃森機器人還可以與病人進行對話來獲得症狀,日常習慣等信息,可以說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機器人的「望聞問切」了。5. 除此以外,人工智慧還可以與「雲」相結合,幫助醫生遠程進行圖片分析。
  •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人工智慧|肺結節|特異度|分類器|...
    甘肅省人民醫院 胸外一科(蘭州  730000)通信作者:苟雲久,Email:gouyunjiu@163.com關鍵詞:  肺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引用本文:楊寧,金大成,陳猛,王兵,賀曉陽,張斯淵,苟雲久.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 聖美生物腫瘤液態活檢人工智慧平臺榮獲國家「人工智慧優秀應用...
    近日,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組織開展的全國2020年人工智慧優秀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徵集活動圓滿落幕,經過材料徵集、形式審查、專家初審、終審答辯等層層嚴選環節,聖美生物「腫瘤液態活檢人工智慧平臺的開發及應用」項目在眾多領域單位中,用實力榮登「2020年人工智慧優秀案例(解決方案類)」名單,成為國家腫瘤液態活檢細分領域的唯一一家標榜企業!
  •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150秒內 人工智慧術中快準狠診斷腦部腫瘤
    準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對於提供最佳的腦瘤手術治療至關重要。術中決策和手術目標因腫瘤病理而異,而現有的術中組織學檢查方法耗時、費力,且受人工因素影響,限制了病理分析。對於臨床醫生來說,尋找精準而快速的術中診斷方法是當務之急。
  • 皮膚腫瘤醫生排名2.0
    孫樂棟 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天皰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國內領先,醫學護膚、皮膚美容、皮膚腫瘤、過敏性皮膚病、性傳播疾病診治名醫 【所在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醫生概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臨床醫學系副主任、皮膚性病學教研室和專科教研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第一屆皮膚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皮膚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 診斷結果接近專家水準 人工智慧肺癌診療應用前景廣闊
    面對肺癌診療嚴峻的形勢,如何應用人工智慧輔助醫生對肺癌進行有效診治,以真正實現早期檢測、正確診斷、精準治療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成為重要戰略,其在肺癌診療方面的應用有很大的市場,尤其是在基層醫院方面空間廣闊。」在11月24日於成都舉行的第二屆齊魯腫瘤論壇肺癌專家訪談分會場上,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支修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如是指出。
  • 人工智慧可用於皮膚病診斷
    人工智慧可用於皮膚病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9 13:25:48 美國谷歌健康Yun Liu等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深度學習系統,可用於皮膚疾病的診斷。
  • 拍照識病,康知皮膚醫生亮相百度世界大會
    今日,一款號稱能夠通過手機拍照患病部位就能識別皮膚疾病的醫療APP——康知皮膚醫生亮相百度世界大會,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據演講嘉賓——康知網CEO、祥雲醫療集團副總裁胡翼介紹,這是國內第一款具備拍照識病的專業醫療APP,是自百度4月份發布大數據引擎和百度醫療大腦之後雙方合作開發的第一款醫療類的專業APP。
  • 這家臺灣醫院並沒有教 AI 診斷特殊肝癌病例,但機器自己卻成功發現了
    (圖片來源:CMUH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CMUH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因為隸屬於醫院,做 AI 研究的好處就是較容易取得數據,同時又有許多醫生可供諮詢,畢竟 AI 系統的使用者是醫生,必須重視用戶意見。
  • 和而泰C-Life推出AI拍照測膚,可用照片識別皮膚問題
    基於行業痛點與市場需求,和而泰「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重點推出了運用圖像識別技術的C-Life拍照測膚。△C-Life拍照測膚在肌膚蜜訣APP上的應用據和而泰「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劉子威介紹,實驗室聘請醫美領域資深專家,針對皮膚問題的類別識別和護理方法進行專業指導。
  • AI皮膚醫生腫瘤識別率超過90%
    在皮膚科領域,雖然廣東皮膚科醫生人數佔全國十分之一,但廣東省內多家醫院皮膚科都未能入選國家級重點專科,與北京、上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1月19日,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皮膚科聯合主辦的首屆「南方皮膚學科發展暨學術交流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 陸蔭英教授講述中國實踐:人工智慧大數據助力肝膽腫瘤精準診療
    (5)ctDNA、微小RNA等血清學標誌物由於檢測成本較高、且缺乏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論證,缺乏組織和腫瘤特異性特徵,建議可作為肝膽腫瘤患者診斷及篩查的參考指標。 大棋局:人工智慧大數據支撐肝膽腫瘤的精準管理 為規範、精準化管理肝膽腫瘤,國家臨床中心推動病毒性肝炎相關研究一體化展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院肝膽腫瘤MDT協作架構,創建「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醫聯體」結合的肝膽腫瘤智慧診療系統,推動肝膽腫瘤精準管理。
  • 「瘢痕疙瘩」長了10餘年竟是罕見皮膚腫瘤
    在皮膚科腫瘤裡面,有一種疾病就是這麼表裡不一,迷惑了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它就是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FSP),它長著類似瘢痕疙瘩的外表,實則是皮膚惡性腫瘤。 近日前來深圳中山七院就診的 羅女士(化名)今年47歲,平素體健右腹股溝區出現不明腫物長達10餘年,由於近半年來出血伴疼痛在該院被診斷為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
  • 夾手指就能測血糖,人工智慧讓糖尿病管理變簡單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敏 記者 梅書華)不用戳針只需夾一下手指就能測血糖,在特製健身椅上「練一下」就能測出肌力還能獲得運動處方,掃描一下皮膚便可以「偵查」出有沒有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近日,在南京舉行的2020數字健康與糖尿病論壇上,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了不少黑科技,由智慧醫療賦能,讓糖尿病慢病管理變得更簡單,更方便。